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經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1日

  企業家取得成功的故事應該是聽得很多了,這其中讓你收穫最多的是哪一個企業家呢?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企業家的成功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篇1:Maureen Kelly

  Maureen Kelly 是紐約一家化妝品公司Tarte Cosmetics的創始人,該公司專門為那些忙碌的女性提供便攜的、容易使用的產品,Maureen Kelly的任務就是讓生活中的女人看起來與眾不同,充滿自信,她經常轉換思想,創新包裝,更新產品。但是作為企業家,因為她的競爭力,清晰的遠見及愛心吸引了我們。

  現年34歲的Kelly,當1999年她決定放棄心理學博士的學業,而投身於化裝品行業時,她所具備只是一種想法而已。她經常成為百貨公司化妝師的犧牲品,這些化妝師使她變得漂亮,但是也掏走了她的很多錢,而且洗過之後不能再現這樣漂亮的外貌,所以她知道很多人都需要簡單的、使用方便、便於攜帶且很實際的化妝品。因此儘管她完全缺少這一行業的經驗,但是她還是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通過實驗室和藥劑師的大量實驗,他們把Kelly的想法變成現實,同時Kelly也無數次的去紡織品市場尋找最優質的皮料和紡織料,做化妝品的包裝材料,而且Kelly投入了她所有的儲蓄和信用卡貸款,總計20000美元,最後,她勇敢地與化妝品的龍頭公司進行競爭。她後來回憶說,“回首過去,我發現我進入了一個充滿競爭的行業,Estée Lauder, Lanc?me等大型公司都有著數百萬的廣告預算資金。因為我當時太年輕了,我就想,‘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而我做不到呢?” 正因為Kelly沒有逃避競爭,所以現在她才能在這行業中爭取了她自己的一席之地。

  去年公司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50萬美元。但是要不是Kelly 的遠見,Tarte’s也很難成功。為了最先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Kelly在網上設立了公共論壇forum online,會員可以訪問並提出反饋意見,利用這些意見,Kelly不斷壯大自己的公司。

  凱利同時也控制公司不至於過快的擴大,在2年半時間內,她及其四個同事為了降低管理成本,搬出了她在曼哈頓租用的單間臥室作為辦公室。在早期,當那些想合夥的公司如潮水般湧來時,包括美國最受歡迎的購物網路公司QVC,Kelly拒絕了這些公司給出的高利潤,她說,“我打算確定我們公司提供的產品是優質的,要真誠的對待消費者,永遠都有存貨。我看見好多品牌興起又衰敗,是因為它們突然間到處都是。”

  在2005年,Kelly準備與QVC公司合作。它們間的合作帶來了鉅額利潤,在05年春天,QVC公司請求Tarte公司實行“今日特價”的活動,意思是24個小時內,有一種產品打折銷售,這種方法可能帶來數百萬的利潤。

  但是Kelly最引人注意的還是她對他人的愛心。今年,公司為一個國際組織Habitat for Humanity捐獻物資。此外,精華產品收益的15%都捐給一個年輕女士團結一致抵抗乳腺癌的組織Young Survival Coalition。 Kelly說:“我們一直在盡力回報社會,因為人們一直在幫助我,給了我很多好機會,所以不管你是多麼的渺小,你都必須盡力的回報。

  美麗或許是主觀的東西,但是Kelly的幹勁、關注和熱情贏來了所有人的欽佩。與此同時,挑戰也相繼降臨。她打算春季之前使產品進入英國市場,這計劃使公司業務異常忙碌,此時Kelly正好有了寶寶。整個過程,她沒有任何的耽誤和遲延。她說,“那正是我精力旺盛的原因,我認為如果沒有挑戰或者難題,事情將會變得很無聊。我喜歡每天工作,喜歡預測意料之外的事情。每天都會有點不同。也許將來的某天會發生一些瘋狂的事,但是我會把它處理好的。”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篇2:任正非

  任正非,華為創始人、總裁,1944年10月出生於貴州省鎮寧縣,是中國最神祕低調的總裁。在他的帶領下,華為挺進世界500強,2014年排行全球第285位,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裝置供應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帶領華為取得如此輝煌成就,任正非的個人持股卻不到1%。2015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中,70歲高齡的任正非排名第三,僅次於馬雲和馬化騰。

