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養殖的疾病怎樣預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野豬在養殖的時候,我們要時刻留意野豬的疾病防範,照顧好野豬,具體要留意哪些疾病的防治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野豬養殖的疾病預防,希望對你有幫助。

  野豬養殖的疾病預防措施

  1、野豬養殖中分群飼養,根據性別、年齡及各種階段的營養要求確定飼養標準和飼養方法以保證野豬的正常發育和健康,防止營養缺乏病。

  2、豬舍清潔舒適、通風良好、以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野豬的生長,減少疾病發生。

  3、養殖場環境的清潔衛生及消毒工作,消滅病原體,清除外環境的傳播因素;

  4、加強哺乳母豬和仔豬的飼養管理,注意初生仔豬的保溫、乾燥和衛生。

  5、補喂無機鹽;防治仔豬貧血。

  6、穩定飼料種類,定時定量飼餵。

  7、注意斷奶仔野豬的飼養管理,防止斷奶仔豬腹瀉。

  8、制定合理的防疫衛生制度,定期驅蟲,預防中毒等。

  野豬養殖的配種技術

  野豬被毛粗而稀,一般為灰色或灰黃色。成年母豬體重90-130公斤,對外部環境反應靈敏。母野豬乳頭一般6-7對,年產2胎,一般每胎12-26只。適宜的配種時間為出生後5-6月齡,體重40-60公斤。母野豬發情時,一般採取初產母豬配早、經產母豬配晚的原則。野豬發情時,外生殖器明顯紅腫,當外生殖器由紅色變為暗紫色,由腫脹變為稍皺縮,或用手摁住母豬臀部,母豬站立不動時,為最好的配種時間。

  配種時,公母野豬配種時間比家豬略長。根據經驗,最好採取復配方式,即間隔6-8小時後再重複交配一次。這樣可明顯提高母豬的受胎率。母野豬發情適合交配時,也可採用將公豬趕入母豬圈內1-2天的方法,此時公野豬夜間可多次爬跨、交配。待確認交配成功後,將公野豬趕出。過20天后,再觀察母野豬是否還發情,一般母野豬發情周期為18天,如不發情,證明野豬已交配成功。

  野豬養殖的常見誤區

  特種野豬是近年在養殖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它主食青草、玉米稈、紅薯等綠飼料,成本極低,僅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特別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在市場極為暢銷,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應求。一隻野豬年產仔約20頭,可獲利0.5—0.9萬元,效益是家豬的十幾倍。另外由於它長期生存於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豬強,養殖較保險。因此,養殖野豬已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品種。但在我們多年養殖野豬過程中,發現一些沒有接受正規場家培訓的養殖戶普通存在以下養殖誤區:

  1、斷奶過早。

  2、飼料不合理。

  3、不注重防疫。

  4、不注重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

  5、不注重技術學習和技術培訓。

  6、不注重豬種質量。
 

  

野豬養殖的選種技術
野豬養殖市場怎樣
相關知識
野豬養殖的疾病怎樣預防
豪豬養殖的利潤怎樣
野豬養殖的常見誤區
野豬養殖的選種技術
文竹養殖的疾病防治方法介紹
心理疾病怎麼預防_造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土雞養殖的前景怎樣
常見的婦科疾病怎麼預防
乳房疾病怎麼預防
常見婦科疾病怎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