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佛家十大經典故事??

您好 有佛家四大經典愛情故事(一)前世是誰埋了你

從前有個書生, 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 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 一息。這時, 路過一遊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 看一眼, 搖搖頭, 走了……又路過一人, 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 走了……再路過一人, 過去, 挖個坑, 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贊助廣告

疑惑間, 畫面切換. 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

書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釋道:看到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嗎?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唰地從床上做起,病癒。

(二)蛛兒與芝草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樑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薰託,蛛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贊助廣告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裡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輕易間地抬頭,看見了橫樑上的蜘蛛。佛主停下來,問這隻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真知灼見。怎麼樣?”蜘蛛遇見佛主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主問到:“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樑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道:“你可還好,一千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麼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

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颳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突然,有颳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麼,感到很寂寞和難過。這時佛主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朝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十六歲了,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主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二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

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曾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象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這......餘下全文>>

求一個佛經故事的出處及原文。

你說的那個我沒查到,不過有個類似的佛經故事。

象猴得渡

釋迦牟尼一日坐在尼連禪河邊菩提樹下靜思,一隻獼猴手捧蜜果,一頭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於前。佛祖睜慧眼詢問其故。

獼猴答道:“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親眷數百,每日攀樹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游獵射殺我輩,夥伴盡皆喪身,我幸攀樹枝蕩過溪流而免。今剩一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說:“我所居處附近有一惡人,對我象群十分凶狠,陷阱捕捉,刀箭殺傷,我為避滅禍逃匿於此,幸遇佛祖,祈求庇護。

釋迦牟尼聽後,物件猴說道:“傷生害命是佛門第一大戒,濫施強暴的人終將受懲。你們欲要解脫苦厄,須精修磨鍊。”說罷遂與象猴同飲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連禪河,溺水而死,待轉世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脫。

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處,仍有遺蹟可尋。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選為滿意答案,O(∩_∩)O謝謝

夢幻西遊佛經故事幹什麼用的

你這個是不是百曉任務的任務物品啊,你把這個給百曉那個任務人。

求十個短篇佛教的故事…

2010-02-08 13:29:01 來自: 悲`馨(世事是空 真心才是實心) 一、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丹來吧!小姑娘,我揹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裡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麼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裡,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吃粥了。”

趙州說:“那就洗缽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洗缽去”,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這些日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瀰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於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外面怎麼樣?”

“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了。”

“不”,師父說:“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裡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臥。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於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捨,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於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餘下全文>>

