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1.哲學思想

(1)其宇宙觀和認識論。莊子沒有專論宇宙觀的文章,只在《大宗師》和《齊物論》兩篇中涉及到。在《大宗師》中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大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對道的解釋,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學說繼承下來。他明確地闡述了道的本質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卻“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道”是宇宙的本體,產生萬物的根源,道是超時間、空間的絕對,“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道的作用特別大,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認為道的本質是物質的,是混濁狀態的“氣”,而這“氣”沒有固定的形態,叫做“無”。這種物質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莊周的道,實際上是指主觀意識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莊子》還講到“道”可生萬物,對宇宙形成進行了探索。在《天運》篇中舉出了天地運行,日月其爭,雲雨轉換等自然現象,提出了大量的物與物的運行問題,但最後解釋為物的產生歸於道了。最終把物說成了一種精神的東西。什麼是精神,什麼是物質,有時可以合而為一,沒有什麼區別。莊周還認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毀滅。“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他把“物有分”,和“齊生死”化為一體,說明了他的觀點的一致性。

《莊子》在《追逐遊》、《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還闡述了“無己”、“無功”和“無名”的概念。“無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虛幻的。在頭腦中忘掉一切外物,連自己的形骸都忘掉。“無功”、“無名”就是反對人們追求功名利祿。

此外,在其哲學中,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為”。具體講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沒有比無為而治更好的了。君主要順物而動,隨天而行,無為而治,萬物才會升騰。他舉例說,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無慾望,無所作為,天下財富足。君主只有運用無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在《天道》篇中說:“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不處於帝王職位而被天下人仰慕的道德品質)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遊,江海山林之士(隱士)服,以此進為(做官)而撫世(統治人民),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統一)。”這段話說明,不絕對反對功名.而把“無為”當作最大的功名。

《莊子》書中從“無”的論點出發,進而又否認是非、大小、貴賤,有用無用的區別。所以世間也就沒有了對錯之分,沒有客觀標準判斷是非。《齊物論》中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是典型的相對論觀點。從上述可見,《莊子》“道”可以生萬物,萬物最終化為烏有。從不可體察的道產生了世間不可認識的萬物,最後達到“無待”,達到了絕對的“無”。

《莊子》書中哲學主體“無為而治”屬唯心主義範疇,是一種消極的治世思想。但在莊周所處的時代,面對醜惡和汙濁的社會現象,憤恨當世,找尋不到擺脫現實的道路,只好憑命由天了。

(2)《莊子》書中的辯證法思想極為深刻,這也是其哲學思想的精華之一。首先,認為事物的變化在於自身運動。在《天道》篇中說:“天道運(運動)而無所積(停滯),故萬物成(生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歸附);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指出天道的運動,王道的運動是時刻不停的。而運動的動力在自身。在《秋水》篇中說:“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莊子》中深刻地認識到了天地、王道、人、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莊子》書中的對立統一觀點,認為事物存在著矛盾的對立統一。在《在宥》、《秋水》、《......

莊子的思想主張

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係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他有著通達的生死觀;莊子認為是道給了我們形貌,天給予了我們形體,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因為好惡而損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他的哲學是一種生命的哲學,他的思考也具有終極的意義。而且還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比如“一尺之捶,日截其半,萬世不竭”,就是數學裡的極限思想。

莊子的思想主張 老子莊子主張什麼思想

莊子的思想,可分為三個主要內容。

一、無為而治。

莊子的無為理由,與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無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動。也就是說,為了實現真正的偉大社會成果,你不要妄動而要遵循規律。老子的無為是為了無不為。而莊子的無為,其理由是萬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時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規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規矩,都是壓制人的幸福的。

二、逍遙遊。論幸福的兩種方式。

首先,莊子反對禮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會道德。因為莊子認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所謂的普遍道德,只不過是削足適履,壓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遙遊的第一個層次,叫做萬類霜天競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詩詞了)。說萬物各有其本性,本無所謂高低。只要他們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發揮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們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鳥的幸福就是枝頭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遷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實現了自己的自由,那他們是等同的幸福。

