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會陰側切縫合及其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摘要】目的 介紹會陰側切縫合術及其體會。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對40例產婦會陰側切傷口採用1.0薇喬可吸收腸線、2.0薇喬可吸收腸線行會陰傷口縫合術。結果 本組40例產婦會陰側切傷口癒合良好,效果滿意。結論 此縫合方法縮短了傷口癒合時間,有利於組織解剖位置的恢復,產婦痛苦小,不用拆線,傷口癒合良好。
【關鍵詞】會陰側切縫合術 1.0薇喬可吸收腸線 2.0薇喬可吸收腸線 產婦
        會陰切開及縫合術是產科最常用的手術。因為頭位難產、會陰條件差、胎兒過大,高危妊娠、胎兒宮內窘迫等因素而行會陰側切是保障母體健康和提高胎兒存活質量的重要方法。
        1 臨床資料
        筆者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對40例會陰側切產婦採用1.0薇喬可吸收腸線、2.0薇喬可吸收腸線,進行會陰傷口縫合,對40例產婦進行追蹤觀察,發現此方法具有產褥期產婦痛苦小,不用拆線,切口癒合良好等優點。
        1手術
        1.1陰道粘膜縫合
        採用1.0薇喬可吸收腸線,自陰道粘膜傷口頂端0.5c m~1.0c m處起縫合第一針,打結3次,連續縫合陰道粘膜,針距為0.8c m~1.0c m,對合儘可能整齊。深度及牽拉縫線的力度適當,以達到傷口不出血為止,關閉死腔而不造成縫線穿過直腸粘膜,或因拉線過緊影響血液迴圈,影響傷口癒合的後果。縫合至處女膜環時,處女膜斷端對合務求整齊,以利於解剖關係和功能的回恢復,然後再環外粘膜縫合一針,打結3次。觀察粘膜縫合處有無出血,有少量滲血,可在滲血縫合一針,注意關閉死腔而不穿過直腸粘膜。
        1.2會陰肌層和皮下組織層縫合
        採用1.0薇喬可吸收腸線間斷縫合會陰肌層和皮下組織層,至面板切口頂端0.5cm~1.0cm起縫合第一針,針距為0.5cm~0.8cm,每針打結3次。最後一針縫合至粘膜與肌肉交界處,關閉死腔而不造成縫線穿過直腸粘膜。線結鬆緊適宜,避免因拉線過緊影響血液迴圈、病人舒適感,也避免線結過鬆而造成縫合無效。觀察會陰肌肉層是否將解剖位置對合整齊,有無滲血。
       1.3會陰外層面板縫合
        採用2.0薇喬可吸收腸線自面板切口頂端縫合第一針,打結3次,線結儘可能短,但因防止過短引起線結鬆落,並將線結埋於面板內,以不露出面板為宜,然後作連續皮下包埋縫合至處女膜環粘膜處,最後一針打結3次,剪斷線頭。縫合完畢,常規掏出宮腔積血,並作陰道檢查和肛門指尖。檢查有無陰道血腫,紗布、砂條的殘留,重要的是有無腸線穿過直腸粘膜。
        2 體會
        採用1.0薇喬可吸收腸線、2.0薇喬可吸收腸線縫合傷口,方法簡單易行,降低了助產士傷口縫合的操作難度。採用1.0薇喬可吸收腸線進行會陰粘膜和會陰肌肉層的縫合時,腸線比以往常用的2.0腸線牢固,不易造成傷口因組織張力大而造成的傷口崩裂,且1.0薇喬可吸收腸線配置的縫合針型號較大更易縫合裂傷較深的傷口。用2.0薇喬可吸收腸線進行會陰面板縫合時,由於此腸線比常用的腸線線細、清爽,更容易穿過組織,減輕了病人的疼痛感。此縫合方法不用拆線,因此減少了拆線時病人的疼痛感和有可能造成的感染,一般情況下產婦產後第四天就可出院。對40例產婦進行追蹤觀察,發現術後會陰切口疼痛輕,切口癒合良好,呈線條狀,無明顯硬結,也未見肉芽組織增生。該線組織反應小,40例產婦無一出現線頭排斥反應,產後性生活也滿意。產婦產褥期精神愉快,促進了母乳餵養的成功,有利於母嬰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樂傑.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1-72.
[2]張璞雲.會陰側切傷口縫合經驗體會[J].肌層醫學論壇,2010.14***26***.

部分藥物致錐體外系反應的診治體會
泌尿外科各種管道的應用及護理
相關知識
淺談會陰側切縫合及其體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體會
淺談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淺談泰勒科學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淺談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範文
淺談群眾路線學習心得體會
淺談不作為亂作為心得體會
淺談依法治國學習心得體會_依法治國學習感悟與反思
淺談貫徹嚴以修身心得體會範文
淺談胃腸減壓術的護理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