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中醫傳承的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1 引言
  2006年國務院16個部門聯合釋出實施的《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指出,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基本任務是:“繼承,創新,現代化,國際化”,並確立了“通過科技創新支撐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總體目標[1]。2011年江蘇省中醫藥工作會議決定,“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將深入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戰略,並提出注重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2]。因此無論是全國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還是江蘇中醫藥強省發展戰略,都離不開中醫藥的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已成為促進中醫藥持續、快速發展的源動力。由於中醫藥蘊含大量隱性知識及其特有師承教育模式,使得中醫藥繼承與科技創新的基地主要集中在中醫醫院,因此研究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已成為促進我國中醫藥事業向現代化、國際化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少量幾篇文獻對中醫醫院科技創新作了一些定性研究, 為促進醫院科技創新提出了對策,但是,結合中醫藥蘊含大量隱性知識特點,基於隱性知識管理視角,對中醫醫院科技創新的影響機理及定量實證研究文獻幾乎未見。從已查到的文獻來看,傅一軍等結合中醫特色優勢角度,給出促進醫院科技創新的一些措施[3];劉志國等對隱性知識共享與醫院科技創新的關係進行了定性分析[4];周典等對醫院知識管理與科技創新關係進行了定性分析[5];郝芹華研究了加強科研管理與促進醫院科技創新的關係[6];何含兵等對醫院科技創新文化、組織學習與科技創新績效的關係進行了實證研究[7];吉建偉等對綜合性醫院科技創新和學科建設進行了定性研究[8]。
  總結上述文獻可知,現有文獻大多是對綜合性醫院科技創新的影響進行了定性與實證分析,對於中醫醫院科技創新的影響因素缺乏必要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因此,本文運用隱性知識管理理論,通過對江蘇省內有代表性的中醫醫院進行問卷調查與結構方程分析,研究中醫知識傳承與中醫醫院科技創新之間的關係,為促進中醫醫院科技創新提可操作的對策與建議。
  申俊龍,等:?——以江蘇省為例
  Vol.31, No.2預 測2012年第2期
  2 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型與研究假設
  2.1 概念模型
  根據隱性知識管理理論分析[9,10],中醫醫院科技創新是在中醫醫院特定情境中,通過中醫知識傳承實現的。中醫醫院情境的不同,決定其中醫知識的差異,從而影響中醫知識傳承。中醫知識的情境嵌入性意味著中醫知識傳承必須充分考慮中醫醫院情境因素的影響。本文結合中醫醫院的特點,將中醫醫院知識場境分為醫院學習文化SC、領導行為LB、激勵措施IM、醫院知識管理模式KM和組織結構OS五個維度指標。中醫醫院科技創新能力延伸至管理角度,實際上是以中醫知識傳承即中醫知識如何獲得並使用為前提的。中醫知識傳承是對中醫知識及其創造、彙集、組織、傳播、利用和發展的系統管理,它需要在注重且提升中醫傳承意願的情況下,將個人知識轉化為可以為中醫醫院內廣泛分享和合理應用的中醫知識。本文將中醫知識傳承分為中醫知識獲取CMKO、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CMKS、中醫知識傳承意願CMKW三個維度指標。根據文獻[1],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包括中醫科學理論創新CMTC與中醫技術與應用創新CMSC兩個維度指標。
  本文運用隱性知識管理理論分析中醫醫院科技創新的影響因素,將中醫知識傳承作為自變數,中醫醫院知識場境作為影響變數,中醫醫院科技創新作為因變數,研究促使中醫醫院科技創新的影響因素及其之間的關係,構建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影響因素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2.2 研究假設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擬加以驗證。
  H1a 醫院學習文化與中醫知識獲取存在正相關關係。
  H1b 醫院學習文化與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存在正相關關係。
