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經濟制度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中國的經濟體制和西方的經濟體制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

按照西方的觀點,從經濟體制來看,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即承認私有制,並且經濟活動中的私有制成分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特徵。不同的是,中國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對經濟活動施加重要的影響(這點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做不到),所以才稱為國家資本主義。

中國的經濟體制和西方的經濟體制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

按照西方的觀點,從經濟體制來看,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即承認私有制,並且經濟活動中的私有制成分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特徵。不同的是,中國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對經濟活動施加重要的影響(這點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做不到),所以才稱為國家資本主義。

中西方社會經濟制度的差異

經濟體系總是沉浸於文化環境之中.文化信仰是未經協調的各種預期,經濟制度改變能力是其歷史的一個函數,這就意味著一個社會應用其他社會組織的能力是有限的.20世紀中國的合作制經濟便是一明證,將在西方"個人主義"文化信仰中形成的合作經濟制度,強制推行到盛行"集體主義"文化信仰的中國社會中,其面臨的困境就是必然的.這主要是因為文化精神特質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方社會秩序基礎的差異:熟人信任與契約信任,並最終制約了社會大規模的超血緣與地緣的謀利式合作經濟行為的發生.所以,若想使一種文化領域中形成的社會組織或制度安排在另一種迥異的文化土壤得以較好的運行,最佳的方式是將經濟制度與社會博弈的規則一併移植.因為合作本來就是一個深層次的文化問題,而非簡單的局部經濟問題.

中西方經濟制度的差異

中西兩種混合經濟體制相異之處

1.所處的文明階段不同

中國與西方民主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兩者所處的文明發展階段不同。 西方民主社會主義國家是經歷數百年的資本主義發展,完成了三次工業革命,生產力高度發達,實現了工業化,工業文明與科技理性文明成為社會文明的主導,建成了市場經濟,進入到20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或者是後現代文明,開始了“第二性的現代化建設”,同時也步入了“風險社會”。[8]基於對工業文明和傳統資本主義的反思,尤其是幾次大的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的出現使得在其內部產生了“資本主義沒有未來”的思想,[9]實現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資本主義世界開始改變傳統意義上的私有經濟,向混合經濟體制發展。

而我國是一個經過了近兩千年封建社會發展,之後是百餘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1956年經過了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了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經濟,即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實行一元的公有制。1978年後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同,中國並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換言之,我國剛剛開始國家整體層面上的現代化建設,但是問題並不是如此簡單:我國目前現代化的存在至少三種文明的“共時”,這種文明“共時”的結構中包含有農業文明(前現代)——工業文明(現代)——工業文明(後現代)。舒國瀅教授將其稱作是“時間的疊合”。 時間的疊合或者是不同文明的存在應當是我國實行混合經濟體制制度不同於西方民主社會和主義實行混合經濟體制的社會歷史根基。

2.指導思想不同

西方民主社會主義國家的指導思想的特點是實行多元化的指導思想,其思想淵源包括了新康德主義、基督教教義、馬克思主義、伯恩斯坦主義、凱恩斯主義等方面。[11]在多元理論的指導思想基礎上,民主社會主義國家提出要建設多元民主,具體在經濟方面就實行經濟

民主,即是指混合經濟體制制度。此經濟制度包括國有經濟成分、私有經濟成分等多種經濟成分。民主社會主義既不是主張實行全面的國有,也不主張實行傳統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只是要求注重公共利益,注重滿足公共目標,加強國家干預,以此來改善國民生活狀況和國家的經濟實力。混合經濟體制是其實現經濟民主的手段。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在現階段實行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混合經濟體制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對列寧、斯大林的蘇聯式的經濟模式和建國以來經濟建設的反思基礎上形成的。具體而言,實行混合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是源至於改革開放之後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即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方式,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實行混合經濟體制就是解放、發展生產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改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落後局面,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科學地發展,以此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步入共產主義。

3.發生學考量

西方民主社會主義國家形式混合經濟體制是在其完成了傳統的自由競爭的古典市場經濟,壟斷資本主義之後出現的,認識到“市場失靈”問題,經歷由純粹的單一依賴市場的自由調節到“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市場調節與國家干預相結合的過程。在其國家意志層面,國家的經濟體制,主要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結構也由原來的單一的所有制發展為私有制與公有制經濟並存。其起點是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所有制經濟。

中國實行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經歷了30餘年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開始的。經濟的調控手段也是主要以政府幹預......

