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各地飲食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其實關於夏至的飲食習俗有很多,具體夏至習俗吃什麼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夏至習俗吃什麼,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夏至習俗吃什麼

  No.1 生菜、涼麵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吃生菜、涼麵了。

  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慾,但是又不會因為過於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

  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麵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No.2 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

  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No.3 夏至羹

  每逢夏至,合肥市民都有吃麵食的習俗。

  其中,“夏至餅”就是當地人最愛吃的美食之一。

  通常的做法是將雞蛋、韭菜、粉絲、肉丁等食材切碎,佐以調料攪拌在一起,夾在麵餅中,下鍋煎至金黃焦脆,即可食用。

  No.4 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於門檻上,吃豌豆糕,以防百病。

  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

  No.5 夏至蛋

  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

  夏至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後加紅棗煮湯吃,叫“吃夏至蛋”。

  民間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雲“夏至吃蛋,石板踩爛。”

  No.6 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

  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遊戲。

  No.7 圓糊醮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

  諺雲:“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

  浙江紹興至今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No.8 餛燉

  無錫人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

  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民間還有吃了餛飩之後,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

  No.9 荔枝

  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兩者合吃不熱。

  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適量。

  拓展知識

  夏季飲食注意6方面

  1、夏季失水多,應多喝水

  夏季多喝點水,而且是溫水比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開水。身體要隨時保持水分和補充水分,水在人體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明,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面板乾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另外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2、補充鹽分和維生素。

  營養學家建議: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補充維生素B1、B2各2毫克,維生素C50毫克,鈣1克,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於健康。也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腎、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果汁。

  3、不可過食冷飲和飲料。

  氣候炎熱時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雪糕、冰磚等 是用牛奶、蛋粉、糖等製成的,不可食之過多,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誘發腹痛、腹瀉等疾患。飲料品種較多,大都營養價值不高,還是少飲為好,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甚至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4、夏季飲食以清淡為主

  夏季飲食以清淡、苦寒、豐富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佳,不要食用黏膩食品,阻礙胃腸消化,勿過飽過飢。夏季酷暑炎熱、高溫溼重,吃苦味的食物,就能清洩暑熱,便可以健脾,增進食慾。夏季汗多易傷陰,食酸性食物能斂汗。

  5、夏季飲食調配方面要注意

  細糧與粗糧要搭配吃,稀與幹要適當安排。一個星期應吃三餐粗糧,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乾飯,晚上吃粥。葷食與蔬菜配製要合理,夏天應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葷食。夏季,肉類以瘦豬肉、牛肉、鴨肉及魚蝦類為好,老人以魚類為主,輔以瘦豬肉、牛肉、鴨肉等。

  6、加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熱天適當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慾、健脾利胃。
 

  

改善脫髮吃什麼比較好
秋季有哪些飲食養生方法
相關知識
夏至的各地飲食習俗
小寒時節各地飲食習俗
小寒吃什麼傳統食物以及各地飲食習俗
霜降時節各地飲食習俗
白露各地飲食習俗介紹
立夏節氣各地飲食文化特色
小寒這天各地飲食習慣
小寒這天各地飲食習慣
夏至的健康飲食方法
大寒的傳統飲食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