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的種類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肉牛在養殖的時候也是有很多不同的肉牛的種類的,你知道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肉牛的種類

  1、魯西牛 原產山東西部地區。該牛體軀高大,身銷短,骨骼細,肌肉發達,背腰寬平,側望為長方形。被毛淡黃或棕紅色,眼圈、口輪和腹下、四肢內側為粉色。毛細,皮薄有彈性,角多為“龍門角”和“八字角”。成年公牛體重400~650kg,母牛350~450kg,育肥牛屠宰率達50~55%。肉質細嫩良好,受到外商好評。

  2、南陽牛 原產河南南陽,體高力大,肌肉豐滿。公牛頭部雄壯方正,有凹溝,頸短,髻甲高;母牛頭清秀,多凸起,口大,方正平齊。毛和角為紅白、草白或黃色。成年公牛體重405kg左右,母牛330kg左右,屠宰率達43.2%。肉質細嫩多汁,味道鮮美。性情溫馴,使役力強。

  3、秦川牛 原產秦嶺和關中平原地帶。毛多為紫紅色和紅色,毛密細軟似錦緞。頭部大小適中,眼大,口方平,角短細緻,頸短皮薄。胸部肌肉發達,背腰平直,腹大而圓,四肢粗大,蹄質結實,身軀長。公牛平均體重575kg,母牛466kg,屠宰率53.9%,淨肉率45%。

  4、海福特牛 原產英國海福縣,現已遍佈歐美和亞洲許多國家,是歐美的四大肉牛品種之一。具有早熟、增重快、飼料轉化率高的特點。一般日均增重1.5kg,400天牛體重達500kg,屠宰率67%,淨肉率60%。肉嫩多汁,味美可口。

  5、夏洛萊牛 原產法國,後遍佈五大洲。75~120日齡體重達100~200kg,9月齡體重達380kg,27月齡體重達500 kg以上,犢牛生長髮育快,平均日增重1432g,日耗飼料9.26kg,400日齡體重達553kg。

  6、利木贊牛 原產法國中部,1974年引入我國。初生犢36kg,3月齡體重140~170kg,8月齡250~300kg,9~14月齡350~550kg。公犢10~30日齡去勢育肥,30~36月齡頭均重700kg,屠宰率63~71%。肉質良好,紋理結構均勻。

  7、西門塔爾牛 原產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為肉、乳、役三用品種。12月齡內日增重90~1000g,屠宰率達60%。較準泌乳期為270~305天,年產奶量4070kg,乳脂率3.9%。性情溫馴,使役效能好。

  8、短角牛 英國培育的肉乳良種牛,也是我國最先引進的牛種。200日齡體重209kg,300日齡314kg,400日齡412kg,500日齡500kg。成年公牛體重913~1041kg,母牛600kg。屠宰率可達72%。

  9、荷蘭牛 又稱黑白花牛,荷蘭育成的乳肉兼用品種,已分佈於世界各地,並冠以本國名稱如中國黑白花牛等。個體高大,體高不低於135釐米。成年母牛年產奶量在8000kg左右,最高產奶量達25270kg,終生產奶量157183kg,乳脂率4.2%左右。一般牛200日齡體重達250~300kg,400日齡體重在500kg以上。淘汰牛育肥後屠率達55~58%,小牛犢從40kg育肥到250kg,日增重1kg。

  10、晉南牛 原產山西晉南地區。牛體格粗大,骨骼結實,背腰平直,胸深寬,臀部輕窄而臀斜,被毛以紅色為多,其次為黃色或褐色,被毛有光澤。公牛角圓,角根粗,母牛角多為鹿扁形。閹牛平均屠宰率為40.7%。

  11、延邊牛 原產朝鮮及我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該牛體軀粗壯結實,結構勻稱,骨骼堅實,胸深發達,被毛較長較密,多為黃色。公牛體重在430kg左右,母牛330kg左右。屠宰率為45~50%左右、淨肉率為35%左右。

  12、安格斯牛 原產英國的早熟肉牛品種。體格中等,公牛成年體重800~900kg,母牛600kg,體型呈長方形,多脂肪,毛色純黑而無角。易早熟、生長髮育快,耐粗飼,抗病力強。12月齡體重可達400kg,屠宰率達60~65%。

  13、皮埃蒙特牛 原產義大利,典型的瘦肉型肉牛品種。體型中等,毛色灰白。公牛成年體重800kg,母牛500kg,屠宰率達70%,淨肉率66.2%,瘦肉率82.5%,皮薄骨細,後軀肌肉特別發達。泌乳效能較好,280天產奶量為2000~3000kg。

  14、丹麥紅牛 原產丹麥,乳肉兼用品種。毛從淺紅色到深紫紅色,個別牛腹下及乳房部有零星白毛。鼻鏡、眼圈和蹄殼呈黑色。1.5~11月齡平均日增重達1332g,屠宰率為52.7~57%。平均產奶量6712kg,乳脂率4.31%,乳蛋白率3.94%。

  犢牛要精心管護

  犢牛出生後,應首先清除口腔內及鼻孔內的黏液,以免嗆咳或妨礙呼吸。用乾草或幹抹布擦淨犢牛體軀上的黏液後,對自然扯斷臍帶或人工剪斷臍帶的犢牛,擠出臍帶中的內容物,用5%碘酊浸泡消毒***臍帶頭不需包紮,有利於臍帶乾燥癒合和自行脫落,此期間要經常消毒,防止臍炎***。

