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影評的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一、馬麒:影評人,不該僅僅是吐槽

  近些年來,影評內容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在中國國內將影評內容推向大眾視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央視著名節目《第十放映室》,甚至可以說它是“始作俑者”,在某一年,《第十放映室》用非常犀利的語言,嘲諷了國內眾多電影,在網路上還流傳著相關的爛片影評合集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最後導致《第十放映室》的禁播。

  禁播並沒有影響到觀眾對犀利點評風格的喜愛,甚至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粗暴的禁播讓影評達到了真正的高峰,到底觀眾對犀利的影評內容有多喜愛呢?舉個例子:自從《第十放映室》禁播之後,56網邀請其特別節目《恭賀2013》的節目解說龍斌,進駐56網做了《龍斌大話電影》,根據網易娛樂新聞的訊息,此節目從2013年9月正式上線,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播放量逼近2億,換句話說,每天有超過200萬人點選收看。

  我們可以想見,觀眾對此類犀利的點評節目,是有多麼鍾愛,但在一定程度上,或者也可以說就是因為此事,我們的觀眾和影評人們,都開始變的不吐槽不舒服,很多觀眾和影評人,在忽視工業體系支援、電影審查制度等硬體條件的情況下,瘋狂而又無情的將國產電影吐了個體無完膚,也間接導致了近些年來,國產質量不錯的電影頻繁遭遇滑鐵盧,而大量的爛片卻能始終傲立潮頭,得償所願的用懷裡的人民幣叫囂大眾繼續朝自己吐口水。

  舉個例項來說:近期關於《私人定製》的評價,馮小剛導演的表現自然是無可恭維,但我們應該從他怒不可遏的瘋狂上,給予他一定的同情和理解,在馮小剛導演開罵之後,知名專欄作家黃佟佟寫了文章《馮小剛王朔,大院子弟的最後狂歡》,從導演和編劇的心理分析了《私人定製》,深得大家 認同,但我們同樣不可忽視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那就是:一部電影的市場定位和其扮演角色,以及觀眾的觀影預期。

  讓我們試著從這裡入手,來分析分析:

  1、首先是馮小剛導演為什麼要拍攝《私人定製》,答案他自己說的很清楚:賺錢還債。因為馮小剛導演欠著華裔幾部電影,之前的電影《一九四二》更是賠了個體無完膚,因為《一九四二》而導致的華誼股價暴跌,最後片方的總虧損估計超過3億,對此事,導演馮小剛直言不諱的說:“就想拍個娛樂片讓華誼掙點錢,別的真沒多想。”如此看來,只要不是馮小剛導演拿著刀把你架進影院去,你確實不好說他什麼,當然,如果影片《私人定製》是一部十足的爛片,那麼觀眾罵街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作為影評人,如果只是吐槽電影自然無可指責,但僅僅是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那就有失水準了,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

  2、一部電影,不管是什麼型別的,它首先有它的受眾定位,而它的受眾也決定了它的市場定位和上映檔期,比如:宗教類電影《第七封印》,你將它放在六一檔或者是三八檔,那不僅是大煞風景,甚至會給觀眾被愚弄的錯覺,而且可以肯定的說,《第七封印》是進不了國內影院的,再如果,我們將《第七封印》換成《一次別離》,那麼將它放在三八檔未必不可,接下來,我們更進一步,將《一次別離》換成《七宗罪》,那麼估計這部電影放在很多檔期都合適,而且觀眾的接受層面相比較前兩部,將前所未有的拓展。

  這個問題,作為觀眾是可以忽視的,但作為影評人不行,就好比我們在冷戰結束後的很多年的今天,把電影《解放軍在巴黎》作為上綱上線的政治問題對待一樣可笑,那麼作為賀歲檔上映的《私人定製》,要怎麼看呢?個人認為,賀歲檔電影最起碼的主題要有“笑”,像郭德綱先生說的:“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那你為什麼花錢聽我說話?”答案很簡單,不就是圖一樂嗎?對此,馮小剛導演還對自己的作品過度解讀了一番,也可能是他在氣頭上或者真有那個意思我們沒看出來,但只要去影院觀影的人們,在《私人定製》的觀看過程中感到愉悅並笑聲不斷,那麼它就成功了。