  H1c 醫院學習文化與中醫知識傳承意願存在正相關關係。
  H2a 領導行為與中醫知識獲取存在正相關關係。
  H2b 領導行為與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存在正相關關係。

 H2c 領導行為與中醫知識傳承意願存在正相關關係。
  H3a 激勵措施與中醫知識獲取存在正相關關係。
  H3b 激勵措施與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存在正相關關係。
  H3c 激勵措施與中醫知識傳承意願存在正相關關係。
  H4a 醫院知識管理模式與中醫知識獲取存在正相關關係。
  H4b 醫院知識管理模式與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存在正相關關係。
  H5a 組織結構與中醫知識獲取存在正相關關係。
  H5b 組織結構與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存在正相關關係。
  H6a 中醫知識獲取與中醫科學理論創新存在正相關關係。
  H6b 中醫知識獲取與中醫科學技術與應用創新存在正相關關係。
  H7a 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與中醫科學理論創新存在正相關關係。
  H7b 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與中醫技術與應用創新存在正相關關係。
  H8a 中醫知識傳承意願對中醫知識獲取存在正相關關係。
  H8b 中醫知識傳承意願對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存在正相關關係。
  3 研究設計
  3.1 問卷設計和樣本選取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是在參考文獻研究成果[10~12]、省內各中醫院老中醫專家座談、學術專家座談、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管理領導訪談、團隊多次集中討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問卷由四部分組成:基本資訊部分,包括被調查者年齡、職稱等資訊,中醫知識場境子量表由16道題組成,中醫知識傳承子量表由11道題組成,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子量表由13道題組成,量表採用利克特表***Likert Scale***5分製法。
  研究樣本從江蘇省市級以上中醫醫院名錄中選取, 最終從蘇南、蘇中、蘇北各片區選取有代表性的8家中醫醫院,每家中醫院選取30至40名有臨床經驗的中醫醫生及少量科技管理幹部,共270位中醫醫生及科技管理幹部組成問卷調查的樣本。問卷回收後,剔除問卷的準則是:剔除問卷填寫缺漏多於5個選項者; 剔除問卷從頭到尾選擇同一分值者。剔除掉無效問卷後,得到有效問卷23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6.7%。
  3.2 信度和效度檢驗
  信度檢驗結果顯示,中醫知識場境子量表的16道問題項Item-Total相關係數都大於0.6,五個維度指標的
  Cronbach’α係數都大於0.83;中醫知識傳承子量表的11道問題項的Item-Total相關係數都大於0.68,三個維度指標的Cronbach’α係數都大於0.87;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子量表的13道問題項的Item-Total相關係數大於0.7,兩個維度指標的Cronbach’α係數值都大於0.87,符合Item-Total相關係數應大於0.35,Cronbach’α係數值應大於0.7的判斷標準[13]。檢驗結果表明各子量表的信度較高,各維度指標之間具有較高的內部結構一致性。
  收斂效度檢驗結果顯示,各子量表中各維度指標CFA模型的χ?2值在測度模型有自由度時的顯著性概率都大於0.05;χ?2/df值符合小於3的標準;GFI、NFI、CFI和IFI等都大於推薦的標準值0.9;AGFI都大於推薦的0.8;TLI都大於0.9;RMR都小於0.05;RMSEA都小於0.06。各項測度指標都比較接近理想值,說明各維度指標測度模型的擬合效果符合要求。在各量表中,維度指標對各題項迴歸係數的臨界比***C.R.***都大於1.96,各題項對維度指標的迴歸係數,因為某些顯變數的因子載荷固定為1,所以會出現顯變數的因子載荷大於1的情況。標準差都大於零,說明各題項對維度指標的解釋能力符合要求,不需要刪除任何題項。上述結果表明,各子量表中的題項可以表徵維度指標的內涵,子量表中變數收斂效度符合要求。
  4 研究結果
  4.1 結構方程迴歸路徑檢驗
  結構方程***SEM***中各潛變數均以多個測量項加以測量,而若均以具有多重指標的潛變數進行結構方程分析,有可能因為結構方程的數理運算過於複雜,估計引數過多,導致模型的擬合度降低。為避免此問題,本文在進行假設檢驗時,首先以“巢狀模型方法”進行整體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而後再以個別路徑係數的t值驗證個別假設是否成立[13]。結果顯示上述關係所表示的模型顯示出良好的擬合狀態。為深入研究變數間路徑關係並驗證假設,需進一步進行路徑分析和比較,分析潛變數的直接路徑係數***見表1***。路徑係數中標準化係數值越大表示在路徑關係中的重要性越高。
