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輸液的危害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面板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長時間輸液的危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

  降低寶寶抵抗力

  長時間的輸液,寶寶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以至於再發生感冒發燒時,寶寶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會慢慢出現發燒病症,主要就是因為寶寶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了。

  普通藥劑對寶寶失效

  當寶寶流鼻涕、打噴嚏時,一般吃些感冒藥就會好轉,但是對於長期輸水的寶寶,吃藥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藥片的藥效慢,不如輸液來的快,很多家長都想寶寶快些好,所以還是去輸水,如此會造成了惡性迴圈。

  加重肺部負擔

  人體最窄處的毛細血管不超過10毫微米,一旦輸液藥品微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藥品進入血液後,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都會被肺過濾出來,停留在肺裡,致使肺形成纖維化,呼吸能力就會下降,同時可能影響全身氧的供應。

  微粒汙染的嚴重危害

  生產或使用的過程中, 注射液經過各種途徑汙染後就會殘留一些輸液微粒, 如橡膠微粒、不溶性無機鹽,活性炭微粒等, 如果處理不當時會易產生全身性或區域性性的感染, 例如: 過敏、發熱等。區域性反應有輸液性靜脈炎。輸液微粒的汙染病由於掩藏在其他的疾病中, 很難再早期發現, 且致病過程緩慢, 所以會給診斷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靜脈注射時,注射器的使用時間過長或受到空氣細菌或操作人員的汙染, 注射部位面板消毒不嚴格等均可能導致細菌病毒的感染。靜脈輸液時, 微粒的汙染是無可避免的, 因此在一定要謹慎輸液。

  輸液的併發症

  一是出現發熱反應。這是輸液中常見的一種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輸入的溶液或藥物製劑不純、消毒儲存不良等所致。患者表現為發冷、寒戰和發熱。輕者發熱在38℃左右,在停止輸液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熱達40℃~41℃,並有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二是空氣栓塞。這是由於輸液管內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線不緊有漏縫,或加壓輸液、輸血無人在旁看守時,可能發生的危險併發症。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時,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紫紺和缺氧,並可立即導致死亡。

  三是靜脈炎。這是由於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剌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而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靜脈炎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的感染。患者沿輸液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區域性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輸液的注意事項

  輸液時,護士會根據情況,定好輸液的速度,患者不可自行調節。第一這和液體性質有關。例如甘露醇需快速滴入,才能起到脫水作用;氯 化鉀則需緩慢滴入,以減少對血管的刺激,如過快,可引起心跳過慢,甚至心臟停搏。第二還受年齡影響。老年患者輸液速度過快易誘發心力 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輸液時最好不要空腹。因為藥物進入靜脈血管後,隨著血液迴圈進入胃腸毛細血管,刺激胃腸道黏膜,導致胃液分泌增多,若無食 物中和,會引起泛酸、噁心、嘔吐、疼痛等症狀。就餐後輸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些症狀。

  輸完後,患者可用另一隻手的大魚際輕壓針眼處3—5分鐘,不要揉,以防針眼處皮下淤血。凝血功能較差或使用抗凝劑的患者,可適當延 長按壓時間至10分鐘。半個小時之內不要用熱水洗手,不在同側測血壓和手提重物。

  知道了輸液時最好不要空腹,如果區域性出現淤血,24小時之後可用熱毛巾溼敷。

  輸液的危害預防措施

  1、嚴格遵守《抗菌藥物臨床用藥指導原則》及執行《合理用藥原則》: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配合藥師參與指導用藥管理,使輸液安全合理。必要時採取處罰的方式加以控制。

  2、糾正醫護人員的醫療習慣和行為,改善服務理念,降低或減少輸液。

  3、普及宣傳用藥知識,告知病人不合理輸液的危害,改善病人就醫行為,不鼓勵不提倡輸液,而是鼓勵科學的用藥。

  4、 醫療機構尤其是醫護人員應採用多種方式向患者和家屬宣傳輸液知識,醫護人員在治療時應該提醒患者要配合遵守用藥原則,可減少不合理輸液,從而降低輸液反應。
 

持續輸液的危害
輸液後的危害
相關知識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有哪些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有什麼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有什麼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大嗎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大嗎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
長時間輸液的危害
輸液的危害有哪些呢
輸液的危害有哪些呢
輸液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