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禮議的影響介紹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大禮議說的是在1521年開始的為了討論皇統問題而發起的活動,主要是因為當時藩王成為皇帝,為了誰是世宗的父親而發起了爭端,那麼具體的明朝大禮議是怎麼回事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明朝大禮議的影響介紹,希望你喜歡。

  明朝大禮議的影響介紹

  關於明朝大禮議是怎麼回事這個問題還要從世宗繼位開始說起。明世宗以地方藩王繼承帝位,可是為其改換生父的問題卻引起了一場政治鬥爭。明武宗駕崩後,因為沒有子嗣,所以由藩王繼位,內閣首輔草擬遺詔。世宗繼位後,想立生父為父考,卻被以楊延和為首的舊閣們反對,當然有人反對也有人贊同,以張璁為首的新進大夫們同意立世宗生父為宗嗣。由此展開了關於儒家禮儀的嗣子不認生父可不可以的辯論。這是一場新舊勢力的權利爭奪,這期間雙方經過了三次禮儀辯論,最終舊勢力垮臺,以張璁為首的新生勢力崛起。

  明武宗駕崩後,明代的政治秩序一下子崩潰,沒有人來主持大局。大禮議的發生就在於身為皇帝的世宗卻沒有擁有全部的皇權,這次活動也是明代皇權轉變宗流和恢復政治秩序的重要事件。世宗在大禮議中的勝利和楊廷及舊內閣的失敗,其實就是世宗皇權的獲得和明代政治秩序漸漸重鑄及恢復的標誌。在楊廷和集團的敗滅後,新生力量迅速成長。在鬥爭中,新進士大夫們與楊廷及勢力進行著激烈的辯論,這贏得了世宗的敬重,也讓世宗發現了自己所要依仗的真正勢力。之後,世宗欽定大禮,明代皇權從世宗一流,由舊皇權帶來的勢力瓦解,嘉靖革新時代真正到來。

  大禮議說的是在1521年開始的為了討論皇統問題而發起的活動,主要是因為當時藩王成為皇帝,為了誰是世宗的父親而發起了爭端,內閣中內的許多大臣都希望世宗可以改換自己的父親,但是武宗老臣們和世宗等人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最終還是按照世宗的意思行事。而大禮議經過也是比較複雜的,那麼大禮議經過具體是怎樣的呢?大禮議的經過還要從興獻王去世開始說起,朱厚熜開始以世子的身份來處理藩地的事務,本來明武宗已經想要下旨讓他繼承興獻王的地位,可是不久後武宗就駕崩了,朱厚熜這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加封,而武宗也沒有自己的子嗣,就連孝宗也沒有合適的後代留在世上,只有朱厚熜還有繼承的資格,於是皇太后和大學士只能暫時一同處理朝政。

  根據兄長去世了可以將皇位交給弟弟的規定,最終大臣們前去迎接朱厚熜讓他繼承了王位,但是在遺詔公開前他卻只能在野外等待,可是遺詔上有了嗣皇帝位幾個字,之前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先例,所以內閣首輔等人希望他可以改換自己的父母,尊崇正統才對。可是朱厚熜等人卻認為這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於是雙方的意見發生了衝突和矛盾。大禮議經過了衝突和矛盾之後大臣們已經分別開始支援朱厚熜和首輔,但是當時只有新科進士支援朱厚熜,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暫時的妥協,但是在迎接生母入京的時候卻始終堅持著要用太后的禮儀來操辦,這件事讓首輔十分傷心,但是無奈之下只能妥協。

  明朝大禮議歸根結底就是圍繞著皇權與閣權,繼嗣還是繼統進行的鬥爭。那麼具體的明朝大禮議影響有哪些呢?關於大禮議影響大多都是消極的一面。隨著世宗欽定大禮,獲得絕對的皇權勢力,由武宗帶來的勢力全部滅亡。至此,嘉靖革新時代到來。大禮議結束後,楊延被削官為民,中斷了楊延之前推出的政策和經濟。於是拉開明朝的一場重大的改革,楊廷及勢力被徹底擊垮,而曾經幫著世宗的張璁等新貴迅速崛起。世宗贏得勝利後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對於不滿意的大臣們直接賜死,漸漸形成朝廷的腐敗。

