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豬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仔豬保育期的飼養管理,一直以來就受到大家重視,如果管理不好,不僅會導致斷奶仔豬腹瀉及生長停滯,而且極易感疾病,甚至發生死亡,給養豬場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因此解決好斷奶後保育豬生長問題,是每個養豬場飼養管理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保育豬飼養管理要點,一起來看看。

  保育豬飼養管理要點

  1.防寒

  修整好豬舍,把欄舍漏風的部位堵嚴,遮擋物可因地制宜用草苫或塑料薄膜等,以防冷風侵襲;豬舍內勤墊乾草,不要讓墊草潮溼;增加飼養密度,讓豬挨著睡,既可互相取暖,又可提高欄溫。多喂熱能高的飼料,以增加豬體內的熱量;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在豬圈內避風一角建溫室,溫室的大小可根據豬的多少而定。

  2.通風

  氨、硫化氫等汙濁氣體含量過高會使豬肺炎的發病率升高。通風是消除保育舍內有害氣體含量和增加新鮮空氣含量的有效措施。但過量的通風會使保育舍內的溫度急驟下降,這對仔豬也不適合。生產中,在飼料中新增0.5%的“奧得曼A”,能有效除氨除臭、促進有益腸道細菌的增殖。使用“奧得曼A”畜舍中氨氣下降80%以上,改善空氣質量,大大降低呼吸道疾病發生率。

  3.加強飼養管理

  ***1***營養

  保育豬的增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量的供給,仔豬日增重隨能量攝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飼料轉化率也將得到明顯的改善。剛斷奶仔豬每天飼料的攝入量較少,所以日糧的營養濃度相對要求較高以滿足需要。提高採食量的要點是:採用顆粒料以促進採食;最初使用濃度較高的日糧,隨著採食量的增加,迅速降低日糧濃度。

  仔豬斷奶後容易出現生長速度慢,腹瀉多、長毛不長肉、皮粗毛亂和臀尖背突等現象。斷奶15天后在日糧中新增2%的“護仔康2號”,可抗仔豬營養應激,提高仔豬生長速度。

  在保育豬早期階段的正確飼餵和管理,會加快仔豬的生長速度,以發揮肌肉生長的最大遺傳潛力。這能降低達到上市體重的日齡,從而減少飼料消耗。並且早期生長速度越快,商品豬的瘦肉率就越高。

  ***2***飼餵方式

  保育豬習慣於群體採食,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使新斷奶仔豬順利地從母乳向固體日糧過渡。在斷奶後,當仔豬嘗試採食日糧時,應當有足夠的採食位。斷奶後24h內,可以一天3次在木板上採食。仔豬越小,這種方法的效果越好。注意,應保證每日幾次的喂料不會限制採食量。料槽內的飼料不能斷。限制飼料或飲水會增加豬隻的爭鬥和不正常行為***吸吮肚臍、咬耳和咬腰***。只要飼料能適合豬的消化能力,就沒必要限食。

  ***3***驅蟲

  體外寄生蟲主要包括蛔蟲、疥蟎、蝨、線蟲等體內外寄生蟲,驅蟲時間以35~40 日齡為宜。注意驅蟲後要將排出的糞便徹底清除並作妥當處理,防止糞便中的蟲體或蟲卵造成二次汙染。

  ***4***提高抗病力

  斷奶仔豬容易導致斷奶應激,抗病能力差,易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率。在斷奶料中新增0.25%的“奧得曼A”,可以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特別是大幅度提高血液中溶菌酶含量,可顯著降低疾病的發病率。

  4.防病

  ***1***疫苗免疫與接種

  各種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注射過程中,一定要先固定好仔豬,然後在準確的部位注射,不同類的疫苗同時注射時要分左右兩邊注射,不可打飛針;每欄仔豬要掛上免疫卡,記錄轉欄日期、注射疫苗情況,免疫卡隨豬群移動而移動。此外,不同日齡的豬群不能隨意調換,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亂。在保育舍內不要接種過多的疫苗,主要是接種豬瘟、豬偽狂犬病以及口蹄疫疫苗等。在注射苗前10天至注射疫苗後10天內新增1%“奧得曼A”,可達到增強免疫力,提高抗體水平促進抗體提前生成,抗免疫應激。

  ***2***防斷奶應激引起的腹瀉、防仔豬水腫病

  仔豬在斷奶前,大概每小時1次吸入美味可口的、營養高而又易於消化的母奶,但斷奶後,母乳被突然停止,而代替的是固體日糧。這可能會引起仔豬短時期的拒絕吃食。在經過12-24h的飢餓後,仔豬可能會採食大量的飼料而引起腹瀉和水腫病。