  43歲的創始人

  任正非曾說過,他下海純屬出於無奈。從部隊轉業到深圳南油集團後,任正非的家庭和事業上都出了狀況。他的夫人轉業後進入南油集團領導層,而他所在的南油下屬企業連續虧損,再加上父母與弟妹和他們同住產生的生活壓力,最終導致家庭解體。

  在解決生活壓力和創出一番新天地的雙重動力之下,1988年任正非創辦了華為,而啟動資金只有區區的2萬元,業務是銷售通訊裝置。

  任正非能在43歲的“高齡”勇敢創業,是源自他對通訊裝置的精通。他19歲考上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併入重慶大學,尚未畢業就開始牽連,讓他第二天早上立即回校。分別時,父親脫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給他,特別囑咐:“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在父親的叮囑下,任正非排除干擾,苦修數學、哲學,並自學了三門外語,奠定事業基礎的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技術,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入門。後來,任正非入伍當通訊兵,參與一項軍事通訊系統工程時取得多項技術發明創造,兩次填補國家空白。33歲時,他還因技術突出成就被選為軍方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大會。

  山裡走出的大學生

  回望任正非的人生路,最初,他只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

  任正非出生在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山區小村莊,那裡最著名的就是黃果樹大瀑布。父親在北京上過大學,母親念過高中,都當老師。任家有兄妹7人,任正非是老大。全家9口人全靠父母的微薄工資維持,吃飯實行分飯制,都有份,但都不多。任正非上高中時,常常餓得心發慌,卻只能用米糠充飢。

  任正非結婚時,拮据的家境仍未改變。創辦華為後,任正非和父母、侄子住在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小房裡,在陽臺上做飯。為了節約錢,母親只敢買死魚死蝦,晚上出去買便宜蔬菜與西瓜。

  最初兩年,公司主要是代銷香港的一種HAX交換機,靠打價格差獲利。代銷是一種既無風險又能獲利的方式,經過兩年的摸爬滾打,公司財務有了好轉。不過,任正非沒有拿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去改善生活,而是投到經營中,華為很快就進入了發展的軌道。

  大方的小氣鬼

  任正非酷愛《毛澤東文選》,他重新註解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句話:企業最重要的是將產品賣出去。

  為了銷售,華為不吝投入,甚至不計成本:在與愛立信血戰的黑龍江,華為派出人數多過對手十餘倍的技術人員,在每個縣電信局展開肉搏戰。哪裡出問題,華為人立即趕到現場。為拿下一個專案,華為會花費七八個月時間和與回報不符的投入……做法看似愚蠢,卻能從跨國巨頭手中搶下客戶。

  2000年,華為參加香港電信展,邀請世界5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電信官員、運營商和代理商參加。2000多人往返一律頭等艙或者商務艙,住在五星級賓館,還拎走上千檯筆記本電腦——為此,華為耗費2億港元。這是華為第一次高調地在國際電信界展示自己的實力。事實證明,任正非的“出手闊綽”,得到了高額回報,2000年,華為開始大舉全球擴張,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但任正非並非是揮金如土的人。1996年3月,為了和南斯拉夫洽談合資專案,任正非率領一個十多人的團隊入住貝爾格萊德的香格里拉。他們訂了一間總統套房,每天房費約2000美元。不過,房間並非任正非獨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鋪休息。

  任正非的大方,還體現在員工待遇上。3年前的2012年,華為賺了154億元,卻大手筆拿出125億元作為年終獎,15萬華為員工人均年終獎可達8.33萬元!

  虎口奪食者

  眾所周知,任正非在華為內部提倡“狼性”文化。他認為狼是企業學習的榜樣,“狼性”永遠不會過時。“華為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不斷從虎口奪食的歷史,他面對的是老虎,所以每時每刻不能懈怠。”一名華為內部員工說。

  華為進軍美國,就是一場經典的“虎口奪食”戰。當年,華為的腳步一進入美國市場,在資料通訊領域處於絕對領導地位的思科公司就開始阻擊。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訴華為以及華為美國分公司,理由是後者對公司的產品進行了仿製,侵犯其智慧財產權。

