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論文主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科學家的成果是全人類的財產,而科學是最無私的領域。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1. 如何運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2. 化學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5. 怎樣看待化學家的作用

  7. 現代美國化學研究領先地位的確立及其原因

  8. 資訊時代的化學教育前景

  11. 論中學歷史教材中應增加科學史的份量的必要性

  12. 化學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5. 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6. 略論在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

  18. 略論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9. 如何運用化學實驗發展學生能力

  20. 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22. 網路環境下的化學教學實踐及思考

  23. 淺談數學知識在化學教學和學習中的應用

  24.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

  26. 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測量與評價研究

  30.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化學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課堂“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32. 論中學化學新教材的特點及教法

  33. 優化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37.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40. 淺談中學化學計算題中數學知識的應用

  43.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學生的早戀調查及分析

  45. 中學厭學的家庭、社會原因分析

  46. 義務教育階段對輟學生的對策研究

  47. 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化學

  48. 如何提高中學生化學實驗的動手能

  49. “研究性學習”在化學教育中的實踐

  50. 農村沼氣的開發利用研究

  初中科學論文

  淺析初中科學教學的情境教學

  摘 要:初中科學作為一門集化學、物理、生物、地理等各科知識為一體的學科,其知識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在課堂教學中若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則教學功能就會相應的減弱。本文從初中科學情境教學的意義出發,對初中科學的情境教學策略進行相應的探討和分析,以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探究式學習。

  關鍵詞:初中科學;情境教學;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1-0179-02

  一、初中科學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發揮學生創造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情境教學強調的是以學生學習為重心,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帶動學生自主學習,推行探索學習為主,讓交流和實踐成為情境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分組設立探究小組,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達到完成學科知識目的。通過情境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並通過親自動手、親自觀察、親自發現的主動學習方法讓學生對學科知識更有印象,更有創造性。在這過程中,如何獲取知識,如何理解並解決問題,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情境教學的目的所在,也是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提高學生實踐經驗的目的所在。

  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增強學生記憶

  依據現代思維理論,人的記憶分為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間記憶。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一個長時間記憶鞏固的過程,知識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複習鞏固和加深,才能在大腦中建立起較為深刻的記憶。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授課,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聽課和理解的過程,學生學習知識是瞬間記憶的過程,這中瞬間記憶主要是被動的記憶過程,若不在課餘加強知識的鞏固和理解,知識就會稍縱即逝,學習效果也就不理想。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立一些生動的情境課程,通過情境還原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由瞬間記憶轉化為長時間記憶,讓知識在學生大腦中根深蒂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學習氛圍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為直接的動力,它不僅能讓學生自覺學習、積極學習,更是讓學生保持持久學習動力的源泉。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興趣越強,學習自覺性也就越強,注意力就越集中,效果也就越好。初中是學生成長髮育的青春階段,對各方面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由於自制力還不夠成熟,缺乏自主控制能力,對於科學教學中的一些抽象知識,若不感興趣,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因此,根據初中學生的這種學習特點,營造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的科學教學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教學環境,實現學生由厭學到願肯學的轉變,最終達到提高課堂科學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刺激學生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求知慾

  當前初中科學知識融入了較多的現代科學知識,這些科學知識不僅和初中物理知識有較高的融入性,而且這些知識大多都非常抽象,通過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對初中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難度,極易使學生因知識抽象產生厭學情緒。通過設立情境教學的方法是解決這些科學學科抽象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鼓勵學生利用所學、所見、所想來解決這些難點知識,激發學生學習難點知識的興趣,達到情境教學的目的。情境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把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以及能動性為主的科學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利於刺激學生探索科學知識,更能激發學生渴望學習學科知識的慾望。通過刺激學生的好奇心理,運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學科未知領域內的其他知識,達到培養學生樂學、好學和善學的教學目的。

  二、初中科學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營造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探索意識

