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教學設計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葉聖陶的《蘇州園林》以精練的語言 、嚴謹的結構,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對其進行全面深刻的介紹。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匯入新課,初識蘇州園林。

  1.對對子

  教師出上聯, 學生對下聯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江南園林甲天下—— —蘇州園林冠江南

  窺蘇州園林之一斑—— —見全國園林之全豹

  ***三副對聯由淺入深、由遠及近。以這種方式匯入課文,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又突出了蘇州園林的地位,使學生對本文的說明物件———蘇州園林在中國園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認識。***

  教師總結: 第一聯,盛讚了蘇州園林的美麗, 第二、三聯,寫出了蘇州園林在全國園林建築中的地位。

  2.請學生在第一段中找出與上面對聯意思相同的詞語。

  *** 要求學生劃出標本一詞,理解“標本”的含義, 幻燈片板書。***

  3.教師介紹蘇州園林。

  由陳從周《中國園林散記》: “中國園林如畫如詩,是集建築、書畫、文學、園藝等藝術的精華,在世界造園藝術中獨樹一幟”引出,並簡略介紹蘇州園林特點、數量以及四大名園***滄浪亭、獅子

  林、拙政園、留園*** 基本情況。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第 21屆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高度評價。***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園圖片都製作成幻燈片,教師一邊介紹, 一邊展播。教師介紹蘇州園林,作必要的內容補充,為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和感知蘇州園林的藝術特色作鋪墊。***

  二、感知課文內容,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

  1.學生帶問題欣賞介紹蘇州園林的風光寫實視訊資料。

  ***視訊資料的解說詞為課文內容概括, 其中 1、2兩段為原文,時間大約 6 分鐘。如果全文錄讀,太費時。***

  *** 1***這篇課文是介紹蘇州某個園林的特點的,還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藝術特徵的?

  *** 2***蘇州園林憑什麼成為全國園林的標本?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蘇州園林的設計師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 播放蘇州園林風光寫實視訊,形象的畫面與概括的介紹互為補充,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得到美的薰陶,又不露斧鑿痕跡地達到了文字內容與課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

  這個部分的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小問題:

  *** 1***這篇課文是介紹蘇州某個園林的特點的,還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藝術特徵的? 讓學生明確:本文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的藝術特徵的。

  *** 2***文章哪一段是介紹蘇州園林總體的藝術特徵的? ***第 2 段***

  *** 3***蘇州園林憑什麼成為全國園林的標本?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蘇州園林的設計師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麼?蘇州園林的設計師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 幻燈片板書:完美的圖畫。***

  *** 4***為了達到“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個目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又是從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請同學們找出來並大聲朗讀。學生找出“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講究花

  草 樹 木 的 映 襯 , 講 究 近 景 遠 景 的層次”這四個句子並朗讀。*** 幻燈片板書***

  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板書: 標本——完美的圖畫—----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講究近景遠景的映襯

  *** 這四個小問題環環相扣,簡潔而重點突出*** 教師補充什麼是圖畫美。

  *** 因 為 課 文 有 十 多 處 提 及 “ 圖畫”、“中國畫”、“畫意”等詞,所以必須讓學生明白,本文的圖畫美是指“中國畫”的佈局、立意、線條、色彩之美,同時也使蘇州園林的特點

  根植於學生心中,以讓學生獲得一點鑑賞審美的知識。*** 最後,以四個“講究”統率哪幾

  個段落*** 3—6 段*** ,引出第三個教學環節。

  三、重點研讀,把握蘇州園林的藝術特色。

  1.學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3- 6 段,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方面探索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原因***既可獨立探究也可小組合作,或互相探討,或詢老師,畫出關鍵詞句, 並進行圈點批註***

  思考: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是如何創作這幅完美圖畫的?蘇州

  園林的美究竟有什麼特點? *** 此為主問題***

  *** 通過此問題的探索,使學生從整體到區域性對蘇州園林的特點有全面的瞭解,也對欣賞園林藝術的方法有初步的瞭解,並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2.學生交流。

  ***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品質的訓練,要巧妙地插問, 承上啟下, 使課堂教學流暢,教師可對學生的回答稍作補充評論,既起到點撥作用又提高學生的認識。

  語言是文章的靈魂,本文語言簡潔生動,準確而充滿情趣。要把探求蘇州園林的藝術之美與品味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結合起來,以體現語文課堂的本色。

  ③對於文章提到的藝術特點的品析,應隨即播放相應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交流內容預設:

  *** 1***亭臺軒榭的佈局有自然之趣***此處主要扣住“絕不講究對稱即可。***

  ***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畫之感***這一部分重點研讀, 為學生精讀 文 本 提 供 範 例, 提 升 學 生 學 習 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點

  假山的總體特點: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

  造型, 它們千姿百態,重巒疊嶂;搭 配 ,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

  效果,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都能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教學時用“改詞”、“換詞”、“移詞”、“減詞”等方法引導學生比較、推敲、品味,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

  ⊙辨析“藝術”與“技術”。

  學生思考: 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刪除“僅”字,說“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是技術”行不行?為什麼?為什麼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是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改 成“ 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技術而不僅是藝術”行嗎?

  ⊙全在於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身在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能否改成“一生中見過許多 山水 風 景 的 形 象 , 深 知 其 中 的 趣

  味”?

