安慰人的技巧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1日

  你也是一個不會安慰人的好心人嗎?世界上空有熱心腸卻乾著急的好心人太多了。為啥大家已經使勁安慰了,你卻覺得好像還是沒能幫到Ta呢?這是因為,安慰一個人,其實本來就是沒有用的。

  如果沒有用,為何確實有人得到了安慰?

  這要從我們為什麼需要安慰說起,打些個比方吧。

  好比說,當一個人失戀被甩的時候,Ta關注的是問題“Ta為什麼要甩了我”,但這個問題,只有那個甩人的人清楚,任憑被甩的人自己怎麼想,都不見得能得到確信的答案。但是,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Ta產生了情緒,Ta認為這情緒就是那問題造成的,為了專心思考“Ta為什麼要甩了我”,Ta試圖把情緒放在一邊,讓自己淡定下來,卻還是想不清楚。情緒,卻如潮水般湧來,使Ta被情緒所困……

  我想,通常,我們正是因為被情緒所困,覺得自己不淡定了,所以才覺得自己需要被安慰。

  除了失戀問題,還有很多事:

  再好比一個大三的學生,不知自己究竟應該考研、出國還是工作,Ta很糾結,Ta認為自己之所以糾結,完全就是因為不知如何選擇而造成的,為了專心思考“我究竟應該選擇哪條路?”,Ta試圖把情緒放在一邊,讓自己淡定下來,卻還是想不清楚。於是越想越糾結,去求安慰了。

  好比一個考生走出高考考場,覺得自己某道題做錯了,很煩惱,Ta認為自己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那道題,很擔心這樣會影響自己的前途,無法淡定,於是,去求安慰了。

  為什麼說“當局者迷”、“關心則亂”?因為,當一件事情與自己相關時,就會十分在意“答案”和“結果”,所以不安。為什麼有些人,自己的感情生活遇到問題,總是“關心則亂”,但解答起旁人的問題,卻是“旁觀者清”?因為,當一件事情與自己無關時,不論最後是什麼 “答案”和“結果”,自己都不會有任何損失,所以,旁觀者不會感到害怕,可以站在高處、冷靜地、大膽地做各種假設、各種猜想、各種分析和判斷,而不是因為害怕某些事情的發生,而想都不敢想,更不用說理智地分析了。

  為什麼人會“當局者迷”,出現腦袋短路的情況?因為情緒影響了心智的正常運轉,在當下,首要的是處理情緒。只有情緒處理好了,才能讓心智恢復運作。

  市面上推崇的心理學家式的安慰,正是解決情緒問題的。具體操作步驟是:

  建議安慰者先傾聽,聽懂那個人是因為什麼事,而產生了什麼情緒,再用自己的理解複述聽到的話和聽到的情緒***用心理諮詢的術語來說,就是“內容反應”和“情感反應”。***,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我們想安慰的那個人覺得自己被傾聽、被理解了。

  具體到上面的三個例子來說,可以是這樣:

  □ 失戀的:

  聽你說完,我也說說我的理解,你看是不是這樣?是Ta要和你分手,但是又不說清楚為什麼,你覺得這對你很重要***內容反應***,所以你很難過***情感反應***,對不對?

  □ 不知道選擇什麼方向的:

  聽你說了很多,我聽下來,你是不是這個意思?你不知道應該選擇怎樣的方向,你擔心選擇不好會影響你的前途,你覺得這對你很重要***內容反應***,所以你很糾結***情感反應***,對不對?

  □ 題做錯了,擔心前途完了的:

  你說了那麼多,也聽我說說?你知道自己題做錯了,擔心成績受影響,會影響你的前途,你覺得這對你很重要***內容反應***,所以你很煩惱***情感反應***,對不對?

  ***如果對方覺得你說得不對,你就讓Ta再修正補充***

  這樣一來,對方就會覺得,你是在認真聽自己說話***先聽再說***,而且沒有隨便揣測自己的意思***詢問、確認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沒有隨便給自己扣帽子,非常虛心,沒有覺得自己的煩惱不值一提***你覺得這對你很重要***,又非常願意體會自己的情緒。對方會覺得,自己是得到了關注和陪伴的。

  為何得到了關注和陪伴能夠緩解情緒呢?

