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性的隨感散文閱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1日

  人善於為自己找藉口,也習慣於為自己找藉口,“人性”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感悟人性的隨感散文,供大家閱讀。

  :人性的真、善、美

  人性的真、善、美是人類實踐活動所追求的理想目標,是人的崇高和永恆的價值取向,追求真、善、美的交融是人性的需要;人文的靈魂是自由、獨立、仁愛、尊嚴的和諧,人文的核心思想是把人作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是實現人的價值和各種社會性需要,人有精神安撫、精神就有了歸宿;而精神性訴求又是無止境的,永遠處於不斷訴求之中。正是人的不斷追求真、善、美、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也是衡量一個現代化人才素質的基本標準。目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穩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人民熱愛祖國、崇尚真理、追求進步、努力學習、嚮往真、善、美的生活。因此,真是美的基礎,善是美的前提,人通過審美活動,可以激發、提高對真善的認識和追求的水平,培養求真向善愛美的精神,美感的形成是以美啟真和以美揚善的內在心理條件,以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從而提高人的文明基本素質。是人類的理想追求的最高境界。

  人性的真、善、美對於什麼是真?什麼是善?什麼是美?歷史以來沒有明確的定位,是由不同社會發展變化而變化,人們一直各抒己見,爭論不休,不曾也永遠不可能達成一致的看法。人類討論它,討論了幾千年;人類追求它,也追求了幾千年。比如《周易》思想中作為:中華先人觀物取象、格物窮理以求真;凝道、行道;以心循理來守真;觀感化物而求善;至誠得天而至善;合天人以求美,天人合而盡美。作為一種思想體系,真善美相互區別、相互涵育,在序卦系統中濃縮為:上經之首示天道而求真,下經之首示人道而求美。上經止守真,下經止至善,天道人道合一,便有陰陽交感到升降的求美與盡美。這揭示出天人同構,生生不息,玄妙有常的世界圖景。它的思想有促進當代人們對真、善、美的理解和把握。

  真,屬於哲學範疇;善,屬於倫理學範疇;美,屬於美學範疇,知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真是存在的本體,善是存在的趨向,美是存在的表徵。美作為表徵既包含了真,也包含了善,既包含了審美範疇,即美、崇高美、優美、醜等的表現形式及其淵源。審美觀是以“向善則美”、“富裕則美”、“和諧則美”的觀念。其原因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完整、堅實,也包含了存在的秩序、節奏、和諧。它既是人生的抒寫和營造,又是人類社會由低階到高階發展的動力。人的真實情感,是把內心的喜悅、苦悶、憤懣,大膽地抒發出來,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實,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關心,並通過情感美、心靈美和描繪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來表達自己對美的追求。

  我認為,人性的真善美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中孕育形成的忠、信、誠等道德觀念可謂影響深遠,它們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集真、善、美於一體。把追求“以中國人文主義為前提,以道德倫理為中心的真、善、美統一的理想”,界定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求真、向善、愛美是人類的天性。“真”是為人的基礎,真而後才能“善”,也才能“美”。真是人的生命脈搏,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善是人的道德準則,是對世間一切“假、惡、醜”的鞭撻。美是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精神價值能夠使人產生愉悅感覺,是人的心靈情感樂曲。因此,一個追求真、善、美的人,才能成為文明人,“真”是基礎、“善”是本質、“美”是目的;真是人的認識之和諧,善是人的道德之和諧,美是人的情感之和諧。真,側重於主體對客體的一致;善,側重於主體自身實現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則是在真和善基礎上的側重於協調自由。人正是通過求真、求善、求美確證自己的“自在自為”的生命本性,覺解自身的理想生命狀態,豐富自身的思想視野和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的。

