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有關著名明星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那些總能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我們很多堅持奮鬥的動力,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篇1:這孫子是幹什麼的

  一個年輕人當了11年的職業記者,終於有機會站在燈光下,成為一名節目主持人。可是,第一次錄節目的經歷,卻讓他十分尷尬和沮喪。

  在節目錄制開始前,他做了充足的準備,精心挑選了西褲、襯衫、毛衣,並站在化妝間的鏡子前,把衣服弄得整整齊齊。

  眼瞅著現場錄製就要正式進行了,這個年輕人再一次深吸一口氣,信心滿滿地走進了演播廳,那個他一直憧憬的地方。

  節目前奏響起,燈光師追著他的身影,令人著迷的燈光一路照著他出場,現場觀眾也很給力,一齊大聲歡呼。這個年輕人上前和觀眾一一握手,並由衷地表示:“你好,你好,歡迎你。”

  錄製正式開始,年輕人心中早就準備好一套串詞,對於接下來的環節,他胸有成竹。

  一切都按他所預設的在進行。可是,他的耳朵裡突然鑽進一句話,觀眾席中有人隨口說了一句:“這孫子是幹什麼的?”

  儘管這聲音不大,現場的嘈雜之音也掩蓋了不少,但年輕人還是捕捉到了;而且,在他聽來,這句話太刺耳了。

  受這句話刺激,他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原來想好的串詞,一下子全部亂了套,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可是,電視節目總得繼續錄製,他只好死馬當活馬醫,糊里糊塗、毫無狀態地撐到最後。

  第一次上節目就遭此“不測”,年輕人的沮喪可想而知。可是,11年的記者經歷告訴他,切不可因此對主持人這個新角色產生畏懼。

  後來,他嘗試著放棄傳統的主持風格,以一個記者的姿態,虛心地採訪別人,認真傾聽別人的本真講述。孰料,這樣的形式和風格,很快就贏得大批忠實觀眾。相較於見得多、用得濫的那種中規中矩的傳統主持,人們更喜歡這個年輕人自然、樸實中透露出的吸引力。

  他就是被觀眾譽為“平民主持人”的崔永元。“這孫子是幹什麼的?”遭遇這句質疑時,我們會怎樣應對?

  篇2:林書豪不走尋常路

  作者:湯偉陸毅

  2010年7月21日,華裔天才、哈佛高材生林書豪成功登陸NBA。他與金州勇士隊達成協議,雙方簽署了為期兩年的底薪合同。至此,林書豪成為NBA歷史上第一個美籍華裔球員。從哈佛大學出來的人物,理應西裝筆挺直奔華爾街,林書豪卻是一個“異類”。

  他簡直就是傳奇

  哈佛大學,全球大學翹楚。哈佛大學的籃球水平?向來沒有字號。實際上,這所美國最權威的大學在籃球方面一無所獲,從未在8所學校組成的常春藤聯盟裡拿過第一名。而這種狀況,卻因為一個黃面板、黑頭髮的華裔球員而改變了。

  來自臺灣的林書豪,是個典型的ABC在美國出生的華人。上賽季作為一名大四球員,林書豪將哈佛大學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該校在NCAA美國大學體育總會歷史上最多的勝利。去年12月,他在對康涅狄格大學的比賽中獨得30分,幾乎將這支NCAA六十四強戰常客拉下馬;三天後,他又拿下了25分,連續第二年擊敗波士頓學院。7勝2負的開局創下了哈佛大學男籃25年的最佳戰績。一個身高僅有1.91米的華裔後衛成為比賽的主宰,NCAA賽場上似乎還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當2009賽季的NCAA聯賽結束時,林書豪獲得了NCAA兩個最高獎項——約翰·伍登獎和鮑勃·庫西獎的提名。同時,ESPN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把他評為“全美12位最全能的球員”之一。

  從哈佛畢業後,林書豪參加了今年的NBA選秀,但名落孫山,因為NBA的球隊基本不會對常春藤名校聯盟出來的球員抱有什麼希望。不放棄的林書豪選擇了代表小牛隊參加NBA夏季聯賽,與奇才隊狀元約翰·沃爾的直接對話中,林書豪取下13分4個籃板,絲毫不落下風,這讓人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湖人、小牛等球隊立刻對這個來自哈佛的華裔球員來了興趣,不過金州勇士隊動作很快,率先出手簽下了林書豪。NBA迎來了史上首位美籍華裔球員。而在哈佛大學的校隊史上,上一個進入NBA的球員還要追溯到1953年。

