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哲理寓言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寓言故事在巨集觀語義結構上具有轉喻特徵,這使得同一則寓言故事能夠生成不同的變,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故事

  故事:修路與架橋

  有個人的鄰居是個十分慳吝的人,人們都叫他吝嗇鬼。吝嗇鬼家裡糧滿倉、柴成垛,可他還總是裝窮叫苦,佔別人的便

  一天,吝嗇鬼家裡來了客人,吝嗇鬼把酒肉都藏了起來,裝著很為難的樣子,到鄰居家借了幾顆菜、一小盅油,回家煮了點稀飯“招待”了客人。晚上,等客人走後,吝嗇鬼一家才又重新做了香噴噴的飯菜,舒舒服服吃了一頓。其實吝嗇鬼家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可是他總希望著更加富裕。

  一天,吝嗇鬼忽然想起來要去祭土地神,因為他覺得土地神是能保佑他更加富裕的神。祭神是需要獻上供品的,吝嗇鬼希望土地神賜給自己更多的財富,卻又捨不得投入一點點供品。面對著家中的大米、白麵、魚肉、好酒,吝嗇鬼犯了難。他摸了摸雪白的米飯、饅頭,聞了聞香噴噴的臘肉薰魚,碰了碰蓋得嚴嚴實實的成壇的老酒,終於沒捨得拿出來。

  吝嗇鬼狠狠心、咬咬牙,拿半碗大米到鄰居家換了一碗小米飯,從當天吃剩的菜中揀了3條小魚,又將未喝完的半瓶酒帶上,就很慷慨地出了家門。

  到了土地神住的廟中,他擺上那些不像樣子的供品,認真地祈禱說:“土地爺爺,我拿了酒、魚、米飯來供奉您老人家,請您保佑我有更多的財富吧。讓我那乾旱的高坡地也都長出茂盛的莊稼;讓我那水澇的湖窪地也都收穫上萬石的糧食吧!請將我的這些財富和您的保佑傳給我的子孫後代,讓他們也年年豐收,永遠獲得多多的財富吧。”

  這個吝嗇鬼的要求實在是太多了,他不但希望土地神保佑他自己獲得許多,還希望保佑他的後代子孫也要得到許多。可是他供奉給土地神的又有多少呢?

  這種只知道無止境地向別人索取,卻不考慮對別人也應付出的人,會真的得到別人的賜予嗎?

  故事:無過之過

  晏子是齊國宰相,他輔佐齊王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繚的,為官三年,從沒做過什麼錯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卻把高繚給免職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覺得晏子這樣做未免不合情理,於是,他們勸阻晏子。有的說:“高繚侍奉先生三年,對先生向來都是言聽計從,並沒出過什麼差錯呀。”有的說:“按常理,高繚做滿三年,又沒有過錯,先生理當給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麼反而把他辭掉呢?這好像說不過去吧!”

  晏子對左右勸阻的人說:“我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料,必須用規矩來定方圓,要用斧子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應像這些規、矩、斧子、刨子,幫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幫齊王治國。可是高繚和我一起做事已經整3年了,對於我的缺點、過錯,從來沒提出過任何批評意見,也沒作過任何糾正。我並非聖賢,平時工作中難免有失誤,可是高繚只是一味順從我、稱讚我,這對我更好地為齊王工作又有什麼好處呢?非但沒有,反而有害。所以我決定辭退高繚,原因就正是你們所說的‘高繚無過’。”

  晏子真是一個有見地的賢相,他的用人標準是反對圓滑處世、一味討好上司。這個用人標準,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很有啟發的。

  故事:愚公谷

  有一次,齊桓公在出外打獵時忽然看到一隻鹿從前面飛快地跑過,於是他策馬緊追不捨,一直追進了一個山谷裡。齊桓公正不知此山谷為何處,恰好遇一老者齊桓公就問老者:

  “這裡叫什麼谷?”

  老者回答說:“這裡叫愚公谷。”

  齊桓公又問:“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老者說:“這是用我的名字來命名的。”

  齊桓公朝老者仔細看,疑惑不解地問:

  “我看你的相貌,毫無愚蠢之狀,為什麼說是用你的名字來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說:“讓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訴您吧。我曾經餵養了一頭母牛,母牛下了一頭小牛。後來小牛慢慢長大了,我便賣了牛買了一匹小馬。一個年輕後生看到我牽著一匹小馬,上前便喝斥道:‘你養的是一頭牛,牛是不能生馬的,你這馬是哪來的?莫不是偷來的!’於是強行把我的馬牽走了。後來鄉鄰們知道了這件事,都說我真愚蠢。他們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這個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桓公聽後也說:“依我看,你也的確愚蠢。既然那小馬是你用辛勤餵養的牛換來的,你為什麼要讓那個年輕人把它牽走呢?”說完,齊桓公不去繼續追趕鹿,調轉馬頭回宮去了。

  第二天上朝時,齊桓公把這件事講給他的相國管仲聽了。管仲一聽,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鄭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齊桓公兩次下拜請罪說:

  “在君王的屬土之內竟然出現這樣的事情,應該算做我的過錯啊!假如是堯帝時候,皋陶為掌管刑獄的官員,哪裡還會有人膽敢強搶人家的馬駒子呢?即使有這樣的情況,那被欺凌的老者也決不會輕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搶馬的人評理的。如今那老者知道處理訴訟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奪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馬給他算了。看來,這不是一個老頭愚蠢的問題,而是社會治理不力的問題。回頭讓我好好整頓一番吧。”

  齊桓公十分贊成管仲的意見,支援他放手整頓法治,懲治邪惡,伸張正義。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愚公在年輕人以強凌弱的情況下捨棄利益求得平安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想根本改變社會的治安狀況和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關鍵還在於領導的嚴於律己、認真治理和萬眾一心的積極參與。

 

故事

寓言故事的名稱及寓意
寓言故事哲理
相關知識
寓言故事哲理寓言故事
處事哲理名言
為人處事哲理名言
名言警句哲理格言
人生哲理寓言小故事
寓言故事哲理
哲理寓言故事
哲理寓言故事及寓意
關於哲理寓言故事
寓言類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