  根據表1的分析結果,驗證直接作用假設。本研究驗證通過條件為:臨界比C.R.的絕對值大於1.96,且顯著性概率值控制在0.05以下。在此基礎上,標準化係數值越大表示在路徑關係中的重要性越高。因此各直接作用假設的驗證結果是:假設H2c、H4a及H4b不成立,其餘假設均驗證通過。
  4.2 結果分析
  驗證結果表明,有3條原假設不成立,反映出中醫醫院科技創新中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中醫傳承意願並未引起高度重視。領導行為與中醫知識傳承意願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不明顯,這說明領導行為對中醫知識傳承意願的作用不明顯。在中醫知識傳承過程中,傳與承的強烈意願對中醫的順利傳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本研究結果說明在這方面,雖然有專家意識到了中醫知識傳承意願的重要性,但是在實踐中中醫醫院管理過程中的領導行為並未真正將加強中醫信念作為重要考慮,使得在重視進修學習過程中並未將其納入,使之成為被忽略的方面。
  ***2***知識庫建設對中醫知識傳承的潛作用力還有待挖掘。醫院知識管理模式到中醫知識獲取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不明顯,這說明醫院知識管理模式對中醫知識獲取的作用不明顯;醫院知識管理模式到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不明顯,這說明醫院知識管理模式對中醫知識傳播與共享的作用不明顯。從結果來看,醫院知識管理模式對中醫知識的獲取、傳播與共享的作用均不明顯,究其原因,目前中醫醫院裡知識庫建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知識庫的建設還很少,在企業裡很重視的知識庫在中醫醫院還比較陌生。但是中醫知識的獲取與傳播、共享的過程在中醫醫院以一種其他的方式進行著,因此二者未表現出明顯的相關性。作為資訊時代的現代化工具,知識庫的作用會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因此,中醫知識傳承除了採用自身的途徑進行之外,還必須重視資訊化工具的高效利用。
  從成立的假設及影響重要度來看,中醫知識傳承意願對中醫知識的獲取、傳播與共享均有著顯著的影響,而中醫知識獲取、傳播與共享對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又有著顯著的影響,而且中醫知識的傳播與共享在影響度上要大於中醫知識獲取的影響度。這說明我國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僅重視中醫知識的獲取積累還遠遠不夠,還需更加重視現有中醫知識的傳播與共享,在傳播與共享中促進中醫醫院科技創新。而我國在中醫傳播與共享方面還缺乏有效的機制。
  5 對策與建議
  上述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表明中醫醫院知識與中醫知識傳承成正相關關係,中醫知識傳承對中醫醫院科技創新產生正向作用,因此營造有利於中醫知識傳承的中醫醫院知識場境,加強中醫知識傳承對促進中醫醫院科技創新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中還發現,中醫知識傳承意願雖然不能直接對中醫醫院科技創新產生影響,但是卻對中醫知識獲取、傳播與共享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注重加強中醫知識傳承的同時必須要提高中醫知識傳承意願。針對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5.1 營造有利於中醫知識傳承的中醫醫院知識場境
  ***1***提倡學習、繼承與創新的中醫院文化氛圍。由於中醫知識具有繼承性、創新性和過程性等特點,而且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知識的源泉,中醫院文化需要強調學習精神、繼承精神和創新精神。中醫院文化建設首先就是創造一種促進醫務人員不斷學習、繼承和開拓創新的文化氛圍,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內外部交流、培訓,如選派人員參加公共培訓班、研討會、論壇等,或聘請一些名中醫、專家到中醫院內部進行授課與培訓,為全體醫務人員提供一個學習平臺,提高醫務人員的知識水平,減少因知識差異導致的中醫知識共享與創新障礙。中醫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最終由中醫院的醫務人員去實踐,因而必須動員全體醫務人員參與到組織學習中來。醫務人員對組織的認同和承諾將影響組織的凝聚力,全員參與組織學習將會大大增強醫務人員對組織目標和戰略的共識和理解程度,增強組織的中醫科技創新能力。