  腹瀉病程一般持續3-5天,治癒後一般出現生長停滯,延長出欄時間15天以上,減少增重3-5公斤。因此,對腹瀉不僅要注重早治療,而且治癒後要加強保健護理,特別是胃腸功能的營養保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腹瀉後生長慢的問題。臨床上經常出現由於忽視保健護理,最終導致豬隻成為僵豬而被淘汰的現象。具體保健護理方法:

  ①有腹瀉現象時,將“急救包”按1.5%拌入飼料,飼餵3-5天。或護仔康1號按2%拌入飼料飼餵15天。腹瀉嚴重時則結合藥物治療。

  ②在腹瀉現象基本控制及痊癒後,如果是仔豬則將“護仔康1號”按2%拌入飼料,飼餵15天,使體質迅速恢復,促進生長,挽回損失。

  水腫病病原是溶血性大腸桿菌,多發生於斷奶前後特別是斷奶後15天內生長最健壯的仔豬,臨床上以突然發病、眼瞼水腫、四肢站立不穩,嚴重的出現神經症狀為特徵;剖檢胃壁水腫。該病關鍵在保健預防,臨床上往往來不及治療就已死亡。

  預防方法是:在仔豬易發水腫病的這段時間內***如仔豬斷奶後15天內***進行保健預防。

  ①採用護仔康1號進行保健預防,即在飼料中新增2%“護仔康1號”,使用15天,能有效減少大腸桿菌導致的腹瀉及水腫病。

  ②如果以前喂仔豬顆粒料,可用90%仔豬顆粒料+8%麥麩或玉米粉+2%“護仔康1號”,飼餵15天。

  保育豬斷奶後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和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現代化養豬生產中已逐步推廣和普及仔豬的早期斷奶技術。早期斷奶仔豬由於生長、生理特點及環境、營養、應激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生長受阻,以及腹瀉、水腫等疾病,必須及早預防。

  1.斷奶仔豬的生理特性

  ***1***生長髮育快 斷奶仔豬正處於一生中生長髮育最快、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每天沉積的蛋白質可達10~15克,而成年豬僅為0.3~0.4克。因此,需要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一旦飼料配給不善,營養不良,就會引起營養缺乏症,導致生長髮育受阻。

  ***2***消化機能不完善 剛斷奶仔豬,由於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胃液中僅有凝乳酶和少量的胃蛋白酶而無鹽酸,消化機能不強,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極易引起腹瀉等疾病。

  ***3***抗應激能力差 仔豬斷奶後,因離開了母豬開始完全獨立的生活,對新環境不適應,若舍溫低、溼度大、消毒不徹底等,就會產生某種應激,均可引起條件性腹瀉等疾病。

  2.斷奶仔豬易出現的問題

  ***1***生長受阻 斷奶仔豬由於斷奶應激,斷奶後數天內可能出現食慾減退,營養不良,生長受阻,體重不僅不增加,反有可能下降,這個過程大約持續1周時間,是通常所說的"斷奶關"。1周之後才會慢慢適應,體重才會重新增加;

  ***2***仔豬腹瀉 斷奶仔豬由於採食飼料的成分完全改變,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常會發生腹瀉症,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飲水增加、排黃綠色稀糞,死後剖檢可見全身脫水,小腸脹滿等。

  ***3***發生水腫 仔豬水腫病多見於斷奶後1~2周內的肥胖仔豬,臨床表現為突發性的頭部水腫,叫聲嘶啞,共濟失調,驚厥和麻痺,死後剖檢可見胃壁和腸繫膜明顯水腫。

  3.斷奶仔豬的培育措施

  據實踐,仔豬斷奶後的1~2周內,大多數表現為食慾不振,生長緩慢。為預防這種現象,必須採取維持原舍原欄管理和原料飼養的"二維持"和做好飼料、飼養制度和飼養環境逐漸過渡的"三過渡"飼養方法。

  ***1***環境過渡 仔豬斷奶應採取"趕母留仔"的方法,即將母豬趕往另舍飼養,讓仔豬繼續留在原舍原欄飼養1周左右,以減少"斷奶應激"程度。轉入保育舍的仔豬應以同窩或個體大小墓本一致進行組群,以防大欺小、強欺弱。保育豬舍要保持清潔乾燥、通風良好,適當提高並保持舍溫穩定,防止賊風。每群20頭左右為宜。

