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性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保持自己的覺性是什麼意思

應該少打一個字,保持自己的“警”覺性

覺性 空 心 是什麼關係

元音老人:

明心見性一詞簡約總括地解釋起來,就是:從究明人們的“心”(本心)的形相與作用,而徹見、領悟、神會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體與真理,以覺醒迷夢,而了生脫死,證大涅槃。它的意義詳細分析起來,至為深廣,因為它是這一代時教的精髓所在,可以說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註腳。現在我們只能擇其精要者約略言之。

在未討論明心見性的內容與如何明心見性之前,首先讓我們來把心性的輪廓勾勒一下,以便易於著手分析討論明心見性的意義。

那麼心是什麼?性又是何物呢?原來所謂心者,並不是我們胸膛裡的肉團心,而是我們對境生起來的念頭和思想,佛經稱為六塵緣影,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落謝的影子,簡稱曰集起為心。意思是說,我們本來沒有心——思想和念頭,而是由於有色等境在,才從各別的境緣上領受它的形象,產生認識,分別它的同異,安立名字,發生愛嗔,取捨,造作,才生出種種心念。這心是和環境集合起來而生出的,不是片面單獨起的,所以稱為集起為心,也就是現代學說所謂“思想是客觀環境的反映。”要詳細談它的形象和內容,法相宗《成唯識論》說得很清楚,它可以分為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心所。這裡為了節省時間和篇幅,不詳細說它了,請讀者自己去研讀《成唯識論》吧。

心既如斯,性又是何物呢?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原。現代學說認為,它是生起心的能量。沒有它,對境生不起心來。我們之所以能對境生心,全是它的作用。它是無形無相的,所以眼不能見,但它能起種種作用,故確實是有。古人比為色裡膠青,水中鹽味,雖不可目睹,但事實上確實在起作用,在佛經上它有很多異名,如一真法界、真如、如來藏、佛性、真心、大圓勝慧等等。只因眾生迷而不覺,不知有此妙體,無始以來,只與生滅和合,變為妄心。故心性原是一物,如水之與波,不是兩回事。現在世界得以飛躍前進,全靠自動化,而自動化又靠熱能,無有熱能,即無動力;無有動力,一切都是靜止的,死的。同樣,我人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創造發明等,也靠體內的動力,而這動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雖不能眼見,但確實在起一切作用,猶如電雖不能目見,而一切照明、發動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佛經內稱性是體,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但宗下常兩者混用,稱心為性,稱性為心,我們只要洞悉它們的底蘊,搞清它們的分野,也就不至為之混淆惑亂了。

明白了心和性的形貌和定義,就須進一步探討“性”——生命的根源——何由緣境而生心?境又因何而生起,以致生死纏綿不斷?更須明白,明心見性的含義包括些什麼?怎樣才可以明它、見它,出離生死?現在讓我們分為五節,詳細討論一下。

(一)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我人慾了脫生死,先須知道生死之由來。如欲斷其流者,先須識知源之所在,而後方可塞其源、斷其流,逍遙於生死之外。那麼芸芸眾生在六道內頭出頭沒地輪迴不已,究竟何由而起呢?釋迦佛用兩句簡約的話告訴我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分析起來,乃是說,一切眾生本具如來藏性,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無相靈敏之萬能體;它不屬迷悟,體絕凡聖。只以眾生不覺,無有經驗,不知妙體本明,而生一念認明,以本有之妙覺智光,幻為妄明所明。將原為一體之覺明——覺即明,明即覺,非有二致,分為覺明相對——覺外有明,明外有覺,覺為明所明,明為覺所覺,而成能所雙立。即《楞嚴經》所謂“性覺必明,妄為明覺”也。由此無明故(此明覺即吾人通常所說的無明),迷本圓明,將本有無相之真如,轉為阿賴耶識(如正常人吃醉了老酒相似)。於是靈明真空變為頑空,復於頑空中,無明妄動,凝結成四大妄色(如來藏性本具之性能地、水、火、風四大種因,因妄動而......

覺性真如海,自觀大自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能夠明心見性照見了本性時時都能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既不被七情六慾所牽同時又至情至性。解脫煩惱自在逍遙。

佛教中的覺性見明是什麼意思?

根本沒有這個說法 叫明心見性 ·······就是使人廢棄邪見,矛盾永息、疑惑永滅而已.