  我雖然沒有找到相應的研究,但大膽猜想也許是這樣的:人類以前每天做的事,大多跟生計相關,也沒什麼需要特別費腦子的,所以一旦遇到什麼煩心事,好比追獵物追不上,摘果子夠不著,跟大家求安慰,一抱怨,大家就能湊出個法子來解決了,反倒是那些悶在心裡不愛求安慰的,倒有可能活不下來。所以求安慰這壞習慣,才保留了下來,即使到了今天,求安慰未必真能使事情產生轉機,還是想要求安慰,即使可能會被人嫌煩,還是會想要這樣去做,也許正是習慣了,而且,誰知一定沒用呢?

  果真如此的話,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時候僅僅是陪在一個人身邊,Ta就會開心一點——因為這讓Ta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不是孤立無援,有人幫,就不用那麼怕了。

  因此,在解決情緒問題上,安慰確實是有用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被安慰的人,你聽到了這些安撫情緒的話,是否覺得煩惱就一掃而空了呢?

  實際沒有。這令人遺憾。

  這就是安慰沒有用的地方:情緒生於問題,但我們無法代別人解決問題,所以情緒還是會反覆。

  只安慰情緒,顯然不解決問題。

  所以,如果想用安慰來“把人治好”,歸根結底,還是要解決問題才行。

  為什麼安慰一個人的時候,很多人的經典回答是給建議?

  這絕不是偶然。

  你當然可以說,是因為見不得那人傷心難過,所以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經驗一招斃命對方的問題,讓對方閉嘴不再說,以求自己內心的安寧,但是,也有很多無意間出了很多餿主意的人,其實是覺得,光同情人家的傷心難過,好像問題並沒有解決,因為問題還是存在,還是沒被解決,所以對方還是會難過,所以出於好心,安慰者覺得一定要給到辦法才算到位,才算對對方盡責,出了餿主意,也只是因為太關切……他們才不是沒耐心聽對方傾訴情緒。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小心就成了一個亂出主意的人,儘管我們一開始早已告訴自己,要好好傾聽對方的情緒?

  因為,事實上,僅僅是傾聽情緒,遠遠不夠。

  很多求安慰的人,真的需要建議。

  不信,去心理諮詢室問問,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巴巴地要求一個素昧平生的心理諮詢師能給出一個萬全的辦法?

  求安慰的人,需要建議是不假,但是,當他們需要建議時,我們真的能給出真正適合他們的建議嗎?

  一般人求安慰的時候,都是找自己的朋友。可惜的是,那些智慧上與自己不相上下的朋友,往往並不具備更高明的解決問題的智慧。

  那麼就去找那些“高人”吧?但找“高人”也有一個壞處,就是“高人”比起那些朋友來說,對於求安慰的人並沒有很深的瞭解,所以很可能在簡單的瞭解之下,就倉促判斷,這樣的“高見”,也未必真能幫上什麼忙。

  那麼,有沒有可能,既是朋友,也是“高人”呢?

  首先,在智慧上相差很多的兩個人能夠維持友情的情況,委實不多見,即使 “高人”和“凡人”真做得了朋友,那麼朋友之間也不見得真有很深的瞭解,畢竟誰也不是誰肚裡的蛔蟲……也許,有時你也被捧為“高人”,你甚至你的朋友也認為你很瞭解Ta的時候,當你覺得可以很放心地用自己腦袋裡已存的知識、經驗、方法去處理對方的問題的時候,你也許還會發現這樣的問題:

  從自己朋友嘴裡說出來的話,不論Ta自己如何努力說得詳盡、保證對你毫無隱瞞,你也只能從你收集到的資訊中得到一個大概的理解,而這個費盡辛苦才形成的理解,說不定還是有問題的,因為:

  ① Ta用語言表達出來,是第一道資訊流失,你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是第二道資訊流失,在流失的過程中,資訊很難保證不會失真。

  ② 你朋友說的話,是基於Ta自己對事情的詮釋,而非一定是事實,Ta自己的詮釋,可能和其他當事人的詮釋又不一樣。如果你朋友說的,和事實出入較大,那麼你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理解要想和事實沒出入,基本也是不太可能的了。

  ③ 一個人自己說出來的話,未必代表Ta本人心底裡的想法,這可能是故意不說真話,也可能是意識不到自己真正的想法。而假如你根據Ta浮面上的話就做了判斷,給出了建議,說不定和Ta本人真正需要的建議,正好背道而馳。

