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窗簾就像衣服,要製作不同款式,適合不同家庭的裝飾風格。細心的創業者發現了窗簾的商機並以此創業發家致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窗簾創業故事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貧窮的黃炳蘭通過自主創業,多年努力創業開辦的窗簾店為她們掘取了鉅額財富,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黃炳蘭是典型的客家妹子,勤勞善良能幹。

  黃炳蘭1978年出生於龍巖市長汀縣的黃坊村,初中還沒畢業,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家裡上有80歲的奶奶,下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在上學。為了承擔起家庭重擔,黃炳蘭14歲那年輟學回家種地。在奶奶的指導下,黃炳蘭起早摸黑下地幹活,近10畝地的農活她一個人幹了下來。一次,田裡水稻得了“黃矮病”,葉子變黃,黃炳蘭急得不知怎麼辦。她將情況和奶奶說了一遍,奶奶教她買農藥噴,噴到中午,天氣炎熱,黃炳蘭暈倒在田裡。幸虧鄰居看到,背黃炳蘭回家。一番辛勞,終有收穫。稻田獲得大豐收。農活的歷練,使黃炳蘭從肩不能挑,手不能拎,到能挑著百斤穀子健步如飛,艱難的歲月,把她磨練成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個性。

  創業路上,白手起家艱辛創業故事

  埔嶺村地處永安市郊區,城市發展很快讓黃炳蘭家裡的地被徵遷。黃炳蘭閒不住,就和丈夫黃旺永商量創業門路。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2008年底,黃炳蘭大姐因為生孩子要回鄉下老家,位於五洲第一城的窗簾店鋪準備轉讓,黃炳蘭接手了下來。創業是艱辛的,黃炳蘭是個急脾氣的人,由於沒什麼生意,她常常因焦慮而失眠,最艱難的3個月時間裡,黃炳蘭體重一下從52公斤消瘦到44公斤。在丈夫安慰呵護下,她終於挺過了這一關。

  窗簾店上半年都屬於淡季。黃炳蘭看準夏天的商機,兼做床上用品,籌借了兩萬元進貨。實行低價銷售,控制進貨成本很重要,黃炳蘭考察了江蘇省南通市、湖北省武漢市的紡織市場。為了節省花費,從永安坐火車到江蘇南通市,32個小時的車上生活,她每餐都以方便麵為午餐和晚餐,早飯就省去了。回來後,黃炳蘭自己設計製作床上用品,憑著心靈手巧,生意有了起色。

  走南闖北考察,使黃炳蘭大開眼界。此後,只要一有空,她都去外地取經,學習窗簾的新造型和設計後,帶回永安與客戶分享。拓展市場,同臺競爭略勝一籌作窗簾,造型設計和窗幔製作是難點。加工窗幔是技術活,普通窗簾店都是上廣東廠家去做,不僅時間慢,大小也會有誤差。黃炳蘭開窗簾店,既當老闆又當車工,很快掌握了這兩項技術。對於窗簾的設計,黃炳蘭常常親自到現場與房東溝通。她說,如果把一套房子比作成一個人,窗簾就像一個人的臉一樣,一進房間,如果窗簾搭配得好,就可以把家庭的氛圍襯托得很溫馨。

  憑著這幾點,黃炳蘭的窗簾店從2008年一個月只做兩三套房子,到2009年,每個月可以達到6-7套。從2010年開始,她瞄向酒店和辦公場所,最多時每個月可以達到20多套。經營也從低檔到高檔進軍,滿足了顧客不同的需求。2009年9月份,位於埔嶺村的格林含笑大酒店開建,為了拿下這個單子,黃炳蘭採取以勤勞取勝的戰略。10天裡,她每天早早去酒店工地報到,幫忙老闆泡茶,擦桌子,熱情地與員工打成一片。看到黃炳蘭這麼準時來“攻關”,有一個員工說:“小黃,你就乾脆來這裡上班吧!”

  初出茅廬的黃炳蘭雖然有一股使不完的勁,但在酒店老總眼中,卻還是一個妹子。為此,酒店老闆特意請了一位來自廣州的窗簾店老闆,與黃炳蘭現場進行PK。廣州的老闆因考慮到路費、安裝費等,成本明顯要比黃炳蘭高。黃炳蘭則向酒店老闆承諾:“我不僅可以價格優惠,我和老公都會安裝窗簾,關於售後服務,我們可以保證在三分鐘內解決。”黃炳蘭在現場競價中略勝一籌。整個酒店共有六層,近百間房間,夫妻倆攜手努力,黃炳蘭負責設計、加工,丈夫則負責安裝窗簾和售後服務。兩個人起早貪黑,每天6點起床,經常幹到深夜一兩點,總算在半個月內完工,為酒店國慶黃金週開業贏得了時間。

  這次的成功,黃炳蘭以真誠的心贏得了酒店老闆的信任,也證明自己的實力。2010年,黃炳蘭參與三明市首家五星級飯店——永安市燕江國際大酒店的部分窗簾業務,並一舉拿下大酒店附樓整幢16層共計上百多間客房的窗簾業務。2012年9月,黃炳蘭與姐姐合夥開的第二家好旺佳窗簾店在新安大院沿街店面開業了。新店立足中高階產品,由黃炳蘭親自設計,在價位上有絕對優勢。新店開張一個多月,她手上就承接了40多個單子,忙得不亦樂夫。

