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筆法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這麼有藝術價值跟他的字型有直接的聯絡。一部優秀的書法作品離不開筆法的掌握。那麼,關於王羲之的筆法特點,你欣賞過嗎?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書法筆法特點,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筆法的六大特徵

  王羲之筆法是具有篆隸遺韻,匯碑、帖線條優勢,集篆隸、楷書用筆習慣,以絞轉為主要特點的豐富用筆,細而化之具有六個方面的主要特徵。

  ***1***具有篆隸遺韻

  這是王羲之筆法最為重要的特徵。篆隸遺韻是篆書和隸書書體所呈現出的高古、樸拙、厚重、蒼茫、大氣的精神美。《東觀餘論》有評價:“晉史稱王逸少書暮年方妙,昇平帖昇平二年書,距其終才三載,正暮年跡也。故結字比樂毅告誓諸帖尤古質,殊類鍾元常,渾渾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賞未易遽識也。”

  ***2***具有篆隸用筆習慣***轉多折少、曲多直少的絞轉用筆***

  篆書用筆最大的特徵是筆筆中鋒,所有的轉折幾乎都接近於平動使轉,沒有轉折***像祁三公山碑等個性風格獨特的篆書碑帖除外***,曲線較多,幾乎沒有提按、頓挫。隸書用筆的主要特徵是橫折幾乎都是絞轉筆法,轉折很少或沒有;橫直線較多,橫直線之中由提按、絞轉筆法形成的“波曲”、“一波三折”較多。篆書和隸書共有的用筆特點是起筆和收筆都講究藏頭護尾,尤其注意線條中段的充實、厚重。在書論中,我們經常講的古法、古質,“法”在哪裡,“質”在哪裡,可能就深藏線上 條的中段裡。

  ***3***具有楷書用筆習慣

  這裡所說的楷書,不是特指哪一個朝代的楷書,而是立足當代縱觀整個書法史就所有楷書和其它書體相比較而言,楷書的用筆特點一是注意線條的起筆和收筆,起筆和收筆的動作做得精緻、豐富而到位;二是運筆形成線條中段的動作以提按為主,很少有絞轉筆法;三是橫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轉折,有明顯的折筆動作。

  ***4***用筆速度遲澀

  用筆的速度是影響線條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速度幾乎不影響線條的形,但卻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線條的質感、節奏和內蘊。包世臣雲:“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萬毫齊力,故能峻;五指齊力,故能澀。分隸相通之故,原不關乎跡象……”劉熙載言:“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不期澀而自澀矣。”

  ***5***轉折處以絞轉筆法為主

  王羲之在橫折的處理上有自己獨到的一面,特別是與後世書家比起來,王羲之的橫折處理基本以絞轉使轉為主、轉折為輔,而後世書家除了唐代的顏真卿還有時使用絞轉使轉以外,其他書家在橫折的處理上幾乎都是採取轉折的筆法,使轉筆法少之又少。

  ***6***用筆精緻細膩、豐富多變

  在前文的論述中,如王羲之《初月帖》與陸機《平復帖》的筆法比較分析中,還有很多地方都提及,包括上邊分析的王羲之筆法五個方面的特徵,都是這一觀點的論據,也都說明王羲之在用筆上的精緻細膩和豐富多變,更多的時候王羲之的筆法是一種隨機賦形、隨形賦法,簡直是神來之筆,難以捉摸。

  王羲之的書法特點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是什麼?

  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浮雲,矯如驚龍”。王羲之的書法精緻、美侖美奐,是極富有美的觀賞的。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唐太宗李世民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蒐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摹制多本,賜給群臣。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萬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書者,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雲:“廿餘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一千六百多年來無數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傑出的書法智慧所營造成的迷宮。

  王羲之行書與楷書的書法特點

  楷書

  楷書體或稱正書體、真書體,是在隸書體嬗變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書體。在漢簡中,已見雛形。在隸書盛行的東漢,楷書只在民間流行。到了東漢末、三國、西晉,由於文人士大夫的加工和提煉,形成了不同於隸書的體勢,才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一種趨時的書體。王羲之的楷書“俱變古形”,對今體楷書的定型做出了積極貢獻。

  東晉時期,王羲之異軍突起,其書寫的小楷書,已受時人珍視。代表作有《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太師箴》、《洛神賦》、《勸進表》等。唐初,唐太宗在收羅王書時,將《樂毅》、《黃庭》、《畫贊》、《蘭亭》等帖收入內府。

  王羲之的楷書,直接由衛夫人和叔父王廙傳授,屬於三國時魏國鍾繇系統。他在楷書方面的“俱變古形”,應該是相對於鍾繇的楷書風貌而言的。鍾繇的楷書真跡,當時王羲之能見到的很多,確有記載的有《尚書宣示表》。那是他的從伯父王導從琅邪帶到建鄴***今南京***後,又送給他的。後來,王羲之又將這本真跡借給了小他三十歲的王修。王修死時,其母將《宣示表》陪葬。所以,傳世的《宣示表》,實際上是王羲之的臨本。而這個臨寫的《宣示表》,與傳世的鐘繇的《薦季直表》,都是按官樣書式所寫的奏表,可以代表鍾繇的楷書風采。鍾繇的楷書還具有濃厚的隸書筆意,特別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隸書中那種著意翻挑、飛揚的筆勢,在他的楷書裡十分明顯。但是,這種翻挑與飛揚的筆勢,在王羲之的楷書裡不見了,代之以回鋒收筆、規整勻稱的楷勢。