  ④ 此一時彼一時。經歷過一段時間,事情本身、人們心裡的動機和感受,也許就變了。也許你當時的理解,很幸運地沒錯,但過一段時間,Ta自己的想法變了,你的建議也許就不適合了,而人家拿著你當時的判斷,刻舟求劍,也是有問題的。

  正因為,要克服種種困難,為別人提供真正有用的建議,是這樣難,近乎是一種難得的幸運,所以那些所謂的“半仙兒”才會被誇得特別神,所以,心理學專業經常被外行誤認為和算命有聯絡——因為不明白心理諮詢、心理治療過程中所使用語言的特點,不明白這些語言的運作機理,認為“隨便說說就能改變別人”很神奇,所以才覺得神。

  如此難得的幸運,真不是一般人能撞上的,所以,解決問題,完全靠別人幫,是不現實的,指望自己三言兩語地安慰一下就能解決別人的問題,也是不太現實的,很多時候,到底還是隻能由那個人自己拿主意。

  這真令人洩氣。安慰一個人,除了安撫Ta的情緒,我們還能做點啥呢?

  □ 幫Ta自己拿主意:可以給Ta建議,但反覆強調,還需自己拿主意

  求安慰的人需要的是好建議,儘管你未必你給得出好建議……但是你可以拋磚引玉,為Ta提供思路,一起頭腦風暴,想出更好的辦法。

  但是為了防止你的想法被Ta不動腦筋地全盤吸收——這很不好,因為很多時候,那人全盤接受了我們的建議,只是因為自己想要逃避,而逃避是不解決問題的,盲目接受建議也等於病急亂投醫,其實是自己不想對自己負責——所以你需要反覆強調,這事兒需要Ta自己拿主意。

  有個同事分享了她的做法,她說自己現在安慰別人,會這樣說:“照我以前的話,我會這麼跟你說……***巴拉巴拉一堆建議***,但是我現在,還是覺得,這事兒還是你自己拿主意比較好。”

  我認為這樣就不錯。因為“……,但是……”的句式讓人更注意後半句,而且“以前……,現在……”的句式,讓人更注意“現在”。這是一個把人從過去已發生的事情中,拉回當下的好句子。要說像哪個心理治療流派的話,這就很像是現實療法的調調。

  □ 敬畏Ta的掙扎,陪伴Ta成長

  有人說,負面情緒之所以很容易令人沉溺,是因為總有一個人可以給我們呵護和安慰,而我們太享受這種呵護了。

  正因太享受,所以有時我們會像是個盼著自己生病的孩子,因為生病了,身邊的人就會來照顧自己。

  但這樣是不行的。等待著被照顧,只會一直軟弱,像個孩子似的長不大。

  只有自己扛過去,心靈才會一點點變得堅強起來。像個大人一樣,為自己負起責任。

  成長的過程是值得敬畏的。人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成長呢?想必,成長過的人都明白。

  當你發現,那個人的內心正在經歷一番鬥爭,你要告訴Ta,Ta願意這樣直面現實、面對自己,解決問題,是多麼地了不起。

  給Ta打氣,不要輕易潑涼水。請給Ta力量,支援Ta,陪伴Ta,相信Ta能夠憑藉自己的所有智慧,找到問題的答案。

  □ 視情況,也可以先轉移注意力,再回過頭來說

  如果你擔心那人會情緒失控做傻事,可以在聽完Ta傾訴之後,先陪Ta做點能讓Ta開心的事,好比說,只要對方喜歡的話,你們一起去吃點什麼喝點什麼,打場球,都是可以的,讓Ta先轉移注意力,讓情緒冷一冷,然後再回過頭來提起這件事,讓Ta重新看這件事,也順便說說你的看法。

  當然,還是要反覆強調,讓Ta自己拿主意,反覆強調,無論發生什麼,都陪著Ta,願意幫Ta。很多時候,當你真心幫助一個人,這就是最好的幫助了。

銷售員處理客戶疑慮的話術技巧有哪些
安慰別人別太傷心低落的話
相關知識
安慰人的技巧方法
播音主持的人的技巧方法
商務人際溝通的技巧方法
酒店人際溝通的技巧方法
人際溝通的技巧方法
製作個人簡歷的技巧方法
普通人怎麼自學武術的技巧方法
提高人際交往的技巧方法有哪些
新玉綴砍頭的技巧方法
長跑怎麼跑得快的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