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暖胃又防寒的食物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冬季到了,天氣非常的冷,很多人胃開始不舒服了,那麼冬季吃什麼暖胃又防寒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冬季暖胃又防寒的食物吧。

  冬季暖胃防寒的食物

  1、板栗

  按照中醫理論,栗子性味甘溫,可以滋補脾、胃、腎三經,有養胃健脾、強筋活血等功效,還可以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板栗外殼較為難剝,可先用刀把板栗的外殼剖開,再將板栗放入沸水中煮3~5分鐘,撈出後放入冷水中浸泡3~5分鐘,這時就很容易將皮剝去。

  2、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調料之一,味辛性溫,有溫肝腎、暖胃、散寒止痛的作用。茴香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以及纖維素,鈣和鐵的含量也比較高,能刺激腸胃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有健胃、行氣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

  3、糯米

  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洩瀉和氣虛引起的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所以對中氣虛脾胃弱者有很好的補益作用。糯米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慾不振的,也可將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

  4、羊肉

  味甘,性溫。能補血益氣,溫中暖腎。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虛寒嘔逆。吃法上可煮湯,入菜餚等。

  5、姜

  性溫,其特有的“薑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擴張血管,促使血液迴圈加快,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緩解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當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呆久後,將生薑切碎與紅糖煎湯服用,就能及時驅散寒氣,消除胃寒引起的各種不適。

  6、帶魚

  帶魚肉嫩體肥、味道鮮美,只有中間一條大骨,無其他細刺,食用方便,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一種海洋魚類,具有很高營養價值,對病後體虛和外傷出血等症具有益作用。帶魚肉厚刺少,營養豐富。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尤為適宜。常見做法有清燉、清蒸、油炸、清蒸、紅燒等。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功效。

  7、辣椒

  辣味能夠刺激我們的食慾,對於溫胃驅寒都有很大的功效,對於治療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宜選味不甚辣、辛香而油潤多肉者,且不宜多食。吃法以煎炒為佳。

  辣椒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吃飯不香,飯量減少時,在菜裡放上一些辣椒,就能改善食慾,增加飯量。單獨用少許辣椒煎湯內服,可治因受寒引起的胃口不好、腹脹腹痛。用辣椒和生薑熬湯喝,又能治療風寒感冒;對於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為適宜。

  8、山藥

  山藥性味甘、平、無毒,歸脾、肺、腎經。具有健脾、除溼、補氣、益肺等多種功效。可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隨著天氣漸冷,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症狀。經常熬點山藥粥來喝,就能有效緩解不適。

  9、紅薯

  紅薯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記: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很多人認為吃完紅薯放屁多,其實是胃腸蠕動所致。紅薯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和防止便祕,吃法上可以煮粥,也可以蒸、烤等。

  冬季養胃的靚湯

  1、芋頭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芋頭150克,蔥15克,姜10克,精鹽8克,紹酒20克。

  做法:羊肉剔去筋膜,洗淨,略劃幾刀,放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蔥、姜拍破備用;芋頭洗淨,切成2釐米厚的長塊;芋頭與羊肉一起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蔥、姜、胡椒粉、紹酒,先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轉用小火燉至熟爛,撈出羊肉晾涼;羊肉切成片,放入碗內,把原湯中的蔥、姜除去,略加調味,連芋頭一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

  功效:芋頭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等多種成分,具有健脾、散結、調節中氣、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與羊肉搭配,也是一道冬季養生良品。

  2、紫蘇生薑紅棗湯

  材料:鮮紫蘇葉10克,生薑3塊,紅棗15克。

  做法:先將紅棗放在清水裡洗淨,然後去掉棗核,再把姜切成片。將鮮紫蘇葉切成絲,與薑片、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裡用大火煮,鍋開以後改用文火燉30分鐘。然後將紫蘇葉、薑片撈出來,繼續用文火煮15分鐘。

  功效:此湯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氣的作用。

  3、黨蔘黃芪燉雞湯

  材料:母雞1只,黨蔘50克,黃芪50克,紅棗10克,薑片

  做法:

  1、母雞洗淨,紅棗去核洗淨,再把黨蔘、黃芪用清水洗淨,切成一段一段。

  2、將雞放入燉盅內,加適量水,放入黨參、黃芪、紅棗、料酒、精鹽、味精、薑片,放入籠內蒸至雞肉熟爛入味,取出即成。

  功效:暖胃補氣。

  4、胡椒豬肚湯

  材料:胡椒20克,生薑3片,大棗6個,豬肚250克。

  做法:切去豬肚脂肪,用食鹽搓擦,用水洗淨,去異味。紅棗和生薑用水洗淨,紅棗去核;生薑去皮、切片。用適量水,猛火煲開,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開,用中火煲3小時,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此湯水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恢復健康脾胃,具有健脾開胃、驅風散寒、溫中止痛、強壯身體的作用,冬季養生食用最合宜。

  5、陳皮靈芝排骨湯

  材料:陳皮10克,靈芝100克,排骨250克。

  做法:先將靈芝浸泡1小時,切成小塊,將排骨洗淨,出水,與備好的陳皮和靈芝一起放入水中煲1~2小時,加少許鹽。

  功效:陳皮性微溫,具有行氣、消滯和止痛的作用,靈芝除能增強免疫力,還具有安神的功能,對於脾胃虛寒型胃痛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

  冬季如何養胃

  1、擦小腹

  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上下來回擦動,發熱為止。胃脹、腹痛的病人可選用,每日2—5次。肚臍兩側旁開2寸為天樞穴,這個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祕等。

  2、喝桂花茶

  古人認為桂花為百藥之長,可以“散冷氣”。桂花性溫味辛,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可以化痰散瘀,對食慾不振、痰飲咳喘、腸風血痢、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用桂花、紅茶做成桂花茶,有暖胃的功效,適宜冬天飲用。可以取7—10朵桂花,1—2克紅茶,用開水泡開,沒有糖尿病的人可根據自己口味新增少許紅糖,代茶飲。連續飲用7—14天,對冬季暖胃有很好效果。

  3、控制酒量

  少量飲酒能刺激胃腸蠕動,以利消化,亦可暢通血脈,振奮精神,消除疲勞,除風散寒。但過量飲酒,害處很多。李時珍曾言:“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津,生痰動火……”。飲酒過量,脾胃必受其害,輕則腹脹不消,不思飲食,重則嘔吐不止。老年人酗酒或長期大量飲烈性酒,更易導致腦出血、胃出血或肝壞死而損壽。

  4、平心靜養

  專家認為,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

  5、飲水擇時

  想要護胃,必須要有足夠的胃液來消化,而早上起來胃酸比較濃,此時空腹進食會大致消化不良。建議早上空腹喝一杯白開水,餐前一小時也喝一杯白開水,能很好的稀釋胃液,達到酸鹼平衡,自然就不會影響消化了。

  6、溫性食物最養胃

  溫性食物有強身益氣,滋補腸胃的作用。太過熱性的食物會造成肝火、胃火旺盛,適得其反;過寒性的食物易造成腹瀉、腸胃炎等疾病,因此養胃需吃溫性食物,例如:牛肉、瘦肉、魚肉、龍眼、荔枝、石榴、大豆、牛奶等。

  7、三頓要定時定量

  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後嚴格遵守。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慣必須要改,並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因為人的生物鐘雖然可以前後移動,但總是在一定範圍內,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差別。

  8、不能吃得過快

  冬天吃飯的速度一定要慢。如果剛從室外回來,不要馬上吃飯,可以先喝點溫水,過10—15分鐘後再進餐。每頓飯的進食時間至少在25分鐘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時間。冬天吃飯,最好先吃點主食,再吃菜肉、喝湯,這樣有利於刺激唾液分泌澱粉酶,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能保護腸胃。


黑木耳涼拌秋葵好吃又營養的做法
最有益於面板的食物有哪些
相關知識
冬季暖胃又防寒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養身又養生的食品有哪些
冬季最容易減肥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孕婦適合吃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補腎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補腎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緩解胃寒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滋陰潤肺又降火的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