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的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本草綱目是由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中的錯誤而編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方法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

  春天泡腳,昇陽固脫;

  夏天泡腳,除溼去暑;

  秋天泡腳,肺腑潤育;

  冬天泡腳,藏精溫腎;

  熱水泡腳,如吃補藥;

  中藥泡腳,勝吃補藥;

  天天吃只羊,不如中藥泡腳再上床。

  用中藥泡腳是利用熱水促進藥物滲透進人體的作用,既可保證藥物能通過腳部透達周身經絡,又不會出現口服藥物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的情況。中藥燻蒸是中醫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其能借助水蒸氣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使中藥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過毛血管迴圈至全身經絡,再循經絡執行到五臟六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

  然後再加水調溫浸泡三十分鐘左右,通過雙手對自己做自我按摩,使藥物更好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區,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從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種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調整血脂、血壓,防治中老年風溼性關節炎,同時也是養生美容和減肥的好辦法。中藥泡腳對糖尿病足、便祕、小兒遺尿、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徵、慢性疲勞綜合徵、抑鬱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

  秋冬季節日常養生的方法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面板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新增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
補腎健身的養生太極拳
相關知識
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
本草綱目中的養生
本草綱目中藥養生
本草綱目食物養生的方法
本草綱目中的美容祕方
本草綱目靈芝養生藥方
本草綱目女人養生
本草綱目喝粥養生
本草綱目食物養生蔬菜水果篇
本草綱目怎麼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