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古代的名人都是經歷過很多的事情才會流芳百世,一起來看解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真正的高明

  清朝末年,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還鄉。他不打算留下太多錢財讓子孫揮霍,便在長沙大興土木,建造亭臺樓閣,只給後代留下房產。這些建築,設計豪華,採用的都是上等材料,富麗不亞於皇親國戚的府第。他以為不動產是移不動的,比金銀牢靠。

  左宗棠總擔心工匠們偷工減料,每天拄著柺杖親臨工地監工。有位年紀大的工匠輕蔑地對他說:“大人,請您放一百個寬心,我做了幾十年的工匠,造過無數的高宅豪第,從沒有倒塌過。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聽了此言,一臉慚愧,哀嘆離去。

  另一位清代名臣林則徐,對待給兒孫留不留家業問題頗有高見。他說:“子孫若勝我,要錢幹什麼?賢而多財,財損其志;子孫不若我,要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在對待子孫後代問題上,林則徐比左宗棠高明。

  :一個白面書生的逆襲

  包拯包大人走向神壇的一生,是從被“刷黑”開始的。

  包大人生就一副書生樣,白麵淨臉、眉清目秀。至於那張廣為流傳並被編排成各種段子的黑瞼,以及那個猶如貼了標籤的月牙胎記,當然只是善意的謊言,不過是為迎合他後來的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形象。試想,一個書生,本已缺少劈山開路的氣場和力度,再加白麵,哪裡有帶著月牙胎記的黑臉來得觸目驚心並不怒自威呢?

  同樣遭遇刷黑的,還有包大人的出身。他非但不是出身貧寒,由嫂子含辛茹苦地撫養成人,恰恰相反,包大人生在官宦人家,父母雙全,備受寵愛,幸福指數爆棚,以至於成年後的他很宅、很戀家。都28歲了,好不容易中了進士,終於可以出去賺錢養家、光宗耀祖了,只因工作地點離家遠了點,便託人找關係又換了個地方,結果還是未能如願靠近家門口,傲嬌的包大人竟然辭了官職,棄了前途,把陪伴侍奉父母當事業來做。這一守就是十年,直到父母病逝、守孝完畢。

  38歲這年,老大不小的包大人終於第一次入仕,出任天長縣縣令。

  在這一任上,一起虎頭蛇尾的“牛舌案”,將官場菜鳥包大人塑造成了如假包換的神探——

  一戶人家的牛舌被割了,主人來衙門報案。包大人二話不問,直接吩咐主人回家把牛殺了。不久有人來狀告牛主人私宰耕牛在宋朝是違法的,聖明的包大人由此斷定,這個狀告牛主人的人便是凶手,否則便不會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這是包大人一生中唯一的有明確記載的斷案,至於發明三口威風的鍘刀、怒鍘負心的駙馬爺等橋段,自然也是演繹,當不得真的。可這段唯一的官方記錄,也是漏洞百出,實在看不出前後有半毛錢關係。妙在那人很配合,自覺被識破,“驚服”!於是包大人機智果敢、善斷奇案之名就這樣流傳開去,並且越傳越神,越神越傳。

  歷史為什麼會選擇成就並神化這樣一個經不起嚴格推敲的白面書生呢?從包大人後來的人生裡可窺端倪。

  41歲這年,包大人來到了仕途的第二站端州今廣東肇慶。這是個盛產端硯的地方,每個來此做官的人,都會拿這個東西當作行賄受賄的明星產品,為自己前程鋪路的同時,也中飽私囊,賺他個缽滿瓢溢。唯有包大人與眾不同,不僅下令定額進貢,並再三表示自己決不染指半個。離任時,包大人果然不曾帶走一方端硯,就連他平日裡在公堂上用過的那方舊硯,他也造冊上交了。