  父親帶他走進NBA

  林書豪註定是要和籃球結緣的。他的父親林傑明當年來美國有兩個目的:攻讀博士學位、看NBA。“我老爸,”林書豪曾笑著說,“是徹頭徹尾的籃球迷。”

  和大多數熱愛籃球的父親一樣,林傑明喜歡帶著他的兒子去籃球場,並不是希望有朝一日兒子能靠籃球成名,他只是單純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借籃球躋身美國的主流社會。從小,林傑明就帶著他的三個兒子,每週進行三次籃球特訓,所有的訓練技巧全部是林傑明從NBA的轉播中學來的,甚至包括讓三個幼小的孩子學習賈巴爾的招牌“天鉤”動作。

  不過,當林書豪進入高中籃球隊時,他身高只有160公分。但是到高三時,林書豪已經長到188公分,並且帶領他的高中球隊獲得了州冠軍。這也讓林傑明開始期望更多:“一直以來,我從未幻想過有一天書豪會在大學或者職業籃壇亮相,我只是單純地愛看他打球,但在那時我忽然發現他是我生命中的驚喜。我不止一次對他說,我年輕時的夢,已經成真了。”

  陽光總在風雨後

  林書豪成功登陸NBA後,榮譽紛至沓來:“哈佛籃球史上最牛的明星”,“首位進入NBA的美裔華人”……可是,光環背後的成長道路卻並非那麼一帆風順。在黑人當道的美國籃球圈裡,黃面板的華裔球員生存空間非常狹隘。林書豪自己曾說過:“籃球是一項屬於白人和黑人的運動。在美國,一名亞裔美國籃球運動員是不受人尊重的。”但就是在這樣的排擠和艱難中,林書豪還是用自己的球技征服了隊友和對手,最終跨進了NBA的門檻。

  2007年的夏天,他參加舊金山的Pro-Am夏季聯賽。當他走進球館開始熱身時,就有工作人員跑過來提醒他說:“這裡舉行的是籃球比賽而不是排球比賽。”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點點地回擊著,直到迎來他的成名作——率領哈佛以82比70戰勝波士頓學院。隔天林書豪的照片登上了美國各大主流籃球媒體的頭條,隨後林書豪一鼓作氣,率領哈佛拿下了史無前例的20勝戰績。

  可是,亞裔身份總是讓林書豪的受歡迎程度打折扣。每次在客場作戰,他都能聽到球迷在叫他“中國人”,或者,有人會不懷好意地就亞裔的身份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在我的成長經歷中,這當然讓我舉步維艱。”林書豪說,“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根本沒有人相信我能打球。”在那個艱難的時刻,他的父親給了他最為重要的建議。父親告訴他:“不論人們怎樣喋喋不休,都必須保持冷靜,只要能贏下比賽,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尊重你。”從此以後,他不再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比賽。

  慶幸的是,林書豪最終用成績證明了自己。

  篇3:莫文蔚做真實的自己

  她天生為舞臺而生。燈一亮,可以大膽出位到令人不敢正視,私底下,她也愛運動衣運動鞋。要不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雙子座的她有時自己也迷惑,舞臺上和舞臺下,究竟哪個才是更真實的自己?

  莫文蔚如果是個導演,一定會有演員怕她,因為她對燈光、服裝,甚至髮型都要求非常嚴格。她很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方式也很簡單,就是直接表達出來。這是現實中最真實的一面,嚴格也好,挑剔也罷,莫文蔚是有主見的。

  莫莫速寫

  莫文蔚是工作狂,她每天的行程就是睜眼開工,不在工作就在坐飛機去工作的路上。她說,工作是享受,她從來不嫌累。“我愛我的工作!”莫文蔚提高分貝說,“我3歲時就知道了,我屬於舞臺。”

