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經濟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什麼是“飛地經濟”?

沿江開發系列文件解讀 “飛地經濟”,是指兩個互相獨立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的行政區域限制,“飛出地”將資金和項目投放到行政上互不隸屬的“飛入地”,通過規劃、建設、管理、稅收分配等合作方式和利益共享機制,實現互利共贏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對於有豐富沿江資源和腹地空間的九江來說,“飛入地”,在行政區域上特指九江沿江地區三區四縣(市),即潯陽區、廬山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瑞昌市、九江縣、湖口縣、彭澤縣;在地理區位上,重點是位於三區四縣(市)的四大產業板塊,即赤碼板塊、城西板塊、城東板塊、彭湖板塊。“飛出地”,主要是指九江沿江地區之外的省內各設區市、各縣(市、區),也包含沿江三區四縣(市)及九江市所轄其他各縣。 九江沿江地區“飛地經濟”合作項目,重點是發展臨港型重化工業產業項目,具體包含冶金、石化、裝備製造、電力能源、新材料、物流等領域的重大產業項目。 “飛地經濟”有廣闊的前景,對於九江來說是全新的探索。結合省內外“飛地經濟”的實踐,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異地辦廠。江蘇常州充分揚其所特有的資金、人才、技術、民企之長,力避“兩頭在外”(即原材料在外、市場在外)、資源短缺之短,先後與三峽庫區、蘇北鹽城等地建立起工業發展的市外“飛地”,如提供技術在三峽庫區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合作項目,多家企業在鹽城土地上投資辦廠,推動了常州工業經濟的崛起騰飛。 二、“築巢引鳳”。200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關於加強贛深經濟社會領域合作與發展的框架協議》,雙方就共同推進在吉安市建設深圳產業園區,加強兩省市工業園區產業集聚、人才、項目、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共謀發展。 發展“飛地經濟”,此舉將有利於全省、全市充分利用九江的沿江優勢,促進九江產業集聚集約發展,打造江西經濟新增長極,提高九江沿江地區承接產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九江市委黨校王筱青)

飛地經濟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飛地經濟”模式有著不同的分類:按飛地建設的投入方式,可分為(1)飛出地投資型,即由飛出地負責全部基礎建設投入;(2)飛入地投資型,即由飛入地負責全部基礎建設投入;(3)兩地共投型,即由兩地按照協議共同分擔基礎建設投入。

飛地經濟的管理方式

按飛地工業基地的管理方式,可分為(1)飛入地管理型,對工業基地進行屬地化管理。優點是管理方熟悉當地社會經濟環境,不足之處在於可能形成對企業服務的不連續性,沒能有效利用飛出地的管理經驗。(2)飛出地管理型,由飛出地派遣管理團隊對基地進行管理,對企業進行服務。優點是保證了服務、政策的連續性,使企業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缺點是管理方需要時間來理解當地經濟文化環境。(3)兩地共管型,設立雙方長期友好合作的機制,基地管理委員會由雙方共同派駐人員。這樣既能保證基地服務管理的延續性,又能充分利用飛入地的資源,但前提是雙方真誠的合作,高效的溝通。

飛地經濟的介紹

“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飛地經濟模式的實施的前提條件

一是地理相近。地理相近,一方面有利於飛入的企業繼續維持原有的業務關係,不會因為企業的搬遷而丟失區域市場;另一方面,地理相近也意味著文化的相通,減少兩地企業、二地政府溝通的障礙。再者,相近或相連的地理位置便於使飛出地與飛入地保持天然的聯繫。二是優勢互補。要實現雙贏,必定要通過合作解決雙方的困境所在。或者是人力、自然資源上的優勢,或者是市場上的優勢,只有對雙方都能產生吸引力,才能實現飛地經濟模式的重要特性———“雙贏”。三是成本落差。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它收費成本的因素無疑是雙方合作的重要經濟條件,但是這種成本的落差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會有吸引力,根據我們的調查統計,這種成本的落差要達到1/3以上通常才會產生吸引效應。四是發展時機相隨。兩地區域經濟發展的時機要相隨。東部沿海戰略的成功實施,為現今的中部崛起提供了契機。長三角的持續高速發展已使區域吸引資金的綜合優勢凸顯,但高速發展也使得商務成本顯著提高。很多跡象表明,東部的產業梯度轉移已經開始,並且這種轉移是有規律可循的,是符合鄧小平同志“先富帶動後富”的漸進發展思路的。