  從人性學上講,求真、向善、達美是人性共同追求的品質;人性就是“求我幸福”,生命的本能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幸福與慾望成反比,慾望越小,幸福值越大。幸福是一種豐富、和諧、傳染、一種令人一生都無法忘懷的感情傳遞。幸福使人和人走近,走到了一起,結成了一個家庭、一個部落、一個民族。比如“廣東省推出口號幸福廣東”,這是一種人民追求的幸福意願。幸福觸動了人最底層的根基,是表現出最為深刻的人性。由於現代人的追求慾望值過大,得不到滿足使人痛苦的主要原因,人就不能把痛苦轉化成幸福。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各種“存在”都是有具體規定性的叫“在者”,即“變體”,人對‘本’的反思性的尋求無非就是人性的不斷改變而已。人性的力量,就是不俗。這種不俗的本質,就是到位。人就獲得了自己的個性。同時,這種個性又讓人處在了“有根狀態”。

  從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取向來說,以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合理核心,科學方法以求真施巧為人的目的服務,科學精神以求善化美來提升人的境界。科學發展觀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因現代科技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否認科學技術真、善、美統一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不能用消極的支流與現象否定積極的主流與本質,不能讓一些人對科學技術的錯誤使用敗壞科學技術真理,不能以偏概全地把科學技術可能誤入歧途用來否定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科學探索真,以自然替代文明、以情感僭越理智,自然使人善良,社會使人邪惡,自然使人幸福,社會使人痛苦。在經濟領域我們奉行“互利雙贏”的原則,講承諾,守信譽。因此,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間接美化社會生活,進而培養優良公民群體,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健康發展。

  我們生活的理想與目的,就是不懈地追求真、善、美統一的完善境界,不遺餘力地去消除假、惡、醜的事物與現象。人們越來越感到,越是發展市場經濟,越少不了這三個字。社會經濟發展引發的功利化思潮使生命存在單面化、物慾化;而禮廢樂壞造成信仰缺失,精神危機加劇。生命主體性理論畢竟是從孤獨的個體出發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自我心的佔有性主體的傾向,並由此產生了後現代對主體性的消解。現代化建設,如果沒有價值理性的指引,現代化就會缺失人性的意蘊,就不能形成以人為核心的全面發展觀。因此,求“真”是求“善”與求“美”的基礎,求“善”是求“真”的價值範導,而求“美”則是求“真”、求“善”的最高旨意。美的心靈是指人的內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本質美。它包括美好的理想,真摯的情感,堅貞的情操,誠實的品質,忠誠的友誼,助人為樂的精神等。這樣,就可以使人經常生活在美的海洋裡,獲得審美的賞心悅目的愉快,達到滋潤心靈、陶冶情操的教化作用。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哲學最高目標是追求真、善、美,本體論是關於一般存在的哲學,它是真、善、美的統一。真,側重於主體對客體的一致;善,側重於主體自身實現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則是在真和善基礎上的側重於協調自由。但是“真”不一定美,“善”也不同於美,“美”卻是真、善的結合,“美”算得是人類文明的主體。真確定事物的本質,善規定事物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方向,美表達事物存在的方式與狀態。真、善、美:一個歷史之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古往今來,許多哲學流派各有各自的不同立場,一些極端的哲學家完全割裂了真、善、美之間的聯絡,把其中之一直線化、絕對化,發展成自己的哲學體系。一些唯心主義者僅僅以善或價值為出發點建立哲學體系。而一些唯物主義者絕對排斥價值判斷,僅僅以真或實事作為哲學體系的出發點。現代一些藝術家則絕對排斥真和善的內容,從而使得真、善、美的界碑混然,關係樸溯迷離。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理清哲學真、善、美的在不同民族、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且有不同的內涵或迥異的解釋;但真善美無論怎麼界定,它都是一種最高的境界。真善美教育的含義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終目的是幫助人進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儒家理想也是如此:凡是美好的理想,必是真、善、美的統一,無論是“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還是以“聖賢”為中心的人格理想,它們都包含著這三個基本要素。所謂“真”,即它來源於現實,反映了客觀規律提供的現實可能性,體現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和當然法則;所謂“善”,它反映了人的要求、目的,符合人的利益需要,實現人的價值追求;所謂“美”,它是人們一種美好願望,是在現實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構想的一個藍圖,在人的思想和行動中協調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關係,達到一種融洽與和諧,而為主體帶來情感的愉悅。