世間萬物各有各的性,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又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同樣我性人性眾生性壽者性

太專業的術語那些我不會

萬物之所以為萬物 就是太多不可計數不同之物的總稱或者合成

物和物不同之處是本質和相和性

相簡單說是外表 無形肉眼看不到也有相 五眼可以看清並能分別其相

質不多說 佛家術語一般不提到質 性簡單說就是本質 外相內相之外的 主要決定於其存在和變化的叫做性 簡單說

比如說人性貪嗔痴慢疑

壽者性就可以說沒有這些感情感受 不能絕對說壽者性 等等

滿意請採納

簡單說本質的不同 唯心而識而論

滿意請採納 自己的見解

師父啊,古人悟到的覺性到底是 什麼

小徒弟:師父啊,古人悟到的覺性到底是 什麼? 老禪師:了了靈知即是。

小徒弟:了了靈知何形相? 老禪師:了了靈知,無形相。

如同風,無形 相,在其作用處——樹搖葉動,旗幟招 展,知道有風。 小徒弟:了了靈知,有何作用? 老禪師:了了靈知,妙用

小徒弟:如何才能一睹其風采? 老禪師:在用處睹其風采

。無窮。 在眼“知”色;色明,“知”色明;色 暗,“知”色暗;色在明暗交替,“知”色在 明暗交替;色有明暗交替,“知”不隨著色 的明暗交替而交替。 在耳“知”聲;聲大,“知”聲大;聲 小,“知”聲小;有聲“知”有聲,無 聲“知”無聲;聲在跌宕起伏,“知”聲在跌 宕起伏;聲有跌宕起伏,“知”不隨著聲的 跌宕起伏而跌宕起伏。 在鼻“知”香;香濃,“知”香濃,香 淡,“知”香淡;有香,“知”有香,無 香,“知”無香;香臭交替,“知”香臭交 替;香有濃淡遠近,“知”香的濃淡遠 近,“知”不隨著香的濃淡遠近而濃淡遠 近。 在舌“知”味,在身“知”觸,在意“知”法…… 亦復如是。

小徒弟:就這麼簡單? 老禪師: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你卻 無緣得知; 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你卻百思不 解; 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你卻向外尋 找; 小徒弟:太容易了吧?原來天天在六根門 頭放光的就是這個啊! 老禪師(作勢要打): 喃喃細語,你不“知”;非要怒喝,你 才“知”。 鞠躬行禮,你不“知”;非要棒打,你 才“知”。 穿衣吃飯,你不“知”;非要夾腳,你 才“知”。 端坐船頭,你不“知”,非要落水,你 才“知”。 舉手投足,你不“知”;非要削指,你 才“知”。

:煩惱時,我煩,“知”不 煩;痛苦時,我痛,“知”不痛;怎麼都汙 染不了她,這就是本自清淨;聖賢 能“知”,凡夫也能“知”,

小徒弟(捂頭逃,邊逃邊叫):踏破鐵鞋 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老禪師(看著小徒弟邊逃邊叫):欲識佛 性處,反覆原來是這漢。 小徒弟:《心經》裡面不生不滅,不垢不 淨,不增不減是什麼意思呢? 老禪師:五蘊在生滅,“知”五蘊的生滅; 五蘊有生滅,“知”不隨著五蘊的生滅而生 滅——不生不滅 垢時“知”垢,你垢她不垢;淨時“知”淨, 你淨她更淨。本自清淨,不能汙染——不 垢不淨。 做人時有“知”,做鬼也有“知”,做神仙 有“知”,成佛做祖也有“知”——不增不 減。 小徒弟:我懂

了這就是“在聖不 增,在凡不減”啊! 老禪師:“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可惜眾 生,日用而不“知”。 小徒弟:我終於悟到了,請問師父悟後如 何保任? 老禪師:悟前穿衣、吃飯、行住坐臥心不 在焉;悟後穿衣時“知”穿衣、吃飯 時“知”吃飯,行住坐臥時,“知”行住坐 臥。 小徒弟:哦,明白了,就是保任這個悟到 的“知”啊! 老禪師:悟後起修是真修,悟後不修如同 未悟。

小徒弟:(哈哈哈哈,放聲笑)真是好寶 貝!“知”你,“知”我,“知”天,“知”地! 老禪師:(噓噓)小聲點,隔牆有耳,這 可是千古不傳密中密!你“知”,我“知”, 天“知”,地“知”!

情緒是什麼?覺性是什麼?財富是什麼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覺性,佛教語。 謂能斷離一切迷惘而開悟真理的本性。

財富,是對人有價值的東西。

佛教覺知是什麼意思

覺是覺悟的覺,是心靈上的光芒,可以照亮未知。正是這種覺性,人類才不斷開闢未知,消除矇昧。乃至悟法義,成大道;知,簡單地講就是認識了一件事物,並可以用語言表述出來。所以,“知”字是一個”矢+口“,說話就如同射出一支箭,必定擊中,得出確定性的結論,這就是知見。

師兄們;什麼是意識?如何用覺性去覺見意識

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的結果,用思維予以加工,所成觀念,即所謂“意識”。

作為凡夫,末學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覺性,但記得本師留給我們的“四法印”。

“四法印”指:“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磐寂靜。”

針對此“四法印”,仁者可以參悟“如何用覺性去覺見意識”。

相關問題答案
覺性是什麼意思?
說人特性是什麼意思?
材料的塑性是什麼意思?
婦科陽性是什麼意思?
截面相關性是什麼意思?
電腦兼容性是什麼意思?
商品專業性是什麼意思?
備註屬性是什麼意思?
抗體陰性是什麼意思?
有靈性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