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縮小貧富差距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解決中國貧富差距論文

一、我國貧富差距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尼係數不斷攀升。基尼係數是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重要指標。它反映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數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預警兩極分化的質變臨界值,是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來說,基尼係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已由0.16上升至0.47左右,不僅超過了0.4的警戒線,也超過了世界所有發達國家水平,且調查數據顯示該指標還在不斷攀升。

2.城鄉收入差距呈擴大化趨勢。隨著城市非公經濟成分的迅速增加和國有企業改革成效的突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16981元,農村居民為5161元,淨差超過1萬元,收入之比為3.29:1。如果再將城市居民享受帶有很大福利成分的住房、醫療、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務等計算在內,剔除農民收入中不可計算的實物部分以及用作生產資料的投入,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約達5:1或6:1。

3.區域間貧富差距擴大。國家統計局數字表明,在統計口徑中的東部、中部、東北部與西部4個區域中,東部的城鄉收入都居首位,而西部總是排在最後。深入到省一級比較,收入較高的省市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廣東、天津、江蘇、福建等,都位於東部沿海地區;而收入較低的省份包括貴州、陝西、甘肅、雲南、西藏、青海等,都處在西部內陸地區。

4.少數人財產比重過大。中國城鄉居民財產分佈的差距已遠遠超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目前收入最高的10%家庭財產總額占城鎮居民全部財產比重已經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財產總額所佔比重約為1%。全國人均財產性收入增長速度遠高於勞動收入增長速度。高收入階層在股市、房市等方面的加速擴張,將進一步加劇收入分配不合理狀況。

二、我國貧富差距擴大的成因分析

1.“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弊端。建國後為了迅速實現工業化,政府推行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從而造成了農業哺育工業的發展方式,使我國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這一結構導致了城鄉在收入分配、資源配置、工農業產品價格等方面形成了越來越大的差別。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改變,比如農民進城務工、減免農業稅等,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當前,政府對農村的財政投入、信貸投入嚴重不足,城市化過程中大肆佔用農民土地使農民喪失了很多應得的利益等,也導致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2.收入分配製度不健全。一是稅收調節乏力。個人所得稅對居民收入最具有調節效力,但從我國現行稅種結構看,個人所得稅不佔主導地位且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中60%左右來源於工薪階層,高收入者偷稅、逃稅現象嚴重,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發揮不好。二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完善的社會保障有利於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實施時間短,資金來源不足,要覆蓋全社會力不從心。三是財政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不足。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和諧,應是財政的重要任務和職責,但當前財政用於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上的支出嚴重不足。

3.制度轉型中不合理收入氾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但政府仍然承擔了不少市場的角色,行政權力在資源配置過程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市場的基礎性、決定性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部分人員......

怎樣理解實行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與方法的論文

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多數人如農民、城鎮下崗職工以及國家公務員等並沒有從我國的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取得多少實惠,這部分人的收入增長甚至還趕不上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這是極不合理的。因此,我們必須大幅提高這些人的收入水平

怎麼才能減少貧富差距舉幾個事例!!

關於貧富差距合理性的思考

朱平

貧富差距的合理性具有量和質的雙重蘊涵。在量的意義上,這一合理性主要表現為差距大小、拉距速度的適度性和趨富人口的“大數”比重;在質的意義上,則主要表現為致富資源的可選擇性、致富手段的正當性和貧富走向及關係的非對抗性。

從貧富差距的大小上看,差距過小和過大都是不合理的。前者如平均主義,後者如兩極分化。打破平均主義以後所出現的壓力感、危機感對落後者可以產生激勵作用,模仿和攀比心理可以產生示範和帶動效應,從而使經濟和社會發展保持必要的生機和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奮鬥目標的示範性、榜樣的帶動性和利益機制的激勵性。同時,富裕人口的出現所帶來的財富積累,也是擺脫貧窮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平均主義只能導致普遍貧窮。當然要避免兩極分化,也就是避免出現尖銳的社會利益矛盾和對抗,這是社會政治穩定和經濟供展的基本保證。作為一個量的概念,國際上通常是把合理差距的基尼係數確定在0.3-0.4之間。

從貧富差距形成的時間或速度上看,當這一速度超過了經濟增長和個人收入增加的可能預期,超過了廣大民眾的心理承受力時,貧富差距就失去了它的合理性。“適度”的速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是因為在通常的情況下,通過勞動創造等合法收入的積累,受財富增長內在規律的制約,需要經歷一定的階段、過程和時間。如果速度過快,人們有理由對其致富手段的正當性產生懷疑。一個時期裡,人們對“暴富”者怨言較多,原因正在於此。在這個意義上,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差距形成的速度與財富增長常規及人們對拉距速度認可程度的一致性、同步性。

