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春季管理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小麥在春季的成長很重要,在春季怎樣去管理好小麥的成長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種小麥春霜凍害的發生和補救

  每年春季2、3月份,北方常有冷空氣爆發南下,過程降溫幅度大,過早拔節的小麥往往遭受凍害。這時對於生長過旺的苗子,要採取鎮壓的辦法,抑制生長;對弱苗合理追肥、促弱轉壯,以增強抗寒能力,同時要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在寒潮到來前進行灌水,或者組織大面積統一薰煙,藉以預防和減輕凍害。

  一、拔節後的小麥不耐寒  小麥是比較耐低溫的作物,但小麥的抗寒能力與它所處的發育階段有關。在苗期,“春化”階段抗寒力最強,完成“春化”後,抗寒力進一步下降。當凍害發生時,在低溫的作用下,小麥細胞組織內的水分會結凍,細胞間結冰時,體積增大,細胞受到損傷,如果溫度進一步下降,細胞內也會結凍,導致死亡。小麥拔節後,碰到-1℃-4℃的低溫,幼穗就可能被凍死,或者形成畸形穗,降溫過程幅度和陡度越大,低溫持續時間越長,危害的情況就越重。

  二、凍後檢查受害程度  小麥受凍後要及時檢查受害程度,檢查的重點是幼穗。凡幼穗凍死的植株,心葉不再伸長,多數捲成喇叭形,少數直接枯萎而死。但也有些凍死的植株給人以假象,葉片仍可保持青綠色,有的甚至要到10-15天以後才枯黃,故要進一步剝開幼穗來看,如發現幼穗呈乳白色不透明狀,那就是已經凍死。

  三、補救措施  1、受凍麥田不要隨意耕掉。春霜凍害發生在春季,這時麥苗根系已經很發達,分櫱節也比較粗壯,即使植株的地上部分全部凍死,根系和分櫱是不會死的,只要加強管理,隨著氣溫的同升,就會很快長出新的分櫱,仍能抽穗結實。  2、受凍的黃葉和“死櫱”不要割。研究表明,小麥受凍後,在一定時間內,“死櫱”的根系吸肥能力比活櫱還要強,主莖和大分櫱凍死以後,其根系吸收的養分,能向健在分櫱轉移,這對受凍麥苗恢復生機、增加分櫱成穗大有好處。  3、追肥澆水。小麥受凍後,體內養分消耗過多,苗勢很弱,隨著氣溫的回升,迅速長出新的莖櫱,需要大量水分和養分,要及時澆水、追肥,視苗情追施尿素5-7.5千克/畝,或葉面噴施1%-2%的尿素溶液,以促進恢復生長。

  種小麥如何防禦冬小麥早春凍害

  冬末春初天氣回暖後,再有冷空氣人侵出現強烈降溫,氣溫降到0℃以下時,容易造成冬小麥受凍。可採取以下措施防禦或減輕早春凍害:

  1***選用抗寒力較好的品種。

  2***冬前澆足凍水。

  3***冬季蓋土的麥田要在氣溫穩定回升後,再進行清土和澆返青水。

  4***返青後冷空氣到來之前要破埂蓋土保苗,冷空氣過後應及時清土。

  5***早春凍害發生後,只要分櫱節和生長錐完好就能夠恢復。因此,必須認真調查分析,切不可盲目翻耕改種。

  6***早春凍害發生後,通常氣溫回升很快,應及時澆水、追肥促進生長。

  種小麥根據晚播小麥特點抓春管

  每年總有一部分麥田播種時間偏晚,晚播小麥的特點:一是分櫱期短。因播種晚,出苗晚,冬前沒有分櫱期,春季分櫱期一般也不足20天,因而單株分櫱少,分櫱根也少,是春季生長慢的主要原因。二是地中莖短。由於冬前處在低溫下,櫱節生長慢、埋土深,影響了春季快出土早發苗。三是節間短。據觀察晚播小麥基部一、二節間,只有適時播種小麥節長的2/3左右,因而晚播小麥植株矮,後期不容易倒伏。根據晚播小麥以上特點,在春季管理中應主要抓好以下3條:

  1.早春多鋤劃、細鋤劃,提高地溫,促其早發苗。鋤劃增溫促苗早發的關鍵時間是在夜凍日消的“凍融期”,這一時期劃透劃勻提高地溫,爭取白天增溫到有效溫度以上,就能促其早發苗,據測定,麥田鋤劃一般比不鋤劃鬆土的麥田白天溫度高0.5~0.8℃,能促其早返青3~5天。

  2.扒土清壟,增溫爭光,促櫱早發快長。早春扒土清壟能提高分櫱節處地溫,增加麥苗光照面積,促櫱早出土生長。特別是對播種較深、埋壓麥苗較重的麥田效果更為明顯。試驗證明,清攏後的分櫱節部的地溫,比不清壟的增加1.6~2.1℃,單株能多長一片葉,多增加一個櫱,每畝可多成穗5~8萬,產量能顯著提高。

  3.水肥猛攻起身期,爭穗多,促穗大。晚播麥苗在早春因苗小根少,對水肥要求不甚迫切,因此不十分乾旱一般不要早澆水,以免降低地溫,板結土壤,影響發育。實踐證明,春季第一次水肥最好的效益期是在“起身期”前後,同時結合澆水每畝追施碳銨50~60斤、磷肥30~40斤,能收到增加畝穗數和增加穗粒數的雙重效果。
 

  

小麥的常見的蟲害及防治
發財樹怎樣擺放
相關知識
小麥的春季管理技術
麻核桃樹的春季管理技術
紅肉蜜柚春季管理技術
洋蔥春季管理技術方法
君子蘭的四季管理技術介紹
小龍蝦的飼養管理技術
小野豬的飼養管理技術
雛鵝冬季的飼養管理技術
肉牛春夏季管理技術
關於月季的越夏管理技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