***2***建立“按知分配、按才分配”的中醫知識的生產、傳播、共享和運用的激勵措施。中醫知識存在於中醫院醫務人員這一特殊的知識群體中,存在於個人腦海中的中醫隱性知識被認為是個人價值的體現,而且這些中醫知識與其在中醫院中的地位和待遇緊密聯結在一起。通常中醫院醫務人員用自己所掌握而別人尚未掌握的中醫知識來衡量自身價值,不願意與其他人共享中醫知識,害怕把中醫知識傳播給他人後,會影響自己工作的穩定性和個人利益。因此,建立中醫知識開發、傳播和應用的激勵措施非常關鍵。雖然中醫院為中醫知識共享與創新提供了平臺,但是中醫院仍然需要對每個醫務人員不斷進行激勵,持續激發他們共享和創新中醫知識,從而有效地把醫務人員個體中醫知識轉化為中醫院共有中醫知識,擴大中醫院的中醫知識存量。中醫院應把醫務人員視為“有知識的人”,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讓醫務人員感到公平,必須建立與醫務人員的中醫知識運用與創造性相匹配的激勵制度。合理的知識報酬體系能夠讓醫務人員感到公平,並能留住醫術好的核心骨幹醫生,有發展潛力的醫生,不斷淘汰表現較差的醫務人員。精神方面,可以授予中醫隱性知識擁有者和貢獻者相應的榮譽稱號,在中醫院內進行表彰等來滿足醫務人員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3***構建扁平化的中醫院組織結構,提高組織管理與學習效率。中醫院組織結構決定了中醫知識共享與創新的效率。中醫院知識分佈的變化及其創新過程往往要求中醫院在組織設計方面做出適當的調整。從整體上看,與中醫知識創新相匹配的組織結構必須是具備環境適應性,具有較強的學習和創新動力,能夠有效激勵知識員工的開放式組織結構,其突出特徵就是能夠有效地將組織內外分散化的中醫知識加以有效整合,並持續地實現中醫院組織知識的積累、創造和更新。目前我國大多數中醫院都是“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從最上面決策層到最下面操作層之間隔著許多管理層,管理手段主要依靠權力和責任的分配,使得組織中的每個人與上級很難進行平等的溝通,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受到極大的限制和損害。同時,由於機構臃腫、層次過多、協調不暢,往往阻礙了資訊的有效傳遞。因此中醫院必須改變傳統組織模式,優化組織結構,以便於在中醫院內部實現終身而高效的組織學習。
  ***4***建立與中醫院發展相適應的中醫知識庫,並充分有效利用中醫知識庫。雖然研究結果表明醫院知識管理模式與中醫知識傳承的正相關關係不成立。但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這主要是由於絕大部分中醫院都不重視或根本就沒有中醫知識庫管理的概念,從而導致中醫知識庫管理水平極其低下,以至於沒有對中醫知識傳承發揮任何作用。但大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知識管理研究表明,組織知識管理模式對組織知識的創新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中醫院要想促進中醫知識傳承與創新,未來必須建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中醫知識庫。
  5.2 重視中醫知識傳承,促進中醫醫院科技創新
  ***1***提高中醫從業人員對中醫知識傳承的意願。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和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中醫藥特色優勢逐漸淡化,服務領域趨於萎縮,老中醫藥專家很多學術思想和經驗得不到傳承。國內也不斷出現反對中醫的聲音,甚至一些中醫醫生都對中醫產生了一些動搖。這明顯阻礙了中醫的傳承。這種情況下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尤其需要加強中醫知識傳承意願。國家要大力弘揚中醫文化,制定利於中醫傳承與發展的政策,各地方政府根據各地的經濟狀況制定適合當地的中醫政策和措施。國家及地方政府對中醫的態度對民眾的態度有著明顯的導向作用,因此必須從政策層面為中醫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各地中醫醫院必須加強中醫從業人員對中醫的信念,尤其加強師承過程裡中青年中醫醫生的信念,並且採取一定的保障和激勵措施促使名老中醫積極地傳授自己的臨床診療經驗。
  ***2***正視中醫知識特點,重視中醫知識獲取、傳播與共享。由於中醫藥隱性知識是個性化的知識,其多在名醫診療過程和思辨過程中動態體現。因此,若要想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整理挖掘其隱性知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儘可能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儲存名醫的診療過程和思辨過程。隱性知識只有在流動和共享中才能顯出價值。而且如果不及時梳理和更新,很可能會衰減和弱化。因此中醫知識的獲取、傳播與共享刻不容緩。