  B、池沼設計特點

  池沼的設計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 宜 , 根 據 園 林 的 具 體 情 況 布 置池沼。要求學生說出四點:

  一是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樣,設計決不雷同的小橋;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佈置一些湖石, 或種零星花木, 宛若自然,目的是為了“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 補充說明:可與《小石潭記》裡的描述“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和“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比較。由此可見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們所追求的這樣的一種自然之趣,都是為 了取得稱為一幅畫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園林的生趣,而且水中養魚種荷,“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一景。

  ⊙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 決不雷同。***可以改為“決不相同”嗎? 不可以, “雷同”是不該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蘇州園林橋樑的各具情趣***

  ⊙用減詞法品味下列修飾限制性的詞語,領悟它們準確的表達作用。

  如:

  ① 至 於 池 沼 , 大 多 引 用 活水 。“大多”說明比較客觀, 不排除個別。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

  ③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

  板書——

  —課件展示

  寬敞的與其他景物配合

  成河道模樣的與橋樑配合

  池沼的配合 圖畫

  河岸與石頭花草的配合

  水與蓮的配合

  *** 3*** 花草樹木映襯的畫意之美這個環節利用抓關鍵詞的方式,

  抓住“映襯”一詞, 讓學生思考:蘇州園林的花草樹木是如何映襯, 達到

  畫意之美的?

  A、三個“映襯”:

  高樹低樹俯仰生姿

  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

  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這個環節既要讓學生領略蘇州園林花草樹木映襯的畫意之美,又要引導學生體會精練而形象富有詩意的語言之美。如:

  ① 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它形象寫出了俯下的高樹和仰起的低樹枝交相輝映的情景,富有動畫美。

  ② 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繁華和歡娛。“盤曲嶙峋”寫藤蘿的古老, “珠光寶氣”, 顯示 出 藤 蘿 花 的 典 雅 風 韻,構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圖畫, 烘托出園林的繁華氣氛。***

  *** 4*** 近景遠景的層次變化之多:

  設計花牆和廊子是為了增加園林的層次和景緻的深度。花牆上有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兩邊無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層次多了,景緻深了,畫面就有變化了。

  *** 請學生欣賞滄浪亭的復廊和廊牆漏窗圖片 , 體會什麼是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3.感知細小之處的藝術特點。

  原文: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決不容許這幅圖畫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學生找出句子後,引導學生品味“敗筆”這個詞。原意—— —寫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園林中的敗筆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圖

  畫美的設計……欠美傷美的設計。

  學生交流 7- 9 段學習所得,內容如下:

  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內容門和窗也具有圖案美和雕鏤美,

  色彩有中國畫的淡雅美:

  *** 注:如果學生這個環節沒有提及且課堂時間不夠,就略去或作為課外作業。***

  4.理出課文說明順序,教師小結。

  課文先從遊覽者的角度來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後再從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和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建築的色彩美等三個細微方面,也就是從主要到次要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蘇州園林教學評析

  葉聖陶的《蘇州園林》以精練的語言 、嚴謹的結構,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對其進行全面深刻的介紹。文章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加以說明,使讀者在得到關於蘇州園林的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一些欣賞園林的方法。

  課文是範例。語文教學,教師應有“文字、文章、文化”三種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三方面兼顧。本文是一篇結構嚴謹的說明文,但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充滿情趣,是引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好範本。語言是文章的靈魂。學習 一 篇 文 章 , 注 重 語 言 的 咀 嚼品味,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去感悟、積累語言,提高語文能力,方能體現語文課的價值。教學一篇課文, 應有文章整體意識 ,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既可長文短教,又可避免肢解文字。像《蘇州園林》這樣的文章,更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師切不可忽視。

  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充實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收穫,使他們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應該是最 終 的 教 學 目 標 。我 們 的 教 學 追求

  是: 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案例,即每 一 堂 課,都 應 該讓學生學會點什麼, 哪怕只有一點。

  鑑於以上認識,本文的教學分三個環節步步深入: 一、匯入新課,初識蘇州園林; 二、感知課文內容,把握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 三、重點研讀,把握蘇州園林的藝術特色。在本教案設計中,抓住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圖畫美,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蘇州園林的美究竟有什麼特點?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是如何創作這幅完美圖畫的?設計者和匠師們又是怎樣體現圖畫之美的?通過對問題的探索,使學生從整體到區域性對蘇州園林的特點有全面的瞭解,也對我國的園林藝術有了一定的瞭解,進而對欣賞園林藝術的方法有初步的瞭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在學習過程中,側重抓關鍵詞句,用“改詞”、“換詞”、“移詞”、“減詞”等方法引導學生比較、推敲、品味,體會語言的準確精妙之處。主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如:默讀、朗讀、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思考等方式***進行學習, 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只起引導、點撥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指導,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

  養, 重視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的訓練。

  本文語言精練,文化意蘊豐富。對聯匯入,教師的講解評說適當插入有關蘇州園林的知識,引用了一些名家評說和前人詩文,不僅達到激趣的目的,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鑑於學生對蘇州園林並不熟悉,為了化抽象的 語 言 為 形 象 , 達 到 教 學 的 最佳 效果,所以必須精心設計精美的課件,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不露斧鑿痕跡地達到了文字內容與課外延伸的融合。至於說明方法, 因前幾篇文章已學過,因課堂時間有限,也不必面面俱到。所以不作教學的重點,如果學生提到 ,就穿插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幼兒學習拼音的方法有哪些
魯教版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例項
魯教版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語文蘇州園林教案及原文
初二上冊語文蘇州園林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語文歸田園居教學設計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