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質屬性是?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人的本質屬性

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人的社會屬性是人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來的獨有的特性。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與社會不可分。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之中,都必然具有社會屬性。人的社會屬性最主要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勞動創造性。人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的一種獨有的特性就是勞動創造性。人類在與自然界打交道的過程中,用自己製造的工具改造客觀事物,創造了自然界中沒有的巨大物質財富,這種對自然界的改造就是人的勞動創造性。人的勞動創造性是人與動物不同的社會屬性。動物要得到生存資料,只能消極地利用自然界中現成的東西,而不能創造出自然界中沒有的東西。動物能夠一定程度的改變自然,但是不能創造。正如恩格斯指出:“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所做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動物最後的本質的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的還是勞動

第二,目的意識性。人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的另一種獨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識性。人在與周圍事物接觸的過程中,不僅能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且能認識事物的內在本質,把握事物的變化規律。由於人類具有意識,能夠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所以能夠在活動的開始和活動之中,就對活動的結果有一個明確的瞭解,具有明確的目的。人類的這種目的意識性,就是人與動物根本不同的社會屬性。動物在和外界事物接觸的過程中,能夠以感覺的形式反映外界事物的各種屬性,並通過大腦把各種感覺聯繫起來,形成動物的心理。但是,動物對事物的反映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上,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由於動物沒有意識,所以他們只是憑著感覺和本能進行活動,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恩格斯曾經說過:“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處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之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從以上人的社會屬性可以看出,人的社會屬性是人與動物在與周圍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來人類獨有的特性。人的社會屬性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的屬性,是人的本質的外部表現。

根本屬性和本質屬性的區別

任何事物都有許多的屬性,在事物的諸多屬性中,有些屬性是某個或某類事物所特有的,決定該事物的本質,使某一事物之所以成為它自己的最低限度,並把這種事物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這種最低限度所包含的性質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它是事物本質的規定性。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主要有三個命題:一是“勞動或實踐是人的本質”;二是“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人的屬性主要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精神屬性本質上屬於社會屬性,因此,可以把人性歸結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自然屬性是指人的肉體特徵和生物特性,如吃喝需要、防衛本能、情慾本能等。人的社會屬性是指人作為社會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徵,如勞動、交往和意識以及各種社會關係等。根據上述說法,我認為本質屬性是最接近事物本身的定義的概念,而根本屬性是最符合事物性質特徵的類別的劃分。

人的本質是什麼意思

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對於一個自然人的重要性。正因為這個問題的真相沒有被認知,已成為許多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

司馬談《論六家要詣》中論及道家治身,主張“神本形具”--即視精神為生命之本,而形體為生命之具觀。但是,神(精神)是一個泛化的概念,即使是生命之本,也並不一定就是人的本質。也就是說,人的本質並不是血肉之體,不是組成身體的細胞,也不是存在於身體中的個體思想和意識,那麼究竟是什麼?

關於人的本質,我們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較大,當然大都是曲解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本意和立論條件。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馬克思的說法並沒有錯。馬克思在這裡所指的人,是指哲學概念上的“人”,廣義即指人類,狹義是指人群,而不是一個具體的自然人。那麼一個自然人的本質又是什麼呢?馬克思並沒有清晰地問答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假設一個具體的自然人的本質就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種假設本身就是荒謬的,因為當把“一切社會關係”當成一個大系統時,一個自然人所承擔的社會關係僅僅是大系統中的一個元素而已,連子系統都算不上。

從整體上看,在人類思想史上,據稱馬克思第一次對人的本質作出科學界定。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主要有三個命題:一是“勞動或實踐是人的本質”;二是“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關於第一個命題,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動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實踐或勞動。實踐活動是人和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也是產生和決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據。在馬克思看來,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物質生產,和作為動物的生命活動的生產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凡是識字的人就會看出這其中存在著偷換概念的現象。首先,“勞動或實踐是人的本質”是指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而不是指哲學意義上“人”自身的本質,尤其並不是一個自然人的本質。其次,對於“人的本質是一切關係的總和”,如上所述,這個“人”是指哲學意義上的“人”,並非是一個具體的自然人,否則結論非常荒謬。其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更為牽強,人的需要就是人的需要,與人的本質何干?或許說人的需要與人的本質有一定的關聯倒還說得通。之所以說在偷換概念,是馬克思的上述描述是將“本質”偷換成“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根本沒有指出一個自然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或許並不是馬克思的問題,是翻譯者故意在混淆是非。