  大禮議結束後,影響了政策改革,使一些新科進士主持朝廷政務,世宗對嘉靖朝的政治經濟開始變革,雖然變革不是不行,但是這對後期的發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其中最壞的就是大興土木工程耗費人財,這讓經濟本來就不景氣的財政雪上加霜。於是,後期又修建了大批宗廟應付財政危機。朝廷想出很多辦法,但這辦法的來源最終都是歸結於老百姓,納糧,收稅,受苦的終究是老百姓們。另外,朝廷動盪,內裡紛爭不斷,朝臣之間黨同伐異,這使君臣關係惡化。內閣權重,但只是輔助,為爭首輔受盡排陷,閣臣爭鬥諂諛之風盛行。朝廷上下都是巴結奉承世宗,想獲得世宗的信賴,從而可以為所欲為的做一些貪汙腐敗之事。總而言之,大禮儀之爭對於明代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政治和經濟不比從前,改革也較失敗。

  明朝大禮議簡介

  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後,統治階級內部在皇統問題上的政治論爭。“始而爭考﹑爭帝﹑爭皇,繼而爭廟及路,終而爭廟謁及樂舞。”鬥爭的焦點是如何確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號。

  實質是世宗通過議禮之爭,打擊楊廷和等先朝閣臣和言官,確立和鞏固自身的統治,推行新政。這一事件從嘉靖即位之初的1521年***正德十六年***四月開始,至1524年***嘉靖三年***以世宗一方勝利結束,不僅對嘉靖年間的政治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對整個大明王朝的言官體系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明朝大禮議的經過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的堂弟,興獻王朱祐杬次子***長子為朱厚熙,生五日而夭,嘉靖四年追贈嶽王,諡懷獻***。明憲宗生十四子,三子為明孝宗,四子為興獻王。1494年***弘治七年***,興獻王前往其封國安陸州就藩,1507***正德二年***年秋八月,朱厚熜生於興獻王邸。

  1519年***正德十四年***,興獻王薨。以世子身份居喪並決策封國政務。1521年***正德十六年***三月,尚未除服,明武宗特旨令其襲封。五天後***三月十四日***,明武宗駕崩,那時,朱厚熜尚未正式受封。明武宗無嗣,而明孝宗也無其他皇子在世,皇太后張氏與大學士楊廷和***朱厚熜未至京師前,楊廷和總攬朝政三十七天***攝理國政,根據《皇明祖訓》中所說的“兄終弟及”的原則,於三月十五日派定國公徐光祚、壽寧侯張鶴齡、駙馬都尉崔元、大學士樑儲、禮部尚書毛澄、太監谷大用等前往安陸迎接朱厚熜,到京師即皇帝位。三月二十六日徐光祚等抵達安陸。***谷大用先期至,朱厚熜不許其私謁。***1521年四月初一,拜別其父陵墓,次日辭別母妃啟程。四月廿二,朱厚熜抵京師,止於郊外。當時朝廷官員就有關於以什麼禮儀迎接興獻王世子朱厚熜的爭論。禮部尚書毛澄根據楊廷和的授意,定議以皇太子即位的儀式。

  嗣統之爭

  武宗年間,大學士楊廷和曾幫武宗起草遺詔,這時卻被朱厚熜利用,成為迫使楊廷和改變立場的利器。 因為遺詔的內容是以武宗的語氣表示:“皇考孝康敬皇帝親弟興獻王次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其中,“嗣皇帝位”四字最為關鍵。朱厚熜對其右長史袁宗皋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但楊廷和仍要求朱厚熜按照禮部的方案***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基。但未行,最後是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當天中午,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詔書曰:“奉皇兄遺命入奉宗祧”。以第二年年為嘉靖元年***未採納群臣擬定的“紹治”年號***。

  四月廿七,朱厚熜下令群臣議定武宗的諡號及生父的主祀及封號。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漢朝定陶王***漢哀帝***和宋朝濮王***宋英宗***先例,認為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繼大宗,就應該尊奉正統,要以明孝宗為皇考,興獻王改稱“皇叔考興獻大王”,母妃蔣氏為“皇叔母興國大妃”,祭祀時對其親生父母自稱“侄皇帝”。另以益王次子崇仁王朱厚炫為興獻王之嗣,主奉興王之祀。五月初七,禮部尚書毛澄和文武群臣60餘人將此議上奏皇帝,並聲稱朝臣中“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

