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具體事蹟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在中國,孩子的教育問題歷來都是家庭和社會的頭等大事,那麼應該怎麼才能正確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具體事蹟,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具體事蹟

  1:被強迫的交往

  女兒桐桐2歲時,我通過看書認識到她應該多交朋友,所以總是特別熱情地拉著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愛說話,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說,不想玩遊戲我就替她參加,桐桐總是默默地跟在後面。後來,我發現桐桐一個人的時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麼,而且特別在乎別人是否把她當朋友。上幼兒園之後,她經常說不想去幼兒園,因為沒有好朋友。我開始意識到我強迫孩子交往已經給她帶來了深深的焦慮和不安。

  我再也不強迫桐桐了,開始帶她出去慢慢引導她自己玩。我的轉變也帶來了孩子的轉變,她變得越來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漸多起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到:每個孩子有他獨特的個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父母只要適宜呵護就好,而不是去幹涉甚至包辦他的人生。

  專家點評: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沒有統一標準,更不可能從書本中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方法。家長與其抱著書本焦慮,不如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會獲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學會交往。

  2:為什麼不給爺爺奶奶吃?

  侄子有什麼好東西總願意和我分享,老爸對此“頗有微詞”:“什麼東西都要給姑姑吃,爺爺奶奶要嚐嚐都不給,這孩子白疼了。”其實,侄子原來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願意和爺爺奶奶分享。但爺爺奶奶卻經常逗他:“好吃的也給爺爺奶奶分點啊!”孩子的手馬上遞了過去,他們趕緊又說:“爺爺、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幾次之後,孩子就不再當回事兒了。而當侄子與我分享時,我會道謝並真的與他分吃,還誇他的東西好吃,侄子也樂得與我分享。老爸甚至還責怪我說:“大人怎麼還吃孩子的東西!”

  專家點評:孩子的心是單純而美好的,他會把成人世界的每個要求都當真。作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這份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為了好玩或者表示親暱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的不尊重。愛孩子,就請將他作為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

  3:“揠苗助長”的孩子能幸福嗎?

  對於即將升入小學的幼兒,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很多家長卻過於重視知識和技能。“老師,今天你們學習了7的分解吧?怎麼孩子回來就只會兩種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學到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學跟不上怎麼辦?今天教她認識鐘錶,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認識,我還拍了一個視訊,您看看她的表現怎麼是這個樣子?!”視訊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勁地哭泣。聯想到平時,這個小女孩在班裡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老師,這個太難了,我不想參加。”我終於明白,生活在這樣急迫、焦慮和否定的環境中,孩子能自信起來嗎?

  專家點評:趕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應成為孩子成長的標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讓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風矇蔽了自己的心,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用微笑靜待他的綻放,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4:“蝸牛”帶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催促兒子快點起床去幼兒園,然後好去練車,第二天要考試了。我心急火燎,卻發現兒子把牙刷咬在嘴裡,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氣壞了,大聲喊他的名字,並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兒子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傻傻地站在那兒,眼裡充滿了恐懼,手裡還拿著沒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評完,兒子怯怯地說:“媽媽,我想拼一個太陽花,你對著太陽花許願,明天考試就一定會通過。”我愣住了,一把把他擁在懷中,說不出話來。

  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常常讓我身心俱疲、浮躁焦慮,難免遷怒於兒子。可我的“小蝸牛”卻用他的愛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

  專家點評:當孩子表現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時,成人常常會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甚至打罵,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其實,如果耐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會發現,回報你的,一定是像“太陽花”一般溫暖幸福的愛和驚喜。

  5: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女兒朵朵還沒出生,我就開始規劃她的未來。7個月起開始識字,把所有的傢俱都貼上漢字標籤;從《三字經》、《千字文》到唐詩,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誦。朵朵的記憶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準。這令我驕傲不已。可等她3歲,問題卻來了:她太安靜了,同齡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卻一個人在角落裡看書。這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操之過急會不會毀掉她本該快樂的童年?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快樂無憂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親密接觸……哪有什麼早教?哪認得什麼字?現在我不是也很好嗎?