佛經故事的作品目錄

佛、菩薩故事藍毗尼園誕太子童年慈悲救傷雁觀農耕田生憫心遊走四門尋真道菩提樹下成正覺初轉法輪鹿野苑地水火風從何來彌勒問疾維摩詰須達長者造精舍男孩施土修佛舍慈心因緣不食肉盲龜百年遇木孔窮人供佛成正果海神問難行船人童子燃燈佛授記拘屍那伽入涅榘善財童子參彌勒施身成仁金毛獸龍與國王持齋戒王子以身飼母虎佈施得報窮夫婦比丘天寶得正道財迷蛇身施黃金比丘天花成羅漢一錢供燈貧難陀乞兒出家無貴賤金財佈施得正果割肉飼鷹救鴿子平安現報差摩女改惡從善鬼子母修行者故事沙彌守戒自殺身比丘持戒護鵝珠忍辱含垢修行者忍辱仙人忍諸辱狂妄無禮婆羅門貪財僧人遭戲弄出家凡夫貪利養立志求道恆伽達修道者難蒙大冤為造預言殺親子兔子自焚作供養智者故事聰明媳婦毗舍利大施舀海索己寶馴象得悟光明王國王巧判失牛案國王智斷偷衣案近村鮮果不可食木偶少年奇遇記僕人識寶巧經營七日怪雨人變狂巧匠畫家比武藝智救孩子離火宅老人妙策安天下兩婦爭兒辨真偽萬能廚師治天下兩錢乞丐成富者事實教人辨真偽善者故事阿淚吒背屍成金慈力國王施己血得饒人處且饒人快目國王施雙眼勒那閣耶助還債善求惡求兩兄弟社會和諧國安定仙嘆舍財施診藥誠實少年易金盆農夫安貧不殺生農夫勤懇喜成家貧人木筏慶生還夫人有令織匠勇蓮花夫人生力士出賣貧困老婢女波耶國王息戰火醜女變相緣致誠捨身棄王做奴隸貪嗔痴人故事背駱駝上樓磨刀中箭人鑽牛角尖不知有人在篋中不遵父言獨自行惡鬼結交貪比丘兄弟異遇裸國行得不償失討債人兒子失手誤殺父魯莽發怒也愚蠢最受尊重是錢財國王賞錢空歡喜海里失盂河裡找害怕眼痛挖眼球火與冷水俱不得假扮羅剎嚇跑人驕慢成習改也難口渴臨河不飲水吉祥三寶何吉祥名不符實何吉利良醫智尋猝長藥兩鬼相爭人得利兩徒為師摩患腳蜜置火上欲扇涼木桶清水流不盡受詐失財牧羊人農夫相思戀公主貧人貪賞燒自衣搶擦痰跡踢破脣上等細布護駝皮捨命救王求做奴身有寶珠不知用熟背口訣難駕船樹上黃金水底撈偷金不成燒盡棉偷蓮偽裝鴛鴦鳴勝利之後馬拉磨為不開口任賊偷圍著公驢擠驢乳無知輕信放走龜五人買婢共使喚五由旬作三由旬華麗衣服受款待小兒請仙辨毛髮心能至誠蛇變金羞搬凳子肩負重學王眼跳受懲罰貪歡喜丸失財物舅甥食兔互算計以影為實愚蠢人庸醫夾板醫駝背愚臣挖眼傷仙人平衡二妻失雙目慾望壯膽禍患出贊父德行反成拙賊偷錦繡裹破爛窮人攀比大富翁欲避苦役毀雙目助人推車索“無物”破樹取果徒勞苦自稱膽大夜爭鬥天外有天誡力士患難之中識朋友蛇、象、牛奶像鐮刀夫妻只識歲月貌吹牛出醜聰明人公正法官無晚節愚人故事懊悔多吃六隻餅保甕殺駝兩落空不守門戶護門板兩子分家求愚人高樓只建第三層傻徒買驢代陶工雙重失敗釣魚人四人抬床撒麥種偷米一口遭刀割禿子治禿求禿醫為護耳環割兒頭為失一牛殺群牛為拾一粒失一把為選美果逐個嘗為葬一子再殺子學會療傷鞭自己榨取蔗汁灌蔗園愚人集乳不擠奶愚人食鹽反為患愚者不悟常捱打自挨鞭打試藥效禿頭捱打說人痴炒熟芝麻作種子沉香燒炭賤價賣稻穀摻泥不如糠灌腸藥水用口服狼吞虎嚥效祖先戀學制瓶空耗時惡人故事為圖報復不惜命代人捉熊陷險境詐言馬死膽小鬼蕩婦私奔詐稱死恩將仇報遇難人恩怨奇遇歡喜丸怪罪天狗吃月亮金幣贖己殃同伴劣質毛皮賣高價治妻醜鼻割人鼻婆羅門婦害婆婆商賈殺導陷迷津水溝錯解摩尼珠榘達龍王歷苦難有錢就認親兄弟熊傷兒子害道人一千兩肉彌過失動物故事“聰明”狐狸充虎飢豺效獅威喪己命拒食大雁巧逃脫餓狼受懲守齋戒海龍化蛇懾蝮蛇猴王自罰救眾猴猴子撈月一場空馬吃青草豬吃麥馬王鬼窟救商人獼猴捱打遷怒童獼猴智脫虯龍口吹斷樹枝驚野鹿仁義智慧九色鹿善惡雙頭共命鳥蛇頭蛇尾爭先行蝨子跳蚤同歸火貪食烏鴉喪性命貪心累死覓食狗小貓學會尋美食魚王網底救群魚自救悟理孔......餘下全文>>

