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薊種植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洋薊具有很大的保健價值,那麼洋薊的種植方法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茬口安排

  適宜的氣候條件對於洋薊生產是非常重要的。洋薊是大水大肥喜涼類花卉型蔬菜,種植最適宜的溫度是白天24℃,夜晚13℃,能耐0℃左右的低溫及霜凍。根據市場需求,結合當地氣候及地理環境條件,近可能實施週年種植生產。選擇土壤肥沃能排能灌的耕地;安排在海拔1500~2300m的稻田、臺田土上進行一年生或多年生種植,儘可能不連作並避免與菊科作物輪作。

  二、施足基肥

  大春收割結束後,及時翻犁晾晒,清潔田園。翻耕晒垡20~30天,細碎田土,做到地平土細,分墒施基肥。本著以農家肥為主,農家肥與化肥配合施用的原則;畝施生石灰15公斤,複合肥30公斤和撒施腐熟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畝,過磷酸鈣 50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硼砂3公斤/畝、硫酸鎂6公斤/畝作為基肥,並及時翻耕使基肥均勻分佈土壤耕作層之中。或先標記壟墒線,將上述基肥混合均勻後條施於壟墒溝中,及時起墒作壟提溝蓋土,要求田平溝直壟高能灌能排。

  三、起壟覆膜

  整地施用基肥後,隨即進行起墒作壟,以南北向起墒作壟為主。採用地膜覆蓋技術保墒,選用黑色地膜覆蓋栽培,防除雜草,減少蒸發。細土理墒起壟後平整覆膜,種植壟墒全覆蓋銀黑色或黑色地膜,地膜覆蓋要緊貼種植壟墒,不留空隙,地膜四周用泥土壓實,膜蓋好墒面要飽滿。

  四、種植規格

  根據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合理密植,確定群體結構,為了提高洋薊光合生產力、品質和便於田間操作,實施寬窄行高墒單株獨壟耕作方式栽培,墒向與風向一致。

  五、移栽定植

  在種植壟墒上覆蓋好銀黑色或黑色地膜後,按預定株距開十字孔,將栽培苗定植,定植工作10月下旬開始到11月中旬結束。在此期間需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促使移栽苗迅速成活生長。定植時要淺,澆足定根水,同時用辛硫磷、敵百蟲等無公害殺蟲劑,灌根預防地下害蟲造成危害。定植後覆土不可超過根莖基部1釐米,澆足定根水嚴防埋心,並用細泥土將定植苗口***覆膜氣孔***封嚴,以能看到子葉或子葉所在位置為宜。也可採用先定植後覆膜的方法,進行幼苗栽培定植。田塊四周挖好排水溝渠,壟墒要求平而直。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應依據洋薊葉片輪生特點,在田間佈局上對空栽種。

  六、苗期管理

  抓好苗期田間管理工作,保證全苗,力促其早生快發。以確保全苗做到每畝700株左右健壯苗。認真進行田間檢查,缺苗的迅速補栽,澆足定根水。成活後施偏肥,防止大小苗,地膜斷裂的及時修補,清除埂邊雜草;發現地下害蟲危害時選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敵百蟲800~1000倍等殺蟲劑灌根防治。蚜蟲較多的,用一片淨、槍蚜、劍蚜等滅蚜劑噴施防治。根腐病可撒生石灰或灌根腐靈即可排除,也可用5.7%百樹得乳油進行防治。尤其是菜地邊,埂邊有小地老虎,蠐螬、蛞蝓、黃螞蟻、蝗蟲、夜蛾科等害蟲危害,造成幼苗斷根死苗、葉片有孔洞、葉肉被食等現象,可用樂斯本40.7%乳油800~1200倍灌根或於傍晚噴於根莖基部,蛞蝓用滅旱螺、密達誘殺。

  幼苗定植成活後,施一次“促苗肥”,以清糞水為主,營養生長期,儘量多以速效氮、磷肥為主,如碳酸氫銨、磷酸銨、尿素、硫銨等。對長勢較差的可施用1:8清糞水或沼氣水,也可施用磷酸`二銨***5公斤/畝***+硫酸鉀***3公斤/畝***或尿素***5公斤/畝***、碳銨***15公斤/畝***等做提苗追肥。為了在春前搭好豐產的架子,實現優質高產。春節以前,抓緊時間進行以肥水為中心的田間管理。

  施好提苗肥,“娘大兒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可用1︰8的清糞水或沼氣肥追提苗肥也可用每畝8-10公斤尿素兌水澆施。底肥不足的在上述兩種肥料基礎上,增加8~10公斤硫酸鉀,結合提苗肥,澆足春前水。力爭做到春節前洋薊植株營養體旺盛生長至窄行完全封行。