  筆者認為文學是人們按照美的規律創造出來的,文學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是給人類輸送新鮮的“血液”,其最終的指向就是要在真善美三位一體的理想人性上,而人性之於人情,人情改造人性。人心生於形氣,易受外界物慾的影響,易趨於惡和私。因此,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是人精神活動的產物,無論自覺與否,都必然反映著人類社會特定階段對人的本質和生存狀況的認識,在直麵人與現實的諸種關係中責無旁貸地肩負著承載人的思想品德。只有不斷地優化人性,優化人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例如:古今中外的一切優秀作家,都竭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現社會的真、善、美的東西,他們謳歌它,讚美它,從而激起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同時,又揭露和鞭撻社會的假、醜、惡的東西,以激起人們對之痛恨和鄙視。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隨之產生了人的物慾追求,唯利是圖、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貧富差距、環境惡化、道德滑坡、人情淡漠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果一個道德淪喪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社會,一個道德淪喪、缺失的國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也不可能有社會的正常發展、基本社會秩序的存在,也不會走的長久。一個沒有道德,不懂得遵守道德的人將來踏上工作崗位之後只能是中飽私囊、唯利是圖、置民族國家利益於不顧。另一方面,由於體制障礙與道德價值觀發展滯後,使其價值紊亂和道德失範、個體精神出現道德迷失、價值混亂、現實生活世界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流俗主義等道德失範現象屢見不鮮。人的價值遭到忽視或有意無意的迴避,既造成了理論上的嚴重缺失,同時也導致實踐中的重大失誤。

  從教育角度看,長期以來,教育失真、失善、失美。人自身的危機,即人性人心的危機,救人之本在於救心,即教化人心、改變人自身。教育的危機帶來現代教育價值的斷裂:教育現代性危機的根源在於“人”的觀念危機,“理性人”觀念是現代教育危機的深層根源所在。“理性人”觀念發展到現代蛻變為工具理性人,生活危機的實質是教育中人文價值的失落,使現代教育陷入到工具理性主義危機。是教育生活本體的危機。現代性危機主要原因表現為教育的追求效率、追求量化、追求確定性以及追求可控制性。從實體到關係、從塑造人到生成人的轉變。人的實踐生成是生命的生成,生活的本質即生性的啟用,在生活的生性域中的生成,是在交往中的生成,而且貫穿於人的生命的始終的過程,關懷生命、迴歸生活、趨向交往、走向終身教育和學習。比如我平時寫文章,文章寫好了,做人的標準也在無形中得以提高,對於自身的要求也趨於嚴格,人品自然會變得高尚,也就是文品即是人品。相對而言,人品高尚的人,寫出來的文章也一定是給人以真的啟迪,以善的感染,以美的享受。文如其人,言為心聲,文章是人的生活閱歷、知識儲備、個人能力與道德境界的綜合反映,是思想的載體,是靈魂的昇華。

  從道德的角度講,道德指向是導人向“善”,道德的支撐是以人為中心,道德作為規範人們行為的準則,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社會的發展需要道德的調節,人類的進步需要道德的支撐。道德起著引導、促進人們向善的功能。人的自由和權利便自然成為法治的永恆主題。法治長成既離不開以人的現實利益為核心的人文精神底蘊;也離不開道德對其優良品格的塑造,以及為其提供必要的觀念、秩序的支援。人們往往重視道德教化的“外求”與“他塑”,是一種灌輸與強迫,缺乏個體的覺醒,使得道德教化的效果差強人意。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道德教化審美化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這裡的道德不僅是知識,還是情感、意志與行動。因此,心理學表明:“情感教育是一切真、善、美的集中體現,它是一切醜、邪、惡的剋星”,積極良好的情緒是可促進人智力發展,形成健康人格的必要因素。道德教化的過程不止於認識的過程,還是一個情感塑造、性格陶冶、習慣養成、整體精神涵養的過程,它要求人的全部精神要素的投入。道德的指向不是“世俗僵化的道德規範”,而是“真正的道德精神”;而這裡的道德教化審美化也主要是指靈活、有效運用審美因素於道德教化的過程中,使道德教化即顯示一種內在規律的美,又有一種外加形式的美。文學對社會倫理道德的作用、功能的理論論證;文學道德教化的實現途徑與實踐過程;加強文學道德責任建設,改進道德教化,建設社會倫理道德的現狀等。例如:老莊指出生命價值的本質即自然。自然就是生命之真、善、美。在老莊思想中,“道”即自然,自然之“道”與生命密不可分。“德”是“道”的主體化和個體化,是具體生命對形上之“道”的稟受,“自然”是其最高表徵。追求生命之自然與自由的契合。因為“真、善、美”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標準,是人們一直追求的理想。當人類社會存乎真誠、友善、信義時,我們才會擁有美好的生存空間,才能保持和諧、友善的氛圍。