從貧富家庭或人口相對比重上看合理性,就是要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讓大多數人走向富裕,而不是有相當多的人陷入貧困。如果是前者,這樣的差距就是合理的;如果是後者,差距就不是合理的了。在這一意義上,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最終使廣大人民群眾富裕起來的利益導向性,是由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趨向性。當然,趨富人口的“大數”比重是一個由少到多,由此達彼的相對的、動態的概念,不能侷限於一時一地。

從形成貧富差距的原因或所依賴的資源條件上看,人的利益實現從來源上一般需要兩大資源——先賦資源和自致資源。先賦資源是指人與生俱來的環境賦予的人力無法改變的資源條件,包括個人生活環境的氣候、交通、資源狀況等自然條件,家庭出身、戶籍類別、生活環境的經濟基礎、教育文化發展水平及其在總體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個人所在的行業、職業、單位的效益等社會條件;自致資源是指經個人主觀努力而獲得的資源條件,如受教育和訓練的程度、發展意識、進取和創新精神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素質和既定社會地位的差異等等。按照人的責任取決於主體選擇自由的理論,在形成貧富差距的這兩大資源中,因個人無法改變的先賦資源的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往往被認為是不合理的,而因自致資源的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往往被認為是合理的。因而從形成原因上說,貧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體現了“按勞分配”、反映了個人素質和主觀努力程度差異的合理性。

從致富途徑、手段的正當性上看,現有的致富途徑大體上有以下幾類:勞動(包括體力和腦力勞動)致富、特殊才能(明星、名流)致富、機遇(炒股、中彩、遺產繼承、好的行業或單位等)致富、權力(職位、地位、崗位等)的濫用而致富、非權力的違法(偷稅漏稅、制黃販黃、走私販毒、假冒偽劣、欺行霸市等)致富等等。所有這些致富手段從性質上可以歸結為正當和不正當兩種。衡量正當與否的標準,從形式上看,是是否符合一定社會的法律、道德和主流價值觀;從實質上看,則是對生產力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社會進步所產......

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力發展生產力。

收入分配方式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國家宏觀調控。提高個稅起徵點。減免稅政策。向高收入者加徵稅收,對低收入者進行補貼。

縮小貧富差距對和諧社會的意義?

稅收是縮小中國貧富差距的方法之一 成人高考剛考完把

請問我國如何利用稅收手段縮小貧富差距?

沒辦法,窮人的收入比較單一,薪資收入,容易徵稅,而富人的投資手段較多,工資、證券、房產、實業。。。大家的平臺不同,現階段你很難查清富人的收入來源,所以稅收的調節作用有限。

比如所得稅法對個人的薪資徵稅,財務部門每月可以清楚的算清每個職員的收入,扣除所得稅,但老闆呢,他可以給自己只發3000元工資,不交稅,但他個人的場項支出都從公司列支了,吃飯、汽油、購物。。。你怎麼縮小這種差距?

