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障礙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相關專家指出,大學生如不盡快擺脫心理障礙,不僅會妨礙其學業的順利完成,而且還會發展成為心理疾病,嚴重者導致神經失調、精神分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當代大學生心理障礙研究》

  [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障礙;應試 教育

  [論文摘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成功所必備的素質之一。但是當代大學生的心理世界卻令人擔憂。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方式外,還有現今應試教育的影響。提出了預防和矯治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途徑和方法。

  社會學家曾說,良好的心理素質將是未來青年取得成功應必備的要素之一。大學生作為青年優秀群體的代表,他們的心理素質直接關係到未來中國的改革和發展。然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世界卻令人擔憂。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世界的現狀

  心理素質百指人的意志力、情緒、情感、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質。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幾個標準:一是要具有正常的認識能力,能夠客觀地反映外界事物,能進行正確的判斷的推理;二是要有穩定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為反應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較強的耐挫折能力;四是要有正確的交往能力,能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五是要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觀念,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評價,保持適度的自尊與自信。在當代社會中,完全心理健康的人很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面臨著一些心理上的困擾,若不注意排除,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礙,進而有可能發展成為心理疾病。目前,大學生的心理世界並不完全美妙,他們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障礙已是一個普遍現象。一項以全國12.6萬多大學生為物件的調查顯示:20.23%的學生有明顯的心理間題。南開大學工處曾連續兩次對人學的新生進行全面的心理測查,結果表明,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據權威部門統計,因各種心理障礙引起心理疾病而休退學的大學生人數已經佔總休、退學人數的比例近50 %。我國高校“少年班”學員中,約有1/3的學生因各種心理障礙不能完成學業而被淘汰。在石家莊某高校,近幾年休、退學的30幾名學生中,48.65%是由於患某種心理疾病。隨著社會變革和獨生子女的大批湧人高校,近幾年來,大學生患有心理障礙的人數在呈上升趨勢,這不得不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髮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北京醫科大學的一項心理調查顯示:家庭結構、家庭成員的關係、家庭在整個社會環境中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的因素心及學校教育模式,與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

  ***一***父母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是造成當代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始作傭者

  當代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對他們經濟上無私奉獻,智力上高度重視,但卻很少關心他們的心理世界。據調查,我國城市家庭獨生子女每天平均勞動時間只有11.32min,不及美國孩子的1/6,而家庭學習時間平均超過3小時,近乎美國孩子的5倍。在家長對孩子生活上矯寵放縱與教育的嚴厲要求下,孩子的學業有可能很出色。但如果他們一離開父母,自身的那種依賴性、以自我為中心等偏執型心理就暴露無遺,無法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再加上有些父母對子女有懲罰、歸罪羞辱等不良的養育方式和行為,很容易使子女產生自卑感、無助感和不安全感,使他們在社會交往中害怕失敗的被拒絕。同時表現出較強的逆反心理,對周圍容易產生對立情緒,容易記仇報復。這些子女將來很有可能成為發生心理障礙的高危人群。可以說,大學生心理障礙是家庭教育的失誤後遺症。

  ***二***家庭環境是導致當代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危險因素

  北京醫科大學曾對某一重點理工大學全體一年級2205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父母關係不和睦的家庭子女人格障礙的患病率為5.56%。是和睦家庭的2.5倍;單親家庭人格障礙的患病率為11.76%,為雙親家庭的5.9倍。

  父母關係不和睦或父母離婚會使女子有殘缺感,容易導致敏感多疑、自卑、敵意、偏執、焦慮,很難與環境建立有意義的聯絡,因此,易於發生心理障礙。家庭收人過低,也可能使女子缺乏良好的成長環境,影響到父母的養育方式,從而成為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危險因素。

  三、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與矯治

  相關專家指出,大學生如不盡快擺脫心理障礙,不僅會妨礙其學業的順利完成,而且還會發展成為心理疾病,嚴重者導致神經失調、精神分裂。這樣,我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不僅無法適應未來國家建設的要求,恐怕在社會上爭取生存和發展的權力都會消失。預防和矯治大學生心理障礙,是當前高校乃至社會都應高度重視的一項艱鉅而重要的任務。現階段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來預防和矯治:

  ***一***大力開展心理諮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諮詢是指來訪者與諮詢員之間就來訪者提出的心理問題進行一種磋商行為。大學生心理障礙多數是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通過相應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矯正。

  大學生心理障礙通過心理諮詢得到改善和矯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從根本上預防心理障礙的產生。

  ***二***倡導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

  父母要克服不正確的養育方式,盡其所能的為孩子創造溫馨、良好的家庭環境;同時應重點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性,矯正不良的行為習慣,促進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世界的健康發展,從源頭消除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隱患。鑑於父母關係不和睦、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髮展有消極影響,父母、教師和有關社會工作者應關心不和睦家庭和父母離層的家庭的青少年,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援和社會關愛。

  ***三***優化社會大環境和高校育人環境

  首先要克服各種社會弊端,加強廉政建設,摒棄腐敗現象,嚴厲打擊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為,整頓社會秩序,創造一個能夠鼓勵大學生公平競爭、積極向上的社會大環境。其次,高校要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建設綠色生態型校園文化進一步融洽教師與學生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使學生在一個和諧、良好的環境中受到更多的正面激勵和良好氛圍的薰陶,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心理世界的健康發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網路犯罪心理淺探論文
大學生創業心理探討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障礙研究論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範文
大學生心理落差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落差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
職業中專低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