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學習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文科綜合是令很多考生頭痛的部分,它的分值大而且主觀題比重大。不過,我相信,只要經過一定的訓練,主觀題高分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客觀題則是要練出來的。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

  1.啃書本

  ?高考文科綜合對課本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視。所以,要與高考針鋒相對,課本是法寶。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歷史5本書我七八遍,可能不能完全背下來,但是做題時能準確回憶課本幾乎所有知識點。關於看書,我有幾點建議:

  ?***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絡,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巨集觀概括,儘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考試大綱的內容。因為高考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高考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3***注意整理筆記,抄錄書裡。我沒有單獨的歷史和地理、政治筆記本,因為我覺得把筆記記到書裡是最好的,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絡。我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且涉獵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

  ***4***分專題總結。這個在第二輪複習中老師也會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總結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會議之類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讀書看書更加有趣,還可以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2.地圖

  ?地理的關鍵是地圖。我的辦法是填充圖畫,即拿一張空的圖自己標上山川、城市、河流還有等值線之類的,這樣考試時就會有快速反應了。而經緯線的圖我是花了很大工夫,我把世界地理的每個方塊的圖都剪下來,放袋子裡,有時間就看,看多了,就非常熟悉了。

  ?3.注重熱點

  高考文科綜合中,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的準備最終的目的都是能分析熱點和解決熱點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在複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熱點分析。我的方法是,先弄清近年,尤其本年度有什麼重大熱點,然後弄清每個熱點可能的命題角度,再以這些角度為線索歸納整理相關書本知識,運用相關知識分析熱點,最後是拿一些“重點預測”來訓練自己的應試能力和檢測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4.研究真題?

  近幾年的高考真題是我們所見到的所有高中試題中信度最高的試題。要有計劃地逐題深鑽細研,對各類題型題目,不同的設問方式等的解題方法進行總結歸類。研究標準答案、試題背景材料和考試要求間的關係,總結出命題人構思答案的方法。答題時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概念的表達要準確,史實的表述要準確。而且要善於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題目所給材料中直接找到,而這點卻容易被許多考生忽視。

  文綜是一門彈性很大的科目,在高三階段的提高幅度也相當大。所以,絕對要給予它更多的複習時間。歷史要進行筆記,這是必不可少的。歷史知識點繁雜,如果單靠閱讀教材,不但費時,而且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進行筆記。筆記要記兩次,上課時,對老師的講解和板書進行筆記,課後要整理筆記,在整理的過程中,又是一次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複習。

  政治主要是對課本上的黑體字部分進行熟記。因為這樣可以掌握知識框架,而且在答題時,這些黑體字部分是主觀題答題的關鍵和中心,是採分點。相信熟練背誦黑體字部分並不是難事。

  ?地理,眾所周知,要對地圖進行熟練掌握。這是每位考生都要做到的,如果你連地圖都不去記憶,那地理幾乎可以說就沒辦法考了。地圖的記憶,要包括地形、氣候、交通、文化、行政等方面,要對單獨區域進行綜合記憶。世界地圖的每個區域都是一樣。在掌握了地圖上的知識的前提下,進而是對教材中知識點的掌握。?

  文綜的學習必須緊緊圍繞著課本,因為文綜的出題面很大,書中每一個角落都有可能考到,這就要求文科學生在平時的複習過程中仔細做好筆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知識點。除此之外,還要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的背景,每一個知識點與全書其他知識點間的聯絡。最好能夠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將各個知識點納入自己構建的體系中,這才算吃透課本。

  二

  怎樣預習政史地

  文科的知識固有的龐大的系統使得無論是講課還是自學過程中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表面上看只是學很小的獨立的某一部分知識,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甚至一個細小的詞語都會牽扯到其他部分甚至其他科目的知識。正是由於文綜科目的這個特點,如果不經預習就直接在課堂上一古腦兒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理解掌握自然很難到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嘛。

  預習是文綜學習的起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開端上就要切合以上說過的文綜科目的特點,萬萬不可畏懼麻煩而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僅作瀏覽,而對瀏覽過程中明明已經發現的疑慮和發散點置之不理,首先就要動用自己已有的資料對其進行查考自學。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得預習本身這一遍學習事半功倍,而且更能使得你對課堂內容實現最大化吸收:在老師短短40或45分鐘內講解的貌似只是皮毛的東西中,你可以把握皮下的脈絡神經;他不經意吐出的精華內容,不經過這樣科學的預習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而你可以。這就好比在起跑線上你頂到了起跑線而別人尚存半步距離。這半步也許恰恰就是決定誰更先擦到終點紅線的半步,馬虎不得。

