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問晏子曰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晏嬰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晏嬰的文章“景公問晏子曰”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景公問晏子曰”原文閱讀

  景公問晏子曰:“吾欲服聖王之服,居聖王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

  晏子對曰:“法其節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諸侯也,誠於愛民,果於行善,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若其衣服節儉而眾說也。夫冠足以脩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古者嘗有處橧巢窟穴而不惡,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歸其仁。及三代作服,為益敬也,首服足以脩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潔,而不害於動作。服之輕重便於身,用財之費順於民。其不為橧巢②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溼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潤溼,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鏤,示民知節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過足以敬,宮室之美過避潤溼,用力甚多,用財甚費,與民為仇。今君欲法聖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節儉也,則雖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窮臺榭之高,極汙池之深而不止,務於刻鏤之巧,文章之觀而不厭,則亦與民而仇矣。若臣之慮,恐國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願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

  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槀邑。晏子辭曰:“吾君好治宮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盤遊玩好,以飭女子,民之財竭矣;又好興師,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財,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嬰之所為不敢受也。”

  公曰:“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

  晏子曰:“嬰聞為人臣者,先君後身,安國而度家,宗君而處身,曷為獨不欲富與貴也!”

  公曰:“然則曷以祿夫子?”

  晏子對曰:“君商漁鹽”,關市譏③而不徵;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罰,若死者刑,若刑者罰,若罰者免。若此三言者, 嬰之祿,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無事焉,請以從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問大國,大國之君曰:“齊安矣。”使人問小國,小國之君曰:“齊不加我矣。”

  ***節選自《晏子春秋》***

  “景公問晏子曰”閱讀習題及答案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其衣服節儉而眾說也 說:同“悅”,高興

  B.土事不文,木事不鏤 文:花紋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處身 宗:尊崇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文:動詞,裝飾花紋。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如此,則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服之輕重便於身 青,取之於藍

  C.然則曷以祿夫子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D.關市譏而不徵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D錶轉折,但、卻。A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或許”“大概”/代詞,他們;B介詞,對於/介詞,從;C介詞,拿、用/表目的連詞,來。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冠足以脩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D.夫冠足以脩敬/不務其飾衣/足以掩形/禦寒不務其美身/服不雜彩/首服不鏤刻

  【答案】A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認為,古代聖王誠心誠意地愛護百姓,實實在在地對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義而歸附他們。

  B.晏子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使天下歸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過時的古聖王制度,而是效法他們的節儉風尚。

  C.面對景公的封賞,晏子並不領情,他毅然決然地予以拒絕,並且指出了景公窮奢極欲與窮兵黷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對話的方式,批評了景公治理國家的錯誤觀點和做法,表達了晏子減少賦稅減輕刑罰等政治主張。

  【答案】B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溼也。***4分***

  ***2***公乃願致諸侯,不亦難乎?公之言過矣。***3分***

  ***3***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3分***

  【答案】***1***那些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因為要避風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為要避開潮溼。

  ***2***大王希望招徠諸侯***或:使諸侯到來***,不是很難嗎?您的話過分***或:錯了***了。

  ***3***這樣那麼就算了。即使這樣,君子難道就不想要求得富貴嗎?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注意落實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1***句中“其”,那些;“為”,動詞,可譯為“搭建”;“以”連詞,來。***2***句中“致”,使動用法,使……到來,也可譯為招徠;“過”。過分***或:錯誤***。***3***句中,“是”,這樣;“雖”,即使;“獨”,難道。

  “景公問晏子曰”閱讀翻譯

  景公詢問晏子說:“我想穿上古代聖王的衣服,居住聖王的宮室,這樣,那麼諸侯們都會來嗎?”

  晏子回答說:“效法古聖王的節儉那麼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沒有益處。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統一天下,不是因為衣服使諸侯歸服的,誠心於愛護人民,果斷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們的恩德,而歸服於他們的道義,這就是他們的衣服節儉而人民大眾高興的原因。那帽子足夠用來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於裝飾;衣服足夠用來掩護身體抵禦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於華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雜陳,頭上戴的帽子不要鏤刻花紋。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厭惡的人,給予宮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宮室,而是共同歸向於他們的仁愛。到了三代製作衣服,是為了增加敬肅之意,頭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肅,而不求貴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動乾淨利落,而不有害於活動。衣服的輕重方便於身體,使用錢財的多少順於民意。後來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因為要避風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為要避開潮溼。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則是,地下的潮溼,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築物不能裝飾花紋,木建築物不能鏤刻,給民眾看,讓他們知道節制。等到這種風氣衰敗的時候,衣服的奢侈已過於足以敬肅的程度,宮室的壯美已過於避開潮溼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錢財很浪費,這是與民為仇敵。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聖王的衣服,不效法他們的制度,如果效法他們的節儉,那麼雖然還沒有成就治理,希望還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窮盡樓臺亭榭的高聳,竭盡蓄水池的深度而沒有止境,致力於刻鏤雕花的巧妙,花紋彰顯的觀看而不厭倦,那麼就是與民為仇敵了。就像我的憂慮,恐怕國家的危險,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主公希望招徠諸侯,不是很難嗎?您的話過分了。”

  景公賜給晏子平陰和槀邑。晏子辭謝說:“我的國君喜歡修築宮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睏了;又喜歡遊樂與珍寶,用來裝飾女子,百姓的錢財都用光了;又喜歡發動戰爭,百姓離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睏,使其財用竭,使其身臨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

  景公說:“這樣就算了,即然這樣,君子難道就不奢求富貴嗎?”

  晏子說:“我聽說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國君而後自身;***國家後才考慮自己的家,尊重國君才能安身,怎能說唯獨不想富貴呢!”景公說:“那麼我用什麼封賞你呢?”

  晏子回答說:“君王放寬對漁鹽的徵稅,對關市只盤查而不徵稅;對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稅;減輕刑罰,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該判刑的就***,如果是該***的就免了。這三條,就是對我的賞賜、君王的利益。”

  景公說:“這三條,我沒有什麼說的,就聽從先生的吧。”

  景公按照這三條去做了。派人去問大國,大國之君說:“齊國***了。”派人問小國,小國之君說:“齊不會侵凌我們了。”
 

  

鷓鴣天送人閱讀答案
喜歡廢鐵的沈老漢
相關知識
景公問晏子曰閱讀答案
風景如畫的果子溝閱讀答案
鄂教版李子核閱讀答案
鴿子的閱讀答案
我的公眾科學觀閱讀答案
不能讓流言牽著鼻子走閱讀答案
景泰藍的製作閱讀答案
私恩與公法文言文閱讀答案
天地悠悠陳子昂閱讀答案
城市景觀花卉裝飾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