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菜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快到冬季了。現在就要為冬季養生做準備,進入冬季後,天氣漸漸變冷,寒氣逼人,食療養生進補要抓緊了!那麼有哪些呢,小編現在就告訴你冬季養生食譜推薦,快來看看這篇文章瞭解詳情吧。

  冬季養生食譜推薦

  1、蘿蔔燉牛肉

  材料:白蘿蔔450克,牛肉100克,大蔥15克、姜,料酒10克、醬油,鹽4克,味精2克,八角3克,花生油40克。

  做法:將蘿蔔牛肉清洗乾淨,切塊,分別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將鍋中油燒熱,加入大蔥姜、八角、鮮湯、料酒、牛肉塊,等到牛肉煮爛再加入白蘿蔔,燒開,將浮沫撇掉,等到蘿蔔煮爛之後加入剩下那些調味料就可以了。

  功效:白蘿蔔有豐富的維生素,牛肉有豐富蛋白質及氨基酸,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2、臘八粥

  材料:芡實、薏仁米、白扁豆、蓮肉、山藥、紅棗、桂圓、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

  做法:先取上述除粳米以外的八種原料煎煮40分鐘,再加入粳米繼續煮爛成粥。分頓調糖食用。

  功效:可健脾胃,補氣益腎,養血安神。適用於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洩瀉、口渴、咳嗽少痰等。

  3、冬筍老鴨湯

  材料:老鴨半隻***約400克***、冬筍400克、薑片、蔥末適量、鹽1小匙、雞精1小匙、胡椒粉1小匙、清水。

  做法:老鴨洗淨剁成小塊,冬筍去皮切成塊;鍋內倒入熱水,水開後把鴨塊放入焯10分鐘左右撈出待用;同時再起一鍋沸水,把冬筍焯過後再放到冷水裡,撈出來瀝乾即可,這一工序為的是給冬筍去澀;將鴨塊、冬筍塊、薑片放入煲鍋中,倒入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煲2小時左右;最後加鹽、雞精、胡椒粉調味,撒上蔥末即可。

  功效:俗語說“嫩鴨溼毒,老鴨滋陰”,多選用老鴨煲湯。中醫認為,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的作用。冬筍老鴨湯清香鮮美,且有滋陰補血之效。

  4、胡椒豬肚湯

  材料:新鮮豬肚一個,白胡椒15克。

  做法:將胡椒打碎,放入洗淨的豬肚內,用線紮緊豬肚切口,放入沙鍋內慢火煮至爛軟,湯中放入少許芫荽調味,將豬肚撈起,棄肚內胡椒,食肚肉飲湯。

  功效:胡椒是健胃、暖胃的之佳品。此湯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具有健脾開胃、祛風散寒、溫中止痛的作用。

  5、烏骨雞燉板栗

  材料:鮮板栗10枚,烏骨雞1只,生薑1塊,精鹽適量。

  做法:鮮板栗去殼取慄仁備用;烏骨雞褪毛,去除內臟,洗淨晾乾;將烏雞、板栗仁同入砂罐中,加清水沒過雞與慄,放生薑入水中,加蓋文火燜2小時。起鍋加少量精鹽食用。

  功效:烏雞甘平,入肺腎,滋陰益氣,能雙補肺腎。板栗補腎強筋。兩種食物同用,可按秋時補肺,亦為冬季補腎做好準備。

  6、炒雙菇

  材料:水髮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7、芝麻粳米粥

  材料:粳米100克,核桃25克,百合***幹***10克,黑芝麻20克。

  做法:粳米淘洗乾淨;粳米與核桃仁、百合、黑芝麻一起放入沙鍋中;加水用小火燉煮,熟透成粥即可。

  功效:粳米補脾強智;核桃仁補腎健腦,補心益智;黑芝麻補肝腎,填腦髓。全方補虛滋陰,強腦益智,對肝病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

  8、橄欖陳皮燉豬瘦肉

  材料:潮州橄欖2個、陳皮1/3個、豬瘦肉100克、生薑少許、冰糖1塊。

  做法:橄欖洗淨、去核;陳皮浸軟;豬瘦肉洗淨,一起剁爛碎,置燉盅內,加入冰糖和冷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

  功效:橄欖有化痰、消食、開胃、利咽喉的功效,配以醇香化氣消痰的陳皮燉豬瘦肉,有潤燥、利咽、養陰之功,為肺燥致聲音嘶啞、口乾咽癢的調理湯水。

  9、蘿蔔羊肉湯

  材料:羊腩肉750克,白蘿蔔500克。香菜、鹽、雞精、料酒、蔥、姜、胡椒粉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成粗絲,白蘿蔔洗淨切成絲;坐鍋點火倒入底油,放入薑片煸炒出香味後倒入開水,加鹽、雞精、料酒、胡椒粉調味,水燒開後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蘿蔔、轉小火煮至蘿蔔斷生後,撒上蔥絲和香菜葉即可出鍋。

  功效:此湯補中益氣,溫胃散寒。

  10、芪杞燉子雞

  材料:童子雞1只***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朮1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童子雞洗淨,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薑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冬季養生蔬菜推薦

  1、小白菜

  中醫認為,小白菜養胃和中,味苦微寒,通暢利胃。小白菜富含維生素c和鈣質,還含鐵、磷、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洋白菜,即捲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2、菜花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飲食所需的維生素a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兩倍。

  3、芹菜

  中醫認為,芹菜性涼,平肝健胃,味甘辛無毒,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能興奮中樞神經,多飲食,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並有祛痰作用。芹菜可與香乾、肉絲等炒食,色彩鮮豔,味道清香。

  4、紅薯

  系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5、包心菜

  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髮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6、豆芽菜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磷、鐵、鈣等人體必需的飲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的含量,有利於消除疲勞。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

  7、萵筍

  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含的鉀是鈉的27倍,而且含有的維生素還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育會產生有利影響。萵筍葉的營養遠遠高於萵筍莖。萵筍飲食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除此之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

  8、胡蘿蔔

  中醫認為,胡蘿蔔維生素多,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秋末胡蘿蔔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蔔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蔔素80%以上。

  9、蘿蔔

  蘿蔔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鹼、氧化酶素、甘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蔔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後蘿蔔賽人蔘”之說,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10、芋頭

  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每100克鮮品中含有熱量91卡,蛋白質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鈣14毫克,磷4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10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並含乳聚糖,質地軟滑,輕易消化,有健胃作用,非常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養生壺的用法是什麼有什麼優點
腿部吸脂後該怎樣保養
相關知識
老人冬季養生菜譜大全
老人冬季養生菜譜
冬季養生菜圖片大全
冬季養生菜做法
冬季養生菜粥有哪些
冬季養生菜譜做法
冬季養生菜譜燉菜做法
冬季養生菜譜大全及做法大全
秋冬季養生菜譜
秋冬季養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