而中國古代大多數思想家所思考的問題,從現代哲學的角度算起來並不是抽象的或者是宏觀的哲學體系問題,頂多是哲學的概念。這並不代表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不如西方哲學家,只是觀察問題的起點和角度不同而已。事實上,中國的古代思想自成體系,以西方哲學的標準去硬套,好比是說“黃瓜不如西瓜,土豆不如地瓜”,兩者沒有可比性。中國古代的思想家都是立足於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需要出發,大多是從個體的問題出發,繼而從個體問題走向大系統甚至是宇宙的思考,也就是從實理、實學、實用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照哲學體系的要求來說,中國古代的思想家甚至連哲學家都算不上。因為哲學這一概念在近代才傳到中國,而且“哲學”一詞最初是一個日語名詞。是一個日本人所杜撰和拼湊的名詞並通過在日中國留學生傳回中國。因此,把“哲學”這個名詞當作高大上的東西,本身就是一個冷笑話。

以西方哲學體系的要求衡量中國古代思想,它的荒謬在於把中國的古代思想體系,硬塞進這個現代製造的瓶子中,從而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打斷了現代中國人與中國古代思想......

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自然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對嗎?

錯。怎樣理解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根據這一含義, 我們應對人的本質做如下理解:①人的本質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後天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尤其是生產實踐中形成的。②由於人的社會關係會發生變化, 所以人的本質並不是永恆不變的。③由於人的社會關係不同, 所以人的本質也就不同。這樣, 馬克思以前的某些思想家所宣揚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或人的本質事實上並不存在。④人的本質是多方面社會關係的總和, 其中, 生產關係是其他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在階級社會中, 人的本質主要表現為階級性。

應當說明的是, 關於人的本質可以做兩個方面的區別:一是人與動物的區別, 二是人與人的區別。從人與動物的區別的角度上說, 人的本質在於社會勞動, 這是整個人類與動物的根本不同;從人與人的區別的角度上說, 人的本質在於社會關係, 由於人們所在的社會集團不同, 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 因而人與人不同。

( 2 )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①從“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一觀點出發, 必然得出結論: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會性。

②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所謂自然屬性是指人的肉體存在及其特性;所謂社會屬性是指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關係。自然屬性是人存在的基礎, 但人之所以為人, 不在於人的自然性, 而在於人的社會性。

③人的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突出地表現為人的階級性。

( 3 )要批判抽象的人性論

某些學者把人的本性說成是抽象的、 天賦的、 不變的, 這是完全錯誤的。“自私”、 “善”、 “惡”都不是天賦的、 抽象的、 不變的。在人與人的關係上, 人的本質之所以不同, 是因為所處的社會地位、 所在的社會集團不同。一個人是奴隸還是奴隸主, 是農民還是地主, 是工人還是資本家, 不由所謂的“天賦”決定, 而由其特定的社會關係決定。不同社會關係下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質。

什麼是人的本質和人的根本屬性

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思想主要有三個命題:一是“勞動或實踐是人的矗質”;二是“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

人的屬性主要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精神屬性本質上屬於社會屬性,因此,可以把人性歸結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自然屬性是指人的肉體特徵和生物特性,如吃喝需要、防衛本能、情慾本能等。人的社會屬性是指人作為社會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徵,如勞動、交往和意識以及各種社會關係等。

為什麼說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書上不是全有的嗎?