  從人性學上來說,由於人性是被基因決定的,而基因又決定人心智,性格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質,也就是說明了人性是先天與後天相結合的人性進化產物。因此,道德的支撐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言行建立於社會、生活、工作、學習環境之中的。道德不同於法律,但它和法律都是規範人們行為的準則。它們具有內在的聯絡和功能互補的基礎。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量來保證執行的行為規範,是一套硬的方法措施,是人類精神的“他律”。而道德則是依據社會輿論、生活習慣、傳統倫理,特別是人們的內心信念來驅使和維持的一套軟的行為規範,是人類精神的“自律”。法治長成既離不開以人的現實利益為核心的人文精神底蘊;也離不開道德對其優良品格的塑造,以及為其提供必要的觀念、秩序的支援。因此,法律的他律與道德的自律,以及它們這種表現為“硬”與“軟”手段,都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互相維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作為強制性的懲罰手段是對道德約束的補充,但最終目的還是要實現道德約束人的作用。

  筆者認為“真”即科學性,包括規律、真理、方法三個層次;真是人生美的基礎,善是人生美的前提,“善”是核心,其內涵是以人為本和與民共享;“美”是目標,體現的是和諧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兩個方面。真、善、美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的思想整合。由“真”的價值的絕對化,導致了被獲得真知把持的學習,它表達的是沒有邊界的知識僭越;由“善”的價值的絕對化,出現了被修養道德壟斷的學習,它表達的是沒有邊界的倫理控制;由“美”的價值的絕對化,造成了被體驗意境操縱的學習,它表達的是沒有邊界的情感氾濫。人是一個“真”、“善”、“美”的結合體,人生一方面是主體的自我生成,主體認知主導著境界的“求真”維度;主體意志主導著境界的“向善”維度;主體情感主導著境界的“審美”維度;人生境界內化於人的精神品質,外化為人的行為方式。通過思考人類命運、我們要清楚的瞭解三者各自的意義,回答真、善、美相統一的現實意義。

  :人性與狼性

  初中的時候,我讀過一本書,很厚很厚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姜戎老前輩所著,這本書,我想我明白了,狼和人真正的區別,狼圖騰,狼的精神,狼的信仰,以及狼的智慧,我想我再也沒有機會與狼共舞了。

  啊,我渴望奔騰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允吸著自然中最美的空氣,看牛羊群奔舞,看飛鷹在碧藍的天空下翱翔,望著草原一年四季的變化,以及騰格里美麗的神話。

  我想在皚皚白雪中,窺望狼的身影,我想如同,書中所說的,同狼居住,同狼生活,如果可以,我願意活在騰格里淳樸善良的世界裡,活在充滿神奇與奇幻的草原中,感受狼的豪放,感受狼的精彩。

  如果說,人,可以不貪婪一點,可以善良一點,可以,學會生存的道理,我想,我可以,重溫姜戎老前輩所寫書中的景象,在騰格里草原上,望,祖國大好江山,與純天然的環境,看,動物們是如何生存。

  人,總是自以為是,總是那麼自信的以為他才是世界上的驕子,沒有任何物種可以超越,起先,我也是這麼認為,後來,我看到真正的狼,才明白了,狼性與人性的最大區別,也明白了,狼智慧的真實性。