  七、中期管理  此時洋薊生長為營養生長旺盛期,應以灌溉保溼為核心,做到每十天飽和灌水一次。促進其田間早封行平穩過度進入現蕾期,現蕾時重施一次“花蕾肥”,採用深施固態專用肥20公斤/畝或三元複合肥20公斤/畝,也可施尿素15公斤/畝和鉀肥 5公斤/畝,追肥後一至二天灌水,做到水流壟溝尾即止,忌漫灌浸泡澆水。以防肥燒苗和流失促進肥的最大利用率。

  八、採收管理

  採花期是生殖生長旺盛時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是關鍵,對洋薊優質豐產豐收也至關重要。洋薊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條件,光照充足、土質肥沃、根深葉茂則花莖粗而多,花蕾多、質量好、產量高。

  洋薊整個生長期內要求供給充足而均勻的水份,保證土壤溼潤,若畦溝積水,易引起爛根死亡,但在乾旱高溫的5月抽莖現蕾時,必須適時灌水才能獲得質量好、產量高的商品花苞。洋薊現蕾後沒有充足的水份保障,其所生產的花苞將不能達到合格標準而成為商品花苞。

  洋薊種植技巧

  1***選地、整地:選擇冬春乾旱季節有水灌溉,雨季排水良好,土壤肥力中上的地塊種植洋薊,前作收後,及時清除田間殘株雜草,疏通溝道,翻挖碎土,精細整地,使田平、土細、溝通、無雜草,排灌自如,整地在浸種催芽前進行;

  2***施足基肥,規範起壟:畝施腐熟農家肥2~3噸,洋薊專用肥40±10千克,或普鈣50±10千克、尿素10±2千克、硫酸鉀10±2千克、硼砂3±1千克、硫酸鎂6±1千克做基肥,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勻;順風向或坡向寬窄行起壟,大行寬約1.4米,小行寬約1米,壟高約0.3米,塘距約0.70米,塘深約0.1米,每畝約栽800塘,對空打塘;

  3***選種、浸種:剔除空秕、黴變、蟲蛀、破損種子及雜質,選用粒大飽滿、無蟲蛀及黴變的優質種子做種;將選好的種子用清水浸種20小時,淘洗控幹,浸種期間每3~4小時攪動種子一次;

  4***催芽:在催芽容器中墊上消毒溼毛巾,將上述淘洗控乾的種子置於其中攤開,種子厚度小於5cm,再蓋上保溼毛巾,最後將裝有種子的催芽容器放在25±3℃條件下催芽,避免高溫高溼或種子過幹;

  5***揀芽種:催芽3天后,每天將芽種及時揀出播種,未發芽種子用清水淘洗控幹後繼續捂種催芽;揀出的芽種若不能及時播種,可用毛巾保溼後在1~5℃低溫條件下儲存;

  6***適時播種,把好播種質量關:於9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前於塘內適量放營養土作墊土,營養土為:腐殖土∶細土=2∶1,或腐熟農家肥∶細土=3∶1,並加水拌溼潤,用水將塘底澆透後再播種,每塘播芽種一粒,播後用溼潤營養土蓋種,蓋土厚度2~3cm,再用多菌靈、辛硫磷和水按1.25∶1∶1000的比例配藥液噴霧防治病蟲害,將塘內噴溼即可,最後覆蓋地膜,邊澆水、邊播種、邊蓋土、邊打藥、邊蓋膜;

  7***破膜引苗,查苗補缺:播種4~6天,幼苗便相繼出土,根據膜內溫度狀況及時破膜引苗,於幼苗拉十字期用袋苗對缺塘進行補苗;

  8***幼苗期管理:當幼苗兩片子葉展開至拉十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猝倒病及地下害蟲,防治病害可使用殺菌劑甲霜靈錳鋅6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600倍液或多菌靈800倍液,防治蟲害可使用殺蟲劑辛硫磷1000倍液或敵殺死2000倍液,將葉片噴溼為度,幼苗拉十字期後,用1∶8清糞水或尿素300倍液或碳銨150倍液作追肥,每塘每次追1000毫升左右,每隔10天左右追一次,連追3次,之後各生育時期的田間管理措施與育苗移栽相應生育時期的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還:

1.洋槐應該怎麼種植

2.洋姜怎麼種植

3.意楊怎麼種植

4.洋蘭如何種植

5.銀耳如何種植

6.夜來香種植技術

洋姜種植的方法
洋槐種植方法
相關知識
洋薊種植方法
洋蔥種植方法
洋麻種植方法
洋蘭種植方法
洋槐種植方法
小薊種植方法
文登西洋參種植方法
西洋參種植方法與技術
西洋參種植方法
藿香薊種子的種植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