德國,日本,美國社會經濟制度有什麼區別

國際上對現代市場經濟有不同的分類。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91年《轉換到市場經濟》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場經濟的三種體制模式:美國、英國的消費者導向型市場經濟體制,又稱自由市場經濟;日本、法國的行政管理導向市場經濟體制;德國和北歐一些國家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

一、美國、日本、德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共同特徵

一談到西方市場經濟,人們自然首先考慮到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因為他們既重要、發達,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一談到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市場經濟,人們又往往比較重視研究它們之間的不同點。誠然,這些特殊性確實是顯著而重要的,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但是,從借鑑的角度出發,更重要的是探討它們的共性。

(一)社會經濟制度方面

在社會經濟制度方面,美國、日本、德國市場的經濟體制都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混合經濟,而在私有制經濟中,都是以私人壟斷企業為主導。

在美國、日本、德國經濟中,國有部分約佔1%-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會所有制的份量更小,其餘80%-90%以上均屬私有制。而在私有制經濟中,中小企業雖然在企業數量上佔80%-90%甚至更多,但它們畢竟是從屬的。例如在日本製造業中的中小企業,60%以上同大企業有承包關係。在美國20萬家工業公司中,最大的50家佔了全部工業資產總額的49%。[1]在日本,以盈利為目的的法人企業(不包括金融、保險業)有175萬家,其中資本額在10億日元以上的公司有2195家,僅佔公司總數的0.13%,但它們佔了全部法人企業資本總額的41.4%。[2]在德國將近4.4萬個工業企業中,千人以上的大企業只有1000個,佔企業總數的2%,但它們卻佔了銷售總額的44%。[3]這裡我們之所以突出大公司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影響和作用實在太大,太重要。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概括說,大多數國家都是依靠幾十個工業集中區和幾百家公司提供大部分出口產品,提高生產率和國民生活水平的。

(二)社會經濟機制方面

在社會經濟機制方面,都以市場競爭為基本調節手段。在對待競爭的問題上,美國、日本、德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三種體制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下述兩方面:一是都強調競爭的重要性,同時又都看到個人和企業(特別是私人壟斷企業)有一種排斥競爭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於其自發存在的競爭秩序,而是重視建立人為的有序的競爭。二是為了建立這種有序的競爭,不僅要直接制訂若干必要的調整競爭秩序的法規,例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壟斷法、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等,而且還要間接地為建立有序競爭創造重要的條件,例如幣值穩定、市場開放、契約自由等。

西方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都特別重視競爭,致力於保護競爭,把它看成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德國的路德希·艾哈德說:“競爭不可分地是市場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甚至是它最內在的要素,排斥、損害或阻礙競爭都必然導致根本毀壞這種制度”。在他們看來,競爭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多方面作用。這些作用可以歸結為取得成就、實現民主和達到協調。他們認為,“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有兩大任務,即保證最大成就和分散經濟權力”。[4]“一種競爭的經濟制度是所有經濟制度中最經濟的,同時又是最民主的制度。”[5]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經濟過程是由個人和企業在市場上按供需狀況自由地進行決策。這些分散決策的協調也要通過競爭。這種通過競爭協調經濟發展的思想,出自於斯密的理論。在斯密看來,人的利己主義本身就是一種調節力量,但這種調節力量只有在競爭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有益於公眾的作用。

他們同時也認識到,經濟本身對競爭往往是不感興趣的,而且總是力求通過壟斷和價格與市場的......

西方模式如英國生產資料,工業化,農業制度,經濟體制,政治制度是什麼

資本主義生產

西方經濟歷史

1. 奴隸社會時期的經濟思想萌芽

一般公認,世界上現存第一本經濟學著作是古希臘色諾芬(Xenophon,約前430-約前355或354)的《經濟論》,英語單詞 “Economy”、“Economics”即源於此。該書採用蘇格拉底與別人對話的形式,討論如何管理奴隸主家庭農場,堪稱“古代微觀經濟學”。他還著有《雅典的收入》,論述如何增加雅典國家收入,堪稱“古代宏觀經濟學”。此外,柏拉圖(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國》,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論述奴隸經濟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鞏固和完善奴隸經濟制度,強調農業的基礎地位,主張限制商業、高利貸和私有財產。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論》主要論述奴隸經濟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鞏固奴隸經濟制度,《倫理學》分析商品等價交換現象,認為貨幣使不同的商品等價。