  科學的情境教學模式應該貼近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來解決科學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和未知領域,這也是情境教學的取向和方向。因為,科學知識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對生活中的細節進行研究和深化就是科學,人們利用科學改造社會,利用科學改變生活方式,引領人們走向文明。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科技融入社會,提升生活品質,是當今世界科學教育的趨勢。利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現象,通過情境教學模式,將這些生活經驗帶入課堂教育中,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選取學生的生活素材,為學生營造和提供一個主動參與課堂情境教學的機會,構架起學生學習知識和生活經驗之間的橋樑。如關於溶液溶解的問題,蔗糖和食鹽哪個更能溶解於水中,哪個物質能形成飽和溶液,還有哪個物質能形成不飽和溶液,這對於早已在生活中就形成了相關經驗的學生來說,因為經常食用蔗糖水而導致學生誤認為蔗糖水是飽和溶液,食鹽水是不飽和溶液等。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化學學科概念,在教學中,可設計這樣的實驗來驗證1取同樣質量的蔗糖和食鹽,量取相同體積的水,這個過程中提問學生為什麼要量取水,而不是稱取相同質量的水。2將蔗糖和食鹽分別溶解到水中,要求學生觀察蔗糖和食鹽溶解到水中的現象,提問學生產生什麼變化。3通過將食鹽和蔗糖溶解到水中的變化,提問學生食鹽和蔗糖哪個溶解度大。4將蔗糖溶液和食鹽溶液加熱,要去學生觀察這兩種溶液是否有變化,並提問學生為什麼加熱後的溶液,能繼續溶解蔗糖和食鹽。5在有蔗糖溶解的水中繼續加入蔗糖,觀察蔗糖是否有繼續溶解的現象,提問學生蔗糖為什麼能繼續溶解,而食鹽卻不能繼續溶解。這些現象和問題都源於生活中的細節問題,但這些問題又往往被忽視,當新奇生動的現象出乎學生的意料時,好奇心驅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索,通過一系列實驗現象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並能在探索的過程中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故事情景,培養創新精神

  在科學學科中有很多科學知識蘊含很多科學故事,這些故事有些反映的是科學知識的發現和創立的過程,又有些反映的是科學的本質。通過運用這些科學故事來創設反映科學知識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加深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在情境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科學名人故事、軼事或典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終生難忘,學習前輩探索知識的執著和努力,探索學科內未知領域。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知識時,給學生講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趣事:牛頓坐在蘋果樹下面思考問題,突然從樹上掉下一個蘋果,剛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通過對蘋果砸在自己頭上這一現象進行思考,結果發現了蘋果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才會在蘋果成熟的時候落下,並通過蘋果下落引申出來的一些實驗,再通過實驗對比發現任何事物都是受到地球這一引力的作用,沒有任何事物能脫離地球引力作用。這時提問學生:“如果這個蘋果砸在你的頭上,你是否能通過現有知識發現這一定律呢?這個定律對是否適用於任何事物?”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和分析,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再如教學“浮力”這一問題時,教師講述了曹衝稱象的故事,通過浮力現象,獲取等質量的石頭,秤得大象質量。豐富的史料,讓情境教學更為生動,更能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產生渴望探索自然的慾望。

  三創設科技情境,增強直觀形象

  情境教學中對科技情境的運用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科技情境再現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瞭解科技現象,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例如在講“磁力懸浮”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先放一段磁懸浮列車高速運動的場景,然後向學生提問:“為什麼磁懸浮列車能脫離了鐵軌,還能運動?”當學生還處在疑問過程中,不知如何回答時,教師可以拿出兩塊磁鐵,將兩塊磁鐵對向同極相對,讓學生觀察同極相對後產生的現象。經過觀察,學生髮現兩塊磁鐵相互排斥,因此,教師此時可以揭開磁懸浮列車脫離鐵軌可以高速運動的謎底,以這個小實驗將學生引入磁鐵之間相互排斥,產生一定 “推力”的科學現象,以此來理解磁懸浮列車為什麼能懸浮的問題。又如在教學“運動和靜止”這一課時,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列車急速行駛,車窗外的事物都在往後“移”的視訊,並向學生提問:“為什麼窗外的事物會往後移動?”“當我們在列車中,明明是往前運動,而且傍邊的列車急速閃過,我們坐的列車為什麼看起來是靜止不動的?”等等問題。通過這種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習以為常的科技情境中瞭解科技,通過事實還原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科技情境的直觀形象,通過對圖文的教學方式,讓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更為生動有趣,激發學生興趣,實現科技情境教學模式的初衷。

  總之,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可以發揮學生創造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增強學生記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刺激學生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因此,教師可通過營造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創設故事情景,培養創新精神;創設科技情境,增強直觀形象來創設初中科學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學好科學知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琴飛.淺析初中科學的指導發現式教學法[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01.

  [2]樓石飛.初中科學教學中設定情境方法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05.

  

優秀初中科學論文範文2
論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相關知識
初中科學論文主題
初中科學論文選題
初中科學論文題目
初中科學論文題材
初中科學論文範文
優秀初中科學論文範文
優秀初中科學論文範文2
初中科學論文怎麼寫
初中科學論文可以寫什麼
初中科學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