  另一個問題就是在預習過程中的取捨問題。如果僅僅讀了我上面的話,以我的經驗,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頭疼了,因為高三的時間畢竟有限,文綜固然重要,但語數外更是敲鑼打鼓地喊著要時間要精力。所以在簡單的預習過程中如果過分投入精力就很可能顧此失彼,影響大局。魚與熊掌得而兼之的最好辦法恐怕就是各取一半了:就個人經驗而言,預習畢竟不是系統學習的全部,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關鍵的聯結點,掌握結構就等於掌握了骨骼,在聽講過程中慢慢講具體生動的知識填充進去,將已經建立起來的框架部分豐滿起來,也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那麼在預習的時候就有必要分清輕重,例如過於瑣碎的純知識部分就可以一帶而過。

  三

  聽課與複習

  如果將整個文綜部分的學習比作是一個細胞的話,聽課這一部分無疑是細胞核了。在文綜學習上,許多同學有一個誤區,認為文綜知識細小瑣碎,只要認識了,記住了也夠了,進而認為只要自己看看書也就夠了,聽不聽課無所謂。而事實上,非但不是如此,而且正好相反,文綜的系統性和全域性性非常強。我們應對文綜僅僅一年,而各科老師無不和它交戰數年,僅就經驗而言,也理應比我們擁有更強的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不光是出於對老師的尊重,即使完全為自己考慮也應該珍惜利用每一個可貴的45分鐘。然而人的生理需求使得一般人再努力嚴格的要求自己,也總有走神的時候。記得初中一位老師那時就教過我們:要學會走神。這句話乍一聽很詭異,但其實很人性。在我看來,就是在例如調節氣氛時說小故事的時候就要把握機會好好放鬆繃緊的神經,養精蓄銳,好好走神,將集中充沛的精力儲備投入到接下來關鍵的講課的部分。這只是其中一例,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多觀察自己每個老師慣用的課堂程序安排,學會正確的走神,好鋼要用到刀刃上。

  而集中精力聽講的時候還要注意做好筆記。這裡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好筆記。並非越詳細或越簡潔的筆記就是好筆記。脈絡清晰,詳略得當的才是好筆記。而且做筆記和聽課本身千萬不要衝突。如果遇到講課節奏比較緊湊的課,如果力求筆記的完美勢必影響聽課,那麼如果是我,就寧肯筆記無比潦草,哪怕課下再次整理加深記憶,也不會一心一意寫筆記以至於耽誤接下來更重要的內容。

  其實說到聽課,其實於我而言,對於文綜來說和複習是一氣呵成的。因為整個高三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進行復習。並不是只有課下自己進行的複習才叫複習。這一點就和上課時聽課的重要性互為命題了。除過課堂上隨著老師按部就班的複習之外,還要自己有理由條地調整自己的節奏複習。這一點就很類似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每一個班級總用那麼幾十個人,你也總會有適合自己的獨特的節奏和方法,也總會有和大家腳步一致的時候。課堂上,老師帶領大家走完了一起要走的步子,接下來就要靠自己了。獨自複習的時候,仍然要以課堂上接受到的權威資訊為主幹,繼續添磚加瓦,有自己的風格和路數。既然是具體問題,自然就要具體分析。集體性的複習提點到的必然是大家的漏洞,卻未必是自己一定的缺憾;反之,沒有提到的,自己也未必就紮實了。自己複習的核心就是找出這些被忽略了的傷疤,好好的修補。不要讓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限制了自己的容量。

  四

  知識的掌握

  走過的路自己未必記得,同樣的,學過的知識自己也未必就一定掌握,更不要說各科知識的體系化和網路化。然而我們達到最終目的的唯一手段必須是掌握而非學過知識,於是方法問題就再次提上桌面。

  首先一味的重複絕對不是有效率的辦法——這並不是否認它不是有效的方法,而且必要的重複也還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試想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投入的無限的重複當中,並且用重複對付一切,以不變應萬變,畢竟也算得上是蠢辦法了,應付千變萬化的文綜科目可以說是殺牛用雞刀了。