2.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經濟思想

歐洲封建社會始於公元476年,終於1640年,其間戰亂、災荒和瘟疫連綿不斷,經濟、文化黯然失色,人稱黑暗的“中世紀”(Middle ages)。意大利神學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學大全》,根據上帝意志論證封建農奴制度的合理性,認為上帝創造萬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應當受“上等人”統治。同時,提出公平價格理論、貨幣理論、商業理論和利息論,為商品經濟的發展作了折衷和辯護,有一定歷史進步意義。

1492年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約1451-1506)“發現”美洲大陸之後,國際貿易成為當時西歐主要經濟增長點,催生了“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萌芽。認為:只有金銀才是財富,主張促進商業發展,開展國際貿易,實行貿易管制。第一次正面肯定商業和商品經濟,堪稱“革命性”突破。早期重商主義主張“貨幣差額論”,即只出口不進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於英國匿名發表的《對我國同胞某些控訴的評述》。晚期重商主義主張“貿易差額論”,即少進口多出口,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孟克列欽(Antoine de Montchrétien,1575-1622,又譯“蒙克萊田”,1615年發表《獻給國王和王后的政治經濟學》,首次使用“政治經濟學”一詞)、柯爾培爾(Jean Baptiste Colbert,1619-1683)以及英國的托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又譯托馬斯·曼,1621年發表《論英國與東印度公司的貿易》)。

3.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雛形,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經濟學家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主要著作《賦稅論》、《獻給英明人士》、《政治算術》、《貨幣略論》等)、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主要著作是1776年版《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1823,主要著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基於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不同於重商主義的觀點:(1)財富是物質產品,勞動是財富的源泉;(2)市場自動調節比人為地調節更能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即“看不見的手原理”(Principle of invisible hand),據此主張自由放任政策。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另一分支是法國的“重農學派”(Physiocrats),......

西方管理經驗是個什麼東西

看來現在再回答你的問題實在是太晚了~~~~ 世紀.是管理學理論全新發展的一個階段.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區域合作的日益頻繁.也使得東西方管理思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衝突和融合.一.注重文化與倫理引導的東方管理思想的迴歸東方的管理思想是以中華傳統管理文化為主要內涵的管理理論.非常注重文化和倫理的引導.在 世紀之前.這種管理思想給東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帶來了巨大的繁榮和昌盛.但近代東方的衰落與西方的迅速崛起.使管理學理論成長的落腳點一直停留在西方的管理思想體系之中.隨著東西方之間經濟的不斷融合.東方的管理思想必然會在世紀之交的管理學理論中得到迴歸. .東方管理思想:基於文化與倫理的約束和激勵東方的管理思想是在中華管理實踐與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整套理論體系.理論主要來源於中國古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以及和佛學等眾多學術流派.這些思想包括以儒家學派為代表的[人性之善".[修己安人",以道家學派為代表的老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以墨家為代表的[兼愛".[利人",以法家為代表的[唯法為治",以兵家為代表的[運籌定計".[知人善任",以為代表的[剛柔相濟".[崇德廣業",以佛家為代表的[以善為本"等.東方的管理思想有其獨特的思想魅力.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其主要特徵表現為:( )通過文化和倫理引導人性.從而規範個體行為東方對於人性假設在初期就有不同.但以人性本善為主流思想.以儒家為代表.儒家文化認為人生而性善.孟子在中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他還進一步指出:仁.義.禮.智這[四心"是人皆有之的善性.並且認為人的善性可以通過教育.修養和德化保持.因此主張德治.強調教育的作用.人的管理是可以通過保持和發展這種善端而達到的.是可以通過人本身的內在的而非外在的制度和刺激而達到的.置於文化.倫理基礎上的東方人性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努力在管理過程中建立和諧的人際氛圍.重整體.倡導群體的凝聚精神.培養高尚的情操道德.注意管理因素的協調平衡.以道德作為管理的基礎.把人性和倫理結合起來.通過文化氛圍.道德輿論.倫理規範的引導.達到規範個體行為的目的.( )強化道德觀和責任感的約束與激勵東方管理思想在人性本善的假設前提下.其管理方法表現為[仁政".[信民"和道德感化.更關注個體的情感需求.強調心治.重視精神激勵與精神塑造.主張通過教育來造就有理想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通過各個方面不斷強化個體道德感和責任感的培養.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捨生取義"等.約束和激勵的表現為正向性.側重於[軟管理"手段. .東方管理思想的迴歸與現實意義近 年來.經濟的全球化不斷加強.英美等國進入經濟增長速度減緩時期.而日本等國家在東方管理思想指導下的卻迅速崛起.世界經濟格局的這種變化使得主流的管理思想已經開始把重心轉向東方[軟管理".強調管理中人的因素.特別是強調人的精神因素和主觀能動因素.重視企業文化.非理性主義思潮的人本理念興起.學習型組織被提出並應用.這些跡象都在不斷證實: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一種更為先進的管理理論的指導.主流的西方管理思想因過於強調[理性"和[效率".在包容性.人本性.柔和性.服務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而東方管理思想正在這些方面顯示了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內涵.東方的管理思想的迴歸是經濟發展的必然.......

