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案例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競爭的加劇,當代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擇業、就業等方面的壓力逐漸增強,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摘要

  目的:

  通過對大別山區的 留守兒童 的心理健康調查和分析,以瞭解其心理健康狀況。

  方法:

  採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對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野菊坳小學四到六年級的88名在校學生進行測量。

  結果:

  1.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之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2.在情緒障礙因子上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差異,其它方面差異不顯著。

  結論:

  大別山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非留守兒童,而情緒障礙應該成為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測驗;大別山區

  二、引言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由於諸多條件的限制,很多農民工在自己進城的同時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就讀所要面對的種種現實問題,比如較差的住房條件、高昂的借讀費用、工作不穩定無法照顧孩子等等。於是,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由長輩或其他人代為照看,最終形成了父母雙方或一方與孩子兩地分隔的局面。在這種現狀下,新的群體 留守兒童 應運而生。

  農村 留守兒童 是指農村地區因父母雙方或單方長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單方或長輩、他人來撫養、教育和管理的兒童。他們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撫養、教育和關愛,由此產生了留守兒童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儘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在過去幾年就已經存在,但一直未引起家長、學校、社會的重視。《中國教育報》20xx年8月15日報道,有關課題組在甘肅、河北、江蘇等省開展的調查結果表明,留守兒童在農村兒童中所佔比例相當高, 留守兒童佔農村學齡兒童數的47.7% 。 ***段成榮、周福林, 20xx***我們實踐團隊認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會在學習表現、行為習慣、情緒、道德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為此,我們在留守兒童這一大的實踐題目下,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

  三、研究的物件、工具和方法

  研究物件:以黃岡市羅田縣勝利鎮野菊坳小學4-6年級學生作為研究物件,其中男生54人,女生46人,年齡在9-13歲之間。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88分,回收率88%。

  研究工具:我們採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MHRSP***。這是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和小學老師共同編制的一份心理健康問卷,總共80道題,從8個維度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價。本測驗為團體測驗也可以單獨個別施測。

  研究方法:測驗以班級為單位,採取團體測驗的方式,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

>>>下一頁更多精彩“”

小學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心理健康諮詢教師崗位職責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案例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報告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報告
高三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報告
高三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調查報告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及應對策略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