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周瑜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08-04

三國演義中周瑜的所有故事情節的概述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曆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絲絲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講,則全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周瑜助孫吳創業江東之時 孔明尚在流寓、隱居之中《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於公元175年,比諸葛亮要年長六歲,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得多。諸葛亮26歲才出山,周瑜20歲剛出頭就踏入戎馬行列了。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藉故脫離表術歸取江東之時,周瑜即由丹楊(今安徽宣城)其叔父處率兵迎策,幫助孫策渡江東下,擊敗當時的楊州刺史劉繇,為孫策平定江東起了重要作用。當時周瑜年方21歲。周瑜跟孫策同年,早先孫策父親孫堅起兵討董卓遷家至舒縣時,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兩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當孫策歸取江東時周瑜前往相助,孫策對此非常高興,對周瑜說能得到你的幫助,事業一定能成功了。孫策擊敗劉繇後已有數萬人馬,認為平定吳郡、會稽郡已不成問題,讓周瑜回去與叔父共同鎮守丹楊,不久袁術派他的堂弟來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楊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來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壽春是當時盤踞江淮的大軍閥袁術的老巢,袁術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為部將。周瑜認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藉故離開......

周瑜第一次在《三國演義》的哪個故事中出現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行至歷陽,見一軍到。當先一人,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見了孫策,下馬便拜。策視其人,乃廬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來孫堅討董卓之時,移家舒城,瑜與孫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結為昆仲。策長瑜兩月,瑜以兄事策。瑜叔周尚,為丹陽太守;今往省親,到此與策相遇。策見瑜大喜,訴以衷情。瑜曰:“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諧矣!”便令與朱治、呂範等相見。瑜謂策曰:“吾兄欲濟大事,亦知江東有二張乎?”策曰:“何為二張?”瑜曰:“一人乃彭城張昭,字子布;一人乃廣陵張紘,字子綱。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因避亂隱居於此。吾兄何不聘之?”策喜,即便令人齎禮往聘,俱辭不至。策乃親到其家,與語大悅,力聘之,二人許允。策遂拜張昭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張紘為參謀正議校尉:商議攻擊劉繇。

周瑜的三個故事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赤壁之戰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於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臥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看的,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於後來的赤壁慘敗。

蔣幹盜書

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聯軍陷入僵持狀態,操又被周瑜偵查了個徹底,虛實盡露。此時周瑜的同窗好友、曹操的帳下幕賓(謀士)蔣幹主動請纓憑藉與周瑜之舊去招降周瑜。操欣然應允。於是幹駕一葉扁舟過江來找周瑜。一見面,周瑜就故意指出蔣幹是說客,乾死活不承認,瑜佯信之,留之於營中,併為蔣幹大擺宴席,故意讓太史慈佩周瑜劍作監酒,下令席間如誰提起軍旅之事,斬之。於是蔣幹並不敢提起招降之事。宴畢,周瑜佯裝大醉,拉起蔣幹入帳同宿。夜間蔣幹起身,看見周瑜桌上有書信,是蔡瑁、張允(兩人都是曹操手下的大將,水軍都尉,不過是從劉表處剛剛降曹,因此曹操對二人頗不信任)寫給周瑜的,信中言二人要叛曹並殺操。蔣幹將書信藏於懷中,第二天一早就逃回曹營向曹操彙報。結果曹操把蔡、張都殺了。周瑜所患者,就是這兩個深得水軍之妙法的將軍,現在除掉了,周瑜也就贏得了很大的主動權。

三氣周瑜:這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故事,這是作者虛構的,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正史上並無此事,並且周瑜氣量也非常寬宏,與《三國演義》描寫的完全不同 。

一氣周瑜

《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又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

二氣周瑜

劉備的夫人死後,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誰知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不僅不許孫權殺他,還真要把孫尚香許配給他。周瑜便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並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敗了。諸葛亮又使計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並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讓周瑜氣得吐血。這也就是現在“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俗語的由來了。

三氣周瑜

《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劉備向東吳借取荊襄九郡,圖謀發展壯大自己,然而東吳怕養虎為患,等劉備強大後勢必對自己構成威脅,三番五次要求其歸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還荊州為由,但遲遲不攻取,此舉令周瑜氣急敗壞,遂想出了過道荊州幫助劉備攻取西川,因為欲攻取西川必須途經荊襄,可是周瑜實則是為了攻取荊州,此計卻被諸葛亮識破,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

周瑜的經典故事有哪些

周瑜打黃蓋

在《三國演義》中記載: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為了取信於曹操,周瑜故意藉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龐統勸曹操將戰船連在一塊,給周瑜利用火攻創造條件,最終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曲有誤,周郎顧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意思是,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點兒錯誤,也一定瞞不過他的耳朵。每當發現錯誤,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顧,微微一笑,提醒撫琴者,錯音了。因此有兩句歌謠道:"曲有誤,周郎顧。"

若飲醇醪

周瑜性格開朗,氣度寬宏,待人接物謙虛和氣。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愛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對周瑜不滿。程普也是東吳的名將,很早就跟隨孫權的父親孫堅,後來又幫助孫策經營江南,是孫氏政權中的元老。他見周瑜年紀輕輕,地位卻處於自己之上,內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賣老,給周瑜看臉色,藉以擡高自己身價。周瑜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不願和程普鬧矛盾,所以處處剋制,事事謙讓,始終不與程普計較,更不與他發生衝突。一次,周瑜乘車外出,途中正好迎面碰上程普坐車而來。周瑜趕緊命車伕將車駛到一旁,讓程普的車先過。程普目睹這個情況,以為周瑜在向自己討好,非常得意。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餘萬南下,結果在赤壁之戰中被東吳和劉備的聯軍擊敗。在這次戰爭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吳軍左右都督,但戰鬥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事後,程普卻貶低周瑜,誇耀自己。周瑜知道後不僅不予辯白,反說指揮這次戰鬥時自己還年輕,沒有程公的幫助是不能取勝的。周瑜一再謙遜忍讓,終於使程普有所觸動。為了消除隔閡,周瑜又多次拜訪程普,表達了自己對他的良好願望。在這種情況下,程普終於拋棄偏見,對周瑜非常敬服,並與他融洽相處。

後來,程普對別人感嘆說:“跟周公瑾(周瑜的字)相交,好比飲味道濃厚的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

火燒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孫權又受到魯肅,以及劉備屬下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正猶豫不決。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 。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

三國演義-請簡要敘述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一氣:赤壁大戰後,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

二氣:周瑜打算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把劉備扣下,逼蜀國交出荊州,不料被諸葛亮識破,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假裝和劉備說借道荊州去攻打西川,實際上想直接奪下荊州,結果被諸葛亮識破並且被打得落花流水,結果又氣又病,死了。

三國演義中關於周瑜的故事情節

周瑜---三氣周瑜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戰

諸葛亮——空城計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

七擒孟獲 ……

張飛——鞭督郵 長阪坡退敵 桃園三結義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單刀赴會 刮骨療傷

求三國演義中有關周瑜的故事名稱

群英會蔣幹中計,美人計,苦肉計,三氣周瑜,銅雀春深鎖二喬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周瑜的故事?
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
三國演義周瑜圖片?
三國演義周瑜性格特點?
三國演義周瑜評價?
三國演義周瑜扮演者?
三國演義華容道故事?
三國演義成語小故事?
三國演義趙雲的武器?
三國演義智慧的化身?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