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春又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冬至為農曆十一月中,“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終,生之始,故也稱“亞歲”,重要性僅次於除夕。歲月要走過,所以,亞歲迎祥,履長納慶,送鞋是為納更多的吉祥。

  按古人說法,冬至是一個安靜之節。

  這是為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時地理——它初萌微弱,需大家一起呵護之,以天下靜扶助微氣以成萬物,共同成就一個健康、明媚的春天。

  由此,這一日要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冬至三候

  蚯蚓結: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

  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動: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冬至問候

  按照南方習俗,冬至節與清明節一樣重要,都要祭奠亡靈。這樣,一年中,除夕、清明、七月十五與冬至,一共四次。懷念已經故去的親人、追思深深銘刻於心的過去的溫馨,越來越變成我們心靈的一種寄託。

  下班回家後,晚上參與一下祭奠,向已經隔了一個世界的親人致以冬至的問候,讓他們也有一個溫暖的冬夜。

  冬至民俗

  冬至為何“大如年”?

  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古人認為,冬至過後,白晝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是個吉祥的日子,值得慶賀。因此冬至又稱“冬節”“交冬”“賀冬”“亞歲”“一陽節”和“消寒節”等。

  冬至“數九”

  冬至日也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古代先民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

  關於“數九”,廣泛流傳的《九九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養生

  冬至是人體機能變化最劇烈的一個節氣,也是疾病最易加重的一個節氣。

  天氣寒冷,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需特別提高警惕,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飲食起居,戒菸少酒,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境,適當禦寒鍛鍊。如有頭暈目眩、手指發麻、動作不便、說話含糊不清,須及早就醫。

  冬至吃什麼?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

  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喜吃大蔥炒豆腐。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此外,我國各地還有很多饒有興趣的風俗。

  在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如做成豬頭、豬腳,還有荔枝、桃、香蕉,象徵興旺吉祥。

  在杭州,人們把冬至吃剩的魚頭和魚尾放在米缸裡過夜,隔天再取出來吃,說是“吃剩有餘”。

  在江蘇,人們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製成冬陽酒。

  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養生食譜
糖尿病冬至養生
相關知識
冬至養生春又來
冬至養生湯的好吃做法美味又營養
冬至養生方法
冬至養生食材有哪些
冬至養生祝福語
冬至養生食譜有什麼推薦
適合冬至養生吃的菜有哪些
冬至養生要點有哪些
冬至養生吃什麼堅果好
冬至養生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