  如果,我們能同狼一樣,團結,睿智,對於任何東西都保留一份不滅種的心態,知道存留,或許,中國社會才會更加美好,或許,曾經的那麼多次侵略可以避免,或許在戰爭中可以獲得勝利,不會付出那麼多無辜的生命,不會令祖國支離破碎,人民四下流離,如果,我們能從狼身上多學一點,也許,我們便會沒有憂愁。

  狼,也許,曾經我們對於狼的認識太淺短了,才會那麼的不懂得珍惜,保護,一味的殺,直到最後,我們失去的不僅是狼,還是草原,還是美麗的生機,狼,死了,取而代之的是瘟疫,是草原沙漠化,是沙城暴,而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去那充滿狼性的草原,身靈其境的感覺美得方式。

  人,最終沒了狼,狼最終是消失了,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回憶,只是那一頁頁文字與圖片,我很感激,姜戎老前輩,為我們所留下的這本鉅著,這本書,使我們應該深刻反思,為什麼,人類總是這麼決絕,總是這麼愚蠢,逝去的狼,給我們的子孫帶來了什麼?我想,帶來的只是對於狼的瞎想,和對於狼的壞影響。

  圖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狼的智慧層出不窮,卻被那一杆杆槍,一個個子彈打得消失無影無蹤,如果,我們能有狼一半的真性情,與軍事頭腦,我想,我們也便不會被欺凌,也便不會如此殘忍。

  在那高山雪域之上,我想我彷彿,是看到那一頭頭狼,在對月淒涼的嘶喊著,一聲聲那麼的悲傷,那麼的無助,它,是否是迷失了方向,是否是,與同伴走失,或者是,在尋找自己別獵人擄去的孩子!啊,我心目中的狼已不再漫漫草原奔騰,我只能幻想,只能靠著書中所說的去尋找,去發現。

  草原狼絕種,活著的狼,沒有自由,沒有快樂,它們被囚禁,被戲耍,被人蔘觀,也只是這樣而已,以沒有很久之前的風采,這樣的狼,令我們認為,老虎,獅子才是最恐怖,最充滿智慧的。

  草原啊草原,是否多年後,世界將再無你的聲影,是否多年後,我們也只能在書中找尋你的蹤跡,是否多年後,我們也只緬懷未來,羨慕那些見過草原的人。是的,多年後,漫天飛舞的將是沙塵,而美麗的草原不再存在。

  烽煙起,誰與我並舞?而我又能從哪裡尋找久違了的激情與奔放的牧民,究竟怎樣,人類才能學著善良,學著對動物,生物,樹木,學會保護,究竟要怎樣,人類才能不那麼貪婪,不那麼愚蠢。

  :夢想與人性

  一覺醒來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關了空調,拉開窗簾,房間頓時明亮起來。和煦的風裹著刺眼的陽光溫暖了房間,心情也隨之輕舞起來。泡了杯茶,點了根菸,懶懶的斜靠在椅子上,讓陽光可以直接照射到我的臉上,去薰化黑夜殘留的餘劣……品了一口猴魁,濃郁的茶香順喉而入,芳香了整個身體。過來已經一個多月了,在焦急與無奈的雙重壓制下,我挺起胸膛欣然面對。凡事都有個過程,太容易得到的是屬於意外;堅持了,努力了,得到的才算是真正的收穫。我常常這樣一邊安撫,一邊勸導自己。我相信自己選擇的路,首先取決於我有著堅定的信念與信心,其次在我身後還有一個默默支援,鼓勵的賢妻,家和萬事興嘛!沒有顧慮的闖拼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穩穩把持住劍的手柄,我將會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條路,選擇它們的是我們自己。走過的路,不能像開車一樣,還能退著回來。在這條不能覆轍的人生路上,不必轟轟烈烈,無需重若泰山,也並非一定要聚集功祿於一身。只要我們努力了,盡力了,成功與否並不重要,它無非也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能有一個溫馨的家,能讓孩子開心,讓妻子順心,讓自己安心,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足矣!這些是我近幾年來所追尋的夢想,相信它一定會成為我最終的幸福!