  2:小窗簾實現打工妹返鄉創業大夢想

  初出茅廬,涉足窗簾設計

  “1996年初中畢業後,我就孤身一人去江西省南昌市服裝學校學習結構設計。”36歲的張興鳳回憶說,正是憑藉著對於設計的熱愛,畢業後就進入了廣州服裝廠工作,從基層的縫紉、剪裁做起,空閒時間就和同事交流技術經驗。

  張興鳳對設計的這份執著與熱愛之情,很快就被單位主管發現,一年後就被推薦去浙江秋水伊人駐廣州辦事處,“上學時,課本學習的知識若不和實踐相結合,就只能紙上談兵了。”張興鳳深知設計專業需要紮實的實踐積累,她就利用雙休日在家鑽研,一旦遇到技術難題就向師傅請教,遇到專業知識就向學校老師求教。

  2003年,張興鳳女兒的出生,讓生活變得艱難。家裡沒人幫忙帶孩子,張興鳳就想,不如自己回家鄉做窗簾來賣,這樣時間比較自由,說不定也會賺更多。2011年,敢想敢做的她開始了創業之路。

  “既然下定決心從事設計行業,就不能怕苦怕累。”正憑著這份毅力,2011年,張興鳳回到安徽合肥打拼,並在廬陽區榮成花園租了幾間房屋,作為臨時加工店。張興鳳的窗簾店約100平方米,店內窗簾的款式有幾十種,基本能滿足各種裝修風格的需求。

  兢兢業業,鑽研窗簾設計

  每天一大早,張興鳳就來到店裡開始忙碌,或者做窗簾樣品,或者上網看看今年的流行趨勢以及設計風格。“經常要和窗簾廠家進行交流,才能知道大城市裡的發展趨勢。”她說,搬到這裡後,她就將目標定位在家庭窗簾設計。

  “剛開始沒錢,就拿一間來當工作室,自己做了一些窗簾的小樣放著。”當時,張興鳳主要從廣東進貨,因為手藝還不錯,很快便有人上門要做窗簾。“根據客戶需求,我們到客戶家裡看整體的裝修風格,再根據風格來設計窗簾的樣式。”第一次去做窗簾,張興鳳就讓客戶很滿意。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獲得了合肥一建材城4000多幅窗簾的外貿訂單。機遇在面前,轉瞬即逝。張興鳳當即聯絡30多名工人,連續奮戰2個多月。人手不足時,張興鳳就上崗頂替,技術出問題時,張興鳳就充當技術指導員……哪有難題,張興鳳就衝到哪裡。成功完成訂單,也讓她站住腳跟,贏得了口碑。

  轉眼到了2014年,“我們頂多是一個夫妻店,想做出自己的品牌還需要更廣闊的平臺。”張興鳳招聘了20多名縫紉工、裁布工、客服,真正把窗簾當成一份事業來做。

  緊跟潮流,瞄準私人定製

  “其實不僅要讓客戶滿意,還得和客戶交朋友。”這樣的想法,幫了張興鳳大忙。有的客戶不確定她的手藝,她便帶客戶到以前客戶的家裡去看。由於她的設計新穎、手藝靠譜,訂製的窗簾多得家裡那個小小的房間已經擺不下啦。

  憑藉著這份踏實、誠信和認真,張興鳳的客源越來越多,去年,她又擴大了店面,並在環湖傢俱城租下近200平米的商鋪。“現在拿貨都從廣東的大廠拿,樣式比較多。”不僅如此,張興鳳還在網上經營網店,學習通過微信售賣窗簾。“就是想好好做,畢竟現在競爭激烈,希望能越來越好。”

  “雖然剛站穩腳跟,但仍面臨工商註冊、貸款等問題。”就在張興鳳一籌莫展的時候,合肥市廬陽區林店街道連水社群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為她提供創業資訊指導、扶持政策,協助進行工商註冊登記等。

  “窗簾就像衣服,要製作不同款式,適合不同家庭的裝飾風格。”張興鳳將創新巧妙地運用到窗簾製作中,有的客戶需要根據家庭裝修風格,確定窗簾款式,她就將原有的窗簾重新設計,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力爭做到每家每戶不重樣。

  現在是窗簾生意的淡季,張興鳳一有空閒時就看看設計書或者做樣品,等到下半年銷售旺季時,她還得聘請幾名工人到店裡幫忙。她的丈夫也沒閒著,時常到客戶家裡安裝窗簾。夫妻倆一唱一和,窗簾店的生意日漸紅火。

  “電子商務發展更多地激發了年輕人網際網路思維,是年輕人創業的一個渠道。”雖然學習能力不如年輕人,但是張興鳳仍堅持學習,希望傳統徽商的精神,加入電子商務這種嶄新的業態,能夠實現自身的一個質的跨越。
 

創業案例分析論文
傳統行業創業案例
相關知識
窗簾創業故事大全精選
窗簾創業故事
窗簾大王創業故事
畢業生貸款創業故事
成功商人的創業故事分享
本科畢業創業故事
本地創業故事
一個大學生的網路創業故事
成功商人創業故事模板
女生的勵志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