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形成的過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月全食的形成出現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誌月食開始。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月全食的觀測

  方法

  月全食的觀測方法:使用雙筒望遠鏡或者天文望遠鏡,7倍以上就可以清晰地觀看到。可以站到高處看,這樣視野會很好。也可用肉眼直接觀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裝置,就可以作以下兩項月全食觀察。

  記錄

  觀察前準備一些觀察用紙,紙上畫有大圓,圓上按逆時針方向標出0°至360°,0°的位置表示月面的正北點。在月全食發生的過程中,每隔4分鐘畫一幅月食素描。這樣做的結果即可得到一 套月全食全過程的食相圖。

  亮度顏色

  月食時月面的亮度和顏色可區分為以下5級:0級,非常暗淡,幾乎看不見;1級,稍亮,呈黑黃色,細節難以區分;2級,微亮,呈黑紅色或棕黃色,中心有些暗斑,外側相當明亮;3級,呈磚紅色,能看見月面細節,但很模糊;4級,呈銅紅色,非常明亮,外側很亮,略有藍色,可看到大的細節。觀察月全食時,要對月面的亮度和顏色的級別作出判斷,並記錄下來。同時也要記錄當時的天氣情況。

  月食的分類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

  沒有月環食。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食這種現象。

  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曆十五前後***。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有觀點認為,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月全食的光度分級

  Danjon月全食光度分級

  L=0 深黑色 ***食甚時,月球幾乎肉眼看不見***L=1 黑帶有灰或者棕色 ***分辨細節有困難***

  L=2 深紅或銹紅色 ***本影中心深黑色但外圍較光亮***

  L=3 磚紅色 ***本影邊緣光亮或帶黃色***

  L=4 明亮橙紅色 ***明亮本影,邊緣帶藍色***

  Fischer月全食光度分級

  2 肉眼可見月海及主要環形山,其它細節須用小形雙筒望遠鏡***口徑4 cm 以下***才可看見 。

  1 須要口徑5cm 至15cm 的望遠鏡才可見細節

  0 須要15cm 以上口徑望遠鏡才可見細節

  這兩項資料很重要,在做月全食正式觀測時需要將這兩項引數寫到報告裡。

月全食如何觀測

暈痣是怎麼形成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月經的成因是什麼
相關知識
月全食形成的過程
月經形成的過程
珍珠形成的過程
感冒形成的過程
皺紋形成的過程
痘痘形成的過程
簡述冰雹形成的過程
地球形成的過程經歷了哪些事情
受精至胎兒形成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世界市場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