知道什麼叫“飛地”嗎,來看看此文

我也在找,好像多用在政府項目建設方面。網上沒有現成的。

有飛地的概念:一國位於其他國家境內,或被其他國家領土所隔開而不與本國主體相毗 飛地

鄰的一部分領土。

飛地經濟的概念: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雙方政府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把“飛出地”方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隸屬的“飛入地”方的工業基地,通過規劃、建設、管理和稅收分配等合作機制,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持續或跨越發展的經濟模式。

可見飛地政策與飛地經濟想類似的。

飛地經濟模式的實施的障礙

一是制度性障礙。“飛地經濟” 合作模式由於牽涉到省市的政府,因此許多政策性問題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國家在大面積土地的運用上的相關政策法規對本項目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二是觀念性障礙。中西部由於受地理區位、自然環境等條件限制,長期處於較封閉的經濟狀態,人們的商品意識、開放意識、價值觀念都比較淡薄,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是管理性障礙。教育水平、經濟狀況、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約著中西部地區的管理水平。

中央飛地經濟新政,將對招商引資和產業園區產生哪些重大影響

重大變革:打破省級行政區劃界限!

有項目的地方沒土地,有土地的地方沒項目,催生“飛地經濟”的出現。最典型的模式是共建產業園區,經濟相對發達地區輸出項目,欠發達地區提供土地,通過利益分享機制安排,實現互利共贏。

作為經濟總量最大、發展程度最高的兩個省份,廣東、江蘇較早開始探索“飛地經濟”的做法,各類產業轉移園區遍地開花。廣東在2008年後加快珠三角“騰籠換鳥”,向粵東西北地區轉移產業。截至今年2月粵東西北及惠州、江門、肇慶已有83個享受省產業轉移政策的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粵東西北45個縣市中有41個已規劃建設省產業園。

行政區劃是“飛地經濟”的一大壁壘,相比省內的產業轉移園區,跨省“飛地經濟”合作更難。昨日公佈的《指導意見》正是針對跨省的合作。其中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幫助協調解決“飛地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省份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相關省份內部的“飛地經濟”合作可參照《指導意見》執行。

老大難問題:飛地經濟蛋糕如何劃分?

“飛地經濟”蛋糕如何劃分向來備受關注。《指導意見》明確,在政府內部考核時,對於GDP(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額、進出口額、外商投資額等經濟指標,允許合作方協商劃分。考慮的因素包括“權責關係和出資比例,以及能源消費、汙染物排放等資源環境因素”,劃分指標“僅作專門用途供內部使用”。

參與發改委飛地經濟專題研究的專家表示,允許分解GDP等經濟指標主要是為促進地方政府積極性。例如,省委、省政府對各市政府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指標,假如廣州企業搬到梅州,產生的GDP怎麼算?通過協商,廣州、梅州可各分50%,作為政府考核依據,但不對外公開。根據統計法,GDP核算還是依照屬地原則。

《指導意見》未提及稅收等利益共享機制,同時鼓勵市場化方式發展“飛地經濟”。鼓勵合作方共同設立投融資公司,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園區開發和運營管理。支持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將園區部分或全部事務委託給第三方運營管理,條件成熟地區可探索園區管理與日常運營相分離。

重大機會:共建產業園拓展發展空間!

《指導意見》專門指出支持四類“飛地經濟”發展,包括在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對口協作)中,支持援受雙方發展“飛地經濟”;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支持結對雙方共建飛地園區;支持通過“飛地經濟”模式,探索完善異地開發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生態受益區共建合作園區;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鼓勵上海、江蘇、浙江到長江中上游地區共建產業園區,共同拓展市場和發展空間。

《指導意見》指出,園區建設用地原則上使用所在地土地指標,原則上應依託現有各類開發區(園區)開展“飛地經濟”合作。上述專家解釋,這是為了提升現有產業園區的土地價值。欠發達地區的土地指標通常更多,也有利於發揮其比較優勢。

為防止汙染產業轉移,《指導意見》明確禁止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的項目入駐園區。園區環境質量實行屬地化管理。園區汙染物排放等指標仍由所在地按現行制度和口徑進行統計考核。

什麼叫非地經濟

飛地經濟”是指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雙方政府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把“飛出地”方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隸屬的“飛入地”方的工業基地,通過規劃、建設、管理和稅收分配等合作機制,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持續或跨越發展的經濟模式。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飛地經濟”模式有著不同的分類:

按飛地建設的投入方式,可分為(1)飛出地投資型,即由飛出地負責全部基礎建設投入;(2)飛入地投資型,即由飛入地負責全部基礎建設投入;(3)兩地共投型,即由兩地按照協議共同分擔基礎建設投入。