莊子的主要思想

據《史記》記載莊周“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萬餘言,大抵率寓言也”。莊周喜託寓言以廣其意,“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為天下。”(《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餘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璞歸真。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氣耳”和“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他認為,天人之間、物我之間、生死之間以至萬物,只存在著無條件的同一,即絕對的“齊”;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而學“道”的最後歸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異,從“有待”進入“無待”。在思辯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祕的詭辯主義。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現存的《莊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豐富,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善於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莊子》一書不但反映了莊周的哲學思想,而且顯示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如“遊於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內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中與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內篇·德充符》)。對於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願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飢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自由。《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危險)已!”從而他主張“保身全生”。 莊子和儒墨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聖人,而道家則反對推崇聖賢。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莊子·胠篋》:“世俗之所謂智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

莊子主張的思想?詳

1.哲學思想 (1)其宇宙觀和認識論。莊子沒有專論宇宙觀的文章,只在《大宗師》和《齊物論》兩篇中涉及到。在《大宗師》中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大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對道的解釋,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學說繼承下來。他明確地闡述了道的本質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卻“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道”是宇宙的本體,產生萬物的根源,道是超時間、空間的絕對,“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道的作用特別大,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認為道的本質是物質的,是混濁狀態的“氣”,而這“氣”沒有固定的形態,叫做“無”。這種物質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莊周的道,實際上是指主觀意識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莊子》還講到“道”可生萬物,對宇宙形成進行了探索。在《天運》篇中舉出了天地運行,日月其爭,雲雨轉換等自然現象,提出了大量的物與物的運行問題,但最後解釋為物的產生歸於道了。最終把物說成了一種精神的東西。什麼是精神,什麼是物質,有時可以合而為一,沒有什麼區別。莊周還認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毀滅。“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他把“物有分”,和“齊生死”化為一體,說明了他的觀點的一致性。 《莊子》在《追逐遊》、《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還闡述了“無己”、“無功”和“無名”的概念。“無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虛幻的。在頭腦中忘掉一切外物,連自己的形骸都忘掉。“無功”、“無名”就是反對人們追求功名利祿。 此外,在其哲學中,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為”。具體講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沒有比無為而治更好的了。君主要順物而動,隨天而行,無為而治,萬物才會升騰。他舉例說,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無慾望,無所作為,天下財富足。君主只有運用無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在《天道》篇中說:“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不處於帝王職位而被天下人仰慕的道德品質)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遊,江海山林之士(隱士)服,以此進為(做官)而撫世(統治人民),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統一)。”這段話說明,不絕對反對功名.而把“無為”當作最大的功名。 《莊子》書中從“無”的論點出發,進而又否認是非、大小、貴賤,有用無用的區別。所以世間也就沒有了對錯之分,沒有客觀標準判斷是非。《齊物論》中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是典型的相對論觀點。從上述可見,《莊子》“道”可以生萬物,萬物最終化為烏有。從不可體察的道產生了世間不可認識的萬物,最後達到“無待”,達到了絕對的“無”。 《莊子》書中哲學主體“無為而治”屬唯心主義範疇,是一種消極的治世思想。但在莊周所處的時代,面對醜惡和汙濁的社會現象,憤恨當世,找尋不到擺脫現實的道路,只好憑命由天了。 (2)《莊子》書中的辯證法思想極為深刻,這也是其哲學思想的精華之一。首先,認為事物的變化在於自身運動。在《天道》篇中說:“天道運(運動)而無所積(停滯),故萬物成(生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歸附);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指出天道的運動,王道的運動是時刻不停的。而運動的動力在自身。在《秋水》篇中說:“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莊子》中深刻地認識到了天地、王道、人、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莊子》書中的對立統一觀點,認為事物存在著矛盾的對立統一。在《在宥》、《秋水》、《......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道家

莊子的主張思想是什麼,還有韓非子的主張是什麼

莊子:戰國時道家的代表人物,繼承並發展啦老子的道家學說和唯心哲學,認為世界就是“me”的主觀產物.莊子鄙視富貴利祿,痛恨“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不公平社會現象.

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韓非子.韓非子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法治的對象是廣大臣民,除國君意外,不論貴賤,一律要受法的約束,“法不阿貴”.這種思想在戰國的大變革時期對打擊奴隸主貴族特權,是有積極意義的.韓非子主張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種主張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潮流~

相關問題答案
莊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莊子的理想社會是什麼?
名家思想主張是什麼?
孟子的思想主張有哪些?
孔子提出了什麼治國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
羊肉的價值主張是什麼?
老子政治主張是什麼?
自作主張是什麼意思?
二小的主張是什麼?
一向不主張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