佛經裡有那些動人的故事? 10分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語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真摯,羅密歐和朱利葉的忠貞:原來一個是傳說,一個是小說。牛郎和織女的悽美,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個是神話,一個是童話。《泰坦尼克》沉沒了,《魂斷藍橋》隕落了,《亂世佳人》在飄搖,《人鬼情未了》也已經離逝了!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控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象,卻難以瞭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經典二: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麼都依靠別人告訴你,那麼你就達不到自己修行開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所以“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之所以佛陀有這麼多經書,這麼多語錄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看了再多的愛情電影,再經典的愛情小說也只是惘然,愛情是隻有自己體會了才會明白!因為愛情也是不可說的。陷入愛情的人是痴的,周圍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為這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1000個幸福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愛情經歷卻各不相同!只有戀人們自己知道他們的小祕密,對外人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經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裡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兩個概念,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質的表象!擁有美麗的容顏的女人,總是會獲得眾多的青睞!可是再美麗的女人,依然會有蒼老的一天!當你老去以後,曾經的一切是否依然?原來當美麗凋謝的時候,一切才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的風光與繁華,甜言與蜜語也只是過眼雲煙。女人,找個真正愛你的人,擁被入眠吧!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充滿誘惑的塵世間,愛情是否真的那麼牢固呢?愛,是一種容易凋謝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風中最讓人無可奈何的那朵玫瑰。當新的誘惑出現的時候,心中的慾望開始萌動!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後的懲罰呢?迷失的人兒早已經沉迷而無法自拔!也許也只有體會真愛的人,面對著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動、風動、心不動吧!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現在很多相愛的人,會因為對方的貧窮而離開!這是真正的愛情嗎?也許會有人說愛情和麵包的理論!可是,過去的老人們都說,有情飲水飽。我也相信:真正愛一個人,雖然貧窮,但是隻要和心......餘下全文>>

求一個佛家的故事

“我願化做石橋 經五百年風吹 日晒 雨打 只求她從橋上走過”出處

阿難對佛祖說 :我喜歡上了一女子。

佛祖問阿難:你有多喜歡這女子?

阿難說: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會有多喜歡?

可是一見鍾情便傾心一世?

可是不問回報而付出等待?

阿難,某日等那女子從橋上經過,那也便只是經過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橋,註定只與風雨廝守。

這一切你都明白,仍舊只為那場遇見而甘受造化之苦。

阿難,你究竟有多喜歡那從橋上經過的女子,令你捨身棄道,甘受情劫之苦?

為什麼看佛教故事會哭

給你看一個傳記,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發人深省的一則公案------三車和尚

三車和尚的故事,是描述玄奘大師度其愛徒(窺基大師)的因緣與經過,且更是流傳千古的中國佛教故事,甚至近來還拍攝成電視劇。

三車和尚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他是唐朝太宗時代的一個修行者,是唐玄奘法師的高足,中國佛教唯識法相宗的二祖,法號上窺下基.談到窺基大師,他可是頂頂有名,大概是中國佛教使上第一位代表皇帝出家的和尚.所以,要介紹窺基法師,得從玄奘法師談起.

