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羲之聖教序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聖教序是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作品之一,他的這個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參考價值。那麼,關於聖教序,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聖教序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的聖教序介紹

  《集王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書。30行,行83~88字不等。《金石萃編》載: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寬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現藏西安碑林。王氏書跡大都賴此以傳,故為歷代書家所重。《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後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併為附記。

  懷仁是長安弘福寺僧,能文工書,受諸寺委託,借內府王羲之書跡,煞費苦心,歷時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跡,鹹萃其中”。碑文選自王書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風、朗、是、崇、幽、託、為、攬、時、集等字皆取自《蘭亭序》。由於懷仁對於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度,致使此碑點畫氣勢、起落轉側,纖微克肖,充分地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

  當然這種集字的做法也有相當的侷限性。如重複的字較少變化,偏旁拼合的字結體缺少呼應。自此碑以後,效集王羲之書或其它大書法家書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等均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聖教序》最為成功。

  聖教序的由來

  《聖教序》的由來:唐代僧人玄奘法師西行取經 ,歷盡千辛萬苦,冒生命危險,才到達印度。在他取經迴歸長安時,舉國為之震動,太宗對於玄奘艱苦取經的偉大精神非常感動,並謂 “勝朝盛事”,對於他在佛學方面的成就,也極端推崇,於是在貞觀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長安弘福寺中,專門翻譯梵經。併為其翻譯的《瑜伽師地論》賜予序文,這便是《聖教序》的由來。

  《聖教序》成文以後,為了永垂後世,昭示天下,乃籌備將其刻於碑石流傳,又因為太宗皇帝深愛王羲之書法,故大家認為這篇碑文,非書聖王羲之書法“不足貴”,然王羲之乃晉人,不可再起而書之,於是請弘福寺沙門懷仁擔任集字拼文工作。 釋懷仁原是一名擅長王羲之書法的僧人,據說他還是王羲之的後裔,懷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書法拼就《聖教序》全文。太宗為了方便懷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許將宮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跡供給鉤摹綴集。

  傳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請朝廷貼出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一個字,賞一千金。因此歷史上又流傳了王羲之一字值千金的佳話,這塊歷盡千辛萬苦所刻成的名碑也就獲得了“千金碑”的美稱。字是收集全了,可兩大麻煩來了。一是碑文裡有些字王羲之沒有寫過,還有就是收集的字大小不一。不過,這些難不倒聰明的懷仁和尚。沒有的字,他就用王羲之寫過的偏旁部首筆畫拼。大大小小的字有點兒不好辦,不過,採用燈影成像原理,不就可以把大字縮小,小字放大了嗎?《聖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序、太子記以及太宗答、太子箋答、玄奘所譯心經等五種,懷仁經過了長達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湊、苦心經營,終成此碑。足見《聖教序》乃王羲之書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廣採王書之眾長,非常注重變化和銜接,摹刻亦頗為精到,因此可以說,“聖帖”是從王氏書跡中經過挑選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書的精華,可稱最佳典範。

  清人蔣衡在《拙存堂題跋》中說: "沙門懷仁乃右軍裔孫,得其家法,故《集字聖教序》一氣揮灑,神采奕奕,與《蘭亭序》並驅,為千古字學之祖"。《集字聖教序》問世後,宋、明、清以來的歷代書家對這一作品評價甚高,稱之為"百代模楷。模仿羲之書,必自懷仁始。"的確,這一碑刻充分地表現出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精美典雅和靈動多姿。此碑功德無量,直至今日仍是我們學習書法不可多得的珍貴碑帖。

  聖教序的主要特點

  主要特點是:***1***字數多。全碑共1900餘字,字字精雅飄逸,款款相映成趣。***2***字型多。全碑將王羲之的楷書、行書、草書雜糅其間,大膽地搭配、組合、整合,動靜結合,揮灑自如,對後世書法尤其是當代書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3***變化多。一是筆法十分豐富,楷、行、草、隸、篆各種筆法無不用之其中;二是結字新穎生動,平中見奇,開合有度,欹正相依,靈動多姿;三是重複的字、偏旁部首無不體現變化翻新。
 

勵志詩句七言絕句_勵志的七言古詩
關於柳公權的代表作
相關知識
集王羲之聖教序簡介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作品圖片
集王羲之聖教序書法作品圖片
集王羲之聖教序行書圖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作品
王羲之聖教序碑
王羲之聖教序特點
臨摹王羲之聖教序作品的圖片
王羲之聖教序高清圖欣賞
聖教序集王羲之字碑帖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