  面對思科的打壓,任正非一邊在美國聘請律師應訴,一邊著手結盟思科在美國的死對頭3COM公司。2003年3月,華為和當時已進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佈成立合資公司“華為三康”,3COM公司的CEO專程作證——華為沒有侵犯思科的智慧財產權。任正非在訴訟最關鍵時刻祭出的合縱連橫奇招,瞬間令思科的圍剿土崩瓦解。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從此,華為在美國的擴張,沒有了攔路虎。

  跨國巨頭合作伙伴

  毋庸置疑,任正非超乎常人的謀略和視野,是華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華為與IBM的合作,就彰顯了這一點。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CEO彭明盛,希望IBM公司派出財務人員,幫助華為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當然,華為將支付鉅額費用。

  為什麼要僱IBM?因為任正非注意到,雖然華為銷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長,淨利潤卻逐年下降,他甚至不知道一個單子接下來是否會賺錢。儘管從2000年開始華為公司的財務部門已經參與成本核算,但是公司還是缺乏前瞻性的預算管理——中國絕大部分企業很難做到這點,但這卻是跨國企業擅長的。

  不久,華為公司正式啟動了IFS整合財務轉型專案。與此同時,IBM正式把華為公司升級為事業部客戶——在其全球幾十家事業部客戶中,華為是唯一一家中國企業。單純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任正非的眼光,超出其他國內企業。

  IFS專案給華為培養了數千名合格的財務總監,他們把規範的財務流程植入到華為公司的運營流程,實現了收入與利潤的平衡發展,這也是近幾年華為雖然營收增長放緩,但利潤的增長仍然不錯的重要原因。

  從不接受媒體採訪

  在中國的企業家中,任正非是最低調神祕的,從未接受過任何媒體的正面採訪,從不參加評選、頒獎活動和企業家峰會,甚至連有利於華為品牌形象宣傳的活動,他都一律拒絕參加。

  他說:“我為什麼不見媒體,因為我有自知之明。見媒體說什麼?說好恐怕言過其實;說不好別人又不相信,甚至還認為虛偽,只好不見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於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點並不比優點少,並不是所謂的刻意低調。”他希望華為員工要“安安靜靜”的,不要到網上辯論,“那是幫公司的倒忙。”

  追根溯源,任正非這樣做,是“”期間,任父受到批鬥,導致他入伍後儘管多次立功,卻一直沒有通過入黨申請。這讓他習慣了不得獎的平靜生活。結束後,“標兵”“功臣”等榮譽排山倒海向任正非湧來。受過去經歷對心理素質的“打磨”,面對這一切,任正非早已淡定。

  首創人人股份制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論壇釋出了《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揭開了一個華為崛起的重大祕密:人人股份制。

  在華為的股份中,任正非只持有不到1%,其他股份都由員工持股會代表員工持有。如果你離職,你的股份該得多少,馬上數票子給你。哪怕是幾千萬元的現金,任正非眼睛也不眨一下。但是你離開公司,就不能再繼續持有華為股份。華為股份只給那些現在還在為華為效力的人。這樣一種體制的設計,是全球沒有的。

  任正非透露,設計這個制度受了父母不自私、節儉、忍耐與慈愛的影響。

  任正非還創立了華為的CEO輪值制度,每人輪值半年。此舉為避免公司成敗繫於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任正非總是流露出發人深省的危機意識,伴隨著華為的高速成長,他開始為“發展太快,賺得太多”感到焦慮。2014年,華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達到460億美元,利潤高達54億美元。深諳“過冬理論”的任正非,決意把“多餘的錢”花到前瞻性領域。2014年,華為賣出了7500萬部智慧手機,僅次於蘋果和三星,還鋪設了全球46%的4G網路。任正非保守地丟擲2015年的目標:“560億美元以上的銷售收入應該沒有問題”。

  當被問及華為“成功的祕密”,任正非的答案是:華為沒有祕密,任何人都可以學。任正非說,華為沒什麼背景,沒什麼依靠,也沒什麼資源,唯有努力工作才可能獲得機會。任正非說,華為只是一棵小草,在把自己脫胎換骨成小樹苗的過程中,還需要向西方學習各種管理的東西。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篇3:一個企業家人生路上的四個貴人

  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貴人,即便平凡如郝鴻峰。

  13年前的8月1號,他從綠皮車廂裡走出來,像大多數在路上的盲流一樣,他身上只有幾百塊錢,且沒有地方可去。然而對這個20歲以前連火車都沒見過的年輕人來說,只要不回家鄉,怎樣都行。

  出站的人潮漸漸退去,四周靜悄悄的,牆壁上的黑白掛鐘滴答滴答地指向凌晨一點半。當晚,他就睡在了火車站。“反正這裡誰都不認識我,幹什麼都無所謂。”火車站裡有群流浪漢,流浪漢臭烘烘的,他也毫不在意。“彼此都是沒有‘傘’的人,在意什麼呢?”