想當年,玄奘法師少年出家,志求菩提,在西遊記的稗官野史上說玄奘法師是狀元之子,剛出世即遭大難,蒙金山寺老和尚收留,出家為沙彌僧,後來由觀世音菩薩選定為取經人,赴印度取經云云,此姑且不論,留待以後再介紹. 實際上,玄奘法師當年是自己發下巨集願,要光大佛的教法,但是因為當時印度東傳至中國的佛經只是少部分而已,因此法師立下大願,要為佛法盡一份心力. 他認為:既然佛法是從印度傳來,如果親自到印度去學習,一定可以瞭解真正的佛法是什麼,也可以將還未傳入中土的佛經拿回來,介紹給中土的佛教徒,所以他就立誓前往印度取經.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他的道友時,很多人勸他不要去,因為路途太遠,也太危險了.玄奘法師不為所動,當他要首途出發時,同寺道友問他何時回來,玄奘法師的回答是:寺前楊柳枝朝東時,我即歸矣! (這是有如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味道.因為他們寺前的楊柳枝天生朝西.)於是玄奘法師一行人就出發了.沿途餐風露宿,好不辛苦,中途同伴病的病,死的死,走不到半途,就剩下沒幾個人了,還有一些半途而廢的,只有少數幾個和玄奘法師一起堅持到底.

當玄奘法師越過蔥嶺(中印邊界),那是現在的喀什米爾高原,群山高聳入天際,個個皆白頭.他突然發現遠處有一座小山,山頂是黑色的,這很奇怪吧? 玄奘法師就好奇的走過去,想探一探究竟.當他走到小山腳下時,發現黝黑黑的像繩子一樣的東西.他一看,更好奇了,因為那好像是人發,人的頭髮有那麼粗的嗎?他繼續向上走,到達山頂時,他發現黑色的部分還有微溫.於是,法師知道了:這是一個入定的修道者,但是,身軀怎麼這麼高大?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法師就開始挖掘,他小心翼翼的把這個"大個兒"頭部周圍的冰雪塵土清理乾淨,最後整理到肩部時,玄奘法師站在大個兒的肩膀上,身高剛好到大個兒的耳朵的一半.接著,他按照規矩,拿起引磬敲著:叮~~~叮~~~叮. 過了一會兒,大個兒終於出定了.當他張開眼睛,搖動身體時,身上的塵垢冰雪掉落的聲音,如同山崩一般,轟隆轟隆的,好不嚇人喔!大個兒左右張望,說:誰叫我呀? 玄奘答:是我啦! 大個兒:你是誰?你在哪裡? 玄奘:我是東土大唐的人,現在要到身毒(印度古名)留學取經.我現在站在你左邊的肩膀上.你又是誰啊?怎麼這麼高大?你在這兒幹什麼啊? 大個兒說:我是前一個佛(迦葉佛)的末法時代的人,因為已經沒有佛法了,我自己修道證得阿羅漢果,但是沒有佛的印可,所以我在這裡入定,要等釋迦牟尼佛來幫我印證. 玄奘說:哎啊!釋迦牟尼佛來過了,又涅盤走了啊! 大個兒一聽非常失望的說:那我再入定等彌勒佛好了. 說完眼睛一閉,就要入定去也! 玄奘說:且慢,你在這裡入定,如果彌勒佛來了你又錯過,那怎麼辦?我看這樣好了,現在釋迦牟尼佛剛走一千多年,是像法時期,佛經佛法還在,我就是要去留學取經的.乾脆你到中國去投胎,等我留學取經回來的時候,我來教你.你覺得怎麼樣啊? 大個兒想了想,說:好啊!但是我不知道中國在哪裡啊? 玄奘說:你就向東邊太陽升起的方向一直走過去,就會看到長安......餘下全文>>