  如犢牛已吸入粘液出現呼吸困難時,可握住犢牛後肢將其吊掛並拍打其胸部,使其吐出粘液,然後擦淨體軀粘液,以防犢牛受涼。嚴格執行防疫、檢疫和其他獸醫衛生制度,奶具使用後要清洗和消毒,犢牛舍***欄***和飼槽定期刷洗消毒。

  犢牛的培育工作是養牛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在飼養管理上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以保證犢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長髮育。

  犢牛的接生:母牛分娩時,應先檢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難產及時助產。胎位正常時儘量讓其自由產出,不強行拖拉。犢牛出生後應立即清除口鼻黏液,儘快使小牛呼吸,並輕壓肺部,以防粘液進入氣管。接著,將犢牛的臍帶在距離腹部10釐米處剪斷,用5%的碘酒浸泡1分鐘—2分鐘,進行消毒。犢牛身上其他部位的胎液最好讓母牛舔乾淨。

  儘快喂上初乳:初乳對增強犢牛抗病力起關鍵作用。一般做到在產後1小時—2小時內犢牛能夠飲到佔體重6%的初乳。第二次飼餵應在出生後6小時—9小時,每天即擠即喂,保證奶溫。變涼的初乳可用水浴熱水加熱,明火能破壞其營養成分。

  合理飼餵犢牛:1、定質 餵給犢牛的奶必須是健康牛的奶,忌喂劣質或變質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2、定量 按體重的8%—10%確定,哺乳期為2個月時,前7天5公斤,8天—20天6公斤,31天—40天5公斤,41天—50天4.5公斤,51天—60天3.7公斤,全期餵奶300公斤。3、定時 要固定餵奶時間,嚴格掌握,不可過早過晚。4、定溫 指飼餵乳汁的溫度,一般夏天掌握34℃—36℃;冬天36℃—38℃。

  飼料的飼餵:從出生後1周開始,在犢牛欄的草架上添入優質乾草,任其自由咀嚼,練習採食。出生10天后,可訓練犢牛***料。開始時可將精料塗抹在犢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內放入10克—20克***1兩=50克***,任其自由舔食。數日後可增加至80克—100克。1月齡時喂料250克—300克,2月齡時喂500克左右。精料採食的訓練是能否實現早期斷奶的關鍵,犢牛喂料要注意料量適當。在犢牛出生1周後,可以誘導其飲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乳液,以引誘其飲喝。10天以內給36℃—37℃溫開水,10天以後給以常溫水,但水溫一般不能低於15℃。

  斷奶技術:犢牛的哺乳期一般為兩個月,日餵奶3次。生長良好的犢牛可在40天時改為日喂兩次,餵奶4公斤—4.5公斤,50天時改為日喂一次,餵奶3公斤—3.5公斤。犢牛在任何時期斷奶,最初幾天體重都會下降,屬正常現象。小牛斷奶後10天應仍放在單獨的畜籠內,直到小牛沒有吃奶要求為止。

  用母血療法治犢牛腹瀉


   原理:母牛血液中含有較全面的營養物質和抗體,若能及時給新生犢牛輸入母體血液,既能刺激犢牛機體的網狀內皮系統,使網狀內皮系統細胞在血液中明顯增多,吞噬作用增強,又能迅速提高犢牛血液中的抗體濃度,使免疫作用增強,提高抗病力。

  具體方法:犢牛出生後2小時內,採母體頸靜脈血300-500毫升,加入2.5%枸櫞酸鈉,給犢牛一次靜脈注射,並及時給犢牛吃足初乳。

  輸母血後的犢牛,發病時間明顯後移,發病後經常規治療,病程縮短8.5天,複發率減少43.7%,死亡率降低25%。即輸母血的犢牛,腹瀉發病晚,痊癒早,複發率和死亡率顯著降低。

  對以後發生腹瀉症狀的給予常規治療。如初期給緩瀉劑,清理胃腸。之後,內服人工胃液:胃蛋白酶10克,稀鹽酸5毫升,溫常水100毫升。混合溶解,每次灌服30-50毫升,1日3次。為防腸道感染,可選抗菌素或磺胺類藥,土黴素2-3克;磺胺脒首次量2-5克,維持量1-3克;呋喃唑酮0.1-0.3克。每日2-3次。

  為加速痊癒,可給予補液治療。用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500-10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也可用平衡液:氯化鈉8.5克,氯化鉀0.2-0.3克,氯化鈣0.2-0.3克,氯化鎂0.2克,碳酸氫鈉1克,葡萄糖粉10-20克,安納加粉0.2克,青黴素30萬-50萬國際單位,蒸餾水10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維持量500毫升。

  

豪豬的起源和種類有哪些
稻田養殖基圍蝦技術
相關知識
肉牛的種類有哪些
一摸香的養殖方法有哪些_一摸香的種類有哪些
對聯的種類有哪些_對聯發展起源怎樣
健身舞蹈的種類有哪些
印度瑜伽的種類有哪些
職場人常見交際禮儀的種類有哪些
財務分析方法的種類有哪些
職場交際禮儀的種類有哪些
宴會的種類有哪些
汽車機油的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