  很小的時候,我就有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長大後一定要出人頭地。我討厭那些所謂小有成就的人士,用他們鄙視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的周圍,給比不上他們自己的人予以定論。多年前的一幕我永遠也無法忘記……那年我應該只有六,七歲左右,一個城裡的親戚帶著比我小兩歲的孩子來我家玩。因為那時候住在農村,家庭環境侷限了一些所謂的虛榮。那個比我小的孩子帶了一輛很小的,能遙控的賽車在我家院子裡玩。在那個八十年代初期階段裡,能有一把塑料的小***,都是足夠能在小村孩子面前顯擺的奢侈品,更何況那輛能遙控的小賽車。當時的我,眼睛都直了。父母的教導還是令我跪爬在小車的左右,不敢輕易去觸碰那麼奢華的玩具。後來大概是那個孩子累了,就跑進屋裡了。畢竟我那時我還是個孩子,在瞅準左右沒人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拿起了那輛小車,是那種很小心很小心的拿起。說真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遙控汽車,我拿起來只是想感受一下,想看看為什麼人離的那麼遠,卻能操縱它左右奔跑。在看完它外部結構後,我把小車高高舉過頭頂,想看看小車底部的構造。突然一聲叱喝“別碰那車,你又不會玩,摔壞了怎麼辦”?話音剛落,那個孩子花蝴蝶般的母親一把從我手中抓走了小車,“這可是他舅舅從上海買回來的……”花蝴蝶邊走貓步邊叨咕著走進了我家堂屋。雖然那時的我還是個懵懂的孩童,但我還是能強烈的感受到那種深深的歧視,委屈的淚水在眼眶裡轉動著,我抬起頭,將它們強忍的逼了回去,沒讓它落下。當看到那小我幾歲的孩子,在我家堂屋裡把他那輛小車操作的滿地亂跑的時候,桀驁不馴的天性使我猛然明白,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我怒視著花蝴蝶,怒視著那輛跑來跑去的小車,一個大膽的念頭在腦中一閃而過。看準了機會,裝作沒看見直接衝了過去,一腳將那小車踏的支離破碎……。滿屋的歡聲笑語頓時凝固。看著花蝴蝶的歇斯底里的吼叫,看著那孩子快要窒息的驕哭,心靈似乎瞬間得以平衡……雖然換來的是一頓痛打,但我一聲沒吭,也沒有哭。看著父母陪盡不是,花蝴蝶氣憤的罵罵咧咧,我笑著迎接著母親手中的竹梢,這場聚會就在打罵我的過程中不歡而散……

  這個記憶一直伴隨著我到了而立之年。直到前幾年一個老家親戚結婚,自己終於有機會在年邁的花蝴蝶面前扯高氣揚的炫耀時***聽父親說,她家後來遭遇了一場災難***我突然發現,內心沒有了童年那種得意的宣洩。那股怨恨反之被一種莫名的惆悵所替換。深思後才知道,我的表現不正是當年的花蝴蝶嗎?眼前的花蝴蝶早已沒有當年盛氣凌人的驕縱,蹣跚的走到牆根的小凳上坐下,滿臉的滄桑將雙鬢染成一片斑白,深邃著眼瞳裡死水般的沉寂……給她倒了杯茶,恭敬的雙手遞上:“大媽,您喝茶”。抬頭接水的剎那,我看見她眼角溼漉漉的……。

  原來換一種心態去處理內心的積怨時,得到的不僅僅是一份快樂。人生得意也好,失意也罷,切莫沒有理智的去貶低他人,否則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人格……
 

關於人生追求的精品散文
描寫秋天的優美散文隨筆
相關知識
感悟人性的隨感散文閱讀
感悟歲月的經典散文閱讀
有關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精選
關於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精選
高三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
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欣賞
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推薦
有關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
感悟人生的哲理散文精選
感悟人生的勵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