  對世宗而言,這絕對是不可接受的,雙方產生僵持。年方十五歲的朱厚熜試圖優撫楊廷和,並向毛澄厚贈黃金,欲使其改變主意,但兩人都不為所動,幾次下詔尊加其父徽號也被楊廷和等大臣封還。但毛澄亦修改意見,認為將來朱厚熜有子時,可以第二子取代朱厚炫成為興王,繼承其父親的王統。

  奉迎世宗生母禮節之爭

  1521年七月初三,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支援世宗,認為朱厚熜即位是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即所謂“繼統不繼嗣”,皇統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繼,而且漢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預先立為太子,養在宮中,實際上已經是過繼給漢成帝和宋仁宗,“其為人後之義甚明”。張璁建議朱厚熜仍以生父為考,在北京別立興獻王廟。朱厚熜見此奏章後大喜,稱“我父子得以保全了”。但張璁人單勢孤,難以動眾,世宗唯有先行妥協。但在奉迎生母蔣妃入京的禮儀上,朱厚熜堅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禮,遭到楊廷和反對後痛哭流涕,表示願意辭位,奉母返回安陸,楊廷和無奈之下只得讓步。當年十月,朱厚熜以皇太后禮迎母親入宮。

  當時,湖廣總督席書曾草擬奏疏,附和張璁、霍韜的意見,稱興獻帝宜定號皇考興獻帝.吏部員外郎方獻夫上疏,提出“繼統不繼嗣”之論。但兩封奏疏沒能上呈。

  三年之後,朱厚熜的地位已穩固,試圖為父母封號加“皇”字。那時已被貶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張璁與同僚桂萼等揣測帝意,便紛紛上書重提舊事。兩人得以宣詔入京,委為翰林學士,專負責禮儀事項,而其他反對者都被下獄、貶官奪俸。以張璁和桂萼為中心,在朝廷中形成了支援、奉迎皇帝的“議禮派”,將議禮當作起家的政治資本,因此在醞釀了一段時間後,又重新挑起了議禮之爭。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世宗召叢集臣集議,楊廷和見世宗有意變更前議,上疏請求致仕。此時,朱厚熜的地位已穩固,早已厭惡楊廷和跋扈難制,就順水推舟,同意楊廷和致仕歸裡。

  此時,頗感群龍無首的禮部尚書汪俊醞釀再一起集體諫諍。適逢主事侯廷訓據宗法作《大禮辨》,吏部尚書喬宇等人遂據此率群臣近兩百五十人一同進言,反對朱厚熜以興獻王為皇考。朱厚熜不悅,下令更多的官員參與進議論中來。於是,給事中張翀等三十有二人,御史鄭本公等三十有一人,以及鄒守益等,也都抗章力論。狀元唐皋也上疏說:“陛下宜考所後以別正統,隆所生以備尊稱。”表面上是在調停,實際上傾向於反對。因為鄒守益是王陽明的大弟子,唐皋是前朝狀元,在朝中都屬於影響較大的文臣,朱厚熜因此惱羞成怒,此次進言之人均被斥責、罰俸甚至罷黜。最後,汪俊等只好妥協:“於興獻帝、興國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備尊稱。”

  三月,朱厚熜無奈之下,勉強同意稱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為“本生母章聖皇太后”。尊封祖母邵氏***明憲宗貴妃***為壽安皇太后,孝宗皇后為昭聖慈壽皇太后,武宗皇后為莊肅皇后。
 

健康晚餐的原則怎麼吃健康
關於茶文化的圖片觀賞
相關知識
明朝大禮議的影響介紹大全
古琴對中國禪文化的影響介紹
希波戰爭的影響介紹
三武一宗滅佛的影響介紹
羅馬波斯戰爭的影響介紹
阿萊西亞戰役的影響介紹
燈光對於肖像攝影的影響介紹
法國戰役的影響介紹
古代禮儀的基本介紹大全
澳大利亞的景點介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