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是哪五經?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五經是哪些?

春秋左傳是對春秋的註釋

五經作者分別是

詩 西周至春秋的詩歌集

書 無名氏,孔子編訂

禮 無名氏,周朝禮官

易 周公、

春秋 無名氏,孔子編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出自易經

春秋左傳你是說《左氏春秋》吧?

《春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名為《春秋左氏傳》,簡稱《春秋》。

五經指的是《易》、《書》、《詩》、《禮》、《春秋》這五部典籍。

他們的作者分別是孔子、筮官、史官礎戴德和左丘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意謂: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四書,五經是哪些

“四書五經”到現在還是我們口頭上一句熟語。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前二者又簡稱《學》、《庸》,後二者又簡稱《論》、《孟》;有了簡稱,可見這些書是用得很熟的。本來呢,從前私熟裡,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這是那些時代的小學教科書,而且是統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因為沒有不用的。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誦,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小注。只要囫圇吞棗的念,囫圇吞棗的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著,自然會懂的。怎麼說將來用得著?那些時候行科舉制度。科舉是一種競爭的考試製度,考試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題目都出在“四書”裡,而且是朱注的“四書”裡。科舉分幾級,考中的得著種種出身或資格,憑著這種資格可以建功立業,也可以升官發財;作好作歹,都得先弄個資格到手。科舉幾乎是當時讀書人唯一的出路。每個學生都先讀“四書”,而且讀的是朱注,便是這個緣故。

將朱注“四書”定為科舉用書,是從元仁宗皇慶二年(西元1313年)起的。規定這四種書,自然因為這些書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讀的價值;規定朱注,也因為朱注發明書義比舊注好些,切用些。這四種書原來並不在一起,《學》、《庸》都在《禮記》裡,《論》、《孟》是單行的。這些書原來只算是諸子書,朱子原來也只稱為“四子”,但《禮記》、《論》、《孟》在漢代都立過博士,已經都升到經裡去了。後來唐代的“九經”裡雖然只有《禮記》,宋代的“十三經”卻又將《論》、《孟》收了進去①。《中庸》很早就被人單獨注意,漢代已有關中《中庸》的著作,六朝時也有,可惜都不傳了②。關於《大學》的著作,卻直到司馬光的,《大學通義》才開始,這部書也不傳了,這些著作並不曾教《學》、《庸》普及,教《學》、《庸》和《論》、《孟》同樣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書也是他編在一起的,四書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但最初用力提倡這幾種書的是程顥、程頤兄弟。他們說:“《大學》是孔門的遺書,是初學者入德的門徑。只有從這部書裡,還可以知道古人做學問的程序。從《論》、《孟》裡雖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這部書的分明易曉。學者必須從這部書入手,才不會走錯了路。”③這裡沒提到中庸。可是他們是很推尊《中庸》的。他們在另一處說:“‘不偏’叫作‘中’,‘不易’罰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會讀書的細加玩賞,自然能心領神悟終身受用不盡。”④這四種書到了朱子手裡才打成一片。他接受二程的見解,加以系統的說明,四種書便貫串起來了。

他說,古來有小學大學。小學裡教灑掃進退的規矩,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大學裡教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所教的都切於民生日用,都是實學。《大學》這部書便是古來大學裡教學生的方法,規模大,節目詳;而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循序漸進的。程子說是“初學者入德的門徑”,就是為此。這部書裡的道理,並不是為一時一事說的,是為天下後世說的。這是“垂世立教的大典”⑤,所以程子舉為初學者的第一部書。《論》、《孟》雖然也切實,卻是“應機接物的微言”⑥,問的不是一個人,記的也不是一個人。淺深先後,次序既不分明,抑揚可否,用意也不一樣,初學者領會較難。所以程子放在第二步。至於《中庸》,是孔門的心法,初學者領會更難,程子所以另論。

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學》的提綱挈領,便能領會《論》《孟》裡精微的分別去處:融貫了《論》、《孟》旨趣,也便能領會《中......

四書五經的五經指的是哪五本書

詩,書,禮,義,春秋

五經是哪五經 道家

內修五經指《黃帝陰符經》,《禒德經》,《龍虎經》,《黃庭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外修五經指,《度人經》,《皇經》,《三官經》,《玉樞經》,《北斗經》

五經有哪幾個?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經典的合稱,是“六經”、“七經”、“九經”、“十二經”、“十三經”的一部分。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五經”合稱“四書五經” 。儒家的五種經典,指《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簡稱《詩》《書》《禮》《易》和《春秋》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設立五經博士,奠定了儒家經典的尊貴,包括經、傳兩部分。經的部分共六十四部,每部六爻。卦辭和爻辭共約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編定的。它不僅對於瞭解殷周時代的哲學思想、社會生活有極重要的意義,而且保存了一些相當罕見的商周史事材料。

一、《易》的傳,包括繫辭、說卦等十個部分,舊時稱“十翼”,是孔子對《易經》的解讀。

二、 《書》:又稱《尚書》,是我國上古時代王室誥命、誓辭和追述古代史蹟的著作彙編。最初只泛稱為夏、商、周書,以後才稱為《尚書》。秦漢之際,《尚書》不顯於世,獨秦博士濟南伏生壁藏之書。漢初,伏生求得其書,存28篇,教授於齊魯之間。這部《尚書》以漢代通行的隸書寫定,故稱《今文尚書》。此外,漢代還有《古文尚書》,據說比《今文尚書》多出16篇。

三 、《詩》:又稱《詩經》、《詩三百》。漢初傳授《詩》的有齊、魯、韓三家,都立於學官。毛公亦傳,未得立。後來,三家詩亡缺,毛詩獨傳,因此《詩》又稱存305篇,各篇時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陝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詩》不僅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是瞭解先秦社會風貌的珍貴材料。四書五經

四 、《禮》:漢時指《儀禮》,後世指《禮記》。《儀禮》是春秋戰國時代一部禮儀制度的彙編。漢世所傳有戴德本、戴聖本和劉向《別錄》本。

《禮記》是西漢時人所編定的春秋時期儒家關於禮的闡釋,分為《小戴禮》和《大戴禮》兩種,戴聖所編4《小戴禮》,戴德所編85篇稱為《大戴禮》。還有一部《周官》記錄周朝制度也包括在“三禮”的範疇。“三禮”之中,後世以《禮記》流傳最廣,故一般以之作為《五經》

五、 《春秋》:又名《麟經》,是魯史。它按年、時、月、日記載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時,故名《春秋》。現存《春秋》從魯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記242年間史事。雖然文句簡短,但對當時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見為其作註解,流傳下來的有《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合成“春秋三傳”,其中以《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流傳最廣,是我國從古至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

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部。 ......

古代的四書、五經、六藝、二十四史指的是什麼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詩》《書(尚書)》《禮》《易》《春秋》

六書: 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轉註 假借

六藝:(1):《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

(2): 禮 樂 射 御 書 數

四書五經指的是哪四經哪五經

【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出處】《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註》。

五經是哪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相關問題答案
五經是哪五經?
五音是哪五音?
結婚的五金是哪五金?
房地產五證是哪五證?
四點到五點是什麼經絡?
劉凱威是哪個經紀公司?
五穀是哪些?
三俠五義是哪三俠?
人的五官是哪幾個?
楊冪是哪個經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