  ——從底層出逃,為身份焦慮,又極度渴望成功。但是怎樣成功?

  人賤心遠賤,身貴人不貴。今天的山西代理商聯合會會長、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或許是個絕佳的案例。

  第一個貴人:不安分之心

  從河南鄭州出逃到山西太原,郝鴻峰沒想到,他離成功似乎越來越遠。

  儘管他剛剛大學畢業,學的還是著名的工商管理,但是沒背景沒關係,在太原,他竟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最後只能幹起了酒店保安,甚至客房服務員。這樣的日子,持續了整整半年。

  半年後,郝鴻峰終於決定創業。

  看似為成功迫不得已的最後一搏,事實上,創業的啟蒙早已根植在他心中。大學時,郝鴻峰突發奇想要做舊書回收生意,也就是將圖書從廢品收購站按斤買回來,然後再走街串巷按本賣出去——這一現在看來喜感十足的生意方式,在那個圖書市場競爭不充分的年代並非奇談。

  然而郝鴻峰窮小子一個,創業資金從何而來?好在當時睡在他上鋪的兄弟徐磊鼎力支援。徐磊出身商賈之家,一直看著郝鴻峰不折不撓地折騰自己,從心底裡相信,這個窮小子一定能夠有所作為。於是,他苦口婆心說服父母,砸下兩百萬元,欲與郝鴻峰大幹一場。

  那真是一個激情亂燒的年代,郝徐二人招人馬、建隊伍,學校還專門給了他們一間辦公室,頒發了諸如“大學生創業先進個人”等花花綠綠的獎狀。

  舊書生意開張了,卻沒想到人民幣比激情燒得更快。收來的書賣不掉,能賣掉的書收不來,賠掉兩百萬元他們只耗時半年!

  ——也許所有荒唐的夢都需要付出代價,但是曾經為之不惜代價追逐過,曾經有人為你不安分的心擊節歎賞過,那份溫暖就已足夠。而正是這種不安分之心,是郝鴻峰得遇貴人的第一個前提。

  重拾創業之心,再次上路的時候,郝鴻峰說,徐磊是他人生中第一個貴人。

  郝鴻峰第二次創業和第一次有異曲同工的地方——走街串巷發小報、貼傳單。彼時,中國保健品行業諸侯混戰,幾大品牌發動俯衝式營銷從空中殺到地面,諸如三株口服液的廣告都刷到了農村的豬圈上,渠道下沉之深,巷戰慘烈之貌,今已難見。

  目睹此狀,郝鴻峰找到了太原某保健品代理商公司,隨後拿著公司老闆給他的兩千塊錢啟動資金,租平房,到火車站找來10多個流浪漢,發報生意就這樣開始了。

  半個月發出一百多萬份,按照老闆當時發一份給三分錢的承諾,郝鴻峰應收款項三萬元,卻只陸陸續續拿到七千多塊錢。

  第一次找到老闆,老闆賴賬說,“我們銷售很不好,就是因為你們報紙發得很不好!”

  第二次找到老闆,老闆指著郝鴻峰,“你小子再敢來,我找黑社會揍死你!”

