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睡眠相關的健康養生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睡覺是人生大事,擁有良好的睡眠可以令你精力充沛。但是怎樣的睡眠方式才是最好的?睡覺的朝向有講究嗎?下面將為你詳細介紹睡眠的養生保健常識。

  中醫提倡“未病先防”與“上工治未病”,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主張“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所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強調提高正氣與抗病能力為主的養生觀點。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通過調節日常生活方式,可以養生防病。至於睡眠養生,中醫自然也有獨到祕笈。

  注重睡眠可養生

  “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養生要領,便可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天人合一”的觀念全世界通用

  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人體不僅要維持體內迴圈和諧,還要注意與自然界外部環境的和諧。專家指出,隨著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變化,人體必然與之相適應,故有“四時養生”之說。秋冬季節,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強調睡眠養生正當其時。“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

  具體睡眠時間

  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睡覺的方位

  關於睡覺的方位有不同的說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於地球磁場的影響,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方位,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而我國古代養生學家卻認為,人的睡覺方向應該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變。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這就是考慮到“應四時所旺之氣而臥”的緣故,因中醫的五季與五方相應,有春東、夏南、長夏中、秋西、冬北之說,因此睡眠的方位也與當時節氣相應。

  中醫對睡眠的要求也很高

  專家指出,儘管這些理論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佈局的影響,而存在一定侷限性,市民其實不必太過拘泥於這些理論,而導致不必要的擔心。反而建議大家,應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入睡前應“安神定志”、飲熱牛奶或蜂皇漿,或用溫水沐足,最好能輔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腎相交”……這些措施對於提高睡眠質量有更明顯效果。

  藥膳調理睡眠障礙

  失眠、多夢、淺睡、易醒,相信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擾。這些睡眠障礙,屬於中醫理論“不寐”、“鬱病”、“虛勞”、“心悸”等範疇,與多種疾病相關,會引起不同型別的睡眠障礙。如鬱病多與西醫的抑鬱症、焦慮症或更年期綜合徵相關,年老體虛或久病重症而致“虛勞”也會影響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亂而造成的睡眠障礙,正與中醫“胃不和,則臥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帶來的心悸、氣促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也會影響睡眠。

養生保健的八大誤區
最好每週吃幾個雞蛋
相關知識
與睡眠相關的健康養生知識
關於日常飲水的健康養生知識
關於水的健康養生知識
冬天的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一定要知道的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與春有關的健康養生諺語
女性健康養生知識大全
中醫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春季健康養生知識小常識
健康養生知識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