  莫文蔚是黃金剩女,她已經40歲,談過幾場著名的戀愛,始終對愛保持著信心,她對剩女的說法並不在乎。她說,不要去找愛情,要讓愛情走過來找你。

  莫文蔚是美女,她自信自己美麗性感,也證明自己美麗性感。曾有記者提問剛開頭說“你長得不是很漂亮……”,她根本不給對方機會問下去那個“但是”,就直接打斷說:“對不起,我覺得我非常漂亮。”

  莫文蔚是才女,香港十大傑出學生,倫敦大學主修義大利文學,精通英、法、意三國語言,民族舞、爵士舞、鋼琴、古箏、雙簧管都達到專業水平。出身名門的她,是因為熱愛表演才命中註定般自我選擇了演藝之路。

  莫文蔚也是死硬環保分子。她從不穿皮衣,她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和亞洲動物基金會大使。她每年花費大量時間做公益。她愛貓,家中始終養著兩隻以上的貓貓。

  莫文蔚不太在意年紀這回事,問到她最近的狀態,她笑著回答說:“一直都維持得很好,尤其在工作的時候就完全來電了!”她說環遊世界始終是她的夢想,但太多工作想去做,只好把這個夢想先放著。

  這個工作狂女人對自己有信心,她曾說:“即使不進娛樂圈,無論在哪個領域裡面,相信我都能夠成為最拔尖的角色。”進入2011年,她更加相信自己:“以前可能還在摸索,就算我自己已經很認可一些想法,可我不確定我的想法是不是對的,可能我還會讓別人主導,現在會比較有信心自己來主導這一切。”

  音樂:愛最簡單的歌

  1996年,大部分人認識莫文蔚,是從周星馳的《食神》開始的。其實在那一年,她還幹過一件轟動香港的事——全裸出鏡。作為第一張粵語專輯《全身》,封套上的莫文蔚留著寸頭,安然地臥在沙發上,撩動了全港人的心,但專輯只賣了3000張。以至於2001年終於站上香港紅館的舞臺時,她感慨,如果走正常一點的路,可能早就站在這兒了……但她不會,也永遠不要。

  經歷過無數的風格轉換,這次,莫文蔚回到質樸。《寶貝》不玩性感,“唱了這麼多年,讓我覺得唱歌應該是很簡單的事情,就像你剛會一樣,什麼感覺、心情都可以直接用音樂表達出來,不一定需要多複雜的東西,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能打動人”。

  為了這個簡單,她親自挑選了去澳大利亞昆士蘭拍攝MV。“這裡的一切都很符合我對美的定義,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跡。”風景雖好,MV也美,但拍攝的過程卻伴隨驚險。其中一個場景選在大堡礁拍攝,那裡有很多海中的礁石退潮的時候才會露出來,一漲潮就被海水吞噬了。她跟兩名攝影師坐著直升機過去,直升機把她一人放到只有一百多米寬的沙丘上,她只有一部對講機跟攝影師溝通。沙粒軟軟的,莫文蔚光著腳,似乎隨時都可能陷入海底。

  一向是看到動物就會發瘋的她,特別在一處農場選景拍攝主打歌《寶貝》,就連MV的男主角也是農場裡的一隻小狗。“我很難想象沒有音樂的世界會是怎樣,因為音樂可以打動連我們都不會注意到的情感狀態。”或許,莫文蔚在打動我們之前,早已被自己的音樂打動過無數次。

  電影:愛到深入骨髓

  別看她這兩年經典的電影作品不多,但一部百老匯音樂劇《吉屋出租》,已是震驚四座。其實從排練到上臺,莫文蔚只花了三週時間,劇組的人一開始以為她肯定無法勝任,沒想到她硬是背下大段大段的臺詞,表演令百老匯音樂製作人和男主角都連聲稱讚。

  得到這樣的肯定,比拿個最佳女主角獎還要令莫文蔚開心,“覺得自己原來‘還有貨’,這種感覺真好”。很多時候,因為工作太多,不斷接戲拍戲,不斷髮片巡演,莫文蔚也會不禁懷疑自己,究竟還有沒有其他做戲的方法,究竟還可以怎樣把歌唱到更好。“所以有時真需要休息一下,試試其他新事物。”

  莫文蔚定義自己是工作狂,對於表演的熱愛更是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無論是什麼演出,只要有得做,我就會高興得發瘋。”讀書時,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名同學負責在全班同學面前念《聖經》,莫文蔚把這也當成是一種表演,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看得出,她是真心愛表演。

