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理短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高中二年級,長跑的中段,正是力戒浮躁,充分發揮自控能力的時期,這段時間內也可能充滿浮躁,也可能滿是緊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創造奇蹟

  生活,是生命存在時的一種體驗。成長,是生活過程中一種積累。

  所謂學習,就是縮短這種體驗和積累的捷徑。

  年少時,期待開心舒適自然愉悅的生存環境,期待思想深邃擁有完美實現夢想,期待不錯過任何花開的季節。可常常出現的情景是,花開,彼岸。

  期待的美好,一如天際彩虹,不是距離太遠,就是曇花一現。

  要做一個生活和學習中的“真心英雄”,就得“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只有“用歌聲忘了你所有的痛”,因為“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是文字的魅力和韻律的感召力,更是一個樸素的哲理。

  已經進入高二下期的同學們,在我們順利度過高中的適應期,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逐步形成了自我學習模式,初步擬定人生規劃後,要將自我的精力集中到學習上,應將自己的學業做到一個高度的時候了。

  記得那天我給你們說,今年六月,在上屆學長畢業後,我們將模擬填報高考志願時,你們的表情是複雜的,有期待,有渴望,可能更多的擔當。

  不論你現階段的學習狀況怎樣,只要你已經覺醒,機會是有的,希望是有的,就看你的執行力和堅持度了。所以,讓我想告訴你一個事實:只要你堅持下去,就會創造奇蹟!正所謂,堅持就是勝利!

  1、從成功的例項中看到希望。

  也許你可以從偉人、名家的成功軌跡中悟出道理、汲取營養和激發能量,更可以從學長或者身邊的同學那兒看到創造神奇的希望,回顧你取得的成績肯定能夠常常體會到這個道理。

  但你成長的道路最終是你靠自己,相信自己用與眾不同的自我方式,一定能夠實踐自己的承諾,一定能夠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2、理解做學問是寂寞的事業。

  生活本是快樂的事,要用快樂的心態迎接每一次挑戰,用自信的力量突破每一道難關,用生活的激情點燃每一個希望。

  但又不能不看到過程中充滿艱辛、困惑、迷茫和打擊,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其中的甘苦,所以你要執著,要堅強,更要甘於寂寞。現實社會的誘惑太多,選擇太多,你能夠跨越這道坎?

  3、要有長期堅持的思想準備。

  別相信一努力就進步、一奮鬥就成功的神話。

  在現實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環境裡想獲得成功,你得先學會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專注於某一點或某一方面,用經歷和閱歷積累,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正如你羨慕別人在某些方面的特長,你可知道他們從小接受了這方面多少系統的訓練,克服了多少訓練中的困難。

  儘管當時算困難,但他們現在一定告訴你,他們欣喜於當時的堅持,比如姚明,比如朗朗。

  4、用小成就鼓舞自已的鬥志。

  理想與現實畢竟有距離,而且,這個距離想不知有多遠。為了讓自己更加執著於目標,要用階段性的勝利鼓舞自己。

  可以將長期目標分解成中期或近期目標,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修正, 集腋成裘,你離大目標就不遠了

  正如你現在根據自己的愛好想確定某個專業領域的研究,就可以查閱資料哪個心儀的大學有這樣的專業,再查閱該大學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那就應該你現在就讀的學校歷年升學情況,估算出應該在年級的排名,這就是你現階段的目標,並爭取實現。

  5、努力拓展視野別患得患失。

  一旦目標確定,就可以全面地關注與此相關的領域,不失時機充實這方面的相關認識和知識,在大目標確定的情況下,剩下的就是行動和堅持。

  可能在實現過程中會出現方向的偏差和進度的緩慢,但無論如何也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和 ,更不能隨時、隨便否定自己,患得患失,瞻前顧後是你成功的最大障礙。

  記住,說得越多,做得越少,聰明人在別人喋喋不休或面紅耳赤的爭論時,常常已走出了很遠的距離。

  6、 良好的習慣是一種競爭力。

  對學習和生活的事先作計劃。

  每天、每週給自己定學習和工作計劃和目標,對所學的和感興趣的知識進行系統學習和記錄,一般是當時作出記錄,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事後回憶補記,儘量做到事前控制;

  應準備一個待辦事項清單、時間記錄本或效率手冊,以備分析檢查或查閱待辦事項;在記事本上,標註當天或預定的學習與工作計劃,以備遺忘。

  還要學會拒絕別人佔用你大部分自由時間,擺脫變化和糾纏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一個人只有學會說“不”,他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

