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三候的講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12月7日,迎大雪節氣,這意味著將進入隆冬時節。大雪三候:鶡鴠不鳴、虎始交、荔挺出。大雪詩詞: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大雪養生:天寒地凍多吃禦寒食物;保暖護住頭胸腳。今天,就來為大家講解大雪節氣三候。

  【節氣:大雪】一雪三候,一節宜養

  大雪三候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鶡鴠***hé dàn***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因天氣嚴寒陰冷,正處於陰氣極盛之期,按照傳統陰陽觀念認為陰氣盛極必衰,此時陽氣開始萌動。

  【第一候: 鵑鷗不嗚】鵑鷗即寒號鳥,為陰物感陽者,得陽氣則不再鳴叫;

  【第二候:虎始交】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老虎為陽物,感陽而交,所以會循陽氣的萌動出現求偶行為;

  【第三候:荔挺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循陽氣萌動開始抽新芽。

  “大雪”是用來描述氣溫變化的節氣,意思是天氣更加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一定是指降雪量很大。實際上進入“大雪”後的降水量普遍降低。

  大雪時節,正值農曆十一月初,此月又稱“冬月”,亦有:幸月、暢月、後十月、仲冬的別稱。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的話,又稱“子月”、“建子”。成語:寒冬臘月,即是指年前最冷的三個月,寒月為十月;冬月為十一月;臘月為十二月。

  大雪雅趣

  雪,是冬日風雅的代表,沒有雪,冬天便失去一半的樂趣。大雪漫天之時,怎樣才能體味到冬天真正的風景,著實是一件考量人品味的事情。

  古人以雪後收雪烹茗為高人雅事。唐代陸龜蒙雲:“閒來鬆間坐,看煮鬆上雪。”足見其高逸之風。《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一回,午後眾人小憩櫳翠庵,妙玉以梅花雪水招待釵、黛二人之敘述最為經典。乾隆帝一生“十全武功”,不可一日無茶,品盡天下名泉,雖愛玉泉山玉泉,然也以為不可與雪水相比:“更無輕於玉泉者?曰:有!乃雪水也。嘗收積素而烹之,輕於玉泉鬥輕三釐。雪水不可恆得。”可見雪水之珍。

  古人採雪,頗有法門,以大雪過後梅花上之積雪為上品、蓋土之雪為下品,以潔甕儲之,經年方可飲用。雪冰清玉潔,本來就不是人間之物,可以獨善其身;茶浮浮沉沉,清清淡淡,不濃烈,像極了君子的作風。雪與茶結合,不得不說聽起來清新脫俗。可惜,如今汙染過甚,雪水早已不可食。

  大雪習俗

  從古至今,中國人吃穿住行都講究順應時節變化。大雪隆冬的到來,自然不能忽視。

  1、大雪醃肉

  大雪醃肉大雪節氣習俗之一就是醃肉。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都要忙著醃製“鹹貨”。無論是家禽還是海鮮,用傳統的製作方法,將新鮮的原料加工成香氣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2、喝紅薯粥

  吃紅薯粥大雪以後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屋裡屋外都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3、觀賞封河

  觀賞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大雪養生

  中醫上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所以冬屬陰,要以固護陰精為本,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大雪節氣正是進補養生調養的大好時機。

  大雪節氣有四“補”

  大雪進補除需要考慮到地理性因素外,還要考慮個人的體質因素,譬如冬天手腳容易冰冷的人適合“溫補”,體質好的人則適合“涼補”。總而言之,大雪進補時應神補、食補、藥補、酒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1、保暖護陽氣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面板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冬月養生,宜藏不宜露,使陰陽平衡,可食牛羊鹿肉溫補保陽,亦可食鴨、菌、藕等護陰。

  2、起居宜早眠早起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黃帝內經素問》載,此時節養生之道核心在: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3、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4、泡腳按摩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5、多吃水果和蔬菜

  大雪節氣,室內氣候乾燥,新鮮蔬菜減少,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大雪禦寒,可以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薑、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少吃肉食、生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以保證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

  6、通風健腦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7、保養精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節氣 | 大雪:大雪三候,心遨天地

  ❄ 大雪三候

  鶡鴠不鳴:大雪之日“鶡鴠不鳴”。鶡鴠是寒號蟲,求旦之鳥,大雪時,此陽鳥感陰至極而不鳴,“夜之漫漫,鶡鴠不鳴”。

  虎始交:大雪後五日“虎始交”,老虎已經感知到微陽,開始交配了。

  荔挺出:再五日,“荔挺出”,荔挺似蒲而小,荔挺大約就是笤帚苗。

  ❄ 大雪詩詞

  北風行

  唐 ·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夜雪

  ❄ 大雪民俗

  大雪時節,全國各地人們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裡賞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有一段話描述了杭州城內的王室貴戚在大雪天裡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兒,並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並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滑冰是冬季遊戲之一,古時稱為冰嬉。北方嚴寒,河流凍得堅實,有的地方汲水澆成冰山,高三四丈,晶瑩光滑,人們縛皮帶蹬皮鞋,從山頂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仆倒者為勝,這種遊戲叫做打滑撻。

  在臺灣,大雪時節臺灣也是捕獲烏魚的好時節。俗諺:小雪小到,大雪大到,是指從小雪時節,烏魚群就慢慢進入臺灣海峽,到了大雪時節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烏魚沿水溫線向南迴流,彙集的烏魚群也越來越多,整個臺灣西部沿海都可以捕獲烏魚,產量非常高,常被當做上等佳餚來招待賓客。

  ❄ 大雪養生:強體抗寒

  民間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為冬作物創造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

  天寒地凍多吃禦寒食物

  進入“大雪”節氣後,意味著將要進入隆冬時節,禦寒成為頭等大事。專家介紹,對於畏寒怕冷的人,要多穿衣服加強保暖,適當多吃含鐵元素和碘元素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黑木耳、大棗、乳類、海蜇等,有助於提高禦寒能力。患有心腦血管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

  保暖護住頭胸腳

  人體的頭、胸和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女性朋友冬季穿上坎肩,可以防肩背受寒。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冬季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圍巾很重要。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禦寒的能力較差。大雪時節應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是不錯的養生之法。


大雪節氣詩詞及賞析
大雪節氣喝什麼茶好
相關知識
大雪節氣三候的講解
適合大雪節氣養生的湯推薦
大雪節氣南方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大雪節氣該喝的養生湯有哪些
大雪節氣養生的禁忌有哪些
適合大雪節氣進補的食譜
適合大雪節氣進補的食譜
大雪節氣養生的原則與飲食特點
大雪節氣進補的美食
大雪節氣養生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