  真正的掌握不應當只是停留在熟記或者說掌握了課本知識的層次上。如果只是這個水平的話,應付期末考試沒有問題,因為它有明確的範圍和階段的提示。但是到了荷槍實彈的高考考場就會顯得捉襟見肘。這樣,文綜高考對所有考生做出的潛在要求就是將各科知識系統化、網路化。非如此不能掌握真正清晰的骨架,也就不能將點狀的知識變成串,進而變成面,為我所用。

  為了做到這一點,平時的預習、學習和複習的過程中就應當學會總結,善於總結,在知識的學習上做到瞻前顧後。瞻前,就是要有預見性,有自己的見地和思考融入知識本身;顧後,就是要學會聯想,在學習某一具體知識時,聯想到從前學過的重要點,融會貫通。

  記得在我學習文綜的時候常常用到的一個簡單易行的小方法就是自己描畫知識體系圖,大多數是樹狀圖。這不是什麼固定的方法,也可以用出自西方的思維導圖,形式是多樣不限的,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弄清楚所有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絡,讓它們在腦海中不僅有血有肉,還有好的身架去支援知識完整地站立並且好用。在這一點上,實用主義是至上的。並且在聽課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領會那些專門講結構的課程。

  五

  考場技巧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朝把示君,可有不平事。

  也許平時所有的努力都已經做到了百分百,但也許考場上少拜了一拜,就會功虧一簣。就說說這些所謂的技巧,其實大部分都是由平時自己身經無數“模擬戰場”的經驗累積而來的——相信大家平時都有嘗試過不少完全高考題型的模擬考試。要想實戰的時候遊刃有餘,平時就不要只把模擬考試當成苦差事,要善於從中汲取成功的樂趣以及失敗的教訓。

  具體說來,其一就是通過模擬知道了各科題目在一張試卷上的分佈狀況,這是一個機械的東西。凡是機械的東西都是最好對付的東西:多次演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哪裡應該用到哪科知識,也就從而知道了如何根據分值的分佈狀況,給不同的題目分配不等的精力和時間,在該分科知識答題的時候不要拖泥帶水,在該綜合答題的時候不要失之片面,要運籌帷幄,巨集觀把握。總而言之,就是要建立一個俯瞰整張試卷的高度,不要把自己陷入試卷布出的困局當中,要爭取主動。積極調動平時所學,平時所思,平時所得,在平時複習已經形成的良好框架基礎之上,稍加琢磨,熟練合理地運用各科知識。

  至於實戰中更具體的一些關於各種題型的應對技巧方面,我也有幾句話要囑咐。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300分的試卷中的重頭戲,也就是總分值140分的35道選擇題。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選擇題是一張文綜試卷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在每一次ABCD的判斷上要慎之又慎,原則是膽大心細。不要過分猶豫,要勇於相信自己的判斷,雖然這不排除可能判斷失誤。但是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都不相信自己的結果遠遠糟糕於相信自己的結果。而且要善於從題幹,甚至是別的題目中找到答題的線索。舉一個小例子,我在答文綜中地理題的時候,有時很需要地圖來提供線索但題目為了增加難度是不給出地圖的,我有好幾次都曾經從其他題目中給出的地圖中根據自己已有知識做出定位和判斷,最終拿到了這個題的分數。

  後面的材料題問答題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有著很強的共性。在考慮答案的時候要有整體思想,組織答案要有嚴密的邏輯性,以碾掃式的答題方式為骨幹,不要漏過應有的答案。因為這類題目的答案經常都是發散的,通俗的說就是讓你以有限的材料為頭首,進而發現課本中與之密切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嚴密兩個字是核心中的核心。

  其次也就是一些心理戰術了,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戰術,膽大心細,其他科目可以勝任,文綜一樣也沒有問題!

  以上內容是一些經驗之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學業有成、夢想成真!

關於在家心情好的說說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複習資料
相關知識
高中文綜學習方法
透析高考文科狀元的文綜學習方法
高三文科生的文綜學習方法以及複習指導
高中文科文綜學習方法
短期提高文綜學習方法
文綜學習方法
高中文科文綜學習方法有哪些
文綜學習方法總結
高三文科生的文綜學習方法
文科文綜學習方法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