按飛地工業基地的管理方式,可分為(1)飛入地管理型,對工業基地進行屬地化管理。優點是管理方熟悉當地社會經濟環境,不足之處在於可能形成對企業服務的不連續性,沒能有效利用飛出地的管理經驗。(2)飛出地管理型,由飛出地派遣管理團隊對基地進行管理,對企業進行服務。優點是保證了服務、政策的連續性,使企業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缺點是管理方需要時間來理解當地經濟文化環境。(3)兩地共管型,設立雙方長期友好合作的機制,基地管理委員會由雙方共同派駐人員。這樣既能保證基地服務管理的延續性,又能充分利用飛入地的資源,但前提是雙方真誠的合作,高效的溝通。

按飛地形成的原因,可分為(1)集約用地型。該類型是“飛地經濟”模式的最早表現形式,以福州市永泰縣建立馬洋工業集中區為代表。它不僅探尋了山區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業佈局分散、資源浪費的現象,更是探尋了一種平衡各行政區域間利益的方法。(2)優勢互補型。該類型中,飛入地和飛出地經濟發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資源稟賦能夠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通過“飛地經濟”的發展能夠達到雙贏。典型案例如大連市長海縣與普蘭店市的合作。(3)產業梯度轉移型。該類型中,飛入地主要承接飛出地的產業轉移,往往飛出地具有雄厚的資金優勢、先進的基地管理經驗,但由於飛出地商務成本上升,產業結構升級,必然有一部分產業需要外遷,此時飛地經濟工業園成為首選之地。轉出企業一方面可以繼續享受高質量的基地管理服務,另一方面還可充分利用飛入地的成本優勢。

我不知道是不這個

什麼是"飛地工業園區"

你好!飛地工業園區是工業園區發展的一種嶄新模式;飛地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形式,它主要是將政治意義上的飛地概念引入到經濟領域,飛地經濟的載體是園區、基地或者城鎮,其特點為由點對點的企業轉移轉變為區對區的產業轉移,由單純的資金承接轉變為管理與項目的複合承接。飛地經濟是與飛地本身具有的資源稟賦優勢,通過比較優勢和產業關聯與飛地周邊地區協調發展的一種經濟形式,它是增長極理論、區域比較優勢論的綜合運用。

附錄:國內飛地產業園區:

廣東佛山南海工業園區

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

廣東韶關曲江經濟開發區

東莞石龍(始興)、中山火炬(陽西)、中山石岐(陽江)、廣州白雲江高(電白)、佛山順德(雲浮新興新 成)、佛山禪城(雲城都楊)、東莞石碣(興寧)、佛山禪城(陽東萬象)、東莞東坑(樂昌)、中山三角(湞江)、東莞大朗(信宜)、中山(河源)、深圳鹽田 (梅州)、東莞鳳崗(惠東)、順德龍江(德慶)等15個產業轉移工業園已經省政府批准認定為“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

廣西玉林玉柴工業園區

廣西玉林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試驗區茂林核心區

欽州建設臨港工業園

福州馬洋飛地工業園區

福州金山飛地工業園區

福州永泰飛地工業園

九江開發區城西港區“飛地”工業園

江西安義工業園區

南昌東湖(桑海)工業園

南昌溫州工業園

連雲港東部工業園區

江陰·靖江物流園區

鹽城環保產業遠

江西贛州經濟開發區

麗景民族工業園

蘇州新加坡產業園

上海松江工業園區

啟東產業園

紅雲高新技術產業園

萊蕪市辛莊飛地經濟工業園

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飛地產業園

廣東汶川“飛地”工業園

成都-阿壩工業園

河北·平武工業園

武侯、崇州、金堂“一都二園”

山西·茂縣工業園區

湖南·下孟工業園

江西省“飛地”小金工業園

安徽產業園

崇義、上猶兩縣飛地工業園

淄博石嘴山工業園(大武口園區)

海口市獅子嶺“飛地工業”園區

陝西碑林·高陵工業園

襄樊餘家湖保康工業園

道縣“飛地”工業園試點

桂陽工業大園區

懷寧縣開發區諸暨工業園

安徽宣城“飛地經濟”

安徽鳳陽飛地經濟模式

普蘭店漁業加工園區

重慶市沙坪壩區“飛地”

相關問題答案
飛地經濟是什麼意思?
單品經濟是什麼意思?
計劃經濟是什麼意思?
所有制經濟是什麼意思?
體驗是經濟是什麼意思?
模擬經濟是什麼意思?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
共享經濟是什麼意思?
飛檐走壁是什麼意思?
工地三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