  試想,為了追日光,必須三四點鐘出門。坐船出海吐得人仰馬翻,剛剛吐完,又必須在日光最美的那一刻擺POSE。真的不累,不辛苦?只是她從來不提。她說:“若非真的熱愛,應該會受不了,或者過得很不開心,但真的熱愛,你就會願意為它付出一切。”她曾拍過一套專輯內頁,裡面的內衣都是自己的珍藏,多好,可以把這兩個愛好結合起來!她甚至不介意在片場過生日、過聖誕,她提高分貝強調著:“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這是你的工作,又是你的愛好,還可以為你賺錢,多好啊。我非常享受。”

  愛情:不好不如不要

  工作中的莫文蔚,總是那樣的較真,一切不做到最好決不罷休。為了保持體力,她甚至要求在房間裡放置一臺跑步機,不管工作到多晚,睡覺前依舊要用半小時來跑步。

  只是,跑步可以掐秒錶,而娛樂圈卻沒有定論。“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我的人生,能夠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就已經可以向自己交代了。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自己,我覺得我很漂亮,也知道必須堅持必須努力,我不是來玩一玩的,這是我終生要做的事情。”

  就是這般自信,讓她的美更加不可妥協。她甚至自信地給自己起了個外號——“黃金剩女”,她解釋,那就是擁有智慧、漂亮和金錢。她始終相信,一個人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別人怎麼來愛你?愛情和工作一樣,開心最重要,不是一失戀就一定要哭,也不是談戀愛就意味著要結婚,凡事都不能勉強自己。對自己而言是這樣,對他而言,仍然是這樣,“最好兩個人都有一樣的心意、一樣的投入”。

  雖說緋聞不少,但莫文蔚真正承認的只有周星馳和馮德倫。2007年,她在演唱會上說:“《其實我一直都想對你說》這首歌是唱給他的,我們分手了。”曾經,她與馮德倫這段姐弟情,男才女貌,羨煞旁人,甚至一度傳出結婚的計劃。可惜到最後,總沒有遂了看客的心願。她也大方承認分手:“時間長了,感情自然就淡了,與旁人無關,我們還是朋友。”她不想勉強自己去守著什麼,愛情如果不好,還不如不要。

  短短時間,她的緋聞又來了,外籍男友?張亞東?旁人看花了眼,只有她自己才清楚。她不否認愛才子,也不否認會在工作中愛上合作伙伴,但愛分很多種,談戀愛又是另外一回事兒。她坦言,父母專情一生的感情觀對自己影響很深,她熱愛表演,可以剃光頭、全裸,但在感情上,絕不似外界所想的狂野。說白了,雙子座的她,放在外面的是那樣一個古靈精怪、大膽放縱,骨子裡,一如她對古箏、旗袍的熱愛,卻是一個極度專情的女子。

  在她眼中,相愛是一回事兒,關鍵要看怎麼相處,而談戀愛很看經驗,雙方都需要學習和耐心。“兩個人走到一起,就是很珍貴的事情,應該好好去對待對方,珍惜這一段關係。年輕的時候,不合就分,以為會有大把選擇。其實感情不能這樣隨便就扔掉。”看到圈中同齡人紛紛結婚,莫文蔚卻笑言不著急,“一切隨緣,我相信好男人還是很多的”。

  只是,愛情從來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該來就來,該去就去。莫文蔚就是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女子,戀愛不是為了分攤彼此的孤獨,就像她最喜歡的《寶貝》專輯裡的那首歌《完美孤獨》所寫的那種狀態:“有時候我也會感受到這種孤獨感,但其實無論是一個人,還是有伴侶,都有不一樣的樂趣,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就好好享受這種一個人的樂趣。”


正能量分享故事及感悟
勵志銷售小故事
相關知識
勵志的有關著名明星的故事
勵志的有關著名人物小故事
有關著名人物的勵志故事
有關著名古今的謎語
有關體育明星的初中英語作文
服務業勵志口號_關於服務業的勵志名言
有關著名的英文詩欣賞
有關著名的英文詩歌朗誦
有關著名的兒童詩歌
有關著名的英語故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