  ***2***飼養過渡 仔豬斷奶後10~15天內的飼養管理應堅持哺乳期時的制度,選擇適合仔豬生理特點易消化的高質量的飼料原料配製斷奶仔豬日糧。據試驗,仔豬斷奶後腹瀉的發生會隨仔豬飼料中植物性蛋白質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因為植物性蛋白質是引起仔豬腸道過敏反應的主要抗原物質。因此,在斷奶仔豬日糧中,適當選配脫脂奶粉、乳清粉、噴霧乾燥血漿粉、優質魚粉、膨化大豆等,是提高仔豬斷奶後採食量、生長速度和減少腹瀉的重要條件。

  ***3***藥物保健 剛斷奶仔豬可每頭肌注長效土黴素1毫升;斷奶前後1周用“加康”400克+阿莫西林300克,效果普遍反映良好,也可使用支原淨加金黴素,或加康加強力黴素加電解多維拌料飼餵,進行藥物保健,提高抗病能力。

  腹瀉症治療:可肌注痢菌淨、慶大黴素、氟哌酸、恩諾沙星等藥物,有條件的豬場先行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對腹瀉嚴重豬隻,可結合腹腔補液或口服補液鹽飲水。

  水腫病治療:斷奶仔豬發生水腫病後應及時隔離治療,一般可採用對因療法和對症療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2.5%恩諾沙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3天;或用2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20~4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2毫升、地塞米松15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1次靜脈注射,每日2次,連用3天。

  保育豬日常管理

1 料槽的清理及喂料的檢查。

  由於料槽容易汙染弄髒,要求做到勤清理。飼料勤喂少給,保持新鮮。仔豬斷奶一週後料槽要保持24小時都有飼料,否則料槽缺料時間過長後再喂料時仔豬將出現相互擁擠搶食,影響了仔豬的增重,增加了飼料的消耗。飼料經常變換或搶食現象嚴重會增加豬的脫肛,所以管理人員要經常注意檢查料槽是否有料及飼料供給情況。同時飼料應分為三個階段供給,每個階段飼料過度不得少於三天。

  2 飲水系統的檢查。

  工作人員要經常檢查飲水器,檢查是否漏水,是否有水供給。要做到勤檢查及時排除故障。

  3 通風系統的檢查.

  豬舍中有害氣體常見的有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硫化氫、氨氣----由飼料、糞便、尿分解產生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可與家畜粘膜水分結合,直接刺激粘膜,可與空氣中的水分結合停留在舍內。在一定濃度下可引起家畜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中毒性肝病和心肌?傷等疾病。長時間吸入底濃度的氨氣,會使家畜體質變弱、抵抗力下降、採食量下降、日增重下降和生產力受損等。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可造成豬舍氧氣不足導致家畜食慾下降、增重緩慢、體質下降。所以,夏季由於氣溫高溼度大,當舍內氣溫超過24度時一定要增加風扇排風保持舍內的空氣新鮮,冬季要定時通風。有害氣體允許濃度

  4 降溫和保溫的檢查。

  影響保育豬生長髮育的敏感因素有飼養密度、氣溫、飼料營養、初生重、斷奶重及健康狀況。氣溫是比較敏感因素之一,因豬汗腺退化,又不能以大量排汗方式散發體內熱量,所以對熱應激比較敏感。保育豬的最適宜溫度如下表,當氣溫高於32℃時,食慾與採食量降低,需水量增加,體溫升高,呼吸頻率增加,生長變慢,死亡率升高。當氣溫繼續升高時,體溫和呼吸頻率也隨之增高,將導致採食量顯著降低,甚至中暑死亡。溫情況下,為了減少熱量損失,一群豬往往要相互擠作一團。仔豬皮下脂肪較少,體溫調節能力還不夠完善。太低溫度下,幼小仔豬死於寒戰,更可能被擠壓,這是由於為了維持其體溫。這就是為什麼必須為它們補充熱量,由於較高比例的食物能量被用於維持,所以食物攝入增加,料肉比增高。如果未給予額外的食物或採食量下降,豬將動用其脂肪儲備,進而削瘦變弱。同時由於寒冷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跟著升高。對於現代化的養豬場,豬舍內的氣候控制,力求在養豬的各個階段控制調解舍內的溫度,使豬處於一個舒適區,以便能獲得更大的生效能,獲得經濟效益。

  5 檢查豬群體況、健康狀況和生活環境條件。

  6 清潔打掃通道,清潔欄舍。

  7 對病豬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

  8 做好日常的生產記錄。

  如,飼料消耗量、疾病治療情況、氣溫氣溼、消毒情況、死亡情況等的記錄。

保育豬飼養密度
牧羊犬幼犬飼養方法有什麼
相關知識
保育豬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保育豬飼養管理要點
乳豬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土元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蝌蚪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野外放養雞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種公雞的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湖羊的一般飼養管理要點有哪些
銀狐育成期的管理要點有哪些