中國貧富差距現狀及解決方法

流失,也造成企業盈虧的模糊。一些資源性的、壟斷性的企業,如果不是佔有著自然資源又不交資源稅(所謂利潤留歸企業),佔著土地又不交地租,也許早就虧損了。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開放,如果我們再不重視土地和自然資源及收益的分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私人資本(包括外資)無償分享這些資源,國有資產將更加大規模地流失。可見,土地和自然資源配置不當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4] 5.農民收入增長趨緩,甚至負增長,是形成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我國城市國有企業戰略性結構調整,下崗職工增多,城市安排自身失業人口壓力很大,不可能大量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不容易轉移出去,企盼農民收入增加就將是艱難和緩慢的。其原因就在於農業的投入和產出都很低。 一是耕地銳減,每年以三四百萬畝的速度遞增,而人口以每年1 500萬的數量遞增。我國人均耕地比建國初期的2.7畝下降了近一半。滯留在有限耕地上的勞動力愈來愈多,不僅難以實現規模經營,而且土地經營規模反而愈來愈小,勞動生產率不能提高,成為農民收入提高的巨大障礙。 二是農用生產資料價格飛漲,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使農民投入相同經費的收入大幅度下降。 三是由於農業生產結構、農業產品結構的調整落後於食品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流通體制與市場發育的不完善,致使一些地方、特別是其主產區,出現農產品賣難的問題,農民的實物產出不能轉化為貨幣。 四是農村勞動力剩餘,沒有活幹,當然也就增加不了收入。這一方面是由於鄉鎮企業中資本代替勞動的趨勢愈來愈明顯,鄉鎮企業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愈來愈小。另一方面,由於城市企業大量職工下崗,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受阻。 五是我國發展市場經濟以來,由於國家計劃配置資源比重下降,資源市場配置的趨利性和農業天生的弱質性特點,使以農業為主的農民在資源佔有的競爭中處於弱勢,資源佔有份額小,當然經濟產出也就相對要少,收入就相對少。 六是農民增收緩慢,除了農產品市場制約,以及非農就業困難加大表層原因制約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制度因素制約。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體制及其經濟政策,造成就業機會的不平等,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制度障礙,如戶籍制度和相關的就業政策嚴重地限制著勞動力流動,使農村居民的就業機會相對城市居民而言少得多。 6.非公有經濟內部分配機制決定的內部收入差距、非公有經濟和公有經濟之間的工資懸殊,造成不同經濟成分之間的收入差距。這個趨勢的發展,將成為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 7.經濟體制改革的不到位和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導致大量不合理收入。在部分領域,對於有限的社會資源的調配,仍取決於權力關係而不是市場因素,即依靠行政權力,以國家的名義佔有和瓜分本屬於全社會的經濟資源,由此造成壟斷部門的從業人員與所佔有的資源比例極不協調,儘管其從業人員不多,但所佔有的經濟資源極為驚人。由於它們長時間壟斷行業資源,使從業人員待遇極為優厚。由於對統一市場的不合理分割和地方行政干預導致的人力資源和物資資源不能正......

求中國貧富差距論文

關於中國貧富差距的思考 摘要]

[關鍵詞]

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差距也出現不斷擴大。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安全感因此而下

降,部分社會成員對社會制度和社會政策的疏離和不滿情緒加重。所有這些都損害了社會的公平與信心,對社會的穩定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影響了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貧富差距社會公平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在經濟高速發

展的同時,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差距也出現不

斷擴大的趨向。人們對貧富差距所引發的社

會公平、機會平等與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問

題仍有異議,在縮減貧富差距、均衡利益差

別等問題上,已民心所向、勢在必行。因

此,應該從造成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事

實和原因著手,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引導社會走向穩定,經濟得到持續的發展。

(一)收入水平懸殊

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居

民收入的基尼係數已由改革開放前的0.16上

升到目前的0.47,不僅超過了國際上0.40的

警戒線,也超過了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水

平。由於部分群體隱性福利的存在,有專家

認為中國實際收入差距還要更高。有學者指

出,目前中國佔總戶數20%的最富有戶收

入,佔有全部收入的51%以上,而20%低收

入戶只佔4%左右。從主觀感受方面來看,多

數社會成員已認為貧富差距是中國嚴重的社

會問題。

(二)收入來源呈反向變化趨勢,兩極

分化顯現

如果將收入界定為由工資收入、商業利

潤、投資分紅、股票收益、社會福利、津貼

補貼、贈與等內容構成的話,我們可以看

到,富人與窮人的收入來源在近年中出現了

方向幾乎相反的變化:

富人的收入來源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和

增值速度快的特點。表現在,第一,補貼津

貼和資本收入,如商業利潤、投資分紅、股

票收益等等在總收入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比

重。同時收入地位較高的群體常常得到更高

的福利分配;第二,現代富人通常擁有良好

的人力資本,如高學歷、豐富的管理經驗、

勇於創新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等等,更容易佔

據高回報的職業位置,獲取高額收益。

窮人的收入來源呈現出相反的傾向:近

年來逐步萎縮、價值遞減。表現在,第一,

構成窮人最主要收入來源的工資收入。此外

低收入者需要承擔高昂的醫療、住房等支

出,收入水平不能滿足必要的、基本的消費

性支出的問題日漸突出;第二,非技術性勞

動力的市場價值下降,收入回報遞減。這是

由於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農民工構成的

非技術性勞動力市場出現勞動力過剩的局

面。

(三)消費能力懸殊

中國目前存在的2148萬極端貧困人口是

以人均年收入668元這個標準劃定的。按這個

標準人均日消費達到2元便算是脫貧了。實際

上聯合國規定的世界通用貧困線標準是人均

日消費僅1美元,這是中國現行標準的4倍還

多。如果按這個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規模將

遠不是現在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國現在已

經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並以每年

20%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15年,將躍升全

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我們現在的貧富差距過大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於最近20多年來經濟政策的偏向。20年