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人的社會屬性是人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來的獨有的特性。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與社會不可分。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之中,都必然具有社會屬性。人的社會屬性最主要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勞動創造性。人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的一種獨有的特骸就是勞動創造性。人類在與自然界打交道的過程中,用自己製造的工具改造客觀事物,創造了自然界中沒有的巨大物質財富,這種對自然界的改造就是人的勞動創造性。人的勞動創造性是人與動物不同的社會屬性。動物要得到生存資料,只能消極地利用自然界中現成的東西,而不能創造出自然界中沒有的東西。動物能夠一定程度的改變自然,但是不能創造。正如恩格斯指出:“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所做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動物最後的本質的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的還是勞動

第二,目的意識性。人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的另一種獨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識性。人在與周圍事物接觸的過程中,不僅能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且能認識事物的內在本質,把握事物的變化規律。由於人類具有意識,能夠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所以能夠在活動的開始和活動之中,就對活動的結果有一個明確的瞭解,具有明確的目的。人類的這種目的意識性,就是人與動物根本不同的社會屬性。動物在和外界事物接觸的過程中,能夠以感覺的形式反映外界事物的各種屬性,並通過大腦把各種感覺聯繫起來,形成動物的心理。但是,動物對事物的反映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上,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由於動物沒有意識,所以他們只是憑著感覺和本能進行活動,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恩格斯曾經說過:“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之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從以上人的社會屬性可以看出,人的社會屬性是人與動物在與周圍事物發生關係時,表現出來人類獨有的特性。人的社會屬性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的屬性,是人的本質的外部表現。

人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1,社會性揭示了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殊本質,是人類特有的屬性

2,人的社會性制約著人的自然性

人性的本質屬性究竟是什麼?

人性究竟指什麼,本善還是本惡?幾千年來讓中外賢哲爭論不休。不同的回答,導致了不同的文化傳統,積澱成不同的社會制度。

性本善是孟子提出的

性本惡是老子提出的

公元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約2500年前吧,孫丘最早談到了人性。他老人家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不過,他沒給人性下什麼定義,也沒明確回答人性是善,還是惡。“性相近”是善相近還是惡相近,“習相遠”是善相遠還是惡相遠?都未明說。孔夫子到底是大聖人,對人性這個很複雜的問題,他談得很少,也不輕率武斷地下結論。正如他的弟子子貢所抱怨的:“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這是他老人家的明智之處,也給後人留下了想象、探討的餘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斷言人性本善的是戰國中期的孟軻。他是孔子的孫子的學生,對孔子極端敬重,曾明確表態:“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他把仁義禮智這些所謂的善,當成是人天生就有的,每一個人的人性都是善的,“人皆可以為堯舜”,關鍵在你是否能“盡心”、“知性”,挖掘、培養這些善的萌芽。

至於什麼是人性,孟子沒定義;為什麼人性本善,孟子沒作出嚴謹的論述。他對自己的主張,儘管滿腔熱情地到處宣揚、口誅筆伐地到處遊說,總讓人覺得有點強詞奪理的味道。比如他對楊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為我說”、墨翟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兼愛”說,深惡痛絕,便破口大罵道:“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孟子認為,楊朱派主張個人主義,有不對君主盡忠的傾向,這是目無長上;墨翟派主張同視天下,兼愛眾人,不分親疏,有否定對雙親盡孝的傾向,這是目無父母;既不忠君,又不孝親,這種人就是禽獸。你看這孟老夫子,動不動就上綱上線,意見相左,便血口噴人,全沒有一點寬容之心和仁者情懷,實在有失君子風度。他還自命孔子的信徒呢,孔子曾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咋就連這點兒涵養都沒有了呢?我個人認為:孟子是中國一言堂堂主的始祖。他的這種動不動就要統一思想的搞法,是深受專制統治者喜愛的。西漢以後,為何統治者都熱衷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孔夫子強調等級、孟子主張一言堂有很大關係;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性本善,有利於統治者扮神作聖,愚弄百姓。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孟子死時,荀子才10多歲,還是個兒童呢。

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既有邏輯,不像孟子信口雌黃;又有論證,不像孟子胡攪蠻纏。與孟子明顯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下了定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就是說:性,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與“性”相對的是“偽”。“偽”是人為、後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果。他認為:“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荀子明確把人性限定為人的自然屬性:“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義禮智信歸結為“偽”,是人的社會屬性。...

人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 /~ .~\ /~ ~\ /~ .~\ /~ ~\

*** '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_ `\ * .*. */'

`\ * */' ( `\/'*) `\ * *耽;'

`\/' \ */' `\/'

`\/'善良

相關問題答案
人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人的本質屬性是?
人的本質屬性主要是指?
人的本質屬性有哪些?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
檔案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
本質屬性是什麼意思?
物質的本質特性是?
經濟法的本質屬性有以下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