  作為初具規模的楷書,鍾繇楷書的筆畫形態,有的長而逾制,有的臨時從宜,一字之內,筆畫之間的結構關係尚不明確,因此,規範不全,結合鬆散,豎短橫長,狀似扁隸,有橫張之勢。這類態勢,在王羲之楷書中已大為改觀。王書將縱向筆畫向下伸引,使其挺直,用筆內擫,其他點畫對稱呼應,所以有縱展之勢。王羲之的用筆,一改鍾書的隸筆起止,在起筆處有挫衄的按筆動作,多以方筆入紙;而收筆處不著意折筆重按,而是輕提回帶;在運筆速度上是緩前急後;在筆畫形態上求其勻整遒勁,勢如列陣。經過這樣的改造,楷書字型在王羲之手裡,筆畫之間的配置關係基本確立,結體變橫張為縱展,規整勁健,雍容爾雅,儀態大方。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經過這一鼎改,王羲之將楷書引入了端莊而生動的“今體”階段。而這個變化的最終完成,則是在法度森嚴的唐朝。

  行書

  行書與楷書一樣,兩漢時期,已在民間流行。從漢簡中,可以看到早期的行書。這種早期的行書也是由隸書的實用書寫逐漸發育而成的一種新興的書體。它簡潔,開張,結體鬆動,隸味很濃。到了東漢,行書走入上流社會,得到不斷的整理和規範。張懷瓘《書斷》載:行書集大成者是東漢的劉德升,他被稱為“行書之祖”。劉德升,“字君嗣,潁川人,桓、靈之時***公元一四六年——一八八年***,以造行書擅名,雖以草創,亦甚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同上書***。行書體當然不是劉德升一人所“造”,但劉德升有無人可代的整理之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鍾繇、胡昭二人學書於劉德升,然風範各異,時稱“胡肥鍾瘦”。胡昭,字孔明,潁川***今河南許昌,公元161——250年***人。志行高尚,不願為官,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娛,尤善隸行,與鍾繇、邯鄲淳等齊名。特別是函牘書,為時人楷模。但作品無一留世。鍾繇,字元常,潁川人。後漢獻帝時,為尚書僕射,封武亭侯。曹魏時任宰相,封定陵侯。善銘石書***隸書***、章程書***楷書***、行押書***行書***三體。因其官高位顯,書法風靡一時。他的行押書體至王羲之時,尚在流行。

  晉武帝司馬炎建國之初,曾策訂文字,將鍾繇、胡昭二人的書法定為標準體。王羲之早年習字,自然不能逾越鍾、胡兩家範例。王羲之比較了胡、鍾二家的書法,遵照衛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的傳統,選擇了鍾繇書風。鍾繇行書的特點,約與西晉時《李柏文書》相彷彿,或者更為古樸。撇、捺發育不全,隸書味重,縱畫短促,橫畫粗長,稍逞左傾的橫張態勢。

  王羲之早期行書《姨母帖》,尚殘留隸書那種橫平豎直的書寫習慣,用筆起伏、頓按的幅度不大,很少映帶。書寫速度較為平緩,近於勻速,風格古拙質樸,不脫鍾繇法度。王羲之後期的行書作品,風格大變,面貌一新。代表作品有:《蘭亭序》、《喪亂帖》、《孔侍中帖》、《遊目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遠宦帖》、《上虞帖》等。這些作品,筆畫體態都有生動的欹側之勢,“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 樑袁昂《古今書評》***。這種欹側之勢,在結構上遒媚緊斂,勢巧形密,蘊藏著一種行而突止、蓄而待發的“勢”和“態”,即所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字與字之間有起承轉合的映帶,似斷若連,如“煙霏露結”。這類風格的行書,在王羲之作品中佔有很大比例,是他行書風格的主調。

  王羲之的新體行書一出,鍾繇的行書就顯得既古又舊了。東晉人士崇尚華美,時風趨新厭舊,王羲之的行書成了達官貴族、士大夫文人模仿的範本,從而結束了鍾繇行書統領書壇的時代。

  王羲之的新體行書中鋒、側鋒互用,每字即見,運筆速度較為迅疾,有振迅遒勁的風神。由於筆勢連貫,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更加緊密,點畫的態勢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捺腳,不再是重按後平出,而多作長點狀的反捺。王羲之將草書筆法引入行書,從而使行書體勢具備了欹側遒媚的風格。他的《蘭亭帖》,筆法變化豐富,筆力勁健,速度勻暢,形態豐纖適度、自然含蓄,結體沖和安祥,不激不厲。《喪亂帖》則筆速較快,跳躍捭闔,行中帶草,單字相接,感情激盪,筆畫勁落。此二帖是王羲之新體行書的代表作,成為行書的“法典”,為後人所遵循。
 

王羲之筆法的六大特徵介紹
王羲之的碑帖
相關知識
王羲之筆法特點
王羲之筆法的六大特徵介紹
王羲之的字特點
介紹王羲之字型特點
王羲之的筆法特點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是什麼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法作品圖片
王羲之書法典故介紹
明朝書法家王鐸的書法特點
王羲之書法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