  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多年後回憶往事,郝鴻峰說,那一天他特別無助。太原的冬天特別冷,他只套了一件大一號的廉價西裝,口袋裡只有五毛錢。十多公里的回家路,一路走一路哭,一路哭一路走——世界比他的想象來得殘酷,那一刻他卻想起了曾經鼎力相助毫無怨言的兄弟徐磊。郝鴻峰發誓說,他一定要做一個有錢人。

  堅持在路上,或許只為溫暖我們的人。

  第二個貴人:義氣當先

  勵志創業:一個企業家人生路上的四個貴人 守得雲開見月明,眼看走投無路,命運又來眷顧,郝鴻峰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二個貴人。

  因為郝鴻峰講義氣、夠實在,當時一起發傳單的人後來都成了兄弟。裡面有一個人叫李忠鵬,李忠鵬對郝鴻峰說,“太原有個食品廠,食品廠的老闆叫翟連增,翟連增住的是別墅。乾脆我們過去把銷售承包了吧!”郝鴻峰說幹就幹。一個多小時後,翟老闆在床上親切接見了郝鴻峰。

  郝鴻峰這才知道,原來翟老闆癌症晚期大難不死,剛剛被家人從醫院抬回來。而他那所謂的食品廠也就一棟小樓,一樓工作間,七八個婦女正漫不經心地包著餃子;二樓就是老闆的家,也就是李忠鵬所謂的別墅。

  “小郝啊,我看你這個小夥子不錯,你來當頭兒。李忠鵬嘛,你就當副總。沒有基本工資,餃子我給你個底價,想賣多少賣多少,差價都算你們的。另外,我再給你們一棟別墅辦公!”聽上去,無人可用的翟連增,也有點病急亂投醫,不抱啥期望的意思。

  雖然與預想落差巨大,但郝鴻峰想得很實在,“賣餃子不就意味著每天可以吃餃子?這總比兄弟們每天啃饅頭強啊!”

  1999年的5月1日,郝鴻峰帶著他的十來個兄弟過來了。

  翟老闆給郝鴻峰的辦公別墅,其實是太原一條汙水河邊的違章建築。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除了一部還欠著幾十塊錢的電話。

  而當時翟老闆的餃子出廠價是兩塊八一斤,銷售走的是太原當地的小賣部。小賣部對外賣三塊三,一斤餃子可以賺五毛錢——可就算是五毛錢,到了夏天,人家也不願意賣啊。原因是小賣部只有一臺冰箱,用同樣的空間賣雪糕,利潤低點,可週轉快。

  怎麼辦?這是郝鴻峰有生以來第一次獨自開闢渠道。走超市渠道?首先是一萬多元的進場費給不起,其次45天的賬期也等不了,再加上此時三全、思念已經在北方市場聲名鵲起,翟家的“三無產品”怎麼可能打得過?

  直到某天,郝鴻峰路過一家小飯店,靈機一動——飯店渠道行得通嗎?他望望李忠鵬,說,“兄弟,你臉皮厚,人又長得帥,你進去試一下。”半推半就,李忠鵬還真去了,滿口郝鴻峰教他的“臺詞”,“老闆,這餃子放這,好賣就賣,不好賣就送你吃啦!”

  三小時後,李忠鵬的BP機響了,回電話,那頭飯店老闆火急火燎地吼,“餃子全賣完啦,再送20斤來!”郝鴻峰大喜。原來太原很多飯店以前都不願賣餃子,因為餃子製作時間長,還不如賣麵條省事。但北方人畢竟愛吃餃子,需求又擺在那兒——從前竟無人從這個渠道下手!經此一役,郝鴻峰開始猛攻太原的大小飯店。

  七個月後,翟老闆家的餃子終於有了名字——樂田園,一天能賣10噸,超過思念、三全成為太原最好賣的餃子。到那年年底,廠裡的員工增加到200人。郝鴻峰說,這是他一生都覺得驕傲的事。

  然而故事又該轉折了。不知是否受到銷售奇蹟的刺激,從沒做過這麼大買賣的翟老闆突然從病床上站起來了。他時不時到市場部轉悠一圈,瞭解瞭解思想,指揮指揮工作,其用意無非是告訴“同志們”——他才是樂田園的老闆。

  無奈銷售部的小夥子個個血氣方剛,這些人跟著郝鴻峰才算告別了流浪生活,他們覺得和老闆只是承包關係而非上下級。矛盾就此積蓄,發展到某天雙方竟對罵起來。事態好不容易平息後,翟老闆對郝鴻峰說,“小郝啊,現在生產一線也在打仗,我準備把你調到那裡狠狠抓一抓生產。”

  郝鴻峰知道,老闆是在趕他走人了。

  第三個貴人:感恩之心

  這又是一場非典型意義上的失敗。翟老闆和郝鴻峰約法三章:“一不能帶走一分錢,二不能帶走一個人。破壞這兩條規矩,我找人收拾你!”於是2000年的12月31號,面對他招來的一眾兄弟,郝鴻峰做了人生最精彩的一次演講,現場哭聲一片。

