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際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那麼,如何改善社會中的人際關係,令人人友善、和平地相處,減少意見分歧的諍鬥,併發揮互愛互助的精神?佛教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廣種善因

  佛經雲:“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對修行人來說,修行成就與否,除自身努力外,尚需假外緣善知識的提攜、指導;若對一般人而言,人際關係好的話,做事自然事半功倍。由此可見,無論修行或處世為人,廣結善緣,實在十分重要。

  世間上最寶貴者,並非黃金、白玉,也非汽車、洋房;最可貴者乃是“緣分”。人與人要有緣分才能共事共處;人與事要有緣分才能成功成就;人與社會,乃至一切事事物物,都要有緣分才能完善圓滿。世界上有些人富可敵國,但沒有人緣,到處受人批評;有些人貧無立錐之地,反而到處得人同情,這就要看他過往所造的善、惡業,和平常是否與人“結緣”。所以,“結緣”就是播種;不播種,將來又怎可能有收成?結緣越多,就好像銀行裡的存款越多;銀行的存款多了,還怕事業不能成就嗎?世間上的一切功成名就,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靠“因緣”。

  現代的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一個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遇到問題時,有人可以和其討論,或伸出援手,此人通常較能應付壓力,不易被危機擊倒。進一步看,如果要維持"社會支援"的系統***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必須具有"愛與被愛"及"付出"的能力。一個人在事業或生活不順利的時候,因為內心比較脆弱,所以很容易對他人產生期待。我們自己時常在這種情緒低落的時候,把我們見到的每個人都當是我們自己的朋友,向他傾訴我們的不幸,並渴望獲得安慰與同情。

  之廣度有緣人

  由此可見,“緣”之一字,意義甚深。

  從三寶的立場來說,廣結善緣是指無差別地平等佈施。也就是用佛法教化眾生,有教無類,不論程度的高下、財富的有無、權勢的大小、地位的尊卑、智慧的深淺,對他們都是有求必應。因此,出家人接受一切供養,絕不挑剔;任何人只要發心供養,不論數量多少,也不論財物品類,都是以慈悲心、歡喜心來接收。因此在佛陀的時代,出家弟子便是如此,他們每日託缽乞食,挨家挨戶,貧富不拘,也不拘食物的的種類、質量,施主供養什麼就接受什麼,有多少就接受多少,直至滿缽或適量為止。這就是以平等心廣結善緣,又稱為“一缽千家飯,廣度有緣人”。佈施他人固然是結善緣,接受佈施也是結善緣。

  不過由於一般人的財力、物力、體力、智力和時間都很有限,所以,原則性和重點性的護持三寶、佈施貧病,也是廣結善緣的方式之一。例如:成就一人成佛,佛能廣度眾生,這樣也就間接地與一切眾生結了善緣。正如《四十二章經》中所說:“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初果聖人***。”乃至飯一已至無修無證程度的大解脫人,功德當然更大,以此可類推而知。

  之具體說明

  佛陀在《善生經》中對人際關係給我們很清楚的指導,而且將父母、師長、妻兒、親友鄰居、奴僕、沙門六種關係,列為佛教徒應該敬仰的物件。

  第一、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子女在雙親年老時負起扶養之責,代表雙親盡他們應盡的本分,保持家庭傳統於不墜而光大門楣,守護雙親辛苦積聚的財富勿令散失,雙親死後妥為殯葬。父母對子女也有責任,避免子女墮入邪惡,教令從事有益的活動,予以良好的教育,為他們從良好的家庭中擇配,並於適當時機付與家財。

  第二、師長與弟子的關係。弟子對師長必須恭敬服從,師有所需,必須設法供應,並應努力學習。另一方面,老師必須善巧訓練弟子,使成良好模範;應當諄諄善誘,併為他介紹朋友;學業完成之後,更應為他謀職,以保障他生活的***。

  第三、夫婦關係。夫婦之愛在佛經中稱為"居家梵行",也就是說這種關係是應當付予最高敬意的。夫婦應當彼此忠實,互敬互諒,向對方盡其應盡的義務。丈夫應當禮遇其妻,決不可對她不敬。他應當愛她,對她忠實,鞏固她的地位,使她安適,並贈以衣飾珠寶,以博取她的歡心。佛陀甚至不忘記提醒丈夫應以禮物贈與妻子,足見他對凡夫的情感是何等了解,同情而具有人情味。妻子應當照顧家務,接待賓客、親友和受僱的傭工;對丈夫愛護、忠實,守護他的收入,並在一切活動中保持機智與精勤。

  第四、親鄰關係。對於親友鄰居,彼此之間均應殷勤款待,寬大慈惠。交談時應當態度愉快,談吐優雅。應為彼此之福祉而努力,並應平等相待,不可爭論。遇有所需,應互為賙濟,危難不相背棄。

  所以,對於在人際關係上,佛法與現代情緒管理學,結果與方法都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在本質上,現代情緒管理學是從自我的快樂出發,因為我們能從幫助別人而獲得快樂;而佛法則從他人出發,這是同體大悲的表現。

夫妻人際關係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障礙
相關知識
佛教人際關係
佛教改善人際關係篇
淺談教學過程中的人際關係的意義
有關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教師人際關係培養
教師的人際關係
教師處理好幾個人際關係
教師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教師處理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