西方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勒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臺電視機、多少臺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2.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麼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西方經濟學除了上述的三個基本問題外,還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社會稀缺的資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會資源總量的變動。

貨幣的穩定性。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量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量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量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現代市場經濟的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主要模式

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較有影響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模式主要有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法國的有計劃市場經濟體制、美國的壟斷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和日本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第一,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原聯邦德國從戰爭的廢城中迅速崛起,常常被看作是戰後西方經濟發展的“奇蹟”;而它在選擇市場經濟體制上的成功,則被看作是這一“奇蹟”產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於“德國把自由市場力量和大量的國家干預結合起來去實現預期的社會目標”,因而它的市場經濟被人稱為“社會市場經濟”。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徵:其一,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是社會市場經濟運作中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機制。按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原則,每一個公民都有從事工商活動的自由、佔有和利用生產資料的自由、訂立經濟契約的自由、經濟遷徙的自由、經濟聯合的自由和從事各自競爭活動的自由。競爭和競爭機制的作用在形成合理的價格信號、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大體平衡、資本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協調、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的改進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如導致集中和壟斷、損害中小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利益的“負面”作用。因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維護和推進正常競爭的立法,如以《反對不正當競爭法》為核心的規範市場競爭秩序的立法,以(反對限制競爭法)(即(卡特爾法))為主的保護競爭的立法,以及為分散財富和資本所有權的立法;此外。政府還有步驟地出臺了一些儘可能完善的政策措施的辦法。保護競爭的公平性以及競爭機制作用的充分性。在價格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由市場供求變化決定的自由價格;但是,價格形成及其作用過程的自由性,並不愈味著價格機制作用完全是自發的、放任自流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並不放棄對價格的管理和對價格機制作用的引導。特別是為了防止壟斷價格的形成,為了制止通貨膨脹,保護中小企業和公眾的利益,政府對價格的形成和價格機制的作用採取了相應的干預和控制措施,主要有三種:一是進行一般性的指導與監督。如提出價格建議、公佈指導價格、規定價格波動的上下線、進行價格監督;二是審批部分私人企業和國有企業產品的價格及某些服務的收費標準;三是直接規定國有經濟部門提供的某些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其中包括公共行政管理費、公共服務使用費以及鐵路、郵政收費等等。當然,這些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是嚴格遵循“適合市場”這一基本原則的。其二,國家利用財政、貨幣、信貸、外貿等政策,對經濟運行進行總體調節。德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中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保待穩定的價格水平、較高的充分就業水平、保持經常的適度的經濟增長和對外經濟的平衡。這四大目標中,保持穩定的價格水平這一目標處於優先地位。隨著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作為宏觀調控目標的內容也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例如,近20年來,進一步把合理的收入分配和財產分配、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合理的勞動結構等內容,先後增列為宏觀調控的目標,形成了宏觀調控的七大主要目標。當然,這七項目標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需要針對具體的經濟問題,適時地突出其中的一項或幾項目標。圍繞宏觀調控的目標。國家所採取的手段和政策大體可分為兩大方面:一是財政調控手段和政策;二是金融貨幣調控手段和政策。就財政調控手段和政策而言。“令人感興趣的一個特徵是它為協調不同級別政府(聯邦、州和地方)的預算所作的努力”①,與這種財政體制相適應。實施的是一種以共享稅為主體的分稅制體制。就金融貨幣調控手和政策而言。中央銀行和宏觀貨幣政策在其中佔有突出的地位。中央銀行的職能包括:制定貨幣和信貸政策;發行貨幣;充當聯邦政府的國庫代理機構;在......

相關問題答案
西方的經濟制度是什麼?
我國的經濟制度是什麼?
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
美國的經濟類型是什麼?
臺灣的經濟特徵是什麼?
我國的選舉制度是什麼?
黨的工作制度是什麼?
醫院的經濟類型是什麼?
國家的根本制度是什麼?
中國的工官制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