  把翟老闆列為自己人生的貴人,在我們看來是一個意外。但人生求勝的祕訣,或許只有那些失敗過的人才瞭如指掌。正是一直心存著一份感恩之心,才使郝鴻峰在人生之路上,不斷得遇各種各樣的貴人。而通過這一個趕他走的貴人,郝鴻峰知道,相比以前,此時自己就像是銅豌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因為他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

  這條路就是做渠道。樂田園餃子一飛沖天的案例歷歷在目,此時就不是他找貴人,而是貴人找他了。

  程鳳儀,當時山西洪洞酒類商貿公司的副總,雖說與郝只在其賣餃子過程中有著一面之緣,但他覺得郝鴻峰把自己放得低,做事又靠譜,表示願意引薦其做金星啤酒的代理。

  金星啤酒?大品牌啊,一個三無產品自己都能賣得高潮迭起,何況這個?郝鴻峰興奮極了。當年春節之後,郝鴻峰立馬找姐夫借了5萬塊錢,另外兩個朋友一個出資一萬塊做二股東,一個拿出一臺二手電腦作價7000塊錢做三股東——有錢有電腦再加上從金星借的那臺麵包車,山西百世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了。

  殊不知,啤酒銷售有淡旺季之分,郝鴻峰剛試水就撞到槍口上,幾萬塊錢半年不到就虧完了,只剩下一張2萬塊錢白條——自那以後,郝鴻峰發誓堅決不碰季節性產品。

  畢竟慧眼識英才,不忍英雄落難,得知百世酒業窘況,程鳳儀再度出手引薦郝鴻峰代理汾酒集團的一個子品牌——加佳酒。代理需要保證金,借錢是門藝術活。郝鴻峰環顧四周,最後硬是憑人品,從太太的領導以及當時的房東那裡借出錢來。

  接下來就靠郝鴻峰的渠道功夫了——第一個月賣了1000多箱,第二個月3000多箱,第三個月1萬多箱!貨拉回來根本來不及進庫,春節前一個超市的代理商來到郝鴻峰辦公室,一聽說沒貨氣不打一處來,十幾萬現金往天上一扔。郝鴻峰解釋說,“每斷一天貨,超市是要罰他錢的。”

  錢來得很容易。代理加佳酒,郝鴻峰第一年掙了100多萬元,第二年更是掙了500萬元。到第三年,廠商不幹了。原因是集團領導換了,而加佳酒由一個藉藉無名的地方品牌成長為橫掃山西的暢銷品,廠商關係開始重新博弈。

  有錢了,郝鴻峰卻不改自己的義氣、實在,對這種兔死狗烹的把戲,他嗤之以鼻,甚至發誓一定要再做一個品牌把加佳酒打下去。轉過頭來,他就代理了當地另一個酒品牌——“汾陽王”。

  2003年,非典剛剛在廣州露出苗頭,此時其他酒代理商並未有所動作,郝鴻峰卻給山西市場狠狠壓了一批貨——經歷過苦難的人往往害怕一夜回到解放前,對各種變數都保持高度警惕,這是歲月沉澱出的必然。繼而眾所周知,非典肆虐全國,太原與北京、廣州淪陷為全國三大重災區。由此,能保證在山西不斷貨的白酒只有郝鴻峰的汾陽王。

  幾個月後,非典過去,山西消費者已經認定了汾陽王,加佳酒自此一蹶不振。

  非典一役,百世酒業在山西大顯氣象。隨後,其代理業務蒸蒸日上,日漸發展為山西最大的酒類代理商之一,郝鴻峰也當上了山西代理商聯合會的會長,人生走向正軌。

  第四個貴人:學習之心

  可是有錢了就算成功嗎?2008年,在成都開糖酒會,一眾兄弟酒過三巡,有人提出百世公司的夢想是什麼?郝鴻峰大喝一聲:做世界最大的酒類流通企業!

  嗯,那現在的世界第一是誰啊?