來中國的經濟政策形成了一個惡習,這就是

只給富者以優惠政策,只給富裕地區和富裕

的個人以優惠政策。

(一)稅務不合理

《福布斯》發佈的“全球2005稅務負擔

指數”稱,中國稅務負擔排名全球第二。與

此相對,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稅收的65%來

自工薪階層,富人佔總人口的20%,但是他

們上繳的個人所得稅還不到國家個人所得稅

收入的10%。

稅收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調節收入差

距。其原則是從富人那裡多徵一點,用於幫

助低收入階層的教育......

如何縮小中國與軍事強國之間的差距論文

踏踏實實搞發展吧

論現階段我國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和解決對策

和諧社會的話題成為當今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儘管人們對貧富差距所引發的關於效率與公平、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乃至貧富分化的合理性等問題仍有異議,但在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體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上,在縮減貧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別等問題上,已民心所向、勢在必行。因此,應該從造成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事實和原因著手,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社會走向穩定,走向和諧。 關鍵詞: 貧富差距 利益不均 差距 公平 和諧 引子 1、矛盾激化下的打砸搶 2、仇富還是仇腐 前年,吳敬璉先生在接受國際管理學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時,對不少民營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他指出應當分清仇富和仇腐兩種心理,針對民營企業的原罪論提法並不適合。應當把憑勤勞、憑努力經營的人和靠權力暴發的人分開。 3、在農民出生到死亡過程的一個個“天價”。 首先是“天價出生費”,有人表示現在“孩子不是生出來的,而是買來的”。根據調查數據表明:與20年前相比,現在生孩子的費用至少上漲了100倍。其次是“天價教育費”,知識最有力量,對於農民,能夠改變他們命運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教育。為了孩子能上學,有些農民砸鍋賣鐵,有些農民惆悵自殺,……再次是“天價交易費用”,農民在城市間、企業間流動,承擔著高額的“交易費用”進城打工,遭遇種種門檻,可謂“城市不是農民的城市,農村才是農民的歸宿地”;農民進入企業後,淪為不折不扣的弱勢群體,很多不良老闆拖欠或者賴掉他們的工錢。因為貧窮,農民工請不起律師、上不起法庭、無法舉起法律之劍。還有就是“天價醫療、養老費用”,農民有病沒錢醫,為了能夠讓自己過上比較安寧和舒適的晚年,往往有“養兒為防老”的觀念,不料子女越多負擔越重,因此陷入了一個“貧困——多生——更貧困”的惡性循環。農民不僅“生不起”,而且也“死不得”,在死亡來臨之後,還有“天價的喪葬費”等著他們【2】 二、三個方面的質疑 1、公平與效率之爭 中國經濟改革初期所取得的顯著成就,是使農村和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這實際上縮小了整個中國範圍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但是當時許多人片面地讚揚農民內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以為只有加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才會帶來經濟的繁榮。由此就使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觀念在中國肆虐了20年。而他們所說的“效率”,其實不過是少數人的貨幣收入多而已。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許多人只講“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閉口不談“共同富裕”。 就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而言,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一個困難的抉擇。從一個方面來說,目前的中國仍然處在一個經濟建設的時代,如果社會公平是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面對經濟高速增長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實,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社會公平上來是完全必要的。因此,簡單地說用社會發展為中心取代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不恰當的。政府過多承擔經濟職能的現象則應當發生根本的改變。這意味著要建立一個具有超越性的、以公共服務為基本職能的政府。也就是說,政府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將促進社會公平作為政府的一種基本職能。 2、機會平等與結果公平 哈耶克在他的《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提出了他的個人主義倫理觀:應平等待人而不是試圖使人平等。【4】哈耶克所提出的“平等待人”,有兩層含義:一是一般意義上我們所說的對於人的權利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以及市場經濟中平等的市場地位等等。另外的一層意思是:每一個人實際是不同的,因此,要有差別的對待,才是真正的平等。哈耶克個人主義倫理觀的另一句話是“不試圖使人平等”,......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縮小貧富差距論文?
毛概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我們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縮小貧富差距的原因?
怎樣縮短貧富差距?
如何解決中國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產生原因?
世界貧富差距大的原因?
如何縮小臉上毛孔?
如何縮小手機網頁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