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的心理需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寶寶到了這個世界上,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不斷的接受社會的教育了,而且也會逐漸的融入到這個社會的生活當中。寶寶0歲到三歲這段時期,寶寶睡得香吃的飽,自然也會有心理需求。下面就讓心理健康專家來為大家講一講,這段時期寶寶的心理需求。

  

  清晨醒來睜開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臉

  寶寶需求每天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早上醒來後不必馬上被大人催著趕著要他起床;讓他睜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歡的親人的笑臉相迎:“寶寶早,寶寶睡好了嗎?太陽公公請寶寶起來啦!”幾分鐘後,等寶寶完全甦醒,心情愉快了,再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臉。

  2歲以後的寶寶可以和父母同桌進早餐,早晨這段時間雖然短暫,但寶寶卻能在與父母短暫的相處中感受到親切和歡快。

  當爸爸媽媽離家去上班,要擁抱或親吻寶寶的臉,和他面板接觸,以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說上幾句鼓勵他的話,微笑著和寶寶說再見。清晨的這一段時間,父母的笑臉和關心會給寶寶的一天帶來新的氣息和良好的情緒。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視寶寶的心理需求,只顧自己趕時間,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時間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緒不好,動作和語言難免粗魯甚至暴躁。

  這樣的情景十分常見:爸爸媽媽慌慌張張地做事,嘴裡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點起床。”“怎麼這麼慢?快點吃飯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總是遲到”。

  這樣慌張糟糕的開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親切,而是煩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臉,而是緊張厭煩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後,情緒消極,心理不安,這會影響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想和父母說話玩耍

  3歲前的寶寶特別依戀父母,常想和父母親近,說說玩玩。因此,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後,應該花一點時間聽聽寶寶的述說、提問,併為寶寶念兒歌,講故事,唱唱歌或和他遊戲。所花的時間並不多,爸爸媽媽自己也可輕鬆一下,調劑在外工作一天的緊張情緒,又能給寶寶帶來快樂和安慰。寶寶的心理得到了滿足,反而會很高興地獨自去玩或幫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有的爸爸媽媽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務,晚上還要讀夜校,有的要看電視或打麻將,常只顧及寶寶的生活需求,而忽視寶寶的心理需求,不把寶寶的情感要求放在心上。當寶寶拿了玩具找父母玩或對父母說話時,聽到的回答是:“別來打擾我,你自己去玩吧!”有的甚至嫌寶寶干擾了他而罵孩子:“真討厭,你沒看見我正在忙嗎?”

  一心想和爸爸媽媽親近,結果卻遭受到父母的冷淡和不歡迎,寶寶肯定會強烈感受到難過和沮喪,發脾氣哭鬧也是難免的。有的爸爸媽媽埋怨寶寶不乖,會“作”,卻沒有想到原因其實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環境裡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寶寶幸福的搖籃,寶寶需要在父母恩愛、家庭成員和睦、相互尊重的環境裡生活,這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員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出言不遜、行為粗魯,會讓寶寶緊張、擔憂;或者由於情緒不好,大人將怒氣出在寶寶身上,把寶寶當成“出氣筒”,更讓寶寶委屈、不知所措。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鬧離婚的時候,互相爭奪孩子,以孩子喜愛之物引誘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對對方,使寶寶不知何從,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虛偽、說謊及見風使舵的不良行為,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並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

  別看寶寶小,其實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在他們的內心當中,總是期盼著得到父母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夠從小就有自尊心產生,等到成年之後也會學著去尊重他人。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注重家庭氛圍的構建,要有民主氣氛。

兒童補鋅方法推薦
兒童各個年齡段的肢體語言
相關知識
三歲寶寶的心理需求
嬰兒期寶貝心理特點_嬰兒期寶貝的心理
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
有關大學生的網路心理需求的論文
受眾心理需求與電視新聞編排的關聯探討論文
面對砍價顧客三招必勝的心理戰術
孩子的心理需要
有關大學生的網路心理需求的論文***2***
老人心理需求總結
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