  3、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觀影預期。觀影預期因為屬於觀眾的無意識,所以很難察覺,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預期,比如新拍了《超人》、《007》等電影,不少人在觀看之後,可能會說:“什麼垃圾電影,超人是那個樣子嗎?”也可能會說:“詹姆斯邦德越來越不像了。”但問題是:你見過超人?你見過詹姆斯邦德?沒見過你怎麼能說不像呢?由此可見,我們的觀眾在決定觀影之前,已經對電影有了自己的預期,那麼《私人定製》的預期是什麼呢?馮氏幽默。對此問題,和上一個“你在看《私人定製》的時候笑了沒有”,本文都不做出回答,以免捲入其中,但其實各位心理已經有了答案。

  當我們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後,再來看電影《私人定製》,相信大家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在最後要說的是,近些年來,國內很多影評人和患有吐槽病的人,過度追求辛辣犀利的點評,以至於從網路到現實,什麼事情都要先吐為快,而且還要攀比誰吐槽的好,最直觀的體現是,新浪微博新新增的功能:神最右***→_→***。對於此類個人喜好問題,當然是沒有高小雅俗之別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民吐槽的時代裡,我們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斷。

  二、和菜頭:怎麼寫影評

  影評其實和情書一樣,把很簡單的三個字用極為複雜的方式表達出來。情書的核心就是三個字:我愛你。至於說你多麼美,有多麼吸引我,我沒了你怎麼吃不下飯,那全然是修飾,用來證明我確實愛你。影評的核心也是三個字:好看嗎?好看,為什麼好看。不好看,片子的缺點在哪裡?

  所以,影評是最好寫的。“贊!”,這是影評。“爛!”,這也是影評。影評的最基本功用就是表達觀眾的好惡,然後可能的話,再補充一些理由上去,證明你並非是簡單好惡。有沒有這種分析過程並不重要,態度表達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如果你的影評是要寫出來給人看的,那麼別人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這部影片好看不好看?你的經驗,可以做為他的參考。

  很多網友說“哎呀,影評很難寫啊!”這主要是指電影的分析部份。一般的觀眾看完了電影以後,很難說出導演是什麼風格,曾經執導過什麼片子,片子的主題來源於哪裡,其中有什麼人文精神。但是作為觀眾,有必要一定要去談這些東西麼?那些東西只是作為一個註腳,去論證為什麼好,或者為什麼孬。要是覺得必須寫上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影評”,那就是把盤子裡的蘿蔔雕花當主菜對待了。

  事實上,電影雜誌上也好,報紙專欄也好,很多影評雲裡霧裡大侃一通,讓人心驚肉跳不已,面對作者的電影知識感覺毛孔痙攣。但是讀完幾千字以後,可能心頭卻是非常茫然:說那麼多,這片子究竟好看不好看啊?大家看電影,是因為好看而去看,不是為了電影知識去看,不是為了去受電影教育,不是為了去“引起深深的思索”。

  影評按照文體分兩路走,一路是說明文---講講導演是誰,片子花了多少,用了什麼CGI,在哪裡取的景,內容精彩不精彩,出彩的地方在哪裡,不足地方是什麼。這種影評的好處是能迅速讓讀者對電影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透過資料判斷是否值得一看。

  另一路是抒情散文---其實應該叫做影感,就是你片子有什麼感受。這種經驗對別人非常重要,因為這種體驗是可以供別人分享和迴應的。每個人看完電影以後的感覺各不相同,而別人的感受是可以透過影評來感受和體驗的。同時,大家也會因此而相互交流,交換這種體驗。如此,人生就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看電影》、《新電影》、《環球銀幕》上的影評都是不足作為借鑑的,因為他們收費。媒體上的影評可信度非常低下,往往為投資商所左右。在正式媒體的影評和普通網友的影評之間做選擇,我寧可選擇後者,因為他不收錢,他是誠實的,不會為票房而去造勢。在一篇5000字的專業影評和網友一個字的評語之間,我更看重後者,因為它直接而不加矯飾,不會把我最需要的資訊掩藏在一堆修辭裡艱於尋找。

  言為心聲,修辭只是不得以而採取的修飾,引用文獻只是因為作者對自己不自信,所以要拉外援來助威。而對於我個人來說,趣味是影評的第一要務。看電影本來是為了放鬆娛樂,影評以後居然把喜劇都給看沉重了,那樣的人生是失敗中的失敗。

