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轉變學生學習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良好的教育從養成習慣開始,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工作做得好,能充分保證上課的時間和效率。因此,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多次訓練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告訴他們,什麼課該用什麼課本,應早早地放置在課桌的角落上,要用的筆、尺子、橡皮放在課本的旁邊,以備上課時用。聽到鈴聲要快步進課堂,安靜地坐好等老師來上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訓練,學生都能自覺地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了。

  2 上課習慣

  開學初,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上課學習行為訓練,如訓練學生上課發言舉手時,要告訴學生:發言要先舉手,這不僅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別人。舉手要舉右手,略高於頭,不要碰撞桌子發出響聲,要輕舉輕放。教師在講清道理、說明要求後,再進行示範,然後讓學生練習,要求人人掌握。對上課發言的聲音也要進行規定: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要讓全班同學都聽得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同學們絕大多數能達到要求。

  3 坐姿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在開學第一天,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讓他們接受教師的暗示提醒,要讓學生牢牢記住六個字,即:頭正、腰直、足安。教師可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三!”學生習慣性的條件反射:“坐坐好!”或是以特定的動作手勢,如輕拍學生的後背,擺好手臂,示範正確的坐姿等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提醒學生坐姿的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4 寫姿

  學生的寫字習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常見的不正確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匍匐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向學生示範講清正確執筆寫字的要求,然後進行嚴格的訓練和強化,並且,要隨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即:眼離桌面一尺, 胸離桌緣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在寫字過程中,反覆表揚書寫姿勢好的學生,讓學生向他看齊;糾正錯的,並提醒學生時刻觀察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經過提示,學生會自覺地迅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經過多次長期這樣的訓練後,就可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學習習慣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目的,正確引導

  為了讓學生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作用,教師要經常利用晨會、班會,給學生講中外名人和科學家的故事,讓他們明白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使他們明白道理、知道利弊。同時,教師還要告訴他們應克服哪些毛病,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對他們不正確的學習習慣,教師要耐心引導,啟發他們學習習慣的自覺性。

  ***二***激發興趣,轉變觀念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說興趣存在於學習動機中,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學生願做什麼或不願做什麼,幾乎全憑興趣左右。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應從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而持久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慢慢地轉變不愛學習、不積極學習的消極觀念。

  ***三***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兒童善於觀察、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左右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所以教育者要以身作則,起好模範帶頭作用。要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應該首先做到。比如在要求學生寫好字時,教師首先要認真、端正地板書。因為,此時無聲勝有聲,端正的板書肯定會在潛移默化中指導著學生的字跡。“不動筆墨不讀書”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這也需要教師自己先動筆,做好示範,教給學生“動筆”的方法。學生掌握了方法,才有可能養成動筆的習慣。

  ***四***獎賽並行,相扶相成

  低年級學生的特徵是榮譽感強。因此在班中引入獎勵、競賽機制,會更好地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我在班中開闢了多個比賽專案,如:“認真讀書獎”、“積極發言獎”、“優秀作業獎”等等。我規定:勝出的同學獎勵“小紅花”,一星期內累計五朵“小紅花”者,更換一顆“小紅星”。一月內累計四顆“小紅星”者,換一個大“獎“字,同時還獎勵一本本子。並且,我還把學生的優秀表現打電話告知家長,讓他們分享喜悅,以之為榮。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小紅花”獎了不少,學生們的學習習慣也漸漸地得到了鞏固。

  ***五***家校配合,共同促進

  江澤民曾說:“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進步和影響是終身難忘的。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大,往往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可見,家庭教育極其重要。小雷是我班的一個特殊學生。早在他低年級時,學習、行為習慣就極差,同時,對老師的勸導、教育也不予理睬,照樣我行我素。家長對這個孩子是放任自由的,對他缺少愛心,教育簡單粗暴,學習上、生活上也是不聞不問。大部分學生、老師都對他敬而遠之。這學期他分到了我們班,我想:這個孩子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家庭教育有很大的責任。要想改正這個孩子,首先要轉變家長對他的態度,讓他感到家庭的溫暖。於是,我找來他的家長,與她進行了溝通,讓她明白孩子今天的這個結果,家庭教育有極大的責任,應拒絕打、罵這種暴力行為。我讓她關心他、愛他,給他溫暖,慢慢地轉變他。我還送了兩本有關家教的書給她,讓她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希望家庭、學校兩方面結合教育好孩子。與家長的溝通,確立了共同的目標,我們都將扭轉這個孩子身上的不良的習慣,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定為首要任務。定期電話聯絡,每週一次到校與教師交換情況。慢慢地我也發現,孩子衣服乾淨了、整潔了,學習用品也多了,這都體現出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配合。.漸漸地,這個孩子上課比較靜心了,擾亂紀律的現象少了,有時也能舉手發言了,字寫得端正了,作業也能儘量完成了。儘管他身上仍有許多缺點,而且對他的改變尚待時日,但他確實在進步,雖然點滴,但是作為老師,也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尤其是他這樣的學生。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育人成材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自古以來就為教育家們所重視。古人曾說:“養其習於童蒙,則作聖之基立於此。”當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一經形成,便會終身受用不盡,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經常起作用的積極因素。兒童時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應及早培養。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經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想要紮下根來就難多了。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枝丫、枝叉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是成不了大才的。學生要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學習成績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如: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它,學生可以輕鬆快捷地學好知識。反之,一個人如果養成書寫潦草,做題馬虎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呢?在我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低年級則是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作為擔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鋪路人,應把握好這一關鍵期,讓學生養成一系列良好的學習習慣。

1.十二個培養學習習慣的方法

2.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3.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4.收穫一生學習習慣15個建議

5.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如何正確有效的自己學習韓語
如何有效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相關知識
如何正確轉變學生學習習慣
家長如何正確改變孩子學習態
如何正確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
如何正確制定高三學習計劃
新生寶寶的護理誤區_如何正確護理新生寶寶
家長談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學習
春節期間如何正確把握養生
家長如何正確督促孩子學習
家長如何正確監督孩子學習
如何正確選擇逃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