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補益的幾種療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艾灸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那麼艾灸到底有幾種療法,不同的施灸療法效果是否不同?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基本方法

  艾灸基本方法方很多,但用於補益則比較簡單。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艾灸補益的基本操作方法:

  1.艾條灸:艾條灸是以艾絨製成文條***一般叫做清艾條***,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在穴位上薰灸或灼燙的方法。若用在艾絨中加入性溫芳香藥物製成的艾條進行薰灸,則叫做“藥條灸”***普通的艾條和藥艾條中藥店均有售***。

  艾條灸的方法主要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所需施灸的穴位上薰灸的方法。艾灸時,點燃的一端距離面板約3釐米,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灸至面板溫熱發紅,有溫熱感,而又不致產生灼痛和燒傷面板為宜。

  2.間接灸:間接灸又稱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時,艾炷不直接置於面板上,而是在面板與艾炷之間加上藥物,根據所隔藥物的不同,又分為多種灸法:中間以生薑襯隔的,叫隔姜灸;中間以蒜作襯隔的叫隔蒜灸;中間以鹽作襯隔的叫隔鹽灸等等。

  間接灸火力溫和,同時具有艾灸和所加藥物的雙重作用。其機理主要看其中所新增的墊物的性質而決定補瀉,如隔姜灸、附子餅隔物灸可以加強其溫陽補益的作用,多用於補虛助陽。鼓餅隔物灸則多用於散瀉毒邪,一般認為是瀉法。

  間接灸中我們著重介紹一下隔姜灸,取新鮮的老生薑,切成比一元硬幣略厚的薄片置於選定的穴位上,上置艾炷,以火柴等從艾炷尖點燃,感到灼痛時,可以將薑片稍稍提起,等灼痛消失後,即刻再放下,再行灸治,反覆進行直至區域性面板潮紅為止。生薑性溫味辛,具有助陽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

三叉神經痛艾灸什麼穴位
手臂痛艾灸灸什麼穴位
相關知識
艾灸補益的幾種療法
鍼灸美容的幾種方法
鍼灸美容的幾種方法
艾灸補氣的效果好嗎
艾灸補腎的方法簡單見效最快
學好識字教學的幾種方法有哪些
小學生識字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方法
提高記憶體使用效能的幾種方法
雞蛋餅的幾種做法
鯽魚豆腐湯的幾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