  影評是世界上最好寫的文章,因為一個字也得,一萬個字也得。但是最關鍵的是你得拿起筆來寫。

  三、蕭秋水:我為什麼寫以及怎麼寫書評影評

  我寫書評影評的習慣,其實比較早就養成了,不過以前是由著性子來,時間和興趣充足的時候,就寫,反之,也不寫,進入今年,做了一個較大的改變:每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必須寫書評影評,而且,如果是好書好電影,評論就不能三言兩語了事。

  今年,截止到今天,我總共讀了133本書,書評肯定超過133,因為有的書不只寫了一篇書評,有的書評是補以前的,這些書評,雖然有長有短,但都是認真寫的,從來不用書摘糊弄事——騙人騙己又有什麼意思呢?

  讀書,有不少書都對自己有過觸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不記錄下來,其實也容易遺忘,有時候,翻讀以前寫的書評,對比如今的感受,會加深對同一本書的理解,影評方面其實我很慚愧,我覺得不如以前寫得好,現在是努力要恢復以前的水平。

  我真心不認為我的書評影評寫得好,我只敢說:我是用心寫了,目前就是這個水平,還需要進步。正是因為知道水平不行,所以才需要鍛鍊,在寫評論的過程中,回顧、思考、提煉,組織語言適當地表達,而且,不想重複,不想用固定不變的語言形容***比如“很好”***,作為鍛鍊自己思考和表達的一種方式,提煉出中心思想,尤其是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對自己有用的部分”是我最為關注的,因為,是我在讀書看電影,我希望和現實結合,發揮它的作用,我是讀書觀影的主體,在這個意義上,我在寫的時候,也不會多去考慮,我的書評影評對其他人是否有作用。有沒有作用,不是我說了算的,而是其他人以後結合自己的需要去判斷的。我有時候對比別人的評論和自己的評論,會發現有些點是我沒有觀察和思考到的,但我也不會再補充進我的評論中去,因為,那時候的所想所寫,也就是那樣了,時間的侷限性。

  有的書,我讀過很多遍,卻一直沒有寫過評論,比如《遙遠的救世主》、《三體》,以前是感覺自己的水平不夠,不敢動筆,現在改變了看法,明白到必須要嘗試,如果一直不敢試,要等時機成熟,可能總不會有成熟的時候,還不如寫下來,以後有新的想法再寫。

  以前上語文課的時候,雖然語文成績不錯,但也特別討厭那種寫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做法。直到現在才明白,那種枯燥的基礎訓練,其實有它的意義。我現在所做的總結,其實得益於當初的訓練。

  寫評論,是知識內化的過程,所以一定要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而不是大量引用原文。引用可以,但要在必要的地方引用,而不是整篇書評,80%都是引用,就算背下來整本書又怎樣呢?讀熟《紅樓夢》的意義不在於背下來,而是在心中擁有整座紅樓圖卷,不管人物關係多麼複雜也瞭然於心,人物形象鮮活浮現於腦海,故事的警世性、詩詞的優美等,都吸收進來,才是真懂。

  在寫的過程中,也會發現,有些細節沒有記憶清楚,所以會再翻書、再看電影,這個複習的過程,也是加深理解的過程,理解,有時候需要這樣探究的精神,而不是憑藉模糊的印象就可以,那樣,的確不夠科學和嚴謹。《雲圖》我三遍,再加小說原著,才寫了兩篇評論,是影評和書合在一起的綜合感受,而且是從兩個角度。我看《魔鬼代言人》多遍,有時候是關掉字幕,憑著自己記得的劇情,再去體會,而虛榮帶來的惡果,我雖然沒有經歷,但已經起到阻止我虛榮心的作用,這就是電影給我的啟迪——書與電影,其實都是真實人生的補充,而評論,強化了這種體驗。

  以上,談不上是經驗,只是心得體會。我仍將用心地寫評論,這是我成長曆程中的印跡,一步,一個腳印,不虛浮,踏踏實實。

湖庫釣魚技巧如何找魚窩的方法
從溝通到表達的技巧
相關知識
寫好影評的技巧
提高初中生寫作能力的技巧
學好英語的技巧大全
笛子怎麼吹好笛子的技巧
練好口才的技巧
春季釣魚選擇好釣位的技巧
對下屬溝通批評的技巧
挑選好果汁的技巧
關於寫倡議書的技巧及其範文
初中英語寫作訓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