中醫知識獲取主要包括了中醫知識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資料探勘技術,針對大量醫學資料實施合理的資料處理和知識提取,促進中醫隱性知識顯性化。而中醫知識的傳播與共享包括了橫向與縱向的交流,包括加強中醫不同流派之間的學術交流,中醫醫院間學術交流以及中醫醫院與中醫科研院所的研究合作交流,同時不可忽視中醫醫院內部不同科室的知識交流與共享,加強優勢互補的中醫醫治團隊建設。由於中醫知識相比較西醫知識的隱性特點更明顯,因此,寬鬆的知識交流與經驗共享,構建集思廣益、自由討論的氛圍,對中醫知識的傳播與共享作用更加明顯。
  (3)順應中醫知識特點,重視師承製在中醫臨床教育上的作用。現代化的學校教育模式有利於大批人才的培養,這對高等中醫基礎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於臨床中醫知識的隱性特點,學校教育無法達到真正中醫人才的培養要求,致使真正能夠精通中醫藥整個知識體系、具有創新精神的名醫、名家欠缺。實踐經驗表明,中醫藥學術需要多模式的繼承和發展。中醫學的實踐性強、學術流派多及獨具特色學科本身決定了師承製教育在中醫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學術界也已經逐漸開始重視師承教育在中醫臨床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從中醫臨床教育的人才培養角度考慮,師承教育與學校教育並不矛盾,中醫顯性知識的學習主要靠學校教育,而中醫隱性知識的學習與中醫臨床學術思想和經驗卻必須靠師承教育模式。近年來中醫師承工作頗有成績,對於中醫重點、經典著作的學習和挖掘程度大大加深,中醫的學科水平得到較大提高,這也說明了師承製在中醫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參 考 文 獻:
  [1]?中國國務院16部委.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EB/OL]., 2007-03-21.
  [2]?江蘇提出“十二五”中醫藥強省建設戰略[EB/OL]. , 2011-01-28.
  [3]?傅一軍,茅揚.發揮中醫特色優勢推進醫院科技創新[J].中醫藥管理雜誌,2006,14***8***:28-29.
  [4]?劉志國,崔健.醫院科技創新與隱性知識共享[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06,22***4***:222-224.
  [5]?周典,劉心報.醫院知識管理與科技創新關係的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7,27***3***:193-195.
  [6]?郝芹華.加強科研管理促進醫院科技創新[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0,32***1***:88-89.
  [7]?何含兵,羅長坤,孫兆林同,等.醫院科技創新文化、組織學習與科技創新績效的關係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22***3***:112-118.
  [8]?吉建偉,鄭孔林,葛煥青,等.綜合性醫院科技創新和學科建設的路徑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9***:34-35.
  [9]?譚可欣,郭東強.隱性知識管理及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J].管理評論,2007,19***12***:49-54.
  [10]?Nonaka L, Toyama R, Konno N.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33: 5-34.
  [11]?王國榮.組織學習視角:公司核心競爭力與組織學習方式相關性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6.
  [12]?李紀明.資源觀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09.
  [13]?侯傑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類風溼吃什麼藥最好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治療進展
相關知識
基於中醫傳承的中醫醫院科技創新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流動人口收入代際差異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論文
高中生科技創新手抄報素材
關於科技創新黑板報素材
關於科技創新手抄報素材資料簡短
中國傳統於文化傳承的參考作文
關於文化傳承的勵志作文
關於高中科技創新的手抄報圖片
關於高中科技創新的手抄報內容素材
關於高中科技創新的手抄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