  我決定改變,不再強迫朵朵額外學太多知識,而朵朵的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著朵朵自由、開心的笑臉,我感到無比知足。

  專家點評:童年生活具有獨特、不可替代的價值。可孩子的童年卻常常揹負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時就提前“規劃”,7個月就提前教識字、背唐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代價就是犧牲孩子的快樂和自由。可喜的是,媽媽及時反思了自己的問題,果斷“放棄”,讓女兒迴歸了快樂童年,獲得了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的經典故事

  一則

  兒兩歲。某日,頭撞桌角,長一包,大哭。

  一分鐘餘,我走向桌子,大聲問:

  "桌子呀,是誰把你撞疼了?哭得這麼傷心?”

  兒止哭,淚眼看我。我撫桌,衝兒問:

  "誰呀?誰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還不快向桌子鞠個躬,說對不起!"

  兒含淚,鞠躬,說:"對不起"。

  自此,兒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二則

  兒三歲。無故大哭,我問:

  "咋了,哪不舒服?"

  "沒有不舒服。"

  "那為什麼哭!"

  "就是要哭!"明顯撒嬌。

  “好吧,你要哭我們都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哭不合適,會打擾我們說話的,爸爸給你找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叫我們。”

  說完將兒關進了洗手間:"哭完了敲門。"

  2分鐘,兒拍門:“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來吧。"

  至今,兒18歲,仍未學會操縱和遷怒!.

  三則

  兒5歲。傍晚,牽兒散步經小橋,橋下碧水見底,暗流洶湧。兒仰頭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過我們先回家,換一下衣服。”

  回,兒換衣畢,見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兒子,下水游泳得把臉埋進水裡,這你懂吧?”兒點頭。

  “那我們現在就先練習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錶。

  "好!"兒把臉埋進水裡,豪氣沖天?僅10秒:

  "呸呸,爸爸,嗆水了,好難受。"

  "是嗎?等等跳到河裡,可能會更難受些。"

  "爸爸,我們可以不去跳嗎?"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從此,兒學會了謹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後行。

  四則

  兒6歲,好吃。某晚,放學經麥當勞,駐足:

  "爸爸,麥當勞!”垂涎欲滴。

  "嗯,麥當勞!想吃?"

  "想吃!"

  "兒子,一個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著問:“兒子,你要做英雄呢還是做狗熊?”

  “爸爸,我當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麥當勞時會怎樣呢?"

  "能不吃!"很堅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兒流著口水,隨我回。

  從此,兒學會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經得起誘惑。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1.居高臨下

  這可能是傳統遺留下的問題,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總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專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以家長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評有時百分之百正確,孩子們也會“口服心不服”。因此,專家建議:父母們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大家的感覺都會很好。

  2.求全責備

  畢竟還是個孩子還小,當他在整理被褥、畫畫或者投擲皮球時沒有做好,父母不應苛刻對待他們的表現,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3.頻頻誇獎

  別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誇獎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勵孩子。過度的無謂的誇獎只會使孩子驕傲自滿,而且,聽慣了父母誇大其辭的讚揚後,在步入社會後他們很可能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過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個樣。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收到束縛,這是孩子最為反感的。

  5.關心過頭

  “今天誰來了電話?”“日記上記了些什麼?”……每件事情父母都要問個明白;要知道過度關心,只會讓孩子反感,因為,孩子會感覺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擾,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在壓縮,從而喪失特長髮展的機會,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盤否定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錯是批評的太過,諸如“你總是撒謊”“我們家裡沒哪個像你這樣笨的”等,這些話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致拒絕接受批評教育,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

  7.是非不分

  “這孩子喝酒快趕上他老爸了。”這句話到底是在表揚孩子還是在批評孩子呢?可能孩子們的理解中褒獎的成分會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評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論事,並且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何處。

  8.貶損他人

  偶爾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小朋友做些橫向比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別家孩子的優點。這樣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9.事事代替

  現在有許多父母事事都不讓孩子幹,不讓孩子有自己作決定的權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後的傷心,但對孩子來說,不經歷失敗,怎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況且,孩子在將來的某一天,終究要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的,如果現在沒有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他便無法自己把握將來。

  10.不以身作則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自己首先沒做好榜樣,當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當行為時,父母又要千番指責。言傳身教,沒有身教,言傳就無從談起,因此,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才能起到垂範作用。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要多下功夫哦。

1.關於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

2.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5個

3.教育孩子成長的小故事有哪些

4.歷史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例子

5.十個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個方法
教育孩子成功的事蹟有哪些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的具體事蹟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主要事蹟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成功事蹟有哪些
如何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媽媽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單親家庭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單親家庭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