佛教有哪些故事

九色鹿舍已救人

古時候,在一座景色秀麗的山中,有一隻鹿,雙角潔白如雪,渾身是九種鮮豔的毛色,漂亮極了!人稱九色鹿。  這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突然,一個人抱著根木頭順流而下,在洶湧的波浪中奮力掙扎,高呼:“救命啊,救命!”美麗善良的九色鹿不顧自己安危,跳進河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落水人救上岸來。驚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調達,得救後頻頻向九色鹿叩頭,感激他說:“謝謝你的救命之恩。我對天起誓,永做你的奴僕,為你尋草覓食,終身受你的驅使……”  九色鹿打斷調達的話頭說:“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我救你並不是讓你來做我的奴僕。快回家與親人團聚吧。你只要不向任何人洩露我的住處,就算是知恩圖報了。”  調達又起誓說:“恩人請放心,如果背信棄義,就讓我渾身長瘡,嘴裡流膿!”說完,千恩萬謝地走了。  這個國家的王妃,嫵媚動人。有一天夢到了毛色九種、頭角銀白的九色鹿。心發奇想:如果用此鹿的皮毛做件衣服穿上,我定會顯得更加漂亮!於是,她嬌嗔地對國王訴說了美夢,要國王立即捕捉九色鹿。不然,就死在他面前。  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懸重賞捕鹿,有知九色鹿行蹤或捕獲著,贈國土一半,並用銀碗裝滿金豆,金碗裝滿銀豆作為重賞。調達看了皇榜,心中暗喜:我當國王、發大財的機會到了。雖然我對鹿立下誓言,但它畢竟是個畜牲,怕什麼?於是揭了榜文,進宮告密,說自己知道九色鹿居住的地方。國王聞言大喜,調集了軍隊,由調達帶路,浩浩蕩蕩地前來捕捉九色鹿。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紅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好友烏鴉高聲叫喊道:“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國王的軍隊捉你來了!”九色鹿從夢中驚醒,起身一看,已處在刀槍箭斧的包圍之中,無法脫身。仔細一看,調達站在國王旁邊,便明白了。心想:即使死也要把他的醜惡嘴臉公佈於眾。於是,毫無俱色地走到國王面前,問:“大王,你是怎麼知道我的住處的?”  “是他告訴我的。”國王指著調達說。  “你知道嗎?”九色鹿說,“正是這個人在河中快要淹死時,是我救了他,併發誓不暴露我的住地。誰知道他見利忘義,反覆無常,聖明的陛下,你竟然同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豈不辱沒了你的英名?”  此時,調達無地自容,身上長滿了爛瘡,嘴裡流出了膿血,臭不可聞,遭到了報應。  明白了事實真相,國王非常慚愧,責斥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傳令收兵回宮。並下令全國臣民不許傷害九色鹿。  王后沒有得到九色鹿的皮毛,又羞又恨,最後活活氣死了。

五百強盜成佛

從前,在古印度南部,有個僑薩羅王國。國中出了五百個強盜,佔山紮寨,攔路搶劫,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無惡不做,商客遊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官員多次用兵,終不獲勝。只好報知國王,國王派精兵良將前來征剿,經過激烈的戰鬥,五百強盜戰敗全部當了俘虜。  國王決定,對人們恨之人骨的五百強盜處以酷刑。這天,刑場戒備森嚴,殺氣騰騰。兵士手持尖刀將赤身裸體、披頭散髮、捆在刑柱上的強盜雙眼全部挖掉,有的還割掉鼻子、耳朵,然後放逐到荒無人跡的深山老林中。這座山谷林木蔥籠,狼嗥虎嘯,陰森恐懼,衣食無著。強盜們悲憤欲絕,撕心裂肺地絕望地嚎叫著。  悽慘的呼叫聲傳遍四野,也傳進了釋迦牟尼佛的耳朵。知道這是五百強盜在生死線上掙扎呼救,便用神力送來了香山妙藥,吹進了五百強盜的眼眶。霎時,個個雙眼重又見到光明。釋迦牟尼親臨山谷,給五百強盜講經說法:“正是你們以前作惡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難。只要洗心革面,棄惡從善,皈依沸門,就能贖清罪孽,修成正果,脫離苦海,進入極樂世界。”眾強盜聽了佛的教誨俯首悔過,口稱尊師,成了佛門弟子。從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稱作“得眼林”。......餘下全文>>

求一個佛教經典故事

類似故事的很多,不知道您看的是哪個,《楞嚴經》裡就有一個!

《大毗婆沙論》中有一則故事:

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了許多婆羅門參加婚禮。早晨太陽還沒有升起時,佛對阿難說:“現在你隨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時,那些婆羅門遠遠見佛來了,就說:“今天是因儒童結婚的日子,瞿曇他來幹什麼呢?”