  兄弟們立馬上網搜尋: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酒類流通企業英國迪亞吉歐,銷售額1000億元人民幣!郝鴻峰當時就傻了。“這個目標太遙遠……算了,我們還是做中國第一吧。”

  那中國第一是誰啊?金六福,一年30個億。藉著酒勁兒,郝鴻峰當場宣佈,百世酒業2018年銷售額要突破100億元!他改不了說幹就幹的脾氣,2008年5月,百世酒業為之成立戰略發展研究部,半年之後調研報告出來了:現實是,2007年山西整個酒類市場的盤子也就100個億,與此同時,百世酒業效仿蘇寧國美做名煙名酒連鎖店很不現實,先期試點的幾個連鎖店算上房租、運營費用,根本不具備複製能力。

  眼看連中國第一都做不了,郝鴻峰很低落。

  勵志故事_經典勵志故事_勵志小故事出身底層,他有一顆不斷攀爬的心。而攀爬的過程就是學習,就是採眾人之長,補一己之短。2009年的7月,郝鴻峰到清華大學上EMBA課,接觸到電子商務,頓時又激動了。在做渠道的郝鴻峰看來,酒這個東西最適合電子商務。第一,酒不愁賣,不存在款式問題,不存在過期問題;第二,酒的客單價高,抗跌性強,年頭越久越流行;第三,網上賣酒週轉率高,至於利潤,兩三瓶茅臺就能抵過一臺冰箱。

  那堂課的老師朱巖,被郝鴻峰視為自己人生的第四個貴人。

  此時國內尚無成功的酒類電子商務企業,想摸石頭過河卻找不到石頭,那就摸著自己的大腿吧!2009年8月,酒仙網註冊。郝鴻峰深知傳統企業做B2C兩眼一摸黑,開出兩百萬年薪外加期權在北京挖來人才。結果對方去太原考察一圈後回了一封郵件:第一,酒仙網很有前途;第二,郝總很有夢想;第三,我堅決不能去。

  太原畢竟是個小城市,要把酒仙網做到全國最大,物流配套、供應鏈管理都跟不上。2009年底,郝鴻峰將百世公司分成兩大業務板塊,百世公司留在山西,酒仙網揮師北京轉型純電子商務公司。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2010年年初的一天,郝鴻峰突然接到電話。“郝總不得了啦!”“咋啦?”“呼叫中心被打癱瘓啦!”“啊?”

  原來,為了吸引流量,酒仙網推广部門編輯簡訊:“凡當天在酒仙網註冊,都可以免費領酒一瓶。”推广部門要求每位員工將此簡訊轉發給身邊100個朋友。殊不知,簡訊產生了鏈式傳播效應,當天早上呼入電話達到幾萬個,而當時的呼叫中心座席只有近十個人……

  還有一個故事。2010年春節前夕,酒仙網以每瓶1099元的價格在網上開賣茅臺。殊不知工作人員並沒有對單子進行限購處理,結果來自上海的第一個訂單便將其打翻——該客戶訂了47萬元的貨,導致酒仙網幾乎整個春節沒有茅臺可賣。

  牛刀部落格微博初試頻頻自擺烏龍,郝鴻峰卻認為這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酒類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傳統的酒品流通分國代、省代、市代、區代、分銷終端6個環節,每環加價25%,酒仙網顯然打亂了原有生態,因此一開始郝鴻峰經常接到電話,“小郝啊,你這樣搞是要出事的!”

  然而,酒行業的品牌分散性決定堅冰是可以一步步打破的。就像京東商城當年打破傳統家電銷售模式,一旦有家電品牌與之合作,後續的合作品牌肯定會隨著企業銷售規模的擴張而增多。酒仙網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酒類電子商務企業。沒有人願意獨自抵抗大勢。

  回想自己當年成為有錢人的夢想,郝鴻峰會覺得有點好笑。現在他和一起進京的山西兄弟一起睡六人一間的集體宿舍。郝的上鋪是他的祕書,據說這個房間每天鼾聲如雷,但誰也不知道誰的鼾聲最大——就像13年前的太原火車站。

  人生最難,或許就是人賤心遠賤,身貴人不貴。倘如此,就能不斷遇上貴人。


歷經失敗挫折取得成功的事例經典集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精選
相關知識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經典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精選
科學家的成功故事經典
企業家的成功語錄
著名企業家的成功語錄
著名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關於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企業家的成功之道
餐飲創業者的成功故事
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