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禮儀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5日

  祭祖是春節期間的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是根據宗教或者社會習俗的要求進行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一系列行動或儀式。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祭祖禮儀

  為了滿足海內外中華兒女參與祭拜始祖、謁陵盡孝的心願,黃帝陵景區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通過對黃帝文化、祭祀文化的研究、發掘、整理,近日推出祭祖禮儀服務專案,深厚的文化內涵、隆重的祭祀儀式深受旅遊團隊和廣大遊客的喜愛和推崇,為景區再添新亮點。

  祭祖緬懷不再侷限於清明公祭、重陽民祭等傳統節日,也非古時王侯將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專利,“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每一位有祭祖盡孝願望的中華兒女都有機會切身體驗傳統文化魅力,參與祈福納祥盛典。

  在12月29日1300餘人參加的“2014祈福大典”中,參祭人王先生感受深刻,洪荒時代的黃帝能在眾多部落首領中脫潁而出,在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境況裡統領人們一步步走向文明,那是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豪邁和超越平凡的智慧。隆重的祭祀禮儀、深厚的文化內涵、超越的古風遺韻,讓自己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靈魂的昇華。

  中華兒女九九歸一,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緬懷始祖、謁陵祭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華人開始有規模的“重返黃帝陵”尋根祭祖,人數與年俱增,馬萬祺、何厚鏵、曾憲梓、霍震寰等港澳同胞,連戰、吳伯雄、宋楚瑜、鬱慕明、蔣孝嚴等臺灣政要,以及楊振寧、李政道、謝煥等海外華人華僑都曾率團到黃帝陵謁陵祭祖、參與清明公祭黃帝典禮。黃帝陵已成為最具廣泛影響和感召力的民族聖地,成為弘揚中華文化,團結、凝聚海外同胞,實現民族認同和文明傳承,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統戰平臺。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之一。一方面是源於“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於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過去,祭祖儀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舉行,身穿盛裝的同一姓氏宗族參加,儀式較為隆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團年飯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龕面前擺起美酒佳餚,進行拜祭。

  在東北的農耕地區,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動一般都是在歲末舉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臘月二十八至除夕這幾天。祭祀的形式依條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興旺、財力殷實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稱“家廟”,他們祭祖活動則集中在這裡舉行。在祭祖的日子,當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員齊集家廟,事先已將應用的供器擦洗乾淨、供品預備齊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畫像***俗稱影像***按輩份順序擺掛。隨後在族長主持下,所有人按輩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禮。

  各家各戶的祭祖則雖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飯前進行。先是到自家的墳塋地祭祀,有的只是磕頭,有的還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稱為“給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順序當然是從墳地中輩份最高者開始。把炕桌擺在墳前,磕頭行禮,再倒一盅酒於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後,把飯菜埋進土裡,算是給祖宗們“送去”了,同時還要在墳前燒紙,算是孝敬祖先們過年期間的“零花錢”。

  主要的祭祀則是在家中進行,時間多是在除夕晚飯前後,民間稱之為“接老祖宗回家過年”。因為傳說死者的魂靈不能在白天行動,所以要等天黑以後進行,以滿族人家的做法比較典型。先將香爐、香筒、燭臺 ***俗稱五供***或者木香碟,擺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蓋上,將平時放在“祖宗匣”裡的族譜“譜單”***世系表***請出開啟掛在西牆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長房主枝沒有譜單,則按照譜書的記載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諱”寫在一張長紙條上張掛,俗稱“祖宗條子”或“譜條子”,也有的是擺放木牌位。擺掛好後開始上香擺供,全家大小依次磕頭行禮。所擺的供品一般是麵食和水果之類。許多人家專門為除夕祭祖蒸白麵饅頭,每個上面點一個紅色的圓點,每兩個平面相合摞在一起為一組,一般是三至五級,各盛放在白色瓷盤當中。這些供品一直襬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後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還有一些地區在除夕晚上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舉行一些祭奠儀式。比較有特點的是將其生前穿過的衣服疊好擺在炕上,然後晚輩們跪下磕頭,嘴裡還要說“xx***對長輩的稱呼***回家來過年吧”。另有在房山頭“落地式”煙筒根處燒紙祭奠,因民間傳說這裡是本家亡故之人魂靈常棲身之處。燒紙時嘴裡還要“叨咕”一些寄託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裡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祭祖習俗

  臺灣:從除夕轉進春節,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後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後,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糰、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裡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人家先在曆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山東、東北地區: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紙接種”。

  粵桂地區:初一上午五、六點鐘,擺設去·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分,排前後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初一早餐以後,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次,先男後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瀰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中國古代禮儀的故事
古代禮儀和現代禮儀的差異
相關知識
祭祖禮儀介紹
職場人需要知道的職場禮儀介紹
男生職場儀表禮儀介紹
女性必不可少的職場禮儀介紹
辦公室禮儀介紹
職場女性面試職場禮儀介紹
職場成功人士的職場禮儀介紹
大學生職場儀表禮儀介紹
稱呼禮儀的原則和基本禮儀介紹
職場人必知職場基本禮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