  憑藉一身乾脆利落的清正廉明和潔身自好,沒帶走一方端硯的包大人,迅速得到民間的點贊、朝臣的賞識與帝王的青睞。

  很快,44歲的包大人被調入京城,負責監察百官,直接參與朝政——他的人生火速切換劇本,進入另一角色,一生盡心盡力地彈劾他人。

  據統計,在包大人彈劾下被降職、罷官、法辦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有時為了一個人、一件事,他反覆上奏,火力之猛,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最著名的當屬六次彈劾“國丈”,硬生生把仁宗寵妃的堂伯父張堯佐給拉下馬來。他不僅白紙黑字大呼張堯佐是盛世垃圾、白晝魔鬼,還和皇帝面對面理論。在爭執到達高潮時,情緒激動的包大人站在仁宗面前義憤填膺、滔滔不絕,唾沫星子濺了仁宗一臉。仁宗又尷尬又窩火,卻也只能拂袖而去,並最終不得不順勢而為。

  不畏權貴、不徇私情、剛直不阿的做派,為包大人被推上神壇又添了一把火。

  5 8歲那年,包大人當上了開封市市長。在封建社會,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別進來。宋朝實行門牌司制度,告狀必須由門牌司傳遞狀紙,坐堂問案的縣太爺並不是鳴鼓喊冤的老百姓想見便能見到的。衙役們趁機層層設限,層層盤剝。體恤民情的包大人下令,把衙門口大開,無論誰有什麼冤屈,都可以直接走進來告狀,絕不會再有層層關卡,讓不識字、不知法、不懂門路的良民有冤無處訴。

  從此,關於包大人在開封的傳說如井噴。事實上,包大人在開封市長任上,只做了不到兩年,很多故事還沒來得及發生,他便已經離開。

  嚴格來說,包大人的所作所為,遠遠不足以讓他成為傳說中的那個包青天。可人民所要求的實在不多,只要是有心為民做事,不管做到了哪一步,人民都會歌頌他,紀念他,神化他,把他當作黑暗裡的明燈,來安慰在現實社會裡被打擊到體無完膚的心靈。

  :任怨任勞的智慧

  古代有一個官吏想排擠他的同僚,向老謀深算的師爺問計。

  師爺問:“其人最近的言行舉止如何?”

  “他工作辛勤,但表情輕鬆;他生活清苦,但操守廉潔;他處境孤單,但不求聞達。”

  師爺搖頭說:“毫無辦法,你現在打不倒他。還得忍耐一下,以後再說吧!”

  三年以後,蓄意發動攻勢的一方又來找師爺商量。師爺又問對方的言行舉止。

  回答是:“對方工作辛勤,但表情煩惱;操守廉潔,但言談偏激;不求聞達,只飲酒博弈。”

  “情況大有進展,露出一線希望。不過,你想除掉他,目前還言之過早。”師爺說。

  又過了三年,舊話重提。那個被算計的人此時的景況是:“表情倔強,言語沉默,縱酒享樂。”

  師爺說:“是時候了!他已經覺得不耐煩。他開始感覺不值得。他有了絕望和自暴自棄的心情。他必然焦躁易怒,甘居下流。你的機會來了。”

  “我應該怎麼辦?”

  “第一,設法刺激他,常常給他一些小小的瓜葛,他會受到別人看不出來的傷害。第二,利用各種機會告訴你的同事、長官,說他是個多疑善妒的人,使他沒有物件可以訴苦。第三,對他製造較大的爭執,使他崩潰。”

  “然後呢?”

  “然後你就成功了。不過,你要永遠記住你是怎樣成功的。一個人什麼時候覺得不耐煩、不值得,他的前途已到終點站,他已難以適應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

  這人依計而行,果然奏效。為了記取這一戰役的寶貴經驗,他寫了幾句話放在案頭:任勞不任怨,無功;任怨不任勞,無用。
 

古代名人傳遞正能量故事
關於勵志的故事及感悟
相關知識
古代的勵志故事
古代有哲理的勵志故事
古代正能量的勵志故事
古今中外從失敗走向成功的勵志故事
古人勤奮讀書的勵志故事
現代人的勵志故事
古往今來的勵志故事
古今浪子回頭的勵志故事_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正能量故事
古箏藝術家袁莎的勵志故事
家長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