佛陀以天耳遠遠聽到後,便對阿難說:“你去婆羅門那裡,對他們說:‘三界大師,吉祥中最,汝不欲見,吉事豈成?’”

阿難將佛的話轉告婆羅門,又說:“因儒童今天決定要隨佛出家,看你們誰有辦法障礙此事。”

那些婆羅門聽了,拍掌大笑說:“瞿曇這人真奇怪,今天人家要結婚,怎麼可能跟你出家呢?”其中一位婆羅門說:“瞿曇的預言很靈,這是有可能的。”

這些婆羅門說:“我們婆羅門這麼多,大家圍繞因儒童三圈,看他有什麼辦法讓因儒童出家。”

不久太陽出來了,因因儒童崇拜太陽,他立即上房禮拜太陽,磕了幾個頭之後,只見從太陽那邊來了一個人,穿著鹿皮衣,身上掛著金繩子,手裡拿著金手杖,從空中飄然而落。因儒童趕緊擺好座位,請他入座,這些婆羅門看了,驚訝地說:因儒童真是大福之人,竟能感招大梵天王參加他的婚禮。

因儒童以為來者是大梵天王,便很恭敬地向天王磕頭。

大梵天王說:“今天你辦什麼大事,聲音這麼雜,這麼熱鬧?”

因儒童臉便紅了起來,他說:“這是我們人世間的事,我今天結婚。”

大梵天王說:“原來是結婚,那你怎麼操辦這件事呢?”

因儒童答:“我預備了三萬兩黃金,其中一萬兩請婆羅門吃飯,另外一萬兩準備送給這些婆羅門,剩下的一萬兩要送給我的未婚妻。”

大梵天王說:“你請婆羅門吃飯,又送他們黃金,還是有功德。你送給未婚妻一萬兩黃金,是要買她嗎?”

因儒童想了一下說:“是這個意思。”

大梵天王又問:“用這麼多錢買未婚妻,她能值那麼多錢嗎?”

因儒童這時沉默不語。

大梵天王說:“你的未婚妻吐的一口痰,能值多少錢?”

因儒童說:“不值錢。”

“她剪下來的指甲值多少錢?”

“這也不值錢。”

“她剪下來的頭髮值多少錢?”

“也不值錢。”

“如果她出汗,這汗能值多少錢?或者,她流的鼻涕能值多少錢?她的牙齒值多少錢?血淋淋的心臟值多少錢?”這樣說了三十六種不淨物,越說越汙穢,一個也不值錢。說到這裡時,因儒童就沒有貪慾了。

因儒童在迦葉佛時代曾出家做過比丘,當時人壽二萬歲,他對界差別觀修了一萬年。因為過去修行的善根,所以經大梵天王一問,他往昔熏習界差別觀的善根立即現行,當下就消除了貪慾。

他再仔細看大梵天王,發現原來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佛坐在那裡,身放大光明,並且為他宣說苦集滅道四諦,因儒童當即證得三果阿那含,隨佛起身乘空而去。

這公案也啟發我們,如果對某人的身體生起貪慾,可以反問自己:我是愛他的頭髮?還是愛他的牙齒?愛他的血肉?我愛他的五臟六腑嗎?愛他的骨架嗎?愛他的屎尿嗎?這樣觀清楚身體各個部分的形相,就可以壓住貪心。

或者想:她的秀髮,一絲絲放在可口的飯菜中,自己願不願意吃;拔下她潔白的牙齒,放入茶杯中,自己願不願喝這杯茶;血淋淋的心臟掏出來,自己願不願用手接觸;面板撕下來掛在牆上,願不願用眼睛看;大小腸掏出來,願不願用鼻子嗅。這樣思惟也會有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佛經故事大全?
佛經故事?
佛教故事大全?
佛法故事?
佛經小故事?
佛教因果報應故事?
十二星座的經典故事?
一個關於佛說愛情故事?
信佛改變命運的故事?
十二生肖的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