  篇2:啟程·青春

  青春是一首田園詩,悠遠明淨,清新淡雅;青春是一幅山水畫,吸取鉛華雕飾,留下樸素純真;青春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出寒冷孤寂,帶來春光無限。

  人生是一條慢慢長長的道路,它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去走,所有的山路、捷徑,最終都被它吞噬,在這條道路上有許許多多景物。青春,就是這條路中最炫麗的那道風景,它無限張揚自我,無拘無束,總是跟著感覺在走,正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所說“青年人,總愛以一本趣味小說的形式去憧憬自己的人生歷程”,往事像一縷青煙散去,時光匆匆劃過,留下的是那永恆的記憶,牙牙學語的孩提時代猶在昨天,轉瞬間天真無邪的童年也已同我們揮手離去,時間太過匆匆,不知不覺我們已步入青春的殿堂,在這裡充滿了誘惑、想象和責任,時間似一隻推手,將我們推向了“長大”,雖然我們想向歌中那樣“不想長大”但我們做不到,在時間的面前我們似乎太過渺小,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加它的寬度,我們無法乞求時光女神的垂憐,但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青春之花盡情綻放。當我們長大時,我們發現所謂長大,就是把原本看重的東西看輕一點,原本看輕的東西看重一點。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離開。當一切都靜下來時,你就會重新審視自己身上的責任。

  導演趙寶剛指導的《北京青年》,它就講述的是一群青年怎樣書寫屬於他們自己的青春,放下自己現有的一切,“重走青春”尋覓那條屬於他們的青春道路,不為別的,只為安撫內心的波動,青春本應這樣——這樣絢爛、無怨無悔,“每一次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如今升入高中,眼前是一條寂寞的小巷,雖然無趣,無聲,但當你以奔跑的姿勢跑過回首時,你會發現那條小巷不再寂寞,因為那留下了你的腳印。

  啟航青春,不要因為時間的拘束而走得匆匆,停下腳步,細細品味路邊的風景,讓青春之路走出自己的步履。

  讓我們以青春為帆,夢想為槳,駕船揚帆起航!

  篇3:高二的重要

  為了說明高二的重要性,可以借用很多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你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坦然和後悔,你可以從他們的字句中感受那份幽幽的誠意。

  “高中學習必須要持續地投入。別在高一時成天在青春期的幻想中參加一些聚會、遊玩中度過,到高二就迷茫,高三就後悔,唉高三才想起努力,奮鬥起來太難了!”“高一要學會適應、學會學習;高二要學會探究、不隨大流;高三要執著,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分數和名次上升是你的最大樂趣。”“高一時哪怕班上倒數10名,但只要奮鬥,達到前15名是很有希望的,我們班這樣的例子不少。”“高一、高二也要認真對待學習,為高三打基礎,這樣高三學習才更輕鬆。”“在高一時,多看看像《高考金刊》那樣的雜誌,它會讓你知道好大學會給你帶來什麼,大學間的差別是什麼,讓你有某個奮鬥目標。”“為什麼要失去才懂得珍惜?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還願意讀一次高三,好好做一做這個時段人生應該做的事--學習!”

  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戰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長跑的話,那麼高中二年級是這個長跑的中段。與起點處相比,它少了許多的鼓勵、期待,與終點處相比,它少了許多的掌聲、加油,還有那條紅線。它是孤身奮鬥的階段,是一個與寂寞為伍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厚實莊重的階段。這個時期形成的優勢最具有實力。

  目前高二學生中間,有兩種思想:一種是,我已經過去了高一,學校的方方面面我都已熟悉了,離高考還遠,正是可以放鬆自在的一個時期;另一種是,我已經過去了高一,已經清楚了自己身上還存在哪些不足,還有哪些不利於高考的習慣,思想更成熟了,責任感更強了,沒有高一的幼稚,沒有高三的焦慮,正是增強實力,拋開對手,去拚高考的最佳時期。

  兩種認識,天地之別。因此,如果說高二學生間存在競爭的話,成績有差異的話,一是自控能力,二是高三意識。自控什麼?控制那些與學校要求、與高考要求不合拍的習慣在你身上滋生蔓延,調控自身的力量去清除那些已有的不良惡習。做人的水平決定學業的水平,把生活中每個細節都轉化成積極向上的因素,已經為太多的成功所證明。

  究竟做得如何,實在值得每位同學深思。看到別人考入北大清華的同時,更要看到“埋頭、素服、三緘口”,這些微小而舉足輕重的習慣所起的巨大作用。高考的競爭使得每一個面對它的同學必須全力以赴,容不得絲毫的細節去形成分力,而那些不起眼的壞習慣則是“無底的漏斗,把一切的一切都漏下去了”。

  因此,當進入高二經過第一次大考後要反思的,首先是思想上的誤區、習慣上的謬誤,而不是知識上的漏洞。從一次考試到下一次考試,至關重要的是有針對性地解決一個習慣上存在的突出問題。“習慣決定命運”,高二年級絕對應該是一個覺悟的時期。

  一、要力戒浮躁

  暴露在試卷上的書寫了草、會而不對;作業中的敷衍了事;思考上的淺嘗輒止;學習過程中的丟三拉四,反映出的是思想上的浮躁,心態上的浮躁。做學問,坐不下去不行,鑽不進去不行。

  嘈雜的教室、亂七八糟的物品擺放、地面上的廢紙、牆上的腳印,給人的印象都是雜亂與無序,這種不良訊號的不斷輸入,必然導致心態的浮躁,更可怕的是許多同學還在以種種理由放縱自己,視怪不怪,安然自得,害人害己。

  正如一位學者坦言:“做一個優秀的學者,靈活的頭腦與沉重的屁股是兩個不可缺少的條件”。考場要自己去上,做學問也沒人代替得了。

  二、享受磨難,進入境界

  暑假中,一支中國中學生長城考察隊與日本一支中學生長城考察隊不期而遇,各打一面大旗,中方旗上四個大字“艱苦磨鍊”,日方旗上也是四個字“享受磨難”。

  “磨鍊”與“磨難”,差別不大,“艱苦”與“享受”的差別是巨大的。這種巨大的差別首先是心態的差別: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進取的還是保守的。人的生物性中本來就有太多的享受安逸的成份,能把磨難看成享受的人,無疑才能進入做人的另一個境界。

  鄭板橋一生畫竹,晚年也有四句詩:“四十年間畫竹枝,晝間畫來夜間思,削盡冗繁留青色,畫到生時是熟時”。想想鄭板橋能入得“晝間畫來夜間思”的境界,該是多難得的自控能力。他進入了境界。

  至於“畫到生時是熟時”,則是進入了更高的境界,那是成功的境界,超凡的境界。他不苦麼,細品詩句,不難發現,所謂“甘苦寸心知”,只不過,看竹、想竹、畫竹、悟竹成為一大樂事,一大享受罷了。做到享受磨難,容易麼?看來也難也不難。關鍵有兩點:一是非凡的信念,二是非凡的自控能力。

  當你用意志控制自己去吃苦時,會感到苦,當你逐漸進入境界而成為習慣時,只會感到強烈的信念在熊熊燃燒,它召喚你去拚鬥、登攀,體會成功,體味享受,欲罷不能。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甜檸檬理論——雖說檸檬是酸的,當你非吃不可的時候,會覺得它也挺甜的。

  道理就在於你必須接受它的時候,就會生法想它的好。請記住一句話:甜,只是一種味覺,轉瞬即逝;苦,則是一筆財富,雋永深長。在做狀元夢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吃狀元之苦,下狀元之力,走狀元之路,入狀元之境。這必須在有強烈成功欲的同時,有享受磨難的頑強意志與自控能力。

  高中二年級,長跑的中段,正是力戒浮躁,充分發揮自控能力的時期,這時期內,認準方向,建立大苦樂觀,耐得住寂寞,默默地為自己加油,拚力前行,應該是每位高二同學的共同追求。享受磨難,知易行難。再請記住:去做比做好更重要!

  人在動力不足時,找出個準備拖延、懶惰的理由總是很容易。比如說時間不夠。這時要多學學那些有所作為的人。全美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有一次給學生演講時告訴學生們:這世界上的許多事情是使用15分鐘的工夫來完成的,這段時間通常被人們浪費掉。

  我們往往把成就非凡的人叫天才。天才有三個特徵: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嚮往;忍別人所不忍,成別人所不成;預見能力或叫超前思維。因此要做到不留遺憾,不僅僅是在那個六月之後才意識到許多的“悔不該”,必須有點憂患意識。

  要有點遠見,早點具有高三意識,早點納入高三的快車道,早點用高三精神鼓舞起鬥志。讓浮躁、拖拉、得過且過離我們遠去,打造高二精神,高二品牌。在這裡,誠心誠意地告誡同學們:把高二這一步走好。

高中生勵志哲理美文
高二勵志哲理美文
相關知識
高二哲理短文
課前三分鐘哲理短文高中青春勵志
高中英語哲理短文帶翻譯
高中生課前五分鐘哲理短文演講稿
高三英語勵志哲理短文
高三勵志哲理短文英文翻譯
高三學生勵志哲理短文
高三勵志哲理短文
高中英語短篇哲理短文
高中英語哲理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