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學認識論知識點複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認識論就是指關於認識及其發展規律的理論,是高二政治哲學課本的重要概念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政治哲學認識論知識點

  ***1***實踐及其特徵

  由實踐主體、實踐物件、實踐手段所構成的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

  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又是人的能動的活動,並且是同特定的社會關係相聯絡的,變化發展的。

  ***2***實踐和認識

  一方面,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的物件由實踐的需要確定,認識在變革物件的實踐中發生。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的課題在實踐中不斷解決又不斷產生,認識的工具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認識的根本目的則是把理性認識應用於實踐,去指導實踐。不為實踐服務的認識毫無意義。④實踐又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人的認識是否同客觀實際相符合,只能由實踐的客觀效果來檢驗。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另一方面,認識也影響實踐。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要正確處理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學習書本知識與在實踐中成才的關係。

  ***3***現象和本質

  事物都有其現象和本質。

  現象和本質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現象是個別,本質是一般;現象是易逝的,本質是穩定的;現象是表面的,本質是內在的。現象和本質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佔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和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是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必備條件。

  認識事物的本質並不是認識運動的結束。認識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繼續向深度開掘,向廣度擴充套件,不斷向前推移。

  上述認識論的原理和觀點是相互聯絡的,認識論同唯物論、辯證法也是相互聯絡的。

  ***5***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

  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包括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

  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活動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即是改造自己的思想***主要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造人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

  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改造客觀世界需要改造主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主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最終都是為了促進人自身的發展和完善。

  高二政治哲學認識論重點、難點

  ***1***重點

  ①實踐和認識:認識論是關於人類認識的本質和產生、發展過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認識的相互作用、矛盾運動來把握認識問題。一方面,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並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另一方面,認識又通過指導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並推動實踐不斷髮展,使實踐達到新水平。認識離不開實踐,認識從在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開始,最終又要回到實踐中去;實踐也需要認識的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一定認識作指導,絕不是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統一的辯證發展過程。

  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從認識的目的和作用看,實踐要取得成功,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需要正確的認識作指導,主要是正確的理性認識、科學理論作指導,所以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通過事物的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認識的過程看,認識開始於實踐中獲得的感覺經驗,感性認識是認識的起點,理性認識依懶於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唯物論,否則,理性認識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重要的是把握二者的區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不是量的不同,而是質的區別,是經過人的思考加工產生的質的飛躍,從對現象的認識上升為對本質的認識。如果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是正確的話,理性認識則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深刻、更可靠。因而,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中的辯證法。真理,也主要是指正確的理性認識。所以把握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這一知識點,也就把握了認識過程的核心問題。

  ***2***難點

  ①實踐觀點:一是實踐觀點的重要性。所謂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如何理解?這主要是說,實踐決定認識,認識離不開實踐,認識在實踐中產生、檢驗、證實、發展、發揮其作用、實現其目的。所以,離開了實踐,認識既不能產生,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實踐觀點同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是一致的。二是如何理解實踐概念。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認識活動屬於不屬於實踐?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是人們,單個人的活動算不算實踐?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學生學習、演員演戲屬於不屬於實踐?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純粹的認識活動當然不屬於實踐活動,但是一些探索性的觀測活動,也具有客觀性,也應屬於實踐活動。實踐具有社會性,作為社會中的一個成員、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的單個人的活動,也就具有了社會性,完全脫離社會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的本質屬性就是社會性。實踐具有能動性,因此,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演戲"活動也是一定意義上的實踐活動。

  ②關於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一是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教材中講了兩條:第一,人的認識物件是由實踐的需要確定;第二,人的認識是在變革物件的實踐中發生的。就是說,人們在實踐中同客觀事物相接觸,客觀事物才能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來,才能產生感性認識。沒有成為實踐物件的東西,也不會成為人們認識的物件。二是實踐是不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書本知識是不是也是認識的一個來源?一個人的知識可能來自書本和他人,但書本知識是流不是源。書本和他人的知識,仍是他人從實踐中得來的。只有實踐能夠把主觀同客觀聯絡起來。

  ③關於實踐標準: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真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一種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既不能用已有的主觀認識來判斷,哪怕是真理性的認識,***因為,那樣認識就不能發展了;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更不能用客觀事物本身來檢驗***因為客觀事物不能回答認識是否與自己相符合***,而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結起來。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即是否是真理,只能通過以這種認識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事物,如果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證明這種認識是正確的,是真理;否則,就是錯誤的。第二,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反對任何主觀標準。不能以"聖人之言"、自己的觀念感覺、多數人的意見、是否有用為標準。已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也不能用作檢驗真理的標準。第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由於客觀實際、人們的實踐和認識都是不斷髮展的,任何具體的實踐都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實踐,所以實踐檢驗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不斷檢驗的過程。作為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的實踐,不是指某時、某地的某一個具體的實踐,而是指歷史的、發展著的社會實踐的總和。第四,"三個有利於"標準正是實踐標準的具體體現。

高二政治哲學認識論考點梳理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複習提綱
相關知識
高二政治哲學唯物論知識點複習
高二政治哲學第一課知識點總結
高二政治哲學第四課知識點
高二政治哲學與生活知識點總結
高二政治哲學與生活知識點集錦
高二政治哲學第七課知識點
高二政治哲學第一課知識點
高二政治哲學認識論考點梳